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梅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8-0316-01
在人类跨入21世纪的今天,引导学生创新求异,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当今教育的主题,音乐是最富有创造性的艺术,它不仅有助于发展创造性思维,而且是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作为从事音乐教育的专业教师,在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中,应运用音乐教学的特点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1.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是实现音乐教育目标的主渠道,它不仅能够有效地实施审美教育,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任务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做到有选择、有重点的使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富有艺术性和创造性。其主要再现形式有以下几种:填词、编曲、自制乐器等。
1.1 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发挥丰富的想象为歌曲填词,是培养学生音乐创造力的重要手段。例如:《我的愿望》这首歌, 它是一首旋律流畅活泼的新疆维吾尔族歌曲,勾画出一位天真热情的维吾尔族儿童倾吐心愿,载歌载舞的形象。由于旋律流畅,孩子们学习起来饶有兴趣,并在学习中受到思想感染。我抓住这一时机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的愿望,从而激发他们创编歌词的欲望,学生的创造的火花被点燃了,创新意识得到了激发,创新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培养。
1.2 日常生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切入点,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体会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从而成为学习、创造的主人。在教学中,根据日常生活编曲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又一途径。例如,我根据平时的步行、快跑等日常生活的动作创作出词曲的首句节奏,再让学生用接龙的方式继续创编二、三、四小节,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发展。在此基础上,各小组学生又根据"火车启动"、"奔跑"等创作了各种节奏,引导学生自评、互评,相互交流,学生对此饶有兴趣。同时,教师适时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以保护其创作热情,提高他们的创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教学的预期目的,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1.3 利用废旧物自制、自编、自演简易的打击乐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训练他们的速度、节奏、旋律、合作、审美等方面的综合能力,造就开拓型人才是音乐教育的重要使命。例如,我引导学生充分利用饮料瓶、车铃、竹板等制成沙锤、碰钟、响板等,并让他们用自制的打击乐器演奏,边歌边舞。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地发挥,不但养成了学生善于思考,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好习惯,而且使学生在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中,轻松地掌握了知识,提高了学习效率,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此外,运用多媒体可将画面与歌声完美的融为一体,使学生能直观的感受到音乐表现的形、声、光、影的美,催生"音乐想象",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在感知基础进行创造想象。
2.在课外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音乐教育不仅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更主要的是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参加艺术实践,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2.1 以活动点燃学生的创造火花。课外音乐活动是校园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创造性表达心中情感及对音乐的理解的思维方式。在课外活动中,交给学生富有探索性的实践任务,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探索空间,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激发学生音乐的创新欲望,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例如,在我校每年举办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中,我根据学生的特点,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积极参加舞蹈、乐器、声乐类等文艺活动,学生自编自演的舞蹈课本剧、童话舞剧等,得到了领导、教师和同学们的好评。学生在一次次的活动中的潜心创作,自我展示体现了自身的作用和价值,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自信心。长期以往,学生的创新意识越来越强,兴趣越来越浓。
2.2 从兴趣入手,激发创新的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对学习内容感兴趣,他就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并产生创造的欲望。在课外,舞蹈班的训练中,我选择一些孩子们喜爱的音乐,编排一些富有童趣的组合,让他们乐在其中,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从而再创造。例如,蒙古舞的教学,我选用孩子们所熟悉的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然后将基本的几个动作交给他们,鼓励各个小组自己编创小舞蹈,学生们自觉进入想象空间,大胆合作、创编,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总之,"音乐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有更高的启示"。音乐教育中的想象,融入了创造素质,音乐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十分突出的作用。我们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应结合学科的特点,大胆尝试,锐意创新,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核心,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参与,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