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修身”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2016-09-29 01:39赵常兴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修身君子儒家

赵常兴,张 洁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陕西西安 710071)



赵常兴,张洁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7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儒家“修身”思想强调个人提升道德上的自我修养和人格上的自我完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旨不谋而合。借鉴儒家“修身”思想,有助于拓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破解核心价值观建设面临的外部压力和内部困境。

儒家;“修身”思想;核心价值观;当代价值

PDF获取: http://sxxqsfxy.ijournal.cn/ch/index.aspxdoi: 10.11995/j.issn.2095-770X.2016.05.006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多元化价值观得以扩散,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物欲主义泛滥等不正之风的传播影响了人民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妨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与普及。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及与错误思想观念的抵制,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块肥沃的土壤,国家的立命之本是人民,因此个人价值观的准则就显得尤为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更需要从儒家的“修身”思想中汲取营养。

一、“修身”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中国的传统思想中,尤其是在儒家思想中,“修身”思想是儒学大家以及封建的统治者特别注重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们认为“修身”是实现人生价值和达到高尚人格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在儒家思想学说中,“修身”思想有丰富的基础,自身有一套完整的体系,既有“修身”要达到高尚人格的价值追求,又有关于实现人生价值追求的方法理论。儒家学说中的“修身”思想对于今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一)“修身”的思想内涵

“修身”即修身之道,是指个人道德上的自我修养与人格上的自我完善。[1]它从“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的思想出发,以“圣人之德”(《四书章句集注·中庸章句》)为修身目标,全方位的展现了儒家“修身”思想的丰富内涵。[2]《中庸》言道:“子曰:‘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在中华传统儒家文化中,“修身”思想无论是对于个人道德修养的提升,还是对治国理政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

《大学》是儒家经典的精髓,其中系统论述了“修身”思想。《大学》讲道:“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在儒家思想中,“修身”是其根本所在,以修身才能推到齐家、治国以及平天下,这也是儒家所倡导的“内圣外王”之道——通过内在修养使自身的主体修养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再推及到“齐家、治国、平天下”,使自身的能力得到内外全面的发展。而实现自身的内外全面发展的关键,就在于“修身”。正如《大学》中所言,“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礼记·大学》)。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今多元化价值观的核心,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来确立价值准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并且在结合时代要求的同时摒弃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糟粕部分。从国家来讲,人民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从公民来讲,个人发展离不开国家的进步,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始终紧密相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就是最好的注解。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来讲,同样是密不可分、相互交融。公民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都可以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寻到它们的踪迹,这也是中华传统文化所提倡的最基本的立人准则。儒家文化中的“言必行,行必果”,“业精于勤”等都是当代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注解。

(三)“修身”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儒家思想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修身”思想中的精华部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内容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点。“修身”思想从文化的时代性和阶级性的一面看,是为了培养人们的自我意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但透过其表象,从文化心理积淀的一面看,却可以发现其中蕴藏着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如果把它批判性地转化为符合当代要求的内容,赋予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则可以成为促进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并且结合当前现实对中华传统文化中潜在的有价值的思想进行挖掘和创新。中华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和传播的土壤,若脱离了中华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水之源,无法得以长久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思想的正能量。中华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精神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凝练总结与发展。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的现实困境

如今全球各种社会思潮和意识形态相互交织与渗透,多元化的价值理念影响着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一)外部“义”与“利”的冲突

“义”与“利”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价值观念。[4]18

儒家思想主张“见利思义”,“义然后取”,“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强调“先义后利”、“义以为上”,认为道德理想比人的生命更为重要。

但是在当今社会历史条件下,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随着社会剧烈转型和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在生活水平得到快速提升的同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逐渐发生变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利于人全面发展的思想在社会上日益横行,妨碍了人的全面发展。

孔子教育弟子要当“君子儒”,不做“小人儒”。孔子坚决主张并身体力行其“道”,坚持“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独立人格。孔子认为“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论语·泰伯》)。也就是邦有道,自身贫贱,深感耻辱;邦无道,即使自身富贵,却深以为耻。[5]78在国家治理有方的时候,自身贫穷低贱;在国家治理无方的时候,自身富裕尊贵,都是一种耻辱。我们要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紧密结合起来,不能为了个人利益而忘了“义”,损伤国家利益。因此,当代青年应该学习借鉴孔子的处世观,要树立一个正确的“义利观”。

青年群体是一个很能紧随时代潮流的群体,他们会很快接受各种信息工具的使用,会很快运用新技术和新技能,因此他们能够接触到很多思想潮流的洗礼。在各种价值观念冲突交替的社会环境下,面对纷杂的思想潮流,因自身不具有判别这些思想潮流正确与否的经验,很容易接受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念,动摇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树立过程中,需要结合儒家的传统思想,帮助青年在今后的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内部“知识”与“素养”的矛盾

尽管我们一直将培养全面型人才作为教育目标,但实际上在不同的教育阶段都普遍存在重“知识”、轻“素养”的问题。

很多人认为只有知识学习才是硬道理,素质和修养教育并不重要。加之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学生也会不由自主地将重视“知识”、轻视“素养”的思想观念扩展到自己所学的课程和以后的生活中,久而久之,形成了“有用无用”论。只要对考试获得高分有用,对获得现实利益有用,那就加以重视;对考试成绩、对现实利益没有明显效果的,就退为其次。然而,功利性教育理念下学到的知识仅能应付考试,并不能最终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学生可能学到了很多知识,但很大程度上又没有能够转化为提升内在素养的能力。因此,重“知识”轻“素养”的观念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畸形的学习态度也必然不会培养出全面型的人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对个人层面的注解,“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看起来简简单单,做到却不容易。人人都高喊爱国,但有的人却做着危害国家利益的事情;人人都觉得自己兢兢业业,可能做到持之以恒的少之又少;人人都坚持自己诚信,可“假药”、“毒物”却从未消失过;大部分人都是本性之善,但是在马路上却不敢扶起一个跌倒之人。现实极大地冲击着人们的价值观,培育和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显得尤为迫切,它与人们的幸福生活乃至中华民族的未来都息息相关。

三、“修身”思想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所在

中华传统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源泉。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要充分借鉴和发挥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一方面,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不仅自身可以得到丰富和完善,而且还可以传播地更加久远。

(一)“修身”强调主体能动性,人的主观努力是人格完善的基本途径

孔子以立身为出发点,认为立身于世的关键之处在于个人是否具有“君子”人格,是否能自重自律和自觉修养。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论语·卫灵公》)。“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要使自己成为君子,只能靠自我修养,而不能苛求别人,依赖别人。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要培养有道德、有修养的公民,必须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说,应该“求诸己”,依靠个人的自主自觉和主观努力而实现公民修养身心和道德完善。

(二)“修身”强调“学”“思”结合,提出“慎思”、“慎独”的修身方法

“慎思”和“慎独”作为修身方法和道德境界,在今天仍有其重要价值。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孔子认为对于“思”与“学”,不可偏废,应该把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需要不断思考和反思,正确认识自己,就要经常反省自身并对错误和缺点加以改正,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在面对这个复杂的社会环境时,要保持一颗谨慎思考的头脑,努力做到“慎思”,养成良好的道德和行为习惯。

除了“慎思”,“慎独”也是儒家倡导的一种修身方法。《大学》中有言:“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然后厌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独居时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但是当面对君子时就畏畏缩缩,掩盖自己不善良的一面,而表现其善良的一面。其实别人看他,就好像能够看透他的五脏六腑,他的掩盖并没有什么作用。这就是所谓的内心的真实意图会显于表面。因此君子在独处的时候也必须要小心谨慎,时刻约束自己的行为。当一个人在独处时也会约束自己的行为,关注自己的修养,那社会上的君子就会逐渐多起来,整个社会的风气也就有所改善。

因此,“慎独”是一个修养已经达到很高的境界,是一种主体在道德方面已经达到高度自觉的状态,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情况都会遵循道德的要求。如果一个人可以做到“慎思”和“慎独”,那么“马加爵”、“药家鑫”等悲剧或许可以减少甚至避免发生。

(三)“修身”注重“力行”,把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付诸实践

孔子兼重学习和修身,要求人们“博学于文,约之以礼”(《论语·雍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主张多听、多看、多向别人学习。但在孔子看来,“行”是比“学”更为重要而且难以做到的,他曾经评价自己:“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论语·述而》)。修身的目的就是“行”上,《中庸》有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就是要广博地学习,详细地询问,慎重地思考,明确地辨别,最后要切实地力行。所以孔子特别强调言语与行动的统一性,使两者达到相匹配的境地。

学到的知识最终都要落实到行动上,人们修身归根结底也是为了更好地实践,一个人只有通过实践来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并在现实生活将高尚的人格和道德要求体现出来。

四、结语

儒家“修身”思想提倡“求诸己”,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完善人格;注重“学”、“思”并重,以及“慎思”、“慎独”的修身方法;提倡“博学”、“力行”相结合,把所学理论知识与修身方法付诸于实践。

尽管“修身”思想存在一些瑕疵和缺陷,但其对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对于人的道德培养与人格完善均有极强的借鉴价值。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其批判地加以继承和吸收,同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1]杜振吉,郭鲁兵.儒家的修身思想及其方法述论[J].道德与文明,2008(1).

[2]曹德本.中国传统修身文化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2004(5).

[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09(1).

[4]范晓雪.儒家修身思想与高校文化育人关系的研究[D].北京:北京化工大学,2013.

[5]李宗桂.传统与现代之间——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哲学思考[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学术编辑黄彦震]

[责任编辑李亚卓]

The Confucian Thought of “Self-improvement” and the Cultiv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ZHAOChang-xing,ZHANGJie

(SchoolofHumanities,XidianUniverstiy,Xi’an710071,China)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so cultivating and carrying forward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should be based o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Traditional Confucian “self-improvement” thought puts the emphasis on people’s self-perfection and the constant enhancement of one’s morality, with the core values of the socialist tenet coinciding. Drawing lessons from the Confucian idea of “Self-improvement”is helpful to broaden the basic way to practic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nd break down the external pressures and internal difficultie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Confucian;the thought of “Self-improvement”;core values;contemporary value

2016-01-03;

2016-01-30

赵常兴,男,山西晋城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张洁,女,山西运城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教育理论

G410

A

2095-770X(2016)05-0023-04

猜你喜欢
修身君子儒家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玉、水、兰:君子的三种譬喻
论现代新儒家的佛学进路
君子无所争
傅雷家书的修身思想研究
有君子之道四焉
大学生如何才能放飞梦想播种希望
在家风建设中如何增进亲子教育
明清家训“修身、齐家、处事”思想探析
儒家视野中的改弦更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