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银行:泥沼中的艰难挣扎

2016-09-27 05:13毕夫
对外经贸实务 2016年9期
关键词:德意志银行银行业欧元区

毕夫

坏账大量累积,盈利每况愈下,股价持续重挫,市值巨幅缩水……,欧洲银行业正在经历着欧债危机以来又一次极度痛苦的折磨与煎熬。虽然各大银行都在试图通过削减成本与转型升级寻求脱离困境,但欧元区一蹶不振和持续萎靡的经济生态却宛如一付冰冷的镣铐拖曳着它们前行的脚步,加之欧元区复杂的管理决策程序与格局,欧洲银行业的突围与重生之路定将一波三折。

全线大溃败

从欧债危机中走过来的欧元区银行业时至今日还不能看到任何否极泰来的希望。除了英国的劳埃德银行在最新的财报中意外收获到了同比不错的盈利之外,其它叫得上名的欧洲大银行可谓悉数尽墨,无论是季度营收还是季度利润,这些金融巨头们都延续了自年初以来阴跌不止的态势。

最新二季度财报显示,德意志银行净利润1800万欧元,同比暴跌98%;瑞士信贷净利润1.70亿瑞郎,同比暴跌83.8%;巴克莱银行经调整后税前利润7.63亿英镑,同比下滑53%,不及预期的9.85亿英镑;瑞银二季度净利润10.3亿瑞郎,同比下滑14%;汇丰银行税前利润26.1亿美元,同比下跌10.7%。与净利大幅折戟的还有营业收入的持续下滑,其中德意志银行同比下滑20%,瑞士信贷同比下滑27%,巴克莱银行营收下降11%,汇丰银行营收下降4%,瑞银下降2%。

经营业绩的流年不利淋漓尽致地反应在了资本市场上。数据显示,从年初至今,除了匈牙利OTP这家外界根本没有听到过的银行的股票没有出现下跌外,其它所有欧洲银行的股价都惨遭腰斩甚至几乎被全身掩埋,其中巴克莱银行下跌49%,德国商业银行下跌55%,瑞信下跌60%,德银下跌65%,意大利联合银行下跌67%,意大利裕信银行下跌69%,爱尔兰联合银行下跌70%,西班牙人民银行下跌71%,意大利西雅那银行下跌85%。而且时至今日许多欧洲大银行的股价还看不到任何可以止血的希望。

股价的暴跌令许多欧洲银行的市值急剧萎缩,其中意大利裕信银行、联合银行和西雅那银行的市值被拦腰截断,德意志银行的市值缩水40%左右,德银和瑞信的市值缩水48%,巴克莱和劳埃德的市值缩水30%左右。墙倒众人推。欧洲最大指数供应商斯托克有限公司日前将德意志银行和瑞士信贷从欧洲斯托克50指数中双双剔除。在官方声明中,斯托克指出,将德银和瑞信“请出去”是基于“快速退出”规则,即如果一只成分股连续两个月在斯托克的月度甄选名单里排在第75位或者排名更低,就会被斯托克指数除名。

两大风暴眼

按照巴塞尔协议III的要求,全球银行一级资本充足率必须达到6%的最低要求,而欧洲央行又根据巴III将欧元区120余家银行缓冲资本的要求提高到了10.1%。也许是完全看到了欧洲银行业目前风险乍泄的镜像,在自金融危机以来对辖内银行进行了两次压力测试后,欧盟当局前不久又完成了对欧元区银行的第三次压力测试。

参加测试的共51家且各自资产超过300亿欧元的银行,它们来自15个欧盟国家和欧洲经济区成员国,占到欧盟银行业市场规模的70%。测试模拟了未来3年中欧盟经济产出低于基准线7.1%,利率收益骤降20%的极端情形。结果显示,37家银行的平均一级资本充足率(CET1)为13.2%,较上次测试水平高200个基点。在负面打击环境下,CET1充足率平均下降390个基点降至9.2%,高于上次压力测试结果,也高于国际社会普遍认认可的假设经济衰退情况下银行一级资本充足率至少保持在约5.5%以上的底线,说明绝大部分欧洲银行业抵御极端环境冲击的能力较两年前有所增强。不过,在37家银行显示出压力测试良好结果的同时,依然还有12家银行存在系统性风险,并由此裸露出了欧洲银行的两个最大风暴眼。

有着544年久远历史的意大利第三大银行西雅那银行在本次测试中处于垫底的位置。与此前一次压力测试相比,西雅那银行CET1下降了14.51%,至-2.44%,高出了接受测试的所有银行CET1平均降幅的4倍以上,同时也意味着一旦经济在未来三年时间里遭遇重大冲击,西雅那将面临破产。公开资料显示,目前西雅那银行的不良资产高达469亿欧元,坏账总额占意大利银行业坏账总额的1/7,很容易成为整个意大利银行业风险的触发点。另外,受到意大利最大的银行裕信银行以及第二大银行联合银行都存在巨额不良贷款的影响,意大利不良资产总额攀升至3600亿欧元,占欧元区银行不良资产总额的三分之一,是意大利国内生产总值的五分之一。纵向上比较,银行坏账率高达17%的意大利高出了欧元区平均水平的11个百分点,是美国的10倍,而后者即便在金融危机时期的坏账率也仅为5%。

与西雅那一样被推上风口浪尖的还有德国最大的商业银行德意志银行。资料显示,目前德意志银行的总资产高达1.64万亿欧元,但其净资产仅为600亿欧元,如此之高的杠杆率,意味着总负债为1.57万亿欧元,只要负债方出现小幅损失,德意志银行的资本金就可能告罄。必须高度注意的是,至今年年底,德行将有10多亿欧元的CoCo债券(也称应急可转换债券,是一种在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跌到一定程度后自动将债券转换成股票的债券衍生物)需要偿还,而明年需要支付的规模更是高达43亿欧元。正是如此,在接受最新一次压力测试的33家美国大型银行中,德意志银行的美国分公司提交的资本计划再次被美联储否决,这也意味着德行在新的资本计划获得批准之前不能进行股息分红、回购股票或发行新股。

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是全球第三大发债国家,公债总值2.23万亿欧元,相当于GDP的130%,而且意大利银行业持有本国国债总值约4190亿欧元,两者早已捆绑在一起,一旦意大利银行业引爆炸弹,欧元区主权债危机可能再度降临。同样,除了巨大的杠杆风险外,以投资银行业务为主业的德意志银行目前的的衍生品持仓合计超过54万亿欧元,是德国GDP的20多倍,是欧元区GDP的5倍多。据此,在IMF发布的最新《金融系统稳定性评估》报告中,德意志银行被看成是全球系统性银行中最具风险性的金融机构,并且德国银行系统对外部构成的溢出风险高于其对国内构成的风险。

当然,在西雅那银行与德意志银行掀起风浪时可以推波助澜的欧洲银行还有很多,包括德意志商业银行、英国巴克莱银行以及西班牙、爱尔兰和瑞士等国的银行机构,它们的一级资本充足率均未能达到巴III所确定的最低安全线。据IMF预估,欧洲银行业资产负债表上共计躺着1万亿欧元左右左右的坏账,占比高达近16%,约为欧元区整个GDP的9%。不仅如此,就像意大利银行那样,欧洲银行都是本国主权债的主要购买者之一,银行一旦不能自保,将不可避免地殃及到国家主权债务层面,并对各国经济构成严重冲击。整个欧洲银行业时下俨然变成了一座正在躁动的火山。

内外联动之压

由于受到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双重打击,整个欧洲尤其是欧元区经济至今还没有恢复元气,经济增速依然处于下滑状态,通货紧缩以及失业状况也未能得到明显改善。最新数据显示,欧元区二季度GDP环比仅增长0.3%,上半年增速也没有超过1%,同时失业率维持在10%以上的高位。虽然动态判断欧元区经济仍处复苏态势,但低增长将成常态,预计今年欧元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停留在1.5%左右。宏观经济的低迷一方面导致企业信贷需求不振,使得不少以传统业务为主的欧洲银行业盈利能力大大削弱,摩根大通给出的判断是,至2018年欧洲银行业的传统业务活力将平均下降13%。另一方面,经济下滑带来的资本市场风险让财富理财管理和投行业务占比较大的欧洲银行收入和利润承受重创,仅上半年欧洲银行业来自证券部门的收入就较五年前的同期水平下降了32%。不仅如此,基于刺激低迷经济的需要,银行还不得不放贷,结果导致自身不良资产占比的上升。

与经济持续低位徘徊相并行,已经实行了两年的负利率政策更将银行推向了冰窟。资料显示,作为全球首个推行负利率政策的主要经济体,欧元区目前的主要再融资的利率为0,边际贷款利率为0.25%,存款利率为-0.40%。负利率相当于是对金融机构在央行的存款进行征税,实质上是增加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同时负利率大大压缩了欧洲银行业的利差空间,导致其信贷业务的高度竞争,并造成了信贷利差核心利润来源的不断缩水。另外,负利率也迫使银行不得不通过若干机制增加冒险的行为,增加对风险资产的配置,从而影响银行体系的稳定性。按照美国银行的计算,存款利率每下调100个基点,会对银行业利润产生高达12%的影响;而标准普尔给出的计算结论是,负利率政策将使欧洲商业银行2016年度营业利润减少8%-15%。

英国脱欧所形成的市场不确定性冲击更使欧洲银行的处境雪上加霜。往短处看,以索罗斯为代表的投机资本借助英国脱欧的预期大举做空欧洲银行股,其仅仅针对德意志银行下注的1亿欧元做空资本就快捷盈利千万欧元,而做空力量的肆虐在严重影响银行信誉并令其股价大幅下跌同时,也使得银行的再融资能力受到极大冲击,仅今年欧洲银行筹集的资本就可能同比下滑73%。往长处看,英国脱欧势必加大银行业市场活动的重置成本。由于众多欧洲银行的衍生产业及批发市场业务都建立在伦敦,波士顿咨询公司报告指出,英国退欧导致欧洲银行必须在英国业务中注入400亿欧元,以重新考虑未来在英国开展的业务数量,仅此一举就使欧洲银行在伦敦的商业成本增加22%;无独有偶,高盛集团也指出,未来三年,英国脱欧可能会导致欧洲银行的盈利减少320亿欧元,与如果没有这一经济冲击事件的情况下将会取得的盈利相比下降11%。

还需正视的是,由于资本市场整体低迷,并且未来经营形势并不乐观,导致银行许多以未来经营现金流作价的资产的商誉发生大幅减值,如德意志银行去年减值规模就高达58亿欧元,主要来自其公司银行与证券业务条线、私人银行与工商企业业务条线在收购美国信孚银行并购活动中产生的无性资产减值;同样,瑞士信贷的商业减值损失高达37.97亿瑞士法郎,主要是来自对唐纳德.勒夫.詹雷特公司的收购。另外,相对于低利率而言,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大幅下挫直接撑大了欧美银行的风险敞口从而形成的杀伤力更大。数据显示,法国银行业持有的油气类贷款风险敞口总计愈1000亿欧元,荷兰ING集团对石油企业的直接风险敞口为48亿欧元,瑞士信贷原油类风险敞口达91亿美元,而据摩根大通的最新报告,包括巴克莱、渣打银行、皇家苏格兰银行和法国巴黎银行等所面对的非能源类大宗商品风险敞口接近1500亿美元,其中绝大多数目前尚未被平掉。由于原油价格与不少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走低,欧美银行不得动用资本拨备填充其在能源领域近一半的坏账。按照摩根士丹利的研究报告,对那些风险敞口较大的商业银行而言,3%-10%的坏账拨备将会占到其有形资产账面价值的60%-160%,同时2%的坏账拨备将会对银行每股利润造成6%-27%的影响。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由于涉嫌操纵银行同业拆借利率等系列违规行为,在去年遭遇监管层巨额罚款之后,欧美银行业还将为自己的失范和不当之举买单。就在前不久,英国巴克莱银行同意支付7000万美元,以了结美国监管者对其"黑池"交易的指控,与此同时,瑞士信贷也同意就"黑池"交易指控支付6000万美元的罚款,并另上缴2430万美元的不正当收益。另外,意大利银行业巨头联合信贷和西亚那银行因涉嫌进行不良贷款组合而被欧洲央行调查。统计显示,欧美银行去年因罚款支出至少吃掉了近一半的年度利润,而这种情形在今年还在上演。

令人担忧的是,外部环境日益变窄的挤压在加剧欧洲银行信贷竞争的同时,也使得它们之间的互不信任程度不断提高,商业银行之间互相抽离资金的状况愈演愈烈。最近两年来,银行已经从其他欧洲的银行中取出了1.28万亿欧元的资金,相当于前者存款总额的19.4%。这些银行每年存款降幅为5.2%,其中欧洲的银行从德国银行取走的现金最多,达到了2430欧元,相当于欧洲银行总存款额的16.2%,从而使得德国银行每年存款降幅上升到了4.3%;特别是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银行加速从德国的银行抽离资金,德国银行存款降幅超过了欧洲银行总存款降幅的三倍。银行间互抽资金等于是互挖墙脚,最终导致一些资金抽量较大的银行一级资本充足率大幅走低。

欧洲的“雷曼时刻”?

鉴于欧洲银行尤其是意大利与德国银行巨大的风险敞口,同时基于今年以来欧洲金融业五年期次级债的信用违约掉期(CDS)比去年同期几乎翻了一倍的事实,不少市场人士认为,时下欧洲银行与六年前的“雷曼时刻”极为相似,引爆危机的神经非常脆弱,而且一旦引爆很可能在欧元区甚至全球掀起新一轮金融海啸。

客观上判断,欧洲银行引发“雷曼危机”的可能性并不大。一方面,除了德意志、巴克莱等少数银行在金融衍生品领域涉猎较广外,其他欧洲银行基本上都是以经营传统业务为主,风险格局非常清晰,因此即便是个别银行倒闭,也不会产生扩散效应;另一方面,金融危机过后,尤其是欧债危机爆发以来,欧盟对欧洲银行业实施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包括建立单一监管机制、单一清算机制和共同存款保险机制等三大支柱。尤其是有了存款保险制度之后,以往基于对银行破产担忧而引发的挤兑风潮如今发生的概率很低,银行被“最后一根稻草”压垮的可能性也较小。

重要的是,为了突破困局,欧洲银行业内部已经不约而同地展开了积极的自救行动。作为降低成本的普遍性举措,欧洲银行在去年已经大幅裁员的基础上再次作出了裁员安排,其中瑞士信贷今年将裁员2000人,德德意志银行将减少3000个工作岗位,并关闭德国以外的逾30个分支;同时劳埃德银行也将裁员3000人,并且关闭旗下200家分支银行。另一方面,欧洲银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实质性地推进自身业务的重组,如德意志银行正在进行行旗下零售业务的剥离,同时表示将削减投资银行资产,甚至德意志银行在考虑分拆的可能性,即将自己分拆为一个专注于资本市场的公司以及一家零售和批发银行。同样,瑞银和瑞士信贷则大规模缩减投行业务,全力做大私人银行业务;巴黎银行决定削减风险资产配置,扩大现金管理、债券服务、股本衍生工具等业务规模,而且巴黎银行将退出亚洲市场,并将该地区的股票交易业务外包给野村经营。另外,继剥离巴西业务后,汇丰正准备出售土耳其的业务,同时将会退出中东地区,并关闭在印度的私人银行业务部门。从目前看,遭遇欧美银行大幅裁撤的除了投资银行部门外,就是零售银行。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研究显示,未来全球零售银行业中,通过互联网和移动渠道完成的销售与咨询所占份额到2020年会上升到40%以上,正是如此,欧美银行剥离零售银行网点蔚然成风。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欧洲所有国家中,意大利对银行的救助与援助最为积极。前不久,西雅那银行提交了一项寻求出售100亿欧元不良贷款同时在处置全部不良贷款资产之后募股至多50亿欧元的私人方案,并最终获得了欧洲央行的批准。据悉,该救助方案由摩根大通等牵头实施,并获得了高盛、花旗、桑坦德等全球金融界中多家知名银行的支持。另外,意大利政府牵头成立了一只由私人资本组成的规模为50亿欧元的救助基金,虽然如此小的基金规模并不足以抵消本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但多少可以通过杠杆化来支持贷款购买。同时,意大利银行监管部门前不久宣布未来三个月内禁止卖空西雅那股票。不仅如此,意大利政府还提出通过新增发400亿欧元国债或是其他质押担保的形式进行融资、以救助意大利银行的计划申请,但这一方案因遭到德国与欧盟当局的反对而暂时搁浅。

为避免银行危机最终使得全体纳税人承受损失,并遏制危机银行债券交易中的投机性,已经落地一年的欧盟关于银行和大型投资机构清算问题的单一规则手册《银行复苏与清算指令》(BRRD)规定,在政府的公共资金注入前,问题银行的股东和债券持有人应首先承担银行损失的风险。然而,目前意大利约45%的银行债券被家庭部门所持,若按照BRRD的要求硬性实施,这些债券有可能分文不值,而且形成的打击面太大。意大利政府显然不愿意接受。

有测算表明,如果按照现有不良贷款削减的速度,意大利需要20多年时间才能将其不良贷款量削减到国际金融危机前水平,爱尔兰需要10年到15年时间,比利时则需要5年到10年时间。而且花旗报告认为,如果要保证那些CET1不合格的欧洲银行不出危机,至少需要向它们补充1230亿欧元的资本。如此之大的规模,在欧盟现有的货币与财政体制下,是任何一个欧元区国家所无法和无力承担的。的确,从长远来看,隔离银行业与主权债务风险非常正确,但面对危局,如果欧盟偏执地拒绝向银行业注资,导致银行业的流动性枯竭,这又极容易引发欧洲银行业的破产倒闭以及随之而来的市场系统性风险。因此,国际社会认为,欧盟应当对BRRD作出适当的政策松动,特别要防止德意志银行这些“大得不能倒”的金融机构因为救助不及时而最终沦为危机的火药桶。

猜你喜欢
德意志银行银行业欧元区
河北省银行业协会
德意志银行
办理银行业务须谨慎
银行业对外开放再定位
欧洲央行将建立欧元区即时支付系统
欧元区2016年GDP增长1.7%
德意志银行关闭1/4分行
给银行业打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