STEAM课程理念支持下的美术统整课程

2016-09-29 15:34王思思
广西教育·D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统整美术课跨学科

王思思

美术课在很多学校被边缘化,远未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在STEAM(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数学Mathe-

matics)课程理念指引下,我校的美术教育已不再是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如今它已“化身”为文化学习和跨学科学习的桥梁。以下是笔者在小学一年级开展的基于美术学科的跨学科学习。

一、明确主题选择路径,构建跨学科学习体系

传统美术课的内容通常是按美术学科知识与技能的纵向结构安排,学生在上美术课时只是注意观察眼睛所见的事物,而不会结合自己在其他学科学到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的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升。STEAM课程理念指引下的美术跨学科项目学习,既考虑到了美术学科自身的独特性、系统性,又强化了学科间的横向联系和有机整合,其跨学科统整的主题选择主要有以下两种路径。

(一)基于学科内容的主题选择,有效融合各学科的学习内容

这种统整需要巧妙地找出各学科融合的切入点,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学科的渗透、交叉与融合。如美术课《发光的宇宙》的题材并非源自美术课本,而是根据小学语文课本中《我爱我的学校》《我们的校园》《我的家》《我们的城市》《我爱地球,我爱祖国》等一系列关于地理位置和空间概念的课文确定下来的。在实施该项统整课程的过程中,先是语文老师在课文讲述过程中穿插讲解地球、国家、省、城市、区、学校、校园等空间概念,甚至将知识拓展到宇宙星系;然后才是我和科学老师合作开展4个课时的“宇宙探秘”课程。科学老师站在科学的角度给学生讲述“太阳系九大行星”的基础知识,利用“Sanville”星空软件让学生从视觉、听觉感受星球、星座的魅力。美术课的动手实践课程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两课时):让学生用“彩刮纸”刮画,并把自己的刮画作品发到班级美术微信群共享。在这个阶段课程活动中,学生可以像刮彩票那样,用一支特制的木头笔在彩刮纸上刮制出一幅自己心目中的宇宙画面。彩刮纸的底部是彩色或纯色的打底图,用这种纸来刮画,可以培养学生的构图、造型、创意和动手能力。学生完成刮画后,再把自己的刮画作品分享到班级美术微信群,供同学相互评价,共同提升审美能力和表现美的能力。创作刮画的过程简易有趣而又容易出效果,非常适合一年级的小学生。在这节课上,学生根据自己之前在其他学科课程尤其是科学课中受到的知识熏陶大胆想象,尽情刮画,充分“表现”自己心目中的宇宙的样子。

第二阶段(两课时):分层探究学习,逐渐增加学习的难度。根据学生动手能力的差异,我把每个班级分成两个小组:由掌控能力较好的一组学生完成相对较难的任务——利用夜光砂及大小不一的玻璃球制作发光的九大行星(以下简称星球组);由平时美术能力相对较弱的一组学生完成相对容易的任务,用大小不一的星星夜光贴在黑色卡纸上贴出自己喜欢的星座(以下简称星座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开始运用科学课、语文课等学科中学到的与太阳系和星座相关的知识进行较为严谨的创作。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我会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通过iPad上网查询来解决。学生利用能发光的美术材料动手制作星球和星座模型,并通过太阳的直射为自己的模型充电感受科学的奇妙,收获颇丰。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学科主题”融合的跨学科课程。

(二)源于生活与自然的随笔式主题——“美术笔记”

将美术统整课引向自然环境以及学生的生活和社会活动领域,不仅可以密切学生与自然、社会、生活的联系,而且可以兼顾学科知识对学生进行体验式教学。于是,“美术笔记”的主题应运而生。作为一种常态化的教学方式,我们的取材范围十分广泛,包括“自然笔记”“旅游笔记”“建筑笔记”等多个方面,学习方法是“发现—记录”。以“自然笔记”为例,在组织有关的课程活动之前,针对一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我会提前给学生布置一个明确的观察任务,便于学生能够带着任务有针对性地观察。我曾经让学生通过认领植物观察植物有规律的变化,并通过拍照或直接写生的方式“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同时在作品中标注天气、地理环境、地质、天文、心情等相关元素,形成自己的“自然笔记”。在这样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与父母讨论、查阅工具书、上网查询等方式寻找答案,最后再将这些素材利用iPad中的keynote软件制作成“自然笔记”ppt在班级内进行展示与分享。用“美术笔记”的形式记录“神奇的大自然”,这是一种非传统的笔记形式,图文并茂,学生对这样的学习任务非常感兴趣,并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提高了观察、绘画、表达、思考、阅读、写作的能力。这一方法同样适用于“旅游笔记”“建筑笔记”的创作。

二、搭建学习支架,构建学生的网络学习社区

在技术更新日益加快的今天,构建一个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云课堂成为美术课堂的主流趋势。笔者在一年级美术课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如《昆虫》一课便是一门集美术绘画、手工为一体,融合多学科知识,与线上iPad信息技术、视频学习相结合的关于怎样制作3D动画的课程,此课程的学习期间为7课时。我是这样来上这门课程的:

第一阶段,在美术课上以电影《昆虫总动员》切入课程(两课时),激发学生对昆虫的喜爱之情和深入了解的兴趣。针对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科学老师在科学课上予以专业答疑(一课时)。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学习过程中,问题意识得到了培养。

第二阶段,在美术课上引导学生创作“我的昆虫笔记”(两课时),让学生先用手绘的方式创作动物角色,然后用keynote软件制作“我的昆虫笔记”电子故事。我再用二维码技术将学生的作品分享到微信群(图1为部分学生的作品),一秒钟即可做到线上分享学生创作的各种角色,并通过网络学习社区进行互动评价。

第三阶段,引导学生用粘土制作昆虫角色,开展“会动的粘土”活动(两课时)。首先让学生在线观看一段有趣的粘土动画,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结合几何图形知识在线观看一段粘土的基本塑形的制作方法视频;接着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倾向,对学生进行粘土昆虫手工制作的个别化辅导,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微视频的方法设计制作适合自己的昆虫角色;最后利用操作简易的gif动态图软件制作简单的动画,用微信平台进行分享互评。整个教学流程如图2所示。

这是一个典型的将信息技术元素与美术等学科内容相融合的统整课程,二维码的线上展示与分享让学生的昆虫笔记更加鲜活;基于线上线下结合的微视频学习方法更加便捷直观,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责编 白聪敏)

猜你喜欢
统整美术课跨学科
统整教学的策略研究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构建适合学科核心素养转化的课程统整设计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美术课
统整经典细品析 多维阅读提素养
对小学数学学科统整的探索
一节有趣的美术课
趣味美术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