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合作理论的高职公共基础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2016-09-29 03:04樊玉国
职业技术教育 2016年14期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樊玉国

摘 要 随着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高职院校的重视。将合作学习理论和翻转课堂教学理论相融合,应用到高职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构建基于合作学习的高职基础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此模式包括学情分析、组建合作小组、目标定向、课前学习、课堂内化和课后评价、反馈、研讨总结等环节。

关键词 合作理论;高职公共基础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14-0023-04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进入内涵建设阶段,一批信息化教学技术与手段,如微课、慕课、翻转教学、网络课程等走进课堂,更新了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理念,促进了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其中,翻转课堂为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提供了一种新方式。然而,由于职业院校学生基础差、底子薄,学习主动性差,在公共基础课程实施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参与积极性低,甚至不参与,使翻转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在此背景下,本文提出了基于合作学习的高职公共基础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合作学习理论引入课堂教学,通过建立学习共同体或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帮助、相互监督、共同提高,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理论基础

(一)合作学习理论

合作学习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合作学习研究进入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其中,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斯莱文教授、明尼苏达大学“合作学习中心”的约翰逊兄弟、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沙伦博士等都对合作学习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他们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注重整体参与性,主张教学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为依据,倡导学生更主动、充分地学习,强调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美国肯塔基大学教授“合作掌握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T.R.嘎斯基(Guskey),在《合作掌握学习的策略》一书中指出合作学习的五个共同的基本要素:一是积极的相互依赖,使小组成员确信他们“同舟共济”;二是面对面的交互作用,确保小组成员能直接交流;三是个体责任;四是合作技能,即与他人在小组中协同学习所需要的组织能力、交流能力、协同能力、相互尊重的态度等;五是集体自加工,小组成员采取自我检查或反馈方式考查集体学习进行得如何并提出改进措施[1]。

(二)翻转课堂教学理论

1. 翻转课堂概念

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在课堂内更专注于主动的交流与问题解答,面对面的互动学习,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不再占用课堂时间来讲授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学生在课后完成自主学习,他们可以看视频讲座、微课、PPT,还能在网络上与其他同学讨论,能随时去查阅需要的材料。教师也能有更多的时间与每个学生交流。在课后,学生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学习节奏、风格和呈现知识的方式,教师则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其目标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

2. 翻转课堂发展历程

翻转课堂的概念源于20世纪90年代哈佛大学Eric Mazur教授所倡导的同伴教学(Peer Instruction)。同伴教学将单一的讲授模式转变为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构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进入21世纪,Maureen J. Lage,Glenn J. Platt和Michael Treglia 提出了针对不同学习风格学生的“翻转教学”模式。2004年起,Salman Khan录制大量短小教学视频,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网络上著名的Khan 学院。2007年,美国伍德兰帕克高中的两名化学教师乔恩·伯格曼(Jonathan Bergmann)和亚伦·山姆(Aaron Sams)对翻转课堂进行了在现实教学中的充分实践,他们通过对 PPT 演示文稿及讲解完成录制,将资料上传至网络供学生自由下载,学生在课外完成对教师创建视频内容的学习,课堂上有更充裕的时间进行师生交流。该方法有效调整了课堂内外的时间,重新分配了学习的决定权。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学习更加灵活、主动,在教与学过程中的参与度也明显提升[2]。

二、基于合作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笔者提出基于合作学习的高职公共基础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具体情况见图1。

(一)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是教学系统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系统中的其他部分有着密切联系。没有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不可能真正实现,也不能选取恰当合适的教学内容,教学效果评价也因为没有参照物而失去意义。学生是课堂的真正主体,一切教学活动是围绕这一主体的主动参与学习展开的,只有当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前的各种情况分析,才能有效地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完成各项学习活动。目前,许多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也恰恰是忽视了这一环节,导致最终的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学生未来就业竞争力受到影响。

本教学模式的学情分析中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起始水平、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认知能力,以及学生自我发展需求分析等。首先,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起始水平,对教学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已获得的知识与即将获得的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常常是前后密切关联的。除了通过查阅高考成绩和入学水平测试外,还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起始水平。其次,分析学生学习风格和认知能力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的选择和教育任务的分配具有指导意义。学习风格就是学习者自然的和习惯性的学习方式或倾向。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已经有长达十年以上的学习经历,形成了固定的学习风格,当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媒体与学生的学习风格相匹配时,学生对讲授的内容较容易理解、记忆,学习积极性高,能够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反之则理解困难,打击学习积极性,降低学习效率。笔者依据Rebecca L. Oxford所制定学习风格测试量表对新入学的高职学生进行测试,并依据测试结果为他们选择不同的学习媒体和教学方法。另外,学生的认知能力是指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包括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等,了解学生的这些能力状况,才能弄清楚教材中哪些内容学生可以通过自学达到教学目的,哪些需要合作学习、集体讨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发展需求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制定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学习共同体中不同分工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