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伯微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河北省承接北京产业转移问题与对策研究
——基于产业梯度理论
楚伯微
河北承接北京产业转移是北京疏解“大城市病”以及河北抢抓发展机遇的需要。二者在产业梯度上存在着很大差异,且在承接路径上也存在问题。本文基于产业梯度理论,探讨河北承接北京产业转移的恰当路径。
京津冀;产业转移;产业梯度理论
2015年4月30日颁布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河北省在承接北京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中有重要作用。主要承担的疏解功能有高消耗产业、部分第三产业、公共服务、行政事业等非首都功能。河北省面临着重大机遇,同时怎样合理选择也是一个需要讨论的重要问题。
1.产业转移的必要性
北京的城市定位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流中心、科技创新和金融管理中心”,因此政治、文化、国际交流、科技创新和金融便构成其首都功能,其“非首都功能”即除了这几项功能的其他部门。河北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战略定位是四个支撑区,一是优化城市布局的支撑区;二是现代产业体系的支撑区;三是综合交通网络的支撑区;四是生态涵养保护的支撑区。
二者的城市定位决定了河北省承接北京产业转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1 北京疏解“大城市病”的需要
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北京的城市化率从30%上升到60%预计仅需要30年的时间,比美国快了60年,比英国快了150年。过快的城市化进程,人口迅速增长,给北京带来了一系列诸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雾霾污染严重,土地资源短缺、住房短缺,生活成本增加、失业增加等“大城市病”。对于高速发展但资源空间有限的北京来说,发展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就需要把一部分重工业化和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行转移,给中高端制造业、产品研发设计等产业留出充足的空间。因此,过于“膨胀的”北京已经主动愿意将一些产业和部分人口转移出去。
1.2 河北抓住发展机遇的需要
河北省城市化水平仅为48.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6%,并且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合理,先进产业匮乏,资源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因此,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河北面临的重大机遇,承接北京产业转移,是接受北京要素外溢,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改善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城市布局的良好契机。因此,过于“瘦弱的”河北期盼承接北京产业转移,以实现自身发展。
2.京冀两地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1 产业梯度理论概述
产业梯度理论认为,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其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自然地形成一种经济技术梯度落差,高、低梯度之间客观上就具有了空间推移的条件,首先一让有条件的高梯度地区,引进掌握先进技术,然后逐步依次向处于二级梯度、三级梯度的地区转移。随着经济的发展,转移的速度加快,也就可以逐步缩小地区间的差距,从而实现经济分布的相对均衡。
对于京津冀区域来说,二者合作的基础是三省市之间在技术、产业上存在的梯度性以及生产要素赋存在的互补性。
2.2京冀三次产业结构分析
表1 京冀部分年份三大产业占比表
从京冀三次产业结构表中可以看出,北京的产业结构顺序为三二一结构,产业结构明显优于河北;河北为二三一的结构,工业依然作为主导产业,明显落后于北京的产业高度。京冀存在着明显的产业梯度差异,北京目前已经处在后工业化阶段,而河北目前仍然处在工业化进程中。北京处于较高经济发展层次,经济增长主要依赖第三产业,更多的是由知识和技术要素驱动,河北则主要依靠资源和劳动力要素驱动。
3.产业对接路径存在的问题
河北省和北京地区在产业基础方面存在着较大落差,存在着进行产业转移的梯度差。河北省承接产业转移既存在着优势和劣势,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3.1 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系统
京冀深层次产业分工与协作缺乏,导致两地经济增长的相关性降低。在第一产业内部,两地仅有浅层次的合作。北京第三产业基本停留在地方化层面。所以对河北产生影响的只有第二产业,但北京向河北周边地区转移的产业主要为资源依赖度高、附加值与技术含量偏低、产业带动性不强的重化工业和传统制造业。
3.2区域内部发展不平衡
北京作为首都在集聚资源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各类人才资源都集聚到北京,使得二者不对称发展状态一直持续,并且这种落差较大的局面短时间内是很难扭转的。同时,城镇体系存在断层现象,大城市处于绝对优势,缺少发挥“二传手”作用的中等城市和小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工作也有待推进。
3.3河北省综合承载能力弱
河北省经济发展效益不高,产业转型中的问题有很多,大气污染等问题解决得还不够好。因此,河北综合承载力脆弱,除土地承载力和交通设施承载力略具优势外,水资源、环境容量、能源、市政设施等承载力整体落后。
4.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
4.1 加快交通网络建设
地区间经济联系程度与相互之间的距离呈反向关系。距离越远,相互之间经济活动联系的成本越高。制造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扩展的市场规模的大小,因此交通状况的改善就成为制造业区域集聚的基本条件。经济一体化的首要条件是交通网络一体化。
4.2 建立完善的要素市场体制
资本、人才和劳动力、技术三大市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始终置身于一个统一的、开放的市场体系之中,日渐细化的市场分工、日益复杂的市场结构使得企业的一切经营行为都不是孤立的,它需要不断地与外界进行物质、信息、能量的交换。简而言之,就是企业需要不断地从外部摄取生产要素,包括资金、物资、信息和技术等,并将其转化为产品和服务,最后再向外界输出该过程离不开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的有效运转。
4.3 优化产业结构
区域经济的兴衰主要取决于产业结构的优劣,合理的产业结构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一是在京津冀范围内统筹考虑产业布局;二是着力提升北京周边中小城市的功能,即从根本上提高河北的经济发展水平,逐步缩小河北中小城市与北京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和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进而起到拦蓄进入北京人口和产业的作用。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1]中共河北省委党校课题组.河北融入京津冀一体化的方式与途径[J].领导之友,2009,01:53-55.
[2]卜书慧.河北省承接北京产业转移的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0.
[3]苏华,张莹.关于产业转移模式理论与实践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11:10-12.
[4]本报记者王军善.河北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新机遇[N].中国改革报,2014-05-14009.
[5]姜石良.京津冀协同发展语境下河北发展路径思考[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4:9.
楚伯微(1992—),女,汉,河北保定,硕士研究生,河北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方向:地方政府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