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美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个焕然一新的现代科技化社会环境应运而生。“互联网+”时代下图书馆建设对管理人员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立足于当下,一流图书馆实力的体现不仅在其硬件设施的优化方面,还在于服务质量。本文以“互联网+”视域出发就现代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发生的变化展开探讨,并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了“互联网+”时代图书资料管理的工作思路,以期为促进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更好地与时代发展需求相契合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图书情报事业;互联网;变化;思路
图书馆不仅是推动教育事业正向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文化信息资源存储和共享的知识宝库,是各项教学、科研、文献工作的坚强后盾,尤其是立足于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图书馆所提供的信息资源服务作用更加凸显。因此,基于这一形势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更应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采取多种形式,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如此才能为图书馆注入“灵魂”,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切实践行新时期“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1 “互联网+”时代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变化
科技不断进步使得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与科学技术的结合越来越紧密,通过计算机技术可以让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资源数字化,网络与终端的高效利用也打破了传统文献交互瓶颈,实现了与用户之间的无障碍互动。具体地说,“互联网+”时代各行业领域都实现了迅猛发展,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也在文献资源建设,服务方式和手段等方面发生了改变,最为明显的即是借阅方式的转变。在全面信息化改革的进程中,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中,如图书资源的管理、查询、借阅等服务都逐步实现了计算机等设自动化操作。与此同时,随着智能手机及其他便携式设备的普及,“移动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掌上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等概念也被相继提出,用户只需要在手机上点几个按钮,便可轻松查阅需要的书籍文献资料。此外,互联网带来的数字化服务方式,也使得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之间加速了互借平台的建设速度,用户只需在一处进行图书资料搜索查阅行为,便可实现对大范围的图书文献资源的检索和利用,有效地缓解了传统图书资料管理工作资源局限性的缺陷,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整个区域的图书资源库,真正提高了图书资料借阅的效率与价值。
2 “互联网+”时代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新思路
(一)与时俱进,提高图书资料管理员专业素质。首先,提高文化理论素质。图书资料涉猎范围极广,相关思想政治、经济管理、文学艺术、哲学、军事等各个门类。若缺乏较高的文化理论素质,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将难以胜任岗位需求。具体而言,图书资料的管理具有科学性,是对各类文献资料的整合与分类,故而需要图书资料人员具备娴熟的信息检索本领,能深刻把握图书资料的管理规律,掌握目录学、情报学、分类学、图书采购、典藏、流通查阅、业务指导等诸多领域的基础知识,同时熟悉图书资料室的馆藏分类办法,能满足不同用户的借阅需求,为广大用户推介与之需求相契合的图书。最重要的是,鉴于“互联网+”时代的根本要求,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还要深谙数字化图书馆的操作方法,以为用户更好地提供数字信息资源服务。其次,提高业务管理水平。一方面,要加强对全体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使之全面增强服务意识,树立“以用户为本”的新服务理念,激活创新服务元素,改变被动式的服务方式,以逐步形成与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相协调的服务理念;另一方面,在提高图书资料管理员专业素养的同时,还要展开对于”互联网+”图书馆建设的图书资料管理技能培训,以不断增强科研能力和超前服务的能力,使之熟练掌握必备的计算机检索和查阅知识,进而能够快而准地解决用户的各种疑难。
更新观念,加快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步伐。从通俗角度讲,数字化图书馆是虚拟的,不设门槛的,是在信息网络的技术条件下共建共享的扩展性较高的网络知识系统,并普遍体现出以下几点特质:一是信息的检索和查阅便捷化。数字化图书馆均设有计算机检索系统,当用户输入关键词后即可获取大量信息资料,而以往进行图书资料查阅,则需经过检索、查找书目、按检索号码寻找图书位置等多道工序,繁琐耗时。二是共享性。即同一条图书资料信息可供多人同时在线使用,而传统的图书馆一本书籍只能给一人使用,数字化图书馆则成功突破了这个限制,一本“书”依托服务器可同时供若干人查阅,极大地提高了信息资料的利用率。三是信息储存空间较小且不易受损。数字化图书馆将信息以数字化的方式予以存储,通常存储在电脑硬盘或光盘里,相较于以往的纸质资料,空间占用率极小;而且,传统图书文献资料经多次翻阅就会出现磨损现象,而数字化图书馆则完全避免了这一现象。四是图书信息传递高速。传统图书馆一旦建成便被固定了位置,用户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前往馆址,而数字化图书馆只需用户登录相应的网址,轻触鼠标,即可查阅自己所需的图书资料。因此,建设数字图书馆是进入“互联网+”时代的必然选择,图书资料管理工作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建设数字图书馆,以推动图书资料管理工作迈上新的发展台阶。
(三)善用技术,依托新媒体拓宽管理服务途径。篇幅有限,笔者仅例举两类。一种是“RSS“技术,即丰富站点摘要,是一种用来实现新闻共享的服务模式,它是一类相对简单的网站融合,依托强大的发布平台,极大地丰富了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服务。RSS拥有等效于传统邮递服务的订阅栏目,用户在订阅后,只需借助RSS浏览器就能在不开启网页的情况下自行下载所需的新闻网页,保证获得图书资料而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借鉴这一平台可达到信息、各种公告的实时发布,以及文献资料共享目的,进而促进各种图书资料资源的融合。总体来说,RSS平台极大地打破了数字图书馆的信息传输界限,再加上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应用,使数字化服务的领域和范围日益广泛;而且将其运用在图书资料资源导航系统中,还有助于发挥导航的功能和作用,丰富导航的方式。第二种则是”Wiki“技术,这是一种全新的网络协作的超文本系统,对网站内容的更新和维护可由若干人协同推进。换言之,数字图书馆可先确定固定的主题,并整合相关资源,再以Wiki为技术基础,建设图书馆资源导航库,通过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和用户的相互协作,共同建成某个主题,进而产生内容各异的主题资源数据库。
3 总结与建议
综上所述,当代科技信息资源呈裂变式增长,互联网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一条重要渠道。与此同时,云技术和云计算的相继适用,不仅压缩了成本,还降低了建设成本,使得信息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存储变得更加快捷,因此,”互联网+“时代为新时期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带来了大量技术支撑,因此,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应在日后管理实践中不断学习、提升自身专业技术,探索更多、更新的管理方法,助力图书管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学梅. 浅谈“互联网+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构建[J]. 公共图书馆, 2015(4).
[2]贾西兰, 李书宁, 吴英梅. “互联网+图书馆”思维下的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J]. 图书与情报, 2016(1).
[3]韩翠峰. “互联网+”环境下的图书馆服务转型与发展[J]. 图书与情报, 2015(5):29-32.
[4]杨扬. 基于网络冲击下的图书资料信息管理工作研究[J]. 青春岁月, 2016(3).
[5]高文忠. 网络环境下图书资料馆室信息化建设探讨[J]. 华人时刊旬刊, 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