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吮拇指的人》中的自我同一性

2016-09-28 10:08尚肖雅
戏剧之家 2016年16期
关键词:埃里克森

尚肖雅

(西南大学 新闻传媒学院,重庆 400715)

浅析《吮拇指的人》中的自我同一性

尚肖雅

(西南大学 新闻传媒学院,重庆 400715)

【摘 要】埃里克森把青少年自我探索并且自我建构的过程称作获得同一性,他认为,青少年人格发展的关键任务是形成自我同一性,克服同一性混乱。电影《吮拇指的人》把主角贾斯汀建立同一性的过程真实地呈现在观众眼前,让我们看到并感受到我们正在经历或是似曾相识的状态,告诉我们,成长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关键词】《吮拇指的人》;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理论

电影《吮拇指的人》记录了贾斯汀在青春期的困惑与混乱,同时也穿插着成年人对自我的持续探索。主人公贾斯汀已经十七岁,但却保持着像婴儿一样吮拇指的习惯,这成为父母经常争吵的导火线,也让他在心仪的女同学面前毫无自信。在家人和医生的影响下,贾斯汀认为这个习惯是错误的,想要克服这个难缠的习惯,而在改变这个习惯的意愿背后,隐藏的是贾斯汀对成长的不自觉的渴望。

“同一性”这一概念是埃里克森自我发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我意识的确定和自我角色的形成是青春期发展的核心问题,青少年对周围世界有了新的观察与思考方法,他们会思考自己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他们从别人对他的态度,从自己扮演的各种社会角色中,“进一步认识自己,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将来产生一种内在的连续之感,认识自己的现在与未来在社会生活中的关系,这就是同一性。”[1]

玛西亚将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理论划分成四种存在状态:完成型自我同一性、延缓型自我同一性、早闭型自我同一性和分散型自我同一性。而将影片中主人公贾斯汀的状态划分来看,形成的四个阶段分别对应了自我同一性的四种状态。

影片开始时,贾斯汀参加学校的辩论队,却并没有认真投入到辩论中;喜欢一个女生,却不敢在她面前表露自己,导致恋爱还没有开始就结束了;再加上大学落榜、父母对自己成绩的不认可,贾斯汀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甚至不知所措,这就是典型的弥散型自我同一性,也被称为自我同一性混乱。“没有进行主动的探索,也没有形成承诺,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被动接受和顺从社会压力。”[2]他没有能力去处理自己所面对的问题,但他也没有主动寻找自己失败的原因,而是处于一个混乱又彷徨的停滞状态。

而当他再一次被父亲厌恶地批评吮指行为后,他开始进入到一种透过别人的价值观来决定自己去做什么的状态,他接受了医生对他的心理暗示,开始觉得吮指是一种很恶心的事情,但他开始变得暴躁,甚至不能专心。他觉得自己只是有多动症,吃药可以解决一系列的“怪”行为,但这并不是他性情的本源,而是进入到了早闭型自我同一性的阶段,“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就直接形成承诺,自主性差,对权威领袖有较强的遵从倾向”[3]他接受了家人和医生、老师帮他选择的现成的同一性:听话地吃药、参加辩论、拿到名次,看似顺理成章的事件背后是没有他自己的灵魂所在的。当老师发现他因为屡次获奖而膨胀狂妄之后,问他学到了什么,贾斯汀的回答是学到了如何去赢。但他说学到的赢只是成功之后给他带来的满足和自以为是,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

在变得散漫、盛气凌人之后,贾斯汀与老师和家人的关系不再和谐,他知道自己的成就是因为兴奋剂,药物让他变得精神集中,思维敏捷,但药物也相当于毒药。当他选择放弃药物和辩论的时候,他开始主动地对自身的发展进行探索,但此时处于延缓型自我同一性状态的他较为敏感、悲观,容易不切实际进而产生挫败感,贾斯汀找到以前自己喜欢的女孩,吸食大麻,享受性,同时开始排斥母亲,认为母亲并不爱这个家,不爱自己。

但真相并不像贾斯汀认为的,自己所谓的女朋友只是把他当作了实验品,他也意识到自己认为的爱情并不是真实的;知道母亲并没有出轨,母亲对于家人的爱是他没有想象过的;从弟弟口中得知,是自己一直以来以自我为中心,忽略了别人的感受,看不到家人对他的关心。这些真相让贾斯汀开始反省自己。而真正进入到完成型自我同一性是在贾斯汀收到理想大学的录取通知之后,他变得有自主性,目标明确。在飞机上,他梦到了自己真正成功的样子,成为一名新闻主播,所有人在电视上看到他努力的样子,得到了大家一致的认同。

但这一刻只是他获得自我同一性的暂时状态,埃里克森认为“这种同一感可以帮助青少年了解自己以及了解自己与各种人事物的关系,以便能顺利地进入成年期,否则就会产生同一性的混乱真正的同一性,是对自己的本质、信仰和状态与外部环境的整合协调一致。”[4]对于贾斯汀来说,建立自我同一性是一个持续性的任务。

“不要以为你找到答案了,因为那都是瞎掰,关键是要在没有答案的状态下生活”,这是牙医最后告诉贾斯汀的答案。似乎逐渐清醒过来的他,终于有一丝释然。在乘坐飞机前往纽约大学的路途上,贾斯汀做了一个理想结局的美梦。当他再次醒来,却发现自己依旧吮着拇指,生活好像画了一个圆圈,但他实现了自我同一性的完成。

参考文献:

[1][美]埃里克·H·埃里克森.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115.

[2]同[1],P255.

[3]同[1],P256.

[4]同[1],P256.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8-0106-01

猜你喜欢
埃里克森
等了287天
埃里克森:欧锦赛十三分钟生死救援
中学生人格教育案例分析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探析
浅析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