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忠虎
摘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迫切要求。社会的变化,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更高的自学能力,不断更新知识。
关键词:历史教学;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8-0290-02
1.转变观念,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教育
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网的延展、教师知识的不断老化,学生在某些方面或领域超越老师已是非常现实的,"师不必不如弟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任何时候更是显见。因而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权威型的课堂教学很显然和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之间出现了脱节,一言堂灌注式的教学不利于存在着个性差异的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更不利于现实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的发展。因为传统的、权威的一言堂,学生基本上是被教师看作活的物或知识容纳的器皿,教学活动中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的主体性被忽视、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是被压制的,这样"我听你讲"的课堂教学就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学生创造思维和能力的有效发挥。同时为了应付各种考试,教师千篇一律地役使学生按既定的轨道运行,最终学生就成了特定工厂的产品,进一步泯灭了学生的想象和创新意识。
由此可见,实施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素质教育必须首先转变观念、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教师必须从"神坛"上走下来,放下架子,与学生建立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的平等和谐关系,还课堂于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和需求的不同,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在教学实践中践行"一切为了学生和学生的发展",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与方法,创造促使学生自主的、积极的活动情景,使学生在愉悦的活动中实现自我锻炼和发展。
2.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意识仅仅是创新素质的起点,创造性思维才是创新素质的"内核"。调查研究表明:"创造力是后天培养和造就的,故人人能创造。"因此,开展创造性思维训练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都有机会进行思维创造力的训练,真正具备创新素质。那么,历史教学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呢?
2.1 思维观察力的培养。这种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充分利用插图、彩页、挂图、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让他们能透过重重迷雾"一眼看穿"事物的本质。观察力是人类智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性思维的起步器。在教学中,对于一些插图、彩页等,特别是关于科技成就方面的插图、彩页,要多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多角度去观察。这样他们就会成为知识的"发现者"、问题的"创造者"。
2.2 启发反推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是突破传统常规的思考方法,采取启发反向逆推的思维方式,从而创造出一片新的天地来。例如: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落后要挨打"。我针对上述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落后一定要挨打吗?"教师通过启发得出两种结论,让学生思考、议论:①落后一定挨打,理由是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会发生弱肉强食;②落后可以不挨打,如我国古代辽夏金元入侵中原。这样,学生的思维有了用武之地,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2.3 解放学生思想创新能力的培养。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思想深处存在着"唯师"、"唯书"的思维定势,并且根深蒂固,过分相信老师语言的权威性,对书本、资料的说法深信不疑,因此教师要破除学生思想上的禁锢,让他们大胆地想,大胆地说,逐渐增强质疑意识。如我在讲到太平天国性质时,书上有结论性的话: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我让学生思考得出这个结论的依据是什么?很快就有几位同学答出:①太平天国是想推翻清朝政府,所以具有反封建色彩。②太平天国颁布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要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所以也能说明具有反封建性。③太平天国抗击外国侵略,故有反侵略性质。我对这几位同学的回答做出了充分的肯定。并接着问,那么从刚才这几位同学的回答中,你们能否得到启示?这时,有位同学顿悟,既然《天朝田亩制度》能说明太平天国的反封建性,那么《资政新篇》不就能说明太平天国带有资本主义因素吗?很多同学迸发出了思维的火花,太平天国既然带有资本主义因素,那么为何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始于洋务运动呢?尽管该问题有点离谱,但我并没有轻易否定。课后同学们积极查找资料,后来我开了关于太平天国运动性质的专题辩论会,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4 换位创新能力的培养。此能力的培养,就是变换位置,活用教材,冲出思维定势的束缚,培养学生活泼开放的创新思维能力。如中国古代史有一幅插图"宋代《耕获图》",其画面有一处展现了这样的情景:方块稻田,插秧正忙;一着长衫,打伞遮阳,站立桥头,目扫农夫。这个人是谁,他在干什么?对画中此人仅从阶级关系来看,就会认为他是地主田庄的狗腿子,严密监视稻田里农夫的劳动。如果换个位置来思考,从加强经济管理的角度来分析,他就是一位懂得农活的大管家。他管的任务,除了监视农夫干活别偷懒之外,主要的职责就是调配劳动力,督促生产进度,检查农活质量了。
2.5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及时鼓励他们的"标新立异"。学生在独立思考的时候,往往会产生一些超出人们意料之外的观点,人称"标新立异"。如《江南地区的开发》中有一个问题:南方政局虽然动荡,经济却在迅速发展,这是为什么?按课文内容只能回答为:①江南温暖湿润,土地肥沃;②西晋末年以后,北民南迁,充实了江南的劳动力,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③东晋南朝时期,南北方人民共同开发江南。但个别学生大胆提出质疑:南方政局虽然动荡,但是,如果南方社会没有相对的安定,经济能迅速发展吗?学生的质疑是很正确的,教师应该充分给予肯定,当场表扬学生,鼓励学生的质疑,"标新立异",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学生对问题的解答就更加完整了。
2.6 想象力的培养。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可用历史上一些具有丰富想象力而做出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的事迹来教育学生。如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构想。其次,应根据教材潜在因素,创设想象情景,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创造性想象。如讲"'一国两制'的构想"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港澳回归祖国后,实行了"一国两制"的政策,你们能否想象其发展趋势?五十年后,中国将变成怎样的情形,你们敢不敢设计一下中国理想的社会制度?让学生充分展开翅膀,在想象的王国里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