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莉
[收稿日期] 2016-08-27
[作者简介] 马 莉(1956-),
女,河南洛阳人,湖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原副局长、巡视员,湖北省人民政府参事。
[摘 要] 荆楚文化是湖北的“中国形象”和世界名片,是湖北沟通中外、连接世界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加快荆楚文化“走出去”,对提升湖北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影响,促进湖北经济文化建设向更高层次和更广阔领域发展,将发挥重要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因而,要创新机制体制、创建传播平台、创优形式内容、创造有利条件,助力荆楚文化“走出去”。
[关键词] 荆楚文化;“走出去”;传播平台;创新;全球化
[中图分类号] G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6)09-0086-05
2016年3月到6月,湖北省政府参事室“荆楚文化走出去”调研组围绕荆楚文化“走出去”工作,分赴湖北省内的文化单位,如不断创新向外发展的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紧密围绕“一带一路”战略积极“走出去”的湖北教育出版社、充分发挥纪录片在文化“走出去”中的优势地位的湖北省电视台纪录片频道,省外也到了新闻出版广电“走出去”走在前列的湖南等省市,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就相关情况述评如次:
一、“走出去”的现状
总体看来,荆楚文化“走出去”已经起步,具体表现在3个方面:
(一)步伐已经迈开
2016年6月,在湖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梁伟年的倡导和领导下,湖北省宣传文化战线成功举办了“2016马来西亚·湖北传媒周”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果。湖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与马来西亚亚太广播发展机构签订了《中马传媒合作与人才交流发展》协议,湖北日报传媒集团、长江出版传媒集团、知音传媒集团等省内主要文化单位纷纷与马来西亚当地重要媒体签署了合作协议[1],参加活动的企事业单位都表示通过此次活动开阔了眼界、发现了商机、“收获大于付出”。湖北省文化厅近年来连续组织承办了“中华文化年”等重大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荆楚特色文化团体出访出演遍及澳洲、俄罗斯、马耳他、埃及、韩国等国家和地区。而且,湖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通过每年承办的“中国(武汉)期刊交易博览会”,推动一大批“走出去”项目成功签约,新闻出版广电局“走出去”人才队伍建设也纳入了重要工作规划,在2015年成功举办“新加坡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培训班”的基础上,2016年又计划在英国举办“全省市州新闻出版广电局台长”班。
(二)思想开始重视
各单位高度重视并逐步推进荆楚文化“走出去”工作:一是成立专班。有的设立专职部门专管专抓,有的是“一把手”亲自抓。二是开设海外分支机构。一些文化单位的海外分支机构和代表处已驻入欧美、中东、东南亚、非洲等地区。湖北科技出版社在肯尼亚设立非洲出版中心,是中国出版社在非洲设立的第一家出版机构[2]。湖北教育出版社设立了美国代表处,在开罗成立了“中阿文化编辑部”。知音传媒在香港发行《知音》港版。湖北美术出版社也将在美国成立长江文化中心等。三是建立海外合作关系。湖北科技出版社与英、法、日等国家的出版机构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绿手指”系列园艺图书聚集读者“粉丝”数万名,组织读者交流活动已走进英、法、日、澳、东非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工作初见成效
随着荆楚文化“走出去”不断向更深层次发展,湖北省文化“走出去”的内容、数量、形态和范围等方面也逐渐扩大,并形成了自身特色,在一些重要领域取得了突破。自2015年以来,湖北全省累计出口图书近60种,销售收入约达10万美元。湖北教育出版社的阿拉伯文版图书亮相2016年第47届开罗国际书展,受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领导的充分肯定。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在建筑类图书版权输出上已具有一定优势,其出版的此类图书已进入英国、印度、新加坡等国家。湖北少儿出版社版权输出至约旦、安曼、泰国、越南等国家,版权收入达3万多美元。除图书出版行业输出取得重大成效外,我省电影文化也逐步“走出去”。动漫电影《闯堂兔》已发行至北美、欧洲市场,电影《全城通缉》也向新加坡、泰国、菲律宾等东南亚18个国家出售了版权。纪录片《汉水大移民》《僵狮子》《苏东坡》,电影《妹娃要过河》《秋·瞳》《我的渡口》等荣获了多个国际奖项。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荆楚文化“走出去”虽然已经迈开了坚实的步伐,但也面临着一些现实的困难和问题,要走的路还很长。主要表现为以下4个方面:
(一)整体实力不强
这些年来,湖北省在文化事业发展中,偏重扩大规模,忽视提质增效;机构设立重叠,致使同质化发展严重,造成文化企事业单位之间相互制约,甚至存在不良竞争。整体实力不强,有效竞争力缺乏,是湖北省文化企事业单位发展难以取得突破、不能走在全国甚至中部地区前列的重要原因。2015年湖北省新闻出版广电行业总产值处于中部第三[3],“走出去”也相对滞后,而同处中部地区的湖南省,在其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走出去”已取得很好的成效,已走在全国前列。其中,湖南省中南出版集团的教材已进入韩国、美国、南苏丹等国家和地区。湖南省电视台制作的《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奇妙的朋友》《一年级》《偶像来了》等节目海外发行至台湾、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部分地区还实现了保留台标同步直播。因而,湖南省的理念、运作、管理等许多方面,都值得湖北省学习和借鉴。
(二)特色品牌缺乏
实践证明,有底蕴、有内核、有品质、有创意的内容产品是文化“走出去”的最大动力。荆楚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湖北省是荆楚文化主要的发源发展地区,文化底蕴深厚,科教人才富集,但对荆楚文化进行深度挖掘,打造富有创意和创新的文化品牌,仍是湖北省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弱项。文化产品普遍存在重数量、轻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大部分仍属于初级加工产品,主要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抢占市场,具有浓厚荆楚文化特色且被国际市场认可的文化精品不多,少有在国际市场上“叫好又叫座”的文化品牌,严重制约了荆楚文化的国际传播和影响。
(三)支持力度有限
从世界范围来看,一些发达国家政府都十分注重运用多种手段对文化“走出去”进行支持,以增强本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如法国对出口图书不仅不征税,还实行出口补贴,并专门设立了图书文化基金会,国家每年直接或间接为出口图书提供约一亿法郎的补贴,占图书出口贸易额的5%~6%。在国内,北京市政府从2015年起,每年拿出3000万元扶持文化“走出去”项目,发挥了很好的作用。然而,湖北省扶持文化“走出去”的项目和政策的力度很有限。
(四)具体实施困难
虽然“走出去”前景广阔、商机无限,但在具体实施中,也存在一些实际的困难,使得一些文化单位感到力不从心。一是缺乏经验,把握不大。有些文化单位缺少“走出去”的经验,对能否成功也心里没底,在思想意识上还存在畏难心理。二是投入较高,风险较大。“走出去”需要的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因而存在较大的风险,加之目前已出现对部分国家和地区一拥而上的情况,无序竞争引发的市场风险进一步加大。尤其是国有文化企业在资产保值增值的压力下,对如何大步“走出去”普遍处于两难的境地。三是行业特殊,差异较大。由于文化产业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属性,一些单位对“走出去”顾虑重重,担心产品与输出地区的主流文化产生冲突。比如哲学社科类文化产品“走出去”的难度就相对较大,需要采取有差异性、有针对性的策略和措施。四是缺乏人才,难度较大。文化“走出去”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强,涉及面广的工作,需要大量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市场规则及国际市场环境的经营管理人才,以及一批专业技能过硬、精通外语、有较强海外市场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目前湖北省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员工团队距离这一要求尚有很大差距,亟需尽快建立完善配套的人才引进、培训和培养体系,并加快相关专业、学科建设。
三、对策和建议
荆楚文化“走出去”是一个系统工程,直接反映出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战略思想、发展眼光、机构设置、经营理念、管理方式科学化和国际化程度。
(一)创新机制体制,推动提质增效
文化实力的提升,是加快荆楚文化“走出去”的根本前提。应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提高产业发展效益,更大地释放产业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尽快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一是提高集约化发展水平。发展需要规模,但不是越大越好,规模要与产业的经济实力、资源配置、人才状况、管理水平相匹配,通过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产业集约化发展,改变设置重叠、相互制约、同质竞争、自我消耗的现状,实现既有规模又能高效的发展目标。
二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在做好文化产业宏观把控的同时,加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力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适度扩大文化单位的经营自主权,帮助文化单位尽快建立与 “走出去”经营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
三是优化经营理念。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成熟的经营方式,灵活多样地开展“走出去”业务,鼓励有条件的文化单位在海外开办分支机构、开展合资合作经营和兼并重组,从单一的产品“走出去”逐步转向知识、资本、经营、人才、服务等多要素、全产业链的“走出去”。
四是引进培养人才。改革用人机制,建立既能充分体现“走出去”人才价值,又灵活有效的薪酬分配机制,大力吸纳专业人才,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留学生为我所用。要在工作实践中锻炼实干人才,组织具有培养发展潜力的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到发达国家进行学习培训。发挥高校优势,加快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的“走出去”人才培养体系。
(二)创建传播平台,深化交流合作
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搭建多元化、多层次的“走出去”平台,为荆楚文化“走出去”创造更加便捷的条件。
一是搭建文化交流平台。积极组织湖北省文化单位抱团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和经贸合作。争取在湖北省设立和承办更多国际文化交流、展会和评奖活动。借助国际上成熟的行业交流平台,鼓励文化单位积极参与各种重要的国际性文化交流、展会和评奖评选等活动。
二是完善服务支撑体系。要加强信息收集,建立荆楚文化“走出去”市场信息收集和通报机制,为“走出去”疏通信息通道,架设沟通桥梁。要加大宣传引导,做好湖北省对外的整体宣传推广工作,增进世界对湖北省的了解,为“走出去”营造良好的氛围。
三是建设网络传播矩阵。要主动顺应全球文化传播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加快建设荆楚文化“走出去”的网络传播平台矩阵,鼓励、推动依托湖北省数字出版物和网络音视频、网络动漫、网络游戏等网络文化精品开展国际交流和传播活动,运用网络传播手段为荆楚文化尽快达到国际文化影响的制高点提供有力支撑。
(三)创优形式内容,打造精品力作
在坚持正确导向的前提下,坚持将内容建设放在首位,大力实施文化精品战略,打造更有吸引力、穿透力,更有品牌度的荆楚文化精品力作。
一是深度开发荆楚文化资源。在挖掘的基础上,加快荆楚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地方特色和传统文化跟上时代步伐,融入国际潮流。
二是创新传播方式和手段。要以他国民众易于接受的途径、能够理解的语言、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湖北故事、传播好湖北声音,努力消除荆楚文化与他国本土文化在的语言、文化、情感、理念等之间的隔阂,达到在国际文化传播中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是创新产品内容和形式。内容和形式创新是文化产品的生命。要加快与国内外优质创新资源的对接,让荆楚文化与国际传播的新理念、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充分融合,用一系列新颖、生动,创新创意含量十足的文化产品向世界全面展示、准确阐释荆楚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深刻内涵。
四是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打造富于荆楚特色和文化品味,涵盖出版、影视、动漫、演艺、工艺美术等门类齐全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体系,积极培育“湖北特色、荆楚韵味、国际水准”的外向型文化品牌。
(四)创造有利条件,解除后顾之忧
荆楚文化“走出去”是一个系统工程,“走出去”不是孤立的企业国际化,而是行业的国际化、产业链的国际化。各级政府应充分重视产业链的提升,完善产业链的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为“走出去”创造良好环境。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要制定长期规划,引导荆楚文化有重点、分步骤的“走出去”,防止一哄而上。要积极建立“走出去”协调推进机制,充分发挥商务、相关商(协)会、贸促机构的积极作用,形成多方工作合力,共同推动荆楚文化“走出去”。
二是实现资源共享。有关部门要制定统一规划,协调文化企事业单位分工合作,做好文化资源的整理、挖掘、开发等系列工作,实现资源、平台、人才的融合共享。
三是完善法规体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充分发挥政府和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建立健全“走出去”的市场调控和培育机制。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加强版权保护,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工作,用法律和法规之手对市场主体和市场行为予以规范,为“走出去”打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
四是促进行业协作。积极组织文化单位在生产、价格和销售等方面进行联合行动,通过抱团“走出去”,达到“走出去”的集团军优势。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的桥梁作用和服务职能,帮助文化单位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以及行业协会进行广泛、深入的接触,及时规避政策壁垒和市场风险,顺利取得市场准入和公平竞争的机会。
五是加大政策扶持。要运用税务、财政、金融等政策手段,加大对“走出去”产品的创作、生产、翻译、贸易等的补贴和扶持;建立专项奖励扶持资金,对优秀“走出去”作品、项目和单位、个人予以奖励;要主动或委托策划实施一批荆楚文化“走出去”重点项目;对文化单位参加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展会和奖项的参展参评应予以一定程度的资金扶持,对作品参评参展获奖应予以奖励等。建议湖北省每年策划实施1-2个荆楚文化“走出去”重点项目,并拿出一笔资金,支持“走出去”的各项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国湖北传媒周在马来西亚吉隆坡隆重开幕[EB/OL]. http://www.hbnp.gov.cn/wzlm/zwdt/xwz/
18297.htm. 2016-05-31.
[2]我省出版社将在肯尼亚设分支机构[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5-05/24/c_12
7834480.htm.2016-05-24.
[3]湖北新闻出版营业收入中部第三[EB/OL].http://www.changjiangtimes.com/2016/02/526620.html.2
016-02-24.
[责任编辑:肖偲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