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以来,中国梦瞬间在神州大地传诵,引起了人民的广泛共鸣。我们可以从马克思主义角度,从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实现中国梦的领导核心、实现中国梦的主体及其实现途径四个方面来解读中国梦的深刻内蕴。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视域;中国梦
[作者简介]陶冬林(1982—),男,江西农业大学政治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江西 南昌 330045)
一、中国梦的内涵
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提出了中国梦的概念。“中国梦”如春潮奔涌一般瞬间在神州大地传诵,引起人民共鸣。中国梦为什么会引起人民如此高度地认同?因为“这是一个饱含着一个民族血与泪的梦想;这是一个燃烧着一个民族理想与信念的梦想;这个梦,是那么滚烫,那么顽强,那么不可阻挡地展示在960万平方公理的神州大地上。”[1]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折射出中华民族百折不挠,不断奋进的民族精神,折射出中华儿女坚忍不拔,昂扬向上的精神。中国梦是国家情怀、民族情怀、人民情怀相统一的梦。“中国梦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个人的具体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中华民族固有的‘家园天下情怀。”[2]中国梦是国家民族之梦、人民之梦、个人之梦。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它的深刻内涵。
(一)中国梦是国家民族的梦
回顾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经历的一段苦难而又奋进的坎坷史。外有西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瓜分中国,内有军阀混战。外忧内患、战乱不已、山河破碎、备受奴役、民不聊生。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面对强敌入侵欺凌绝不会束手就擒、无动于衷。“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3]无数仁人志士、革命先烈欲血奋战挽救民族危亡,改变国家命运。无论是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还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戊戌变法,不是难挽大局,就是昙花一现,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统治,由此拉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但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妥协性和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依赖性,使辛亥革命未能达到所期望的愿景。相反结果却是“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4]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指导下,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完成了人民解放和民族独立的历史任务。今日之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第二大经济体,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二)中国梦是人民的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我们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劳、勇敢、智慧,开创了各民族和睦共处的美好家园,培育了历久弥新的优秀文化。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梦之所以是人民的梦,它最终的落脚点是为了人民的幸福。中国梦首先体现了普惠民生,进一步提升幸福指数,已成为全社会共同的心声,成为让中国梦照进人民生活的灯塔。中国梦是全体人民的梦,不是哪一个阶层的梦,也不是哪一部分人的梦。这个梦凝聚和寄托了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夙愿,它体现了人民的整体利益和共同期盼。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国家发展战略目标与人民期盼同声相应。在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这么庞大的人群朝着同一个方向如此坚韧、坚决、坚持地朝着梦想迈进,中国梦是13亿人民的共同梦。
(三)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和梦想,每个人都希望能实现自我价值。梦想为我们指明了美好未来的方向,是踏向人生征途的高峰。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讲话中指出:“中国梦是民族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这也就是说,个人梦想与民族梦想是一脉相承的,要将个人之梦融入民族之梦。每个人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梦想,但个人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发展与进步。当每个人感受到国家给予他的福祉,感受到自己与祖国息息相关之后,个人才可能与祖国共同成长。只有民族复兴、国家富强,才能带来我们每一个人的幸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在个人和国家的前进道路上,一个人的成功,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强盛,都离不开梦想的支撑、智慧的思考和勤奋的追索。”[5]我们每一个人作为梦之队的一员,“唯有将个人之梦寄托于国家之梦、民族之梦,梦想才有成真的可能,在中国梦的雄壮交响中,无论是实现国家民族的繁荣富强,还是追求普通个体的幸福生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是最催人奋进的旋律”。[6]只有这样坚持不懈地践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适应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梦之队的每个成员才有出彩的机会,中国梦、个人梦才能梦想成真。
二、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中国梦的坚强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从创办报刊宣传马克思主义真理开始,逐步开启了追逐中国梦的步伐。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历史,也是一部在梦想的指引下,不断克服各种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的历史。早在160多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郑重宣布:“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总是不懈地为人民利益而奋斗。它为无产阶级的目标服务,就是为最广大的人民服务。它除了人民的利益之外,丝毫没有自己的一己之利。”[7]人民群众之所以信任、选择、拥护中国共产党,就是因为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是维护人民利益的。在旧中国,广大人民群众最迫切的要求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黑暗统治和压迫,获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毛泽东指出:“人民要解放,就把权力委托给能够代表他们的、能够忠实为他们办事的人”。[8]党为了实现人民的期盼,领导人民群众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二)教育内容空洞,无法有效的解决农民和农村的实际困难
马克思主义旺盛的生命力来源于实践,实践特性使马克思主义与不断发展的实践相结合,实践不断发展,理论不断创新。而然,目前我们在对农村基层组织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过程中,往往忽视了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当下农村的现状联系起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是一味的照搬书本上的知识,空洞的谈理论,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党员和干部采取“灌输”原则,把理论从书上搬下来原封不动的讲出来,讲大道理不谈实际,这种做法使得一些基层党员和干部认为马克思主义枯燥乏味,没有实用价值。从而致使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不懂得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投入到实践中去,在工作中脱离农民群众的实际,无法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巨大实践指导意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产生怀疑,他们的这种思想间接的影响到农民群众,使得农民群众也不认可马克思主义,这种情况给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传播带来了极大难度。“中国 80%左右的人口是农民,在历史发展的许多关键时刻,天下治,始于农村;天下乱,亦始于农村”⑥。当农村基层党组织没有把握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时,直接的后果就是农民无法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认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脱离实际的,就会导致农民群众不信任党,不信任马克思主义,不信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那么党的领导地位就岌岌可危。
(三)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
当前我国对农村基层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多采取集会集中培训的方式,只注重完成计划课时和内容,却忽略了学员理解程度和运用程度的考察。与此同时,广大的基层党员干部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产生了许多困惑和疑问,无法直接从学习的内容中获得解答。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停留在简单的课堂教学和理论传达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沟通和相互探讨较少,教育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农村基层党组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发展路径
为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针对于当下对农村基层党组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有三点建议:
(一)丰富教育方式
农村基层党员总体上存在知识面狭窄,文化水平不高的问题,单纯的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照本宣科,使他们难以深入和准确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将导致无法准确的传达党的政策。这就要求我们丰富教育传播的方式,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他们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正视他们生活中的难点和热点。应当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将马克思主义说明白,结合生活实际,抓住身边的典型事例,用简单质朴的语言将马克思主义说清楚,用生动活泼的手段将马克思主义深入到农村党员和干部的心里。采用一些影视作品、网络媒体等方式,调动农村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使理论更加容易被接受和理解。科学的分析农村党员干部的年龄构成、行业构成、层次差异,以及在这种构成下的心理特征,有条理有计划准确的把握他们的需求和接受方式,及时调整理论知识构成和教育方式。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被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党员和干部们接受并且支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顺利的传达到农民群众中去,党的社会主义事业才能向前推进。
(二)克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形式主义
由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党员和干部所处位置的特殊性和自身水平的限制,对于农村基层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能简单的通过书本的宣传方式,而是要抓住他们的心理特点和现实需求,从他们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出发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首先,要聆听和了解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党员和干部目前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和亟待解决的困难,恰当的引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解决他们的问题,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其次,将时下最新的最热的最有利于农民群众的政策下达到农村基层党组织中并且对农民进行宣讲,帮助农民了解并且从中受益,宣讲好“中国梦”、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理论热点,宣讲好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决策部署等等。这样才能让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党员和干部深刻体会到自身在组织中的地位,这将调动他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积极性,加强同农民群众的联系。而农民群众“在认知过程中,他们无疑要看党和国家制定的涉农政策,要听党和国家的涉农言论,即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外化为党和国家制定的涉农政策和涉农言论,只有当党和国家的政策、言论在维护、保障和代表农民利益时,农民才会自觉地认知和认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⑦
(三)建立互动机制
目前存在的问题之一是理论教育过程中互动程度不高。首先,要深入基层组织调研,了解党员干部想听什么,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以及疑难之处,搞清楚基层党员需要什么形式的理论教育。通过调研,进行数据分析,对症下药,以此确定教育内容的重点。另一方面,教育过程结束后,对于教育效果如何不得而知,没有建立相关的反馈机制,使得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应当坚持在理论课堂下进行交流,了解教育效果。可以利用新型媒体比如微信、微博、微视等,把基层党员干部临时放在主角位置,让他们讲出心得体会,意见和建议等等,畅通自下而上的信息沟通渠道,保证理论教育效果最大化。
推进农村基层组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是一条艰难而漫长的道路,但是马克思主义工作者不能因此而气馁,相反要积极吸取前人的工作经验和教训,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工作进程。要深刻认识到这一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和宣传形式,赢得农民群众的信任和认可,我们党只有深深的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党的一切斗争和理想都将会实现,都将会变的有意义,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工作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注释:
①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40页。
②《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554页。
③毛晓刚.《新形势下更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北京日报,2012年11月23日。
④《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646页。
⑤李方祥.《农民传统与马克思主义:1920-40年代中国乡村社会文化变迁分析》.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7期。
⑥徐勇.《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9页。
⑦肖芳、李安增.《中国共产党对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探索》.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2年第1期。
[参考文献]
[1]列宁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4]徐勇.中国农村村民自治[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5]喻包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政治学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6]崔庆五.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效果评价的三重纬度——基于受众视角的分析[J].中外教育研究,2012,(8).
[7]肖芳,李安增.中国共产党对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探索[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2,(1).
[8]毛晓刚.新形势下更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N].北京日报,2012-11-23.
[9]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9.
[责任编辑:刘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