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春让
(西安外国语大学欧美语言文学研究中心, 陕西西安 710128)
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大学生中国特色文化英语交际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石春让
(西安外国语大学欧美语言文学研究中心, 陕西西安710128)
培养大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特色文化的交际能力是时代的迫切需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以需求层次分析理论为指导,创建新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用英语表达中国特色文化的交际能力。创建新的教学模式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改革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手段,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需求层次理论;中国特色文化;英语交际能力;教学模式
PDF获取: http://sxxqsfxy.ijournal.cn/ch/index.aspxdoi: 10.11995/j.issn.2095-770X.2016.05.016
随着科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与世界的交流越来越重要。中国特色文化也急需与世界进行充分交流。中国特色文化可以用来表达中国独有的事物(如中国的山川河流)、以及中华民族创造出来的物质(如衣食住行用品)和精神产品(如书画戏曲、各类典籍、武术、兵马俑、景泰蓝等)。大学生是中国特色文化的重要传播群体,英语则是传播中国特色文化的重要工具。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投入不少,但是大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特色文化的交际能力较差,甚至缺失。
国内专家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已有共同认识,认为最终目标之一是学生应该具备实际使用英语的能力[1]。专家对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培养模式问题的研究已有相当多的研究成果。一些专家提出建议,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参考国外的成功经验[2];一些学者呼吁改变教学模式,采用网络辅助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3];也有学者认为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应与时俱进,创新机制,进而促使教师、学生重视实际使用英语的能力[4];文秋芳等学者建议聚焦课堂关键问题研究,建设教师—研究者共同发展的合作团队[5],以促进大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能力的提升;也有人认为教师要在观念、角色、行动、学习、研究、发展等方面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进而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大学生实际使用英语的能力的提高[6];还有专家认为,影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是教材,因此,应该从教材改革入手,提高大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这些研究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培养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模式问题,为以后的教学与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大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特色文化的交际能力正是英语交际能力的具体而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有一些学校开设必修或选修的“英语应用类课程”,用英语向学生讲授中国传统文化、地方文化和特色文化等内容,使英语课堂与文化体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有效提升现行课程的学习效果。也有一些学者对理工科院校外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需求作了分析[7]。这些研究是培养大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特色文化能力的初步探索。培养大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特色文化能力,有助于中国特色文化走向世界,进而推进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为推动我国从文化资源大国向文化强国迈进”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培养大学生表达中国特色文化的英语交际能力的教学模式还有待深入探索。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Maslow,1908—1970)1954 年出版的《动机与人格》一书,提出需求分析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最迫切的需求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人的需求是从外部得来的满足逐渐向内在得到的满足转化。人的动机是个人一生成长发展的内在潜力。马斯洛认为,动机可以看成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求所组成,故而他的理论也被称为需求层次论(need-hierarchy theory)。1954 年他在书中将人的动机分为 5 个层次: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指维持生存及延续种族的需求;安全需求(safety needs),指希求受到保护与免于遭受威胁从而获得安全的需求;爱与归属的需求(love and belonging needs),指被人接纳、爱护、关注、鼓励及支持等的需求;尊重需求(esteem needs,指获取并维护个人自尊心的一切需求;自我实现需求(self-actualization needs),指个人所有需求或理想全部实现的需求。1970 年,他又将人的动机增加到了7 个层次,即增加了知的需求(need to know)和美的需求(aesthetic needs),知的需求指对己对人对事物变化有所理解的需求,美的需求是指对美好事物欣赏并希望周遭事物有秩序、有结构、顺自然、循真理等心理需求。需求分析理论影响巨大,被人们应用于管理、教学等多个领域[8]。
在现行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应用需求层次理论,来提高大学生表达中国特色文化的英语交际能力。教师根据需求层次分析理论,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让不同类型的大学生明确学习和使用英语表达中国特色文化的目标和动力,也就是使他们明白何时、如何使用英语表达中国特色文化,以及使用英语表达中国特色文化可能给他们带来什么益处,引导大学生明确培养表达中国特色文化的英语交际能力的迫切性和实用性,使他们有目标、有动力地提升表达中国特色文化的英语交际能力。
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这五个需求的层次依次由低到高。显然,不同类型的大学生为了不同的需求而学习英语,或者说由于不同的动机而学习英语。这样,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不同动机,来遵循不同的教学理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实施不同的教学实践。
生理需求级别最低,是人们追求食物、水、空气和住房等的需求,人们总是尽力满足这类需求之后,才转向较高层次的需求。一个人在饥饿时主要动机是找到食物,而不是对其它任何事物感兴趣。许多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仅仅把英语作为辅助工具,为毕业找工作助一臂之力,他们认为毕业找到满足生理需求的工作还是要凭借专业技能。教师可以鼓励这类大学生为生理需求先学习基础英语,告知他们在学习基础英语的基础上,掌握一些用英语表达中国特色文化的交际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毕业后的找到满足基本生理需求的工作。具体而言,较熟练使用基础英语技能是他们找工作必不可少的要件之一,许多工作都与英语相关,而且,如果专业水平高,过硬的英语技能也会使专业技能如虎添翼。教师应该激励学生,学好英语会在同等情况下打败对手,获得工作,即使获得同样的工作,因为你的基础英语水平比别人高,再加上你具有别人没有的一些用英语表达中国特色文化的交际能力,你可以获得额外工资、改善劳动条件、获得更多的休息时间、更多的福利待遇等,实际上这是英语技能及表达中国特色文化的英语交际能力为你的生理需求添加法码。
安全需求是指人对自身安全、生活稳定、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的需求。对大学生而言,安全需求表现为,英语能否使自己将来的工作安全而稳定,而安全且稳定的工作就是有多种保障的工作,多种保障包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退休福利等。教师可以告知学生,良好的英语技能,尤其是一些用英语表达中国特色文化的交际能力,可以帮助他们获得不同类别多种保障,即使毕业后凭借过硬的专业技能进入某一公司,要获得制度保障、职业保障、福利保障、待遇保障,无失业之虞,都需要良好的英语技能和用英语表达中国特色文化的交际能力。
社交需求包括人们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当一个人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后,他就比较迫切地想得到社交需求。社会需求这一层次与前两个层次截然不同。社会需求能够影响人们的精神,会使人们产生精神亢奋,情绪高涨,学习、工作效率提高。教师必须意识到,社交需求可以成为一些学生提高英语技能的激励源泉。一些学生英语成绩优秀,他们希望通过学习英语,在大学学习及今后工作中,寻找更多的社交机会,建立和谐融恰的人际关系,进而获得更多人的重视。教师要善于了解和发掘这些学生社交需求,并创造机会满足这类学生的社交需求,如在课堂和课外开展有组织的、与英语相关的比赛,使这些学生成为此类比赛的主角。同时,对一些学生明显表现出来的社交需求,要采取支持与赞许的态度,并为他们出谋划策,使他们利用各种机会展示英语才华,特别是鼓励他们用英语表达中国特色文化,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满足感。总之,要让有社交需求的学生,通过展示他们的英语技能,感觉到自己在学校这个社会中,已经能够比别人获得更多的友谊、爱情、社交能力等,并且有信心在以后的工作中,也能依靠自己优秀的基础英语技能以及用英语表达中国特色文化的交际能力,实现社交需求。
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有尊重需求的人希望别人按照他们的实际形象来接受他们,并认为他们能胜任工作。他们关心的是成就、名声、地位和晋升机会。当他们得到这些时,不仅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同时内心也因自己的价值得到肯定感到很满足,从而对今后的工作充满自信。如果他们的这类需求不能满足,就会感到沮丧。如果别人给予的荣誉不是根据其真才实学,而是徒有虚名,也会对他们的心理构成威胁。一些学生的英语水平特别高,他们希望在学英语过程中,受到别人的尊重。教师应特别注意有尊重需求的学生,应采取多种方式在公开场合进行奖励和表扬。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向这类同学布置有挑战性的用英语表达中国特色文化的学习任务,同时要特别强调任务的重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当学生完成任务后,要及时用不同方式赞许学生,如颁发荣誉奖章、在课堂上口头表扬、公布优秀学生光荣榜等,尤其要强调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特色文化的积极意义,这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自豪感。
自我实现需求是自我发挥潜能的需求。每个人都有潜能,也都需要发挥特有的潜力,表现特有的才能,只有当一个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能力充分展现现出来时,他才会感到获得了最大的满足。一个人追求自我实现需求时,他实际上已在某个时刻部分地满足了其它的需求。追求自我实现需求的人也可能过分关注这种最高层次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自觉或不自觉地放弃满足较低层次的需求。追求自我实现需求的大学生的特点是解决问题能力非常强,自觉性非常高,善于独立处事,也善于采纳别人的建议,但是不喜欢受到别人的干扰。换言之,这类学生在各方面都比较优秀,如果他们受到恰当的激励,他们会在学习中运用最富于创造性和建设性的技巧,开展有效的自我学习。教师应该认识到,这类学生对各种工作都敢于创新,更关注自我价值的实现,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可以为这类学生留出较大的空间,在教学实践中,应给这类学生委派特别任务。例如让他独立完成一项用英语表达中国特色文化的学习任务,如用英语介绍地方特色小吃,任命他为任务总负责,由他带领全班同学完成该学习任务。教师要鼓励这类学生运用独创方法,生动有趣地介绍地方特色小吃,遇到困难时,独立解决。这样,这些身怀绝技的学生会充分施展才华,较好地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他们会感觉到充分发挥了潜能,真正地实现了自己的特有才能。
可以看出,需求层次理论对激发中国大学生培养用英语表达中国特色文化的交际能力有一定的针对性,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这一理论不但可以具体指导大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特色文化,使他们感觉到用英语表达中国特色文化意义重大、很有价值、趣味性强,还能够真正提高实际运用英语表达中国特色文化的水平。渐渐地,大学生们就具有了真正的英语交际能力,他们就会有意识地用英语认知中国特色文化,向世界传播中国特色文化。
以马斯洛需求分析理论为指导,结合大学英语教学研究的新成果,通过改革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手段,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创建培养大学生表达中国特色文化的英语交际能力的教学新模式。
(一)改革课堂教学内容
改革课堂教学内容,是大学生中国特色文化英语交际能力培养模式的基础,其实质是教师在课堂上增加中国特色文化英语材料的宣传和讲解。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所以教师需要下功夫引导大学生用英语顺畅地把中国特色文化表达出来。只有这样,当代大学生才能传承中国特色文化及中华文明,并用英语推介给世界。所以,教师积极主动地改革现有课堂讲授内容,在课堂上增加中国特色文化英语材料的宣传和讲解,大学生中国特色文化英语交际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才成为有米之炊。另一方面,改革课堂教学内容,也是中国大学生的主观需求。根据何玉茵(2011)的调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非常赞同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意识地凸显中国文化,他们特别重视在英语学习中兼顾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现当代文化[7]。
中国特色文化具有题材多样、内容丰富、趣味生动、应用广泛的特点。教师在遇到教材中涉及的中国文化时,在备课时要有意识增加中国文化的信息,在课堂讲授时要把相关的信息条分缕析地讲出来,请清楚。教师要对这些相关的中国文化信息充分消化,充分理解,不能自己一知半解,仅向学生讲授部分内容,也不能不加分析,仅从网上或其他辅导书上粘贴部分观点,简单地打包扔给学生。这样只能是以已昏昏,使人昭昭。
(二)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是培养大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特色文化的具体操作方法,有效的方法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特色文化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兴趣盎然地学习。
首先,改变单一维度的课堂教学模式为立体多维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心目中的学生是同质化的,即认为学生要学的东西是一样的,学习方法也应该是一样的。而在立体多维的课堂上,教师需要基于需求分析理论,将学生设定为需求不同的群组、并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指导不同群组的学生,也就是构建立体多维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充分考虑不同群组学生表达中国特色文化需求,教授要有的放失,重点突出。
其次,改变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特色文化的学习动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课堂内外实现教和学的最大范围的互动,使教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同时,要鼓励并布置学习任务,使学生对中国特色文化的学习以课外阅读材料为主, 以课堂宣讲和讨论为辅的方式,教师可以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答疑解惑、个别指导的方式,全面提高大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特色文化的语言运用综合能力。
其三,改变以课本资源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以多元资源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资源,为学生提供课本资源以外的与中国特色文化相关的各类资源,为学生搭建立体多维的教学资源平台。教师应该努力把 “固定、缰硬”的以课本为主的课堂教学资源模式转变为“即时、灵活”的网络资源模式。例如依托学校的自主学习语言实验室和网络教学资源,搭建Blackboard和Moodle等网络教学平台,提供多种多样的教学资源,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和持久性引进教学过程。
(三)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可以促进大学生高效、轻松、方法得当地掌握用英语表达中国特色文化的交际能力。
首先,教师因势利导,整合教学资源。当前,大学英语教学资源非常丰富,来源广泛。不同学校的教学资源存在差异,这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分析不同学生的需求,利用、挖掘、开发不落后于新时代、适合学生兴趣的多种教学资源,以满足学生培养用英语表达中国特色文化的交际能力的需求。同时,教师可以自己开发与中国特色文化有关的教学资源,可以先向学生介绍简易的、学生容易见到的中国特色文化,如名胜古迹、民族工艺品,然后介绍抽象的、学生较难理解的中国特色文化,如历史典故、戏剧艺术等。在向学生介绍中国特色文化时,可以使用单一的文字材料,也可以使用丰富的多媒体材料。
其次,教师灵活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大学生培养用英语表达中国特色文化的交际能力提供了更先进、更人性化的技术和手段。教师可以努力学习掌握相关的科学技术,充分利用科学技术,为学生提供灵活多样的教学资源,使学生可以突破时间和地点的束缚,随时随地学习英语,使英语学习从“供给学习”转变成“自助式学习”。
其三,教师要对重要的教学资源进行深加工。当前,由于学习英语的辅助工具太多,许多大学生学习英语时过多依赖辅助工具,学习时间少,学习精力少,学习不扎实,学得快也忘得快。然而,一些有关中国文化的相关知识,以及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英语技能是需要强化记忆,下一番工夫才能掌握的。鉴于此,教师需要对重要的教学资源进行深加工。例如,教师可以对传统的平面教材的相关中国文化的信息进行多层面的加工,使其形成文本、超文本、音频、视频等多种教学资源,并将这些教学资源以多维度、多模态、立体化的网络教学资源呈现。这样,主题鲜明的中国文化的信息及其用英语表达的技巧就变成了高密化的教学资源,这种教学资源极其有利于学生吸纳中国文化的信息,并掌握用英语表达这些信息的技巧。
其四,教师要围绕学生兴趣配置教学资源。当前,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点很多,兴趣点变化也很快。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所以教师应该多与学生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兴趣点,然后与时俱进,围绕学生的兴趣点,整合相关的教学资源,使学生对这些教学资源及其组合模式感兴趣,进而快乐、有效地吸纳中国文化的信息,并掌握用英语表达这些信息的技巧。
大学生培养用英语表达中国特色文化的交际能力是时代的迫切需求。大学生培养表达中国特色文化的英语交际能力,可以满足其毕业后找到满意的工作,获得优厚的福利待遇的生理需求,可以满足其寻找和建立温馨和谐人际关系的机会,对友谊、爱情以及事业发展皆有益处,可以在学习、工作和与人交往中受到重视,可以获得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从而实现自我价值,发挥潜能,全方位地提升用英语与人沟通的交际能力。基于需求分析理论,培养大学生表达中国特色文化的英语交际能力,实际就是培养大学生在中国经济腾飞时代用英语直接参与国际交流的交际能力,也是在提升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力。培养大学生表达中国特色文化的交际能力,有助于完善大学生对中华文明和中国特色文化的英语认知建构,提高大学生用英语宣传中国特色文化的激情,使中国特色文化更快速、更广泛地向世界传播。
教师需要通过改革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手段,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创建教学新模式,来培养大学生表达中国特色文化的英语交际能力。
[1]束定芳,张逸岗.中国外语教学理论研究的宝贵财富[J].外语界(6):6-11.
[2]张建伟,王克非. 德国外语教育政策研析 [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9 (6 ).
[3]李建华,李鲁平,等.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探索[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6(1).
[4]韩宝成,戴曼纯,等.从一项调查看大学英语考试存在的问题[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4(2).
[5]文秋芳,任庆梅.探究我国高校外语教师互动发展的新模式[J].现代外语.2011 (2).
[6]夏纪梅.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对教师的挑战:教师发展问题与对策[J].中国外语,2007(2).
[7]何宇茵.理工科院校外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需求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3).
[8]亚伯拉罕·马斯洛. 动机与人格(第三版)[M]. 许金声,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李亚卓]
A study oncultivation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of expressing Chinese culture in English based on the need-hierarchy theory
SHIChun-rang
(ResearchCenterofEuropeanandAmericanLanguageandLiterature,XianInternationalStudiesUniversity,Xi’an710128,China)
It is necessary to cultivate the college students’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of expressing Chinese culture in English. Guided by the need-hierarchy theory, the teachers can create a new teaching mode to effectively help the students improve such competence. The new teaching mode can be formed from three aspects: reforming the teaching contents, innovating teaching method, and reintegrating teaching resources.
need-hierarchy theory; Chinese culture;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 English; teaching mode
2015-12-03;
2015-12-23
中国外语教育基金项目(ZGWYJYJJ2014A71);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BYY023)
石春让,男,陕西西安人,西安外国语大学欧美文学研究中心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大学英语教学。
■学科教育
H0-05
A
2095-770X(2016)05-006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