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春平 冷嵩 郭旭婷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进食障碍形成的社会文化因素、家庭因素和个人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合进食障碍预防理论,提出进食障碍的体育运动预防与治疗方案。进食障碍的预防理论模型涉及到体育运动的主要有非特异性易感压力模型、社会认知模型和批判性社会观点模型三种,通过健康认知教育改变患者错误的健康观念、认知特点、情感特点和人格特质,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进行科学的体育运动和营养来解决患者应对技能、社会支持、积极身体意象、营养摄入与消耗等问题,为制定体育运动防治进食障碍原则、运动及营养方案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体育运动;进食障碍;预防理论模型;教育;营养
进食障碍是指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进食行为异常,是一类典型的心身障碍。它通常与患者的认知、情感及行为等方面的心理障碍有关,包括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贪食症、暴食症和不典型进食障碍。进食障碍的主要表现是体重指标和进食行为显著异常的一组综合症,其中以神经性厌食症和贪食症较为多见。进食障碍对身心健康有着很显著的影响,它增加了消瘦、肥胖、抑郁、自杀意图、焦虑以及药物滥用的可能性,导致女性闭经、牙齿问题、钾缺乏、体虚、肠道疾病、肾脏疾病和心脏损伤等健康问题的产生。因此,探索进食障碍的预防方法和治疗手段是非常有必要的。国内外对进食障碍的预防与治疗有常规的方法,但是利用运动方法对于进食障碍进行治疗尚缺乏系统的研究。在进食障碍的补偿性行为研究中发现,神经性贪食症的非清除型其补偿性行为包含暴饮暴食后的剧烈运动,这说明患者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运动可以起到消耗脂肪的作用,但是贪食症患者的剧烈运动处于一种不科学的运动状态,达不到减轻体重的目的,反而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科学的体育与运动可以起到控制体重,改变患者扭曲的体象认知观念,健美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运动习惯,巩固治疗效果的作用。研究发现,进食障碍预防理论模型与体育运动和营养具有高度相关。患者对体象的认知、营养的摄取与消耗、压力的缓解、社会支持的寻求等均可与体育运动相关联。本文从健康、健美、体型、审美等认知观念上和从科学运动和营养方案的制定上,探索进食障碍的运动治疗方案以解决进食障碍患者的诸多症状,并且为进一步探索进食障碍的个性化运动疗法奠定理论基础。
1.进食障碍的病因学分析
进食障碍的病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生物学因素,又有社会文化因素、家庭因素和个人因素等非生物学因素。在此我们重点讨论非生物学因素对进食障碍的影响,探寻进食障碍的预防与治疗方法。
1.1社会文化因素
1.1.1社会文化压力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进入20世纪20年代,苗条美的潮流在社会上开始流行。各类时尚杂志、影视作品、广告等媒体传播的以瘦为美,追求苗条、肥胖意识、节食减重已经深入人心。此种现象导致了女性的自我物化,即通过他人的眼睛来看待自己的身体。而自我物化会引起女性感到对自己的身体感到更多的羞耻感,尤其当女性看到理想的自我与文化的自我对女性的观点不匹配时,女性更容易体验到身体的羞耻感。
1.1.2性别差异 研究表明进食障碍患者中女性比男性更普遍。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与西方的文化标准强化了女性要瘦的渴望多于男性。另一个原因是社会文化价值对男人更多地用取得的成就来衡量,而社会文化价值促进了女性身体的物化。女性比男性更关注体重问题,但相比于男性却有着较低的身体满意度,这种现象跟女性从事的职业有关,如参加花样滑冰、跳水、长跑、体操等项目的女性选手,认为苗条的体型是理想的;女性服装模特、芭蕾舞演员、高文化阶层的女性、对体重要求高的特殊亚文化男性患进食障碍者较多。
1.1.3同伴影响 同伴影响是造成进食障碍形成的又一因素。处于青春期的女性归属感强烈,迫切希望得到同伴的认可。同伴对体重、体型的评价与要求和采取的进食行为都对女性有着极强的影响力。如果团体成员追求的理想体型不健康,则容易导致团体其他成员进食障碍的形成。
1.2家庭影响
家庭成员的沟通方式、家庭成员关系、父母婚姻和谐度、父母管教子女的态度和方式、父母本身的人格特征以及父母的进食行为和对自己身材的看法,都会影响子女进食障碍的形成。家庭因素只是进食障碍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必须与其他因素综合起来判断。
1.3个体因素
在相同的社会、家庭、文化等背景下,不是所有的人都可能患有进食障碍。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具有对进食障碍的易感素质的人群更容易患有进食障碍。
1.3.1人格特点 低自尊、完美主义倾向、低自我评价、高神经质水平、低自我控制以及分裂性人格特质者,应对应激事件和焦虑情绪的方法常表现为异常的进食方式。
1.3.2认知特点 影响进食障碍产生的直接因素是个体对其身体的不满,这种不满常常表现为患者认为自己一直是过于肥胖的,即使患者已经极度消瘦,仍然认为自己不够苗条。此种不良的认知会直接导致进食障碍发生。
1.3.3情感特点 进食障碍者的抑郁、焦虑及罪恶感等消极情绪水平均高于常人,患者以控制进食行为应对负面情绪,宣泄消极情绪。
2.体育运动与进食障碍预防的理论模型
基于以上对进食障碍的病因学分析,并结合世界卫生组织定义健康的内容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交往健康可得出进食障碍的含义:是指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进食行为异常,是一类典型的心身疾病。进食障碍与患者的认知、情感及行为等方面的心理障碍有关,是一种非健康的状态。研究者提出预防进食障碍的理论模型来对进食障碍的预防进行指导。而体育运动是指人类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身体运动作用于人类自身,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全面发展,丰富文化生活的实践活动。体育运动的结果可以促进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健康三个方面。下面分析研究三种进食障碍预防的理论模型和体育运动的关系,以探讨体育运动对预防进食障碍的作用。
2.1体育运动与非特异性易感压力模型
体育运动与非特异性易感压力模型(nonspecific vulnerability-Mressor model,NVSM)认为心理异常问题和消极的自我概念、应对技能、行为能力的缺失、生活压力感体验、社会支持的缺失存在着非特异性关系。这个模型认为遭受压力和缺少机会对心理的失衡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该理论主张为了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应当给人们创设机会去建立成功的关系和实践有意义的事情。
体育运动中人们不同角色的扮演、体育运动过程、体育运动结果、体育运动的社会价值、体育运动的基本原则、体育运动的文化传承等,恰好能为人们创建成功的关系、自尊、积极的自我、竞争、规则、权利、培养社会兴趣和社会技能,在压力应对、决策和交流的过程中得到益处,这种在体育运动中形成的应对技能可以迁移到生活中影响人的行为。
2.2体育运动与社会认知模型
体育运动与社会认知模型(social cognitive model,SCM)认为女性的性别角色、负面的身体意象、无法控制的对肥胖的恐惧、暴饮暴食和不良健康的体重管理行为都是在认知和行为过程中通过社会学习和强化而习得到的。社会文化、来自于家人、朋友和媒体的减肥压力,“苗条美”的内化、过分高估外貌的重要性,这些认知因素为人们构建负面身体自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条件,增加了进食障碍的三个相互联系成分出现的可能性。
体育运动的理论、观念、形式以及效果能改变个体对于体重、体型的不健康的观念,进而形成积极的身体意象;科学的营养结合体育运动方法能使个体形成健康的体重控制能力,对合理的营养补充和良好的运动生活习惯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所以,培养与身体意象、健康饮食和运动相关的健康态度和行为,能减少进食障碍的不良诱发因素。
2.3体育运动与批判性社会观点模型
体育运动与批判性社会观点模型(critical social perspectives model,CSP)认为身体不仅仅是个体的领域,而且也是社会的领域,是存在于个体和各种社会系统的交叉点上。这个模型研究女性对于自己身体的个体经验,也研究到女性针对自己身体的实践,这些经验和实践是被复杂的社会体系来固定和塑造的,但是这种社会体系应该被弄清用来指引建设性的变化。此模型具有下列特性:第一,身体意象和身体运动的主观经验是由已习得的意义体系组成的,这个意义体系是优势文化论调和权力结构所决定的。第二,社会不公正对女性身体失调方面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第三,当理解不公正的社会体系影响和作用时,应该超越苗条美压力的思考,批判地检查女性身体的客观化,对身体所有权的伤害程度等因素。
上述这3种特性,使得女性在思考“苗条美”这个问题时,会去主动考虑以节食来阻止营养的吸收,其实质是对营养摄入和消耗的不合理的认知与体验。通过体育运动的教育过程重新建设优势文化论调,树立正确的身体意象,改变性别歧视等社会不公正状况,通过科学的营养和运动解决营养摄入和消耗之间的平衡,来改变苗条美带来的压力。
3.科学的体育运动与营养预防与治疗进食障碍的方法
3.1运动健康观念教育
对进食障碍患者进行正确的健康观念教育是解决其在身体意象上错误或歪曲认识的重要的方法,体育的身体教育功能可以实现6个方面健康教育基本信息:(1)理想的体型;(2)对身体的不满;(3)同伴带来的压力;(4)节食减肥带来的副作用和危害;(5)大众传媒的错误指导;(6)低自尊、完美主义倾向、低自我评价、低自我控制的消极影响。使用精确的概率劝导模型分析上述几类重要的健康教育信息,进而对不同的个体和对象进行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健康教育。例如苏小路等研究发现针对青少年群体进行健康教育的核心信息是漂亮的外貌并不能体现你的个人价值;出现在媒体上的形象其实并不是非常真实;节食减肥很容易出现进食障碍等问题。因此,进行正确的审美和健美观念的教育,对改变患者的不正确身体意象具有积极意义。例如古希腊人所崇拜的身体观念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即强壮的体魄是自由公民的最重要的素质,健美的身躯是人世间最美好的形象,身体应当与灵魂和谐地共生在一起。思想认识是指导人们实践的非常有利的武器。只有通过教育手段改变主流思想意识对健康和对曲线美的认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进食障碍等问题。
3.2营养手段
进食障碍的显著特点是为了减轻体重和保持体重。减轻和保持体重人群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超出理想重量的人或过度肥胖的人希望在减轻体重后,进入一个很好的健康状态;另一类是为了体型的美丽而减轻体重。科学合理的膳食营养方式能够解决营养摄入不够或者摄入过多等问题,为进食障碍患者提供可以接受的、安全的、营养的合理膳食安排和能量补充。单纯的减控体重应以缓慢的能量负平衡为主要手段,减少的成分应该是脂肪。杨则宜等研究认为,通过膳食的个体化干预同时配合使用减轻和保持体重的系列食品,例如魔芋食品、纤体棒、复合电解质补充剂和复合能量冲剂,能减轻饥饿感造成的心理压力和身体代谢的紊乱,从而保持很好的健康状态。
3.3科学体育运动
众所周知,运动能增强人们的体质,提高抵御疾病的能力;运动可以减掉多余的脂肪,改善肥胖带来的身体不适;运动可以缓解快节奏的生活给人们带来的高度紧张,可以给人们带来身心的愉悦;运动可以使疾病患者意志变得坚强,对抗病魔;运动可以合理支配闲暇时间,丰富人们的生活。但是,随意的运动不一定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只有有节奏的科学运动才会在不伤害身体的情况下减掉多余的脂肪,促进身体健康,塑造健美的身体形象。所以,进食障碍患者应该学会选择科学的运动方式、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和运动频率,才能形成积极的身体意象,成功的控制体重。
3.3.1运动方式 运动方式大体可以分为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柔韧运动。有氧运动的运动强度较低,持续时间较长,富有节奏性、方便易行性和可坚持性。有氧运动是最常见的一种运动方式,能够增强心血管的功能、增强脂肪的代谢,增强肌肉的耐力;另外,有氧运动对降低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增强健康幸福感受,增强自我概念和自我效能感等具有积极作用。常见的有氧运动有快步走、慢跑、骑车、游泳和有氧健身操等等。力量训练是指身体坚持长时间的锻炼以达到锻炼肌肉的目的。最常用的方法有自重练习、杠铃、哑铃和组合器械。力量训练能增强肌肉的力量,美化身体的形态,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骨密度等。柔韧运动能改善身体的姿态,增加关节活动的范围,增强身体的柔韧性,降低人们在运动过程中受伤的可能性。例如拉伸作为一种非常好的柔韧性练习,它要求在完成拉伸动作时要慢,要每时每刻关注着自己身体的感受,当出现肌肉酸痛的感觉时就应该停止继续拉伸,在此期间保持拉伸状态为15~30s。
3.3.2运动时间和强度 不同个体的运动形式、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都存在着差异。有氧运动的最适宜心率是个体最大心率的70%~85%。简便的最大心率的计算方法是最大心率=220-个体生理年龄。对力量训练青少年能隔日练习,但是对于青春期前的人群,不建议进行大强度的力量练习。老年人的力量训练可以坚持每周2~3次,持续的有氧运动可维持15~60min。以增加健康、保持体力为目标的运动,每周3~5次最好;以增加肌肉力量为目标的运动,隔日进行最好。选择合适的时间、强度进行运动有利于产生良好的锻炼效果,对控制体重、形成积极身体意象具有积极的作用。
4.结语
鉴于目前进食障碍防治研究尚没有科学运动对进食障碍影响的具体研究,应该在进食障碍预防理论模型下开展预防、治疗进食障碍的适宜运动项目、运动强度、运动频率、运动负荷等方面的研究。利用体育运动手段来改善社会文化压力、大众传媒给个体带来的负面影响,改善个体的认知、情绪以及人格方面的问题来预防进食障碍的形成。针对进食障碍制定科学的运动治疗原则和具体的活动方案,改变当今社会极为普遍的营养摄人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从根本上解决进食障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