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炳录
摘要:开发人的创造力,培养新一代人的创新素质,是当今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小学数学改革的主旋律。学科课堂教学是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建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教学观,并以此为指导,从不同方面组织教学。
关键词:数学课堂;信息资源;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8-0339-01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面前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数学课堂中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利用信息资源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浅谈几点体会:
1.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氛围中产生创新欲望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就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是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多媒体可以将学生看不到和不认识的事物,用视听结合的方式直观具体地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地去听、去看、去想,从而根据自己对数学知识的大胆想象、尽情表现。如在教学《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时,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下载教学,幻灯片中小数点的动画形象让学生渴望获取新知的欲望大增,加之小数点的"说话"使学生对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一知识易于理解、易于掌握。这些声像一体的远教信息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都可以使学生感受它的作用。
实践证明,自然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可以消除学生紧张的情绪、畏惧的心理,使他们敢想敢说敢问,激起主动学习的热情,充分表现出学生内在的潜能。
一个人的创造能力只有在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情况下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表现和发挥。陶行知先生曾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所以,平等、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土壤和阳光,我们教师要以友好、宽容、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自信心,积极营造一个和谐、民主、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感到:这里没有老师威严的面孔,没有答错题被老师斥责的忧虑,更不会有被同学耻笑的苦恼,可以大胆地展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2.让学生在知识产生发展过程实现“再创造”
课堂教育教学要注重"主体教育",所谓"主体教育",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并且数学课堂教育教学要在激活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实现"再创造"上下功夫。
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按照学科系统性结合儿童认知规律,以简练的语言呈现数学知识的,学生看到的往往不是思维的结果,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
如:教学"圆柱的侧面积"计算时,不采用由教师统一指挥(只事先制作学生可能想到做到的的可能性课件),一律把侧面展开成长方形,进而推导出计算公式的方法,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讨。课前让学生任意准备一个带商标的圆柱形物体,课上取下商标展开,呈现的几种情况中出现正方形这种现象的同学指出解决的方法,学生有了图形转换的经验,纷纷找出展开的侧面图形的长(底)、宽(高)与圆柱底面的周长和高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使计算公式更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对侧面展开是正方形的这种特殊问题也迎刃而解。教师事先制作课件,用幻灯片方式放映让学生再次重温自己的学习过程,这样在形象生动、直观具体的影音播放中获取新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这种自己探索新知的过程,对老师来说是早已熟悉的,但对小学生来说却是新鲜的或独特的,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有利于调动学生探索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3.让学生在精心设计的问题中表现
教学中加强讨论、合作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补充、相互帮助,还有利于学生学会合作、学会讨论,加强交流、增强整体意识,在整体中培养自己的创新素质,发挥自己的创新才能。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可采用小组研讨为主,辅以全体研讨和讲解的组织形式,为学生提供相互学习的机会,使学生学会进行数学交流,增强整体合作意识。
学生在小组研讨中,可进行不同层次的信息反馈,形成多向信息交流,但并非什么问题都能解决,要使讨论过程取得实效,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体验,并把握时机,合理调控学生的情绪和讨论进程,适时提示、点拨、答疑,诱发创新灵感。
4.让学生在精心设计的作业中有所创新
作业练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巧设作业,最好能让学生在课堂中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或自制课件等多种多媒体信息资源,把课堂中的新知得以巩固,当然要从生活实际出发,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习题,这样不仅可以开放学生的思路,发挥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素质。没有求异,就无所谓创新。在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各种方式鼓励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想法和见解,不断拓宽其思维空间。
如"水果店运来15筐橘子和30筐香蕉。根据这两个已知条件,可以提出不同的多少个问题?"学生利用橘子和香蕉的和、差、倍、比关系先后提出不同的十多种问题。
总之,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优质信息资源、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时时处处注意采取各种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用创新教育的思想观念去从事教学活动,就一定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