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航 周建青
[摘要]在新闻发布中,政府女性发言人虽然占有一些优势,但其现阶段发展还受到了诸多限制。如何破除传播与沟通障碍,运用恰当的方式达到最佳传播效果,给政府女性发言人提出了新的课题。
[关键词]女新闻发言人 发言 能力 提升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国家社会基金年度一般项目《伦理学视野下新媒体影像传播的社会伦理问题及其道德规制研究》(项目编号:13BXW03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在2003年“非典”事件后初步成型,截止2015年底,中央和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共93个机构设立了新闻发言人,层级清晰、职能完备的政府新闻发布体系逐步形成。相比西方国家的新闻发布,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主要由政府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或专职发言人承担,其中绝大多数为男性发言人,女性发言人占比小。从职位类别上看,我国政府女性新闻发言人多从事国家民族事务所、计生办工作,在外交、经贸等领域从事新闻发布工作较少。
一、政府女性新闻发言人的传播优势
在表达语态、传播方式等方面,男性和女性有所差异。相比男性发言人,政府女性新闻发言人在语言表达、非语言沟通、传播心理等方面的传播优势,有助于疏通传播渠道,减少传播阻力。
(一)“柔性化”语言表达有助于畅通传播渠道
满足公众的“重大信息渴求”是政府发言人的首要职责。传播理论和实践均证明,“重大公共危机事件中,危机信息披露越及时、越权威,危机“酵母”发酵速度就越慢,危机“酵母效应”就越小。”[1]在信息传播方式上,相比男性“简单”、“直接”的问题处理法则,女性更愿意借助语言沟通解决问题。在语言习惯上,女性多运用“缓和语”和“模糊限制语”,刻板文字经过女性“柔性”表达,潜移默化间更易被人接受。
(二)“体态化”非语言沟通有助于传递更多信息
语言产生之前,人类就通过表情、動作、姿态等非语言符号传递丰富的意义和信息。美国学者伯德惠斯特尔估计,“两人传播的场合,65%的社会含义是通过非语言符号传递的。”[2]新闻发布现场,新闻发言人的体态动作透露出丰富的信息,成为媒体捕捉和评价的依据。相比男性发言人,政府女性发言人一般面带微笑,体态端庄,举止优雅,能够产生“无声胜有声”的传播效果。在新闻发布问答环节,女性丰富的非语言沟通有助于传递更多信息,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
(三)“平等性”对话交流有助于减少传播障碍
人际传播是新闻发布中的主要传播模式之一,平等是人际交往的基本态度。长久以来的社会从属地位致使中国女性形成了强烈的平等对话意愿,她们在交往中更多追求“情感”满足,注重真诚交流,较少传递出“遥不可及”的疏离感。从社会性看,女性传承了照看家庭的传统,孕育了包容、温和的母性特质,形成了甘愿奉献的精神和人文情怀,这些因素都促使政府女性新闻发言人更注重与媒体平等交流,故而有助于减少新闻发布中的传播障碍。
二、如何提升政府女性新闻发言人的发言能力
在新闻发布中,政府女性发言人虽然占有一些优势,但其现阶段发展还受到了诸多限制。如何破除传播与沟通障碍,运用恰当的方式达到最佳传播效果,给政府女性发言人提出了新的课题。
(一)扩充知识储备,拓宽知识面
知识是新闻发言人最重要的竞争资本。在新闻发布会前、中、后三个阶段,政府女性新闻发言人都须充分调动一切知识储备为新闻发布会服务。
根据“卓哈里视窗”理论(图1),个人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不可能穷尽,个体知识的有限性导致人际沟通中存在知识盲区,即“无知区”。政府女性新闻发言人首先要善于发现“无知区”,找到知识的“结构洞”,努力填补自身知识空白。其次,女性发言人要理性认识自身知识的局限性,找出“他知区”,虚怀若谷拓展知识体系。最后,女性发言人要不断延伸知识边界,逐步缩小“无知区”和“他知区”的范围,才能在新闻发布中做到从容不迫。
当然,政府女性新闻发言人还须客观检视既有知识体系,不断丰富“自知区”和“共知区”的“知识储存库”。一是必须掌握新闻传播知识,熟悉新闻传播工作,深谙新闻传播规律,懂得媒体传播技巧,将政策信息转化为“新闻式”表达。二是必须深化政策理论知识,把准政策脉搏,深入解读政策,把政策“精准”传播开去。三是具备必要的公共演讲知识,尊重新闻发布特点和规律,掌握语言的艺术,提高新闻发言能力。
(二)训练理性思维,加强逻辑性
人类语言由一整套符号系统构成,包括汉语、英语等各种文字语言,以及数理等符号逻辑。新闻发言人言语中的理性思维和逻辑往往决定其说服力。相比男性多注重逻辑和理性,女性一般多运用感官或体验,尤其是在问题分析上,女性发言人要注意提升逻辑思辨能力,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与思维能力直接相关的是人的记忆模式,新闻发布会大量的案头资料需要记忆,相比男性依靠逻辑理解记忆,女性多依赖简单机械记忆,费时费力,且易出错。女性新闻发言人要有意识地多进行逻辑剖析,提升理解记忆能力,在问题分析上做到“有理有据”。
(三)注重心理疏导,提高承受力
心理素质往往是人们在公众场合发言成功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新闻发布现场信息的不对称、问题的紧迫性等非人为的压力源,以及媒体要求提供信息、解决问题等人为的压力源,无不给政府女性发言人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负担。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重压之下,男性一般表现更为稳定,而女性更容易慌张失措。政府女性发言人首先要适时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心理学研究表明,自我心理暗示和激励能够缓解压力带来的紧张感,外在影响女性发言人的语气、语调和声音的平和度,以及语言的逻辑性。其次,女性发言人要找准时机诉诸幽默,化解尴尬和紧张所带来的不适感,软化沟通交流边界,缓和现场气氛。最后,要定期进行“抗压训练”,设置“针锋相对”的难题,提高政府女性发言人的“临场”发挥能力。
(四)强化实地培训,提升经验值
培训是提升新闻发言人发言能力的重要一环。目前,针对新闻发言人的培训多为短期集训,内容集中于如何答记者问、如何成为优秀新闻发言人等方面,新闻发言人培训重心应从“技能培训”转移到“能力提升”上来。一是多组织模拟新闻发布会,建立模拟新闻发布会常态化机制,并加强模拟新闻发布会计时训练。二是多参加政府其他新闻发布会,从“第三人”视角观察和感受临场状态,增强对新闻发布认知的深度和广度。俗语中“旁观者清”的意思,就是从“局外人”的视角观察往往更能看清事物的本质。三是多琢磨媒体和观众的思路。古斯塔夫·勒庞曾在《乌合之众》中提到,“演讲者必须遵循听众的思路,而不是自己的思路,否则就不可能取得任何影响。”[4]政府信息必须通过媒体记者传播出去,要求发言人必须根据媒体思路来组织语言、答记者问,做到“有的放矢”。
(五)塑造良好形象,提升魅力值
政府女性新聞发言人就是政府公共形象代言人。优秀的政府女性新闻发言人应该和政府形象互为唇齿,既相互依赖,也能够相互提升。在新闻发布现场,政府女性新闻发言人要充分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符号,传递“期待沟通”的对话意愿,构建“真诚合作”的交流环境,全面提升性格、气质、能力等方面的品质,提升人格魅力。首先,充分利用首次亮相机会,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初次会面时,45秒钟内就能形成对一个人的第一印象。[5]其次,注重日常言谈举止,塑造“微风拂面”般的亲和力,传递出自然而然的亲切感。再次,树立服务公众的意识,充当好决策信息提供者的角色,满足媒体和公众的“信息渴求”。
综上所述,在新闻发布中,政府女性新闻发言人倾向于平等对话交流,多运用柔性表达和体态沟通,不仅要通过扩大知识面、提升逻辑思维力等方式提高发言技巧,还须持续不断地训练,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积累新闻发布实践经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魅力值,最终提升新闻发布能力和新闻发言能力。
注释:
[1]明安香:《重大危机事件传播的主要特征与应对研究》,《新闻爱好者》2012年第22期
[2]唐彩红:《浅析非语言符号在出镜报道中的运用》,《采写编》2014年第6期
[3]胡河宁:《组织沟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6 年版
[4]【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 大众心理研究》,新世界出版社2010 年版
[5]王基祥:《浅谈首因效应的影响因素及现实应用》,《科技信息》2007年第36期 (周建青: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航: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