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六应用”

2016-09-27 02:44马忠宏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动画小学生

马忠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8-0197-01

如今,人类正步入信息时代,利用计算机及其网络,负责任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展示信息,是信息时代中小学生必须具有的素养之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与他人协同作业的合作精神,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主动创新,获得知识技能上的提高,满足兴趣、情感等方面的需要,提高信息信息技术素质和信息素养。信息技术在该科教学中的合理运用,使得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改革获得了生机,由原来的空白,获得了新生,使得我们许多美好的愿望得以实现,使得我们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更加科学合理,使得我们有机会觅得更好的教学改革的最佳方案。可以通过网上合作学习和小组协同作业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这样,学生在使用各种信息手段进行习的同时,也提高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为目的,以活动为重心,通过活动内容呈现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活动过程是学生了解、体验信息技术的过程。活动、实践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突出学生自主学习。我们虽然在县城教学,但大家知道,教学过程是由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小学生4个基本要素组成的。这4个要素间的关系就是教学结构。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下,教师借助教学媒体、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向小学生传播教学内容和接受小学生信息反馈、将教与学有效揉合的过程。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是当前我们进行教学的主要形式,为教学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平台,显示了巨大的优势。如何有效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现和优化各媒体资源的合理调控,是这种新形式教学的关键所在。

利用信息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编制的系列各学科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能有效地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信息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就谈谈信息技术在其教学中的积极应用。

1.创建教学环境,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以其鲜明的图像、生动形象和灵活多变的特点引起小学生的注意,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中图形的移动、定格、闪烁、同步解说、色彩变化等手段表达教学内容。

2.提供直观材料,丰富小学生的感性认识

在第一册《有几只铅笔》加法初步认识的练习中,多媒体画面呈现一个温暖的家,房间里有爸爸、妈妈、小孩、水果、凳子等等。让小学生结合图意,说出从图中发现的加法问题,再发散到生活中有那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題,鼓励小学生在学习中深入思考,不拘一格,不守一法的多角度进行创造性的思考。

3.变抽象为形象,小学生易于理解

例如:在讲述立体几何中的对各种柱体、锥体、台体、球体认识和面积、体积计算公式推出时,就可以利用空间图形的分、合、转、并、移、裁、展等多种形式的动画,再结合有关必要的解说和优美音乐,使小学生能身临其境,产生立体效应,同时通过启发性提问,引导小学生积极开展思维,自我挖掘各图形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有关计算公式的推出。动画模拟不但能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凭空想象、似有非有、难以理解之苦,同时还能充分激发小学生学习能动主观性,化被动为主动,产生特有教学效果。

4.利于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多媒体教学过程,老师可以很好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有些数学过程学生很难理解。无论如何讲,甚至反复讲几遍,同学们还是不易理解,想像不出,事倍功半。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化难为易,使难点分解成图像、图形,由抽象变为直观。如求阴影面积类的问題,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多媒体动画及实际演示在屏幕上-目了然,学生既掌握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何乐而不为?

5.利用人机交互功能,迅速获得教学反馈

教师主要是面向全班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这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有效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而多媒体教学网中的广播、监看、遥控操作等手段,可以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时获知任一小学生当前的学习状况,并加以适当的启示或指导(话音或图像或操作等),小学生也可以随时向教师发问,而这种指导和发问的双向交流基本上是不影响第三者的,所以,这使得为实现因材施教原则而进行的个别化教学得到更有效的实现。

又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时,引导找一找生活中的三角形,学生们便广泛地利用网络的优势,收集资料,储备素材,将个人收集到的素材通过交互,汇集成集体智慧的结晶,实现资源共享。

6.应用信息技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新课程标准》指出:"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具有模拟性,且可生动真观地展示原来无法直接展示的东西,一个好的课件,其窗口所承载的声、像、图、文信息是一种艺术美,会有极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在美的氛围中,情绪高涨地学习,生动、活泼、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如:我在教《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我运用多媒体播出美妙的音乐,同时动画式介绍人体中许多有趣的比: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的长度的比大约是1︰1;身高高度与双臂平伸长度的比大约是1︰1;身高与胸围长度的比大约是2︰1;脚长与身高长度的比大约是1︰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什么用处呢?假如你是侦探,只要发现了罪犯的脚印,就可估计出罪犯的大约身高;如果你到商店去买袜子,只要将袜底在你的拳头上绕上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符合你穿。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学习。这不仅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丰富了知识,也使同学们发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要用到数学,数学离我们并不远,它就在我们身边。

总而言之,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猜你喜欢
多媒体教学动画小学生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我的动画梦
我是动画迷
我是小学生
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堂的有效应用
多媒体教学为高中语文课堂插翅添翼
如何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