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静
(西北政法大学 商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3)
基于区域协控中心的西部地区农产品外贸物流模式研究
王静
(西北政法大学 商学院, 陕西 西安710063)
农产品物流对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经济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将区域协控中心作为系统核心融入到西部地区农产品外贸物流结构内,分析基于区域协控中心的西部地区农产品外贸物流的概念和内涵,研究基于区域协控中心的西部地区农产品外贸物流的运行模式,建立新型组织形式、关系模型、运作机制,并利用空间结构的优化、集成化的管理模式,提出基于区域协控中心的西部地区农产品外贸物流的实现途径。研究表明:建立健全西部地区农产品外贸物流模式,能够降低农产品对外贸易的物流成本,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国农产品外贸物流可持续发展机制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区域协控中心;西部地区;农产品外贸物流
中国西部地区是全国主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在西部36 729万总人口中, 农业人口占到60%以上。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5年来, 西部特色农业得到快速发展, 国家确定了重点发展西部七大特色农业的现代基地, 强化优势产业格局, 提高农产品生产加工能力, 农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 而且在国际市场上都有一定的竞争力, 西部地区的区位优势使其区域位置的重要性逐步提升。 此外, 由于生产农产品具有地域性、 集中性的特点, 而农产品的消费则具有全球性、 分散性的特点, 因此, 农产品必然形成跨地域流通方式。 然而由于我国在地理分布上存在东部、 中部、 西部三大地区明显差异, 西部地区农村经济虽然在逐步增长, 但农产品外贸物流发展水平极不平衡。 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中部、 东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形成了西部地区农村经济中较小的农产品流通量, 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对农产品物流的有效需求也就偏小, 必然会制约西部地区农产品外贸物流业务发展空间, 导致西部地区农村经济与农产品外贸物流呈现出低水平均衡状态[1](P413-416)。 1984—2014年中国三大地区农产品外贸物流发展差异比率情况, 即三大区域间的区际差异的泰尔指数值的变动趋势是: 1984年间东部、 全国、 中部、 区际、 西部的比率为0.23∶0.18∶0.10∶0.04∶0.00; 1994年间东部、 全国、 中部、 区际、 西部的比率为0.10∶0.12∶0.04∶0.06∶0.03; 2004年间东部、 全国、 中部、 区际、 西部的比率为0.08∶0.16∶0.05∶0.10∶0.07;2014年间东部、全国、中部、区际、西部的比率为0.05∶0.12∶0.05∶0.07∶0.04。 1984—2014年三大地区区际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比率的比较情况, 1984年间东部、 中部、 西部、 区域内、 区域间的比率为0.52∶0.20∶0.05∶0.75∶0.22; 1994年间东部、 中部、 西部、 区域内、 区域间的比率为0.30∶0.18∶0.05∶0.53∶0.45; 2004年间东部、 中部、 西部、 区域内、 区域间的比率为0.18∶0.05∶0.16∶0.40∶0.60; 2014年间东部、 中部、 西部、 区域内、 区域间的比率为0.18∶0.16∶0.08∶0.38∶0.60。由此可以看出,1984—2014年三大区域间的区际差异的泰尔指数值的变动趋势、1984—2014年三大地区区际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比率的比较反映了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导致了西部地区农产品外贸物流发展差异。
在有关农产品外贸物流问题的研究中,李学工研究了山东农产品外贸物流一体化空间结构问题,并对山东农产品外贸物流框架体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2](P62)。庞燕、王忠伟基于混合整数规划基础模型提出农产品外贸物流网络优化的运营方案,指导湖南省农业外向型经济跨跃式发展[3]。王领基于上海市1978—2008年的数据实证研究对外贸易与现代物流的关系[4]。顾佳佳针对现代物流发展与农产品对外贸易关系进行研究[5]。穆东、杜志平主要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系统的协同问题进行了研究[6]。但在这些文献中,都没有针对西部地区农产品外贸物流的发展模式作深入研究。
鉴于此,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将区域协控中心作为系统核心融入西部地区农产品外贸物流结构内,分析基于区域协控中心的西部地区农产品外贸物流的概念和内涵,研究基于区域协控中心的西部地区农产品外贸物流的运行模式,建立新型组织形式、关系模型、运作机制,并利用空间结构的优化、集成化的管理模式,创建性地提出基于区域协控中心的西部地区农产品外贸物流的有效实现途径。以期更好地发挥基于区域协控中心的西部地区农产品外贸物流模式的整体功能,在西部地区农产品外贸物流可持续发展思路上,逐步把传统的农产品外贸物流改变为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及其再生产能力的现代的农产品外贸物流,推动中国农产品外贸物流可持续发展机制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据文献的定义,西部地区农产品外贸物流是协调整合、优化配置西部地区内、外地区物流资源,实现西部地区内的区域性物流与境外国际性物流无缝对接的有机集合体[7](P121-123),[8](P714-719)。
按照供应链协同论的观点[9](P20),区域协控中心是为了提高区域性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通过联合组织、公司协议结成一种网络式联合体,这个区域性网络协作体中每级供应商→生产商→加工商→分销商→零售商→终端客户之间经历着:独自发展→激烈竞争→协控管理→可持续发展,在这个协调与控制的管理过程中可以及时、动态地进行信息共享,紧密协作,相互努力共同完成西部地区农产品外贸物流可持续发展目标。区域协控中心具有开放性、复杂性特点,复杂性主要体现在协控中心构成要素多元性、系统内部动态性以及协控中心与外部相互联系的动态性与多样性;开放性表现为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价值增值等形式。
结合以上观点,基于区域协控中心的西部地区农产品外贸物流就是为了实现西部地区农产品外贸物流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目标,西部地区内的区域性物流与境外国际性物流结成的一种网络式联合体,这个网络协作体中供应链间各节点实体通过联合组织或公司协议等方式共同建立基础保障平台——“区域协控中心”而进行彼此协调和互助努力。西部地区农产品外贸物流的区域协控中心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在基础保障平台→模式创新体系→共同目标的发展过程中,结合开放性、复杂性的特点,利用及时化、动态化、多元化的互相合作、信息共享、优化整合,提升西部地区农产品外贸物流运行效率和经济收益的管理模式,实现共同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基于区域协控中心的西部地区农产品外贸物流,建立区域协控中心是西部地区农产品外贸物流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指导和实现途径。因此,对基于区域协控中心的西部地区农产品外贸物流发展模式进行研究就显得极其重要。
(一)组织形式
西部地区现行的农产品外贸物流运作方式比较复杂,有的供应链很短但是运作方式非常落后,有些供应链节点众多但却导致效率低下。因此,建立新的组织形式对西部农产品外贸物流来说势在必行。由罗必梁和赵敏提出的综合运作组织形式的运行机制中,包括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市场流通体系政府对农产品的流通不直接干预,而是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政策,指导农产品批发市场按照企业的运作方式来进行运营,规范加工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直销市场、零售市场的行为,为建立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提供政策性、制度性的服务[10]。
在上述的综合运作组织形式中,农产品外贸物流依然是按照链式结构运作,这种结构难免使得信息的传递路径较长,易产生“牛鞭效应”。为了提高西部地区农产品外贸物流的运作效率,本研究提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基于区域协控中心的西部地区农产品外贸物流并行运营的创新机制。该机制强调统一协同控制供应链各个节点成员企业的经营,一并同步进行有关运营的活动,实现快速反应,满足客户个性需求,提高农产品外贸物流服务水平。对于有些农产品,特别是大宗农产品的外贸物流需要有区域协控中心的介入来完成,综合运作组织形式必须向并行运作组织形式发展,提高农产品的外贸物流整体效率。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区域协控中心的西部地区农产品外贸物流并行运作组织形式
在区域协控中心的西部地区农产品外贸物流并行运作方式的运行机制中,由农户合作组织、加工商、第三方物流企业、零售商等节点共同建立区域协控中心运作系统平台,作为整个供应链需求预测、生产计划、农产品加工、产品销售、信息交流的平台。作为农产品的销售商如果有需求,可以向平台发布,有关企业就可以和销售商签订合同,对农产品进行“订单式生产”。供应链上的各节点都可以通过平台了解农产品的生长、加工状况,在产品加工完成后,通过外贸物流公司运输至销售商,整个过程对于所有成员都是开放、透明的。并行运作组织形式使得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大大提高、生产的目的性增强,有利于提高西部地区农产品外贸物流整条供应链的竞争能力。
(二)关系模型
在区域协控中心的西部地区农产品外贸物流的运行系统活动中,西部地区农产品外贸物流子系统由农户合作组织、加工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零售企业、消费者等构成,本文以“加工企业——零售企业”为例进行分析,设Q=π-p为商品需求函数,商品的价格为p;需求数量为Q;π为常数,代表商品的最高需求量。加工企业提供给销售商的批发价为每件ω元。加工企业和销售商都有不变的边成本C1和C2。加工企业和销售商的博弈顺序规定如下:加工企业先确定产品的批发价ω;根据加工企业的批发价ω,销售商确定商品的定价p。现在如何达到加工企业与销售商的利润最大化,需要确定批发价ω、销售价p。
1.区域协控中心的西部地区农产品外贸物流评价的DEA模型DEA侧重研究区域协控中心对西部地区农产品外贸物流的时效性[11](P54-56),必须建立物流子系统输入输出的数量关系表。基于上述分析,“加工企业——零售企业”两子系统分别以a、b表示,将DEA中的输入、输出指标分别设成a系统、b系统,则构建出符合DEA模型评价的a系统对b系统综合有效性的输入输出表。
(1)Ch(a/b)表示区域协控中心对西部地区农产品外贸物流两子系统间“加工企业——零售企业”的协调效度,以反映子系统a对子系统b的协调程度。
其分式规划模型为:其线性规划模型为:
(2)Dh(a/b)表示区域协控中心对西部地区农产品外贸物流两子系统间“加工企业——零售企业”的发展效度,以反映子系统a对子系统b的发展程度。其计算公式为:Dh(a/b)=1/∑λa/bj
(3)sh(a/b)表示区域协控中心对西部地区农产品外贸物流两子系统间“加工企业——零售企业”的协调发展综合效度,以反映子系统a对子系统b的协调发展综合程度。其计算公式为:Sh(a/b)=Ch(a/b)·Dh(a/b)
同理,可以计算出区域协控中心对西部地区农产品外贸物流系统对其余多个子系统的协调效度、发展效度、综合效度。
2.区域协控中心的西部地区农产品外贸物流子系统间的综合效度计算
(1)两个子系统间“加工企业——零售企业”的协调效度C(a,b)
(1)
其综合效度:C(a,b)=C(b,a)。
(2)k个子系统间“农户合作组织、加工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零售企业、消费者”的协调效度C(1,2,…,k)
(2)
其综合效度:S=(1,2,…,k)=C(1,2,…,k)·D(1,2,…,k)
(3)
目前,在平衡积分卡评价法、功效系数法、关键业绩评价法(KPI指标法)、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层次分析法(AHP)、主成分分析法(PCA)、综合指数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等各种模型评价方法中,DEA是有效、便捷解决多输入输出的时序性问题的方法。并且物流在产业的划分上是第三产业,利用DEA建立基于区域协控中心的西部地区农产品外贸物流的定量模型,可为制定产业政策规划、监测政策实施效果提供可操作性的参考建议。当然,这套关系评价模型须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认可,并组织相关力量收集有关数据,再按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原则和步骤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切合实际的结论。
(三)运作机制
基于区域协控中心的西部地区农产品外贸物流的运作机制主要包括三类机制: 第一类是基于区域协控中心的西部地区农产品外贸物流形成机制。 是分散的实体形成区域协控中心的西部地区农产品外贸物流动因以及通过自组织形成区域协控中心的西部地区农产品外贸物流机理。 第二类是基于区域协控中心的西部地区农产品外贸物流实现机制。 包括信任机制的建立、 信息共享机制的形成、 各节点间的协作调控机制。 第三类是基于区域协控中心的西部地区农产品外贸物流约束机制。 通过激励机制保证农产品外贸物流整条供应链的正常运转、 农产品外贸物流供应链间的利益在各节点之间进行分配。
由此可见,基于区域协控中心的西部地区农产品外贸物流的三类运作机制的基本构成是:内外环境←形成机制(动因→自组织)→←实现机制(信任机制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协作调控机制)→←约束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利润分配机制)→内外环境。该机制能够速配和优化农产品,进一步提升区域农产品对外贸易物流整体竞争力。首先,区域协控中心的集体信誉代替了农产品外贸物流供应链间农户和其他节点的个体信誉。避免了分散的农户个体与上下游企业进行信息交换时所产生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行为,提高了信息的准确性,保护了农户和其他节点的利益。区域协控中心作为一个主体,由于契约和制度的作用,要向农产品外贸物流整个供应链提供准确的信息,对于其他节点,由于区域协控中心可实施集体惩罚,也要向农户组织提供准确的信息。其次,作为区域协控中心组织,可以统一对当地农户和其他节点的生产信息进行发布,对农户和其他节点的需求信息进行设计,并通过各种方式获得外部信息并及时反馈给农户和其他节点。再次,区域协控中心组织在信息设备的投资上具有优势,还可以聘请专业人士对信息设备进行管理,也可以聘请专人负责农产品信息的获取和发布工作,及时获得和传递准确信息,提高农户和其他节点信息共享的速度和准确度。
选择基于区域协控中心的西部地区农产品外贸物流的运作方式可以减少农民以及农协和区域协控中心之间的合作风险。 具体运作形式:建立以区域协控中心集成化供应链组织、 第三方物流执行组织、 农协及农产品生产者在内的利益协作共同体。 区域协控中心对西部地区农产品外贸物流运作中技术、 信息及相关资源进行全面整合, 并设计出高效率、 高效益的物流执行方案; 第三方物流是农产品物流的具体执行载体, 承担区域协控中心的西部地区农产品对外贸易活动的物流实施者; 而农协及农产品生产者是上述运作方式的起点和物流活动发生的源泉。 因此, 只有建立以区域协控中心为核心的西部地区农产品外贸物流, 实现利益均沾、 风险共担,信息、 技术等资源的共享, 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合作风险。
(一)空间结构的分级优化
基于区域协控中心的西部地区农产品外贸物流空间结构,集中在西部的水果、蔬菜、花卉、中药材、棉花、糖料、烟叶等七大特色农业基地。西部农产品外贸物流逐步形成以产地为基点,以西部地区一级、二级物流中心为上游衔接点,以区域协控中心为西部地区农产品外贸物流的核心,以国内与国外物流中心为下游衔接点,结成西部地区内的区域性物流与境外国际性物流的网络式联合体系,提供西部地区农产品外贸物流一体化服务的产业带地域性空间结构优化的经济现象[12]。
基于区域协控中心的西部地区农产品外贸物流空间结构依托区域协控中心,具有强烈的辐射效应,能够加速农产品物流效率,使西部地区农产品内外贸物流空间达到最佳状态,实现西部地区农业资源配置、获取最大的空间联盟效应和提高总要素生产力。基于区域协控中心的西部地区农产品外贸物流通过两大联盟系统:产业链层面的物流联盟、绿色通道层面的物流联盟,贯穿成一体化的网络流程。连接上游的各个农户→中游的西部一级、二级物流中心、西部区域协控中心、跨国区域协控中心→下游的国内农产品商贸企业的物流中心及各个需求终端、国外农产品进口商贸企业的物流中心及各个需求终端的水陆空等各类交通运输方式,构成区域协控中心的西部地区农产品外贸物流网络的“路线”,实现区域协控中心的西部地区农产品外贸物流空间结构的优化。
(二)集成化的管理模式
该管理模式是一种超越企业边界的活动,同时也是一个协控的过程,实现“1+1>2”的效果。形成目标统一、利益合理分配的西部地区农产品外贸物流体系的集成管理结果[13]。
(1)战略层:契约网络化的标准与规范对接平台。战略层负责统筹区域协控中心的西部地区农产品对外贸易的物流管理规程和执行标准相关活动。战略层对战术层、操作层起协控性的作用,有效整合农产品产销过程。负责规定区域协控中心成员的权利与义务,用成员间契约网络保障区域协控中心顺利运行。区域协控中心的标准与规范对接平台包括技术标准化、作业标准化、管理标准化、信息标准化和农产品物流服务标准化等的对接。西部地区与港澳台可以率先制定并推行共同的农产品市场准入机制;借助农业合作组织对接平台,制定共同的运输政策,达成农产品安全及互认机制;建立农产品加工原料协作把关机制和异地备案基地制度;并就西部地区与港澳台农产品生产、加工、运销过程的标准达成统一规范和实施制度。如互派专门机构接受业界委托设点,对西部地区与港澳台农产品进行检验检疫,或者通过西部地区与港澳台农产品检验检疫机构的有效衔接,就检验检疫结果互认的具体程序和范围等达成协议。再如台湾已经着手建构台湾农产品生产履历咨询系统,消费者利用网际网路查询生产履历资料——消费者在市场上购得的具有农产品产销识别码的产品后,可利用电脑直接在网际网路上看到生产者的相片与联络方式、产销班资讯、生产地点以及完整的生产过程记录。优先鼓励“吉园圃”产销班与“有机”农场有意愿尝试记录生产履历的农民。西部地区可以通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试点来尝试。总之,西部地区与港澳台农业合作组织在两地农产品认证、标准、包装规范、检验检疫等方面有所作为的同时,还要推动相关的制度性协调机制的形成,为整合供应链体系消除操作瓶颈。
(2)战术层:信息网络化的电商与服务对接平台。战术层是在集成化的“基于区域协控中心的西部地区农产品外贸物流”形成加工商、零售商、第三方物流和服务咨询公司等的互动协作,实现农产品物流信息水平的提高。现代信息网络化的电子商务对接平台技术极大加速了区域协控中心处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组织成员间的信息共享与交换,以低风险、高效率实现区域协控中心成员间合作,并协调整个西部地区农产品外贸物流。区域协控中心的电子商务对接平台能够平衡企业和物资需求者的供需关系,其核心是产销信息系统和安全资信系统。包括建立西部地区农产品检验检疫电子平台、及时的供求信息交换平台、制定西部地区农企和品牌农产品资信等级评价体系平台、对信用好的农产品实行快速通关办法等。西部地区在建设农业合作组织网络平台的实践中,可以借助卫星宽频主干网,实现多媒体实时视频传播,而且由于这项技术通讯费用低,适合西部地区丘陵多山的县域推广应用,并能确保与港澳台卫星体系的贸易实体平台对接后的信息畅通。
(3)操作层:实体物流网络化的电子口岸对接平台。操作层是西部地区农产品外贸物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把农产品物流的采购、储运、加工等功能安排给区域协控中心相应成员来实施,各成员企业以集成化的区域协控中心的西部地区农产品外贸物流为主导,维护整个西部地区农产品外贸物流运作流程,完善西部地区农产品外贸物流的交易方式。实体物流网络化的电子口岸对接平台是在契约网络化的产销标准与规范对接平台和信息网络化的电商与服务对接平台的基础上建立的运作实体,是提高物流时效、进行绿色通道层面的物流联盟的基础平台。区域协控中心可以在新疆边境口岸与中南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及俄罗斯共建农业物种风险评估制度,并制定共同的有害生物的风险管理方案的基础上,采取电子化对接农产品检验检疫机构平台,统一质检标准机制和通关便捷机制。还可以把西部内陆港——西安国际港务区鲜活农产品直接贸易试点机制作为突破口,试行电子口岸对接的相关事宜,共同探讨建立包括供应港澳台地区鲜活农产品的生产基地管理、运销路径、通关、检验检疫、税费收取等方面的电子资讯系统。可以进一步探讨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的“一个标准、一次检验、全球通行”的农产品快速流通理念的制度建设和具体实施路径,实现区域农产品的双向化保税和快速化通关功能,改善西部内陆港以及边境口岸的电子化服务与监督系统。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基于区域协控中心的西部地区农产品外贸物流集成化的管理模式是综合性、专业化、集成化、一体化的物流服务,需要强大的支撑体系来保障整个系统顺畅、高效地运行。首先是内部支撑体系。作为主导节点的区域协控中心一定要综合考虑各个成员间的利益分配问题,建立配套的西部地区农产品外贸物流内部支撑体系,主要对供应链中的其他节点从市场、服务、技术、渠道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系统支持,来保证西部地区农产品外贸物流体系的稳定性。其次是外部支撑体系。一方面,需要高端的包括物流、信息、管理等现代科技技术予以支持,政府对农产品基础设施平台和信息平台的建设负有责任;另一方面,需要一定的政策体系予以支撑,政府通过法律、法规和财政政策、税收政策、货币政策和利率政策推动区域协控中心的西部地区农产品外贸物流对各协控企业的集成运作,真正做到协作、调控供应链间的成员运行方式,更好地将集成化的区域协控中心的西部地区农产品外贸物流节点“无缝”联接,实现基于区域协控中心的西部地区农产品外贸物流的整合优化。
当前,在全球国际贸易竞争更为激烈的背景下,中国农产品外贸物流应该着手通过区域协控中心来降低国内和国际物流成本,提供有效的国际物流服务,这对于提升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尤为重要。研究基于区域协控中心的西部地区农产品外贸物流的运行模式与实现途径,就是为了实现西部地区农产品外贸物流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目标,建立新型组织形式、关系模型、运作机制,利用空间结构的优化、集成化的管理模式,促进区域协控中心活动的各个环节协调统一,高效实现西部农产品对外贸易的物流服务和效率。采取建立信息网络化的电子商务对接平台、契约网络化的产销标准与规范对接平台、实体物流网络化的电子口岸对接平台等服务平台,控制农产品源头绿色安全,确保农产品安全质量体系的良好运行,实现西部地区农产品快速调配和优化,强化西部地区农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和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通过建立内部支撑体系、外部支撑体系,供应链每个节点之间依靠协控运作来降低农产品外贸物流成本,提高竞争力,使供应链上的企业得到更大的收益。因此,基于区域协控中心的西部地区农产品外贸物流模式强调战略合作,为提升西部地区农产品产业链层面的物流联盟、绿色通道层面的物流联盟整体绩效,实现西部地区农产品外贸物流可持续发展、提升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奠定了保障基础。
[1]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运行调节局,南开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12)[R].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12.
[2] 李学工.农产品物流框架体系构建[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
[3] 庞燕,王忠伟.农产品外贸物流网络优化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1,(7).
[4] 王领.对外贸易与现代物流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上海市1978-2008年的数据[J].国际贸易问题, 2010,(1).
[5] 顾佳佳.现代物流发展与农产品对外贸易关系研究[J].物流技术,2012,(11).
[6] 穆东,杜志平.资源型区域协同发展评价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5,(5).
[7] 国务院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行业发展研究报告系列丛书:中国物流业发展研究报告[R].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8] 西部蓝皮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9] 安德鲁·坎贝尔,凯瑟琳·萨姆斯·卢克斯.战略协同[M].任通海,龙大伟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10] 罗必良.中国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4).
[11] 盛昭瀚,朱乔,吴广谋. DEA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12] 王静.西部内陆港农产品外贸物流结构的优化与创新——以西安国际港务区为例[J].宁夏社会科学,2011,(4).
[13] 王静.我国农产品物流电子商务供应链网络结构与运行机制[J].学术论坛,2012,(2).
[责任编辑卫玲]
Research Based on the Regional Control Centre in the Western Reg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Logistics Mode of Foreign Trade
WANG Jing
(BusinessSchool,NorthwestUniversityofPoliticalScienceandLaw,Xi′an710063,China)
Agricultural products logistics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rural economic prosperity has a very important ro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ordinated control center as the core system into the western region in the structure of the foreign trad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logistics, analysis is made based on the regional coordinated control center in the western region of the foreign trad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logistics concept and the connotation. The research is also based on the regional coordinated control center in the western region of the foreign trad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logistics operation mode to establish a new organizational form, the relational model, operation mechanism, and by using the spat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the integrated management mode, creative proposed based on the regional coordinated control center in the western region of the foreign trad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logistics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way.Research shows: the foreign trad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logistics mode,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western region to reduce the to build logistics cost of foreign trad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means, improv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promo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s trade logistic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echanism and perfection.
regional coordinated control center; In the western region; Trad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logistics
2015-04-21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五十四批面上资助项目(2013M541552); 2013年度陕西省社科基金资助研究项目(13D085);2014年度西安市科学技术局产业技术创新计划项目CXY1429(1); 2015年陕西省社会科学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2015C039)
王静,女,陕西西安人,副教授,博士后,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物流工程与管理研究。
【经济研究】
F71
A
10.16152/j.cnki.xdxbsk.2016-0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