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喜东
阅读养成:阅读过程分析与能力提升探究
○文喜东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作者)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作品的文学价值,是通过读者的阅得以实现的,学生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下面谈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和改进措施。
(一)学生现状
1.语文阅读教学应鼓励学生敢于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但当下的阅读教学过分强调认知上的求同取向,用标准答案一统天下,造成学生机械分析问题的思维定式,进而抹杀了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2.由于缺乏对文本阅读技巧的讲解和指点,学生未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处于浅层次化状态,审美趣味、阅读水平有待提高。
(二)教师现状
1.教师缺乏应有的文学理论知识,吃不透教材,无力对教材进行深入透彻的研究分析,难于驾驭新课程教学。
2.教师教学方法程式化,照本宣科,在内容分析和结论得出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导致对作品的理解单一化、浅薄化,把自己和学生都阻挡在文学审美之外。
(三)课堂现状
1.互动活动和交流探究流于表面和形式,教师只赋权却不增能效,课堂表现的是学生肤浅的、表层的主体性,失却了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点拨和具体的指导,无效教学现象比比皆是。
2.多媒体过多介入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将抽象的语言具体化、实物化,扼杀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形象能力、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也夺走了学生亲近文本、走进文本的时间和兴趣。
根据整个高中阅读教学内容,结合高中三年的教学进度,可以把语文阅读教学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个性化阅读
第一阶段适用于高一学年,主要强调阅读的兴趣。主要从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角度和思路等方面进行放开,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阅读对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阅读的兴趣,语文学习将成为无源之水。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30年的经验使我相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是否会很好的阅读。会边读边想的学生,比起那些不会迅速阅读的人来,处理任何事情要快些,顺利些。”
为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笔者在实际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1.发挥教材优势,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则是课堂阅读的延伸,教师在教学中应很好地发挥教材的优势,把学生的阅读兴趣延续到课外,用课内阅读来带动课外阅读。
2.可以开展形式多样活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可以通过每天语文课的5分钟的口语训练,展现个人的阅读心得;利用各种节日、班会定期举办诗歌朗诵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读书报告会等读书交流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3.努力营造氛围,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可以在平时要有意识地积极营造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
当然由学生“兴趣”阅读,并不等于放任自流。而是通过这种个性化阅读,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且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性阅读习惯和方法,为其日后深入自觉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探究性阅读
高中生面对的是高考,所以其阅读就不免带有有很强的功利性。学生要实现高考的理想,光靠个性化阅读是不够的,还必须建立阅读层次序列。教师要借助第一学年个性化阅读已经形成的探究习惯和方法,促成学生的阅读成为自觉;要把学生的视线引导到老师指示的范围上,并要求他们把兴趣爱好阅读的经验自觉地加以运用;并且要培养学生对各类文体的阅读方法,尽量使学生阅读的感悟能力、认识能力趋向教学的要求。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以学生为主体,创造性地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实践,经历阅读探究过程,从而有效地改变纯接受性的学习方式,创造性地指导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探究性阅读,在阅读活动中,解放学生的童真个性,张扬学生的生命活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知识的主动建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创造性阅读
创造性阅读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创造性阅读的一种教学形式。所谓创造性阅读,是指作者根据自己的“前理解”、思维、情感等对作品进行创造性的阅读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读者无需局限于作品所给出的观点、结论,大胆质疑,从而提出自己的新观点。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创造阅读是教师迎合了学生的阅读心理。从阅读心理来看,阅读不是单纯把文章读出来,而是在读的过程中夹杂了读者自身的思考、感知、判断、想象等过程。“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就是读者不同的阅读心理过程。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已有的观念、好恶、以及价值观、世界观等都会让读者对同一作品产生不同于别人的观点。这种阅读心理就让创造性阅读教学成为可能。
(四)目的性阅读
第三学年直接为高考服务,要求学生把已锤炼到手的探究性或创造性阅读本领,针对高考阅读题进行目的性阅读训练。高考阅读试题的答案虽然是开放性的,但仍然有很大的限制,尤其是受文章思想内容、作者观点态度的限制。因此,必须要求学生依题意答题,并且总结出一套解题“程序”,尤其是对解题思路的总结尤为重要;且使其答题逐步趋于科学化、规范化。
目的性阅读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来说,它应该是合作探索型课堂模式。其基本流程可分四个步骤:
1.明确问题,确立阅读目标。用有一定涵盖性、综合性的问题为阅读定向,帮助学生确立阅读目标;
2.自主探索,筛选目标信息。由学生自主独立进行相关信息的采集、分析、综合、提炼和重组;
3.讨论交流,提高阅读效率。分小组讨论、研究,教师加以启发引导;
4.交流评价,反馈阅读质量。由学生主体发言,其他同学补充、反驳、完善,教师评价。
当然,这些程序和方法的实施对老师和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里,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服务员、协助者和合作伙伴,并且应有很强的驾驭能力、组织协理能力和开放民主、宽容合作、平等自由的教学心态。同时学生也应该主动积极探索、独立思考、质疑问难、互动合作、注重总结。有目的性的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我们应更新教学理念,找到更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给学生更多的指导,解答他们的困惑,适应新的教学评价。
(文喜东 甘肃省庄浪县第一中学 744669)
基金项目:(本文是甘肃省十二五规划课题“新课程背景下提升高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为:GS[2015]GHB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