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力
“当兵就要当红军,工农配合杀敌人,买办豪绅和地主,坚决打他不留情……”
在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病房里,耄耋之年的老红军王道金仍然记得这首激昂的歌曲。
1930年,15岁的王道金在老家江西兴国县参军,临行前,母亲把一双布鞋亲手穿到他脚上,然后递给他一双鞋,千叮万嘱:“当红军要行千里路,穿上母亲的鞋,保儿一路平安……”
在革命战争的炮火洗礼中,年轻的王道金成长为一名真正的红军战士。五次反围剿战斗,他参加了三次,身经二十余战,两次负伤。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渡过于都河,向湘西进发,开始了前途未卜的漫漫征程,这一走就是二万五千里。
19岁的王道金,这时已经是红三军团第四师的排长。作为湘江战役的先头部队,王道金带领战士负责侦查,回想起战斗的惨烈,他至今凄然:“打湘江是长征中最艰苦的一战。”
五天激战,八万多人只剩下三万,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几乎全军覆没。“湘江渡口水面宽,水又深,有的战士掉进漩涡就被冲走了。”王道金所在连一百多人仅余三十人,一排最后只剩下十来人,红军战士们的鲜血染红了滔滔江水。最终,红军突破了国民党重兵设防的封锁线,渡过湘江,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1935年1月初,红三军团第四师渡过清水江、茶山关,经尚稽镇向遵义开进。王道金带领的一连一排到达南白镇,奉团部命令驻守。由于新增几十名新战士,一排改为警卫连,王道金任连长。警卫连的任务一是监视贵阳、鸭溪方向来犯之敌,二是保卫三军团没收委员会及其物资。
为了确保遵义会议的正常召开,王道金带领警卫连不分白天黑夜地执行警戒任务,防止敌军搞破坏。“保卫毛主席,保卫党中央,我为遵义会议站过岗。”王道金为自己见证了遵义会议而感到自豪。
长征途中,最困难的是爬雪山,过草地,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过夹金山时,山风卷着雪花,刮在脸上象刀割一样疼,身上只有两件单衣的王道金一次次用信念和冻僵的身体博弈,“有的战士爬不动了,就找地方坐,我赶紧喊‘不能坐,坐下就起不来了!可还是不断有人倒下。”王道金说。
当时部队流传着一句话,胜利在脚下,走路出胜利。为了不掉队,他咬牙坚持着,走出了老百姓口中不可逾越的神山,来到了杳无人烟的松籓草地。
原本计划只用七天走出草地,可无边无际的草丛、沼泽让红军战士几乎无从下脚,脚下是草茎和腐草混合的烂泥,一用力就会陷下去拔不出来。
越往草地中心走,行动越困难。王道金回忆说,草地的夜晚更加难熬,人已经疲惫不堪,饥肠辘辘,衣服也被风雨湿透,冻得人简直受不了。
从1934年10月16日红军渡过于都河,直至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到陕北,历时两年整,行程上万里,几乎每天就会发生一次遭遇战,人数从出发时的八万六千人锐减到不足三万人。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王道金最终坚持到了革命胜利的那一天。
长征结束后,他又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解放战争期间,他因后勤保障工作突出,荣立大功一次。
新中国成立后,王道金又拿出长征精神,投身到了社会主义建设中。1958年,中央号召部队支援地方建设,王道金对领导说,红军长征在贵州转战几个月,我发现那里太穷了,农村老百姓都没裤子穿,我愿意去支援建设。
王道金被分配到了贵州铜仁,任专署副专员、地委常委,在这里一干就是13年。在他任内,主持修建的铜仁机场和湘黔铁路铜仁段两件工程,对改变铜仁落后面貌起到了关键作用,至今还是当地民众口中津津乐道的“政绩”。
“当了一辈子兵,打了一辈子仗,再苦再难都胜利了,从不后悔当红军。”王道金慈祥而谦和的面庞上看不到一丝苦难的阴影,对于这样一位历经沧桑、阅尽世事的老人而言,长征,就是他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