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激趣、以趣促动
——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情境化教学

2016-09-26 08:34周丽敏
好家长 2016年6期
关键词:套圈毛豆情境

文 周丽敏

以情激趣、以趣促动
——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情境化教学

文 周丽敏

传统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分析讲解,还是幼儿的单项练习,所调动的主要是逻辑的、无感情的大脑左半球的活动。而情境式的教学,是让幼儿先感受而后用语言表达,或边感受边启动内部语言的积极活动。感受时,掌管形象思维的大脑右半球兴奋;表达时,掌管抽象思维的大脑左半球兴奋。这样,大脑两半球交替兴奋、抑制或同时兴奋,协同工作,大大挖掘了大脑的潜在能量,幼儿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因此,情境教学可以获得比传统教学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

情境兴趣注意力

一、角色代入——情境创设

数学活动中的运算操作因其较为抽象的数概念于幼儿来说较难理解。因此,在活动中常常出现表达和操作不一致的现象。活动中如何能将抽象的数字具象化,让幼儿对枯燥的数字运算也能充满兴趣,一些角色情境的创设可以帮助幼儿更加形象地理解数字。

在一次“7以内的算式练习”集体活动中,幼儿在集体交流时对买卖和加减的运用都比较清晰,可是在实际操作时却发现有很多幼儿无法理解算式中三个数字所代表的含义。当时有两位老师在帮助幼儿一起检查作业完成情况,A老师看着幼儿的操作纸问道:“3加4等于几啊?对不对?回去重做!”这样的现象连着出现几次后A老师的分贝不知不觉间提高了,孩子多次返工后拿着纸的手有点颤抖,一副战战兢兢的样子。另一侧的B老师那里情况也差不多:“老板,你这样开店要亏本的,你看,橡皮三块钱、剪刀四元钱,你只收了六元?”“老板,你的店以后要没生意的,你看,这里这里多收了顾客钱了!”B老师边说还边掰着手指给孩子看,孩子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拿着操作纸笑眯眯地回去了。就这样,听见两排队伍里传来窃窃私语声,有孩子在对A队伍里的孩子说:“去B老师那里,A老师会骂的!”

其实两位老师都是在帮助幼儿理解算式中数字所表达的含义,只是B老师创设了一个开店的情境,让幼儿将自己以老板的角色代入来进行理解并运算,幼儿的理解明显更加快速,接受度也比较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随着知识、经验、技能的不断丰富,大班幼儿已不同程度地产生了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感的要求。教师要从幼儿的需求出发,创设幼儿感兴趣的生活游戏氛围,从而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幼儿园的一日活动。

二、换朋友——情境拓展

孩子兴趣的持久性会受到年龄、材料及其他外部条件等的影响,如果每次孩子的兴趣开始变淡就更换游戏的话对幼儿注意力的培养是不利的。因此,在活动中尝试了将原有游戏情境进行拓展的方式,以新的兴奋点激发幼儿参与原有游戏的兴趣。

集体游戏时近四十个人挤在长长的走廊里,因受场地的限制,经商量,孩子们决定玩“炒毛豆”的游戏。只见孩子们两两结好伴开始炒起毛豆来,只剩瑜和桐没有找到伙伴,我赶紧对瑜指了指桐,提醒她们两个可以结伴玩。可是瑜才走到桐身边,桐就走开了。瑜在人际交往方面能力较弱,大班的孩子对合作伙伴已经有了一定的要求。我虽然常常在集体面前强调:“班级里的每个孩子都是好朋友。”现在看来,在具体的问题前面,孩子们的行动和理论还是有些不一致,于是一个新的想法在老师脑海中形成。孩子们玩了一会儿,听见老师“啪啪”拍了两下手,大家纷纷好奇地看向老师。“现在交换朋友,继续炒毛豆。”只见小家伙们凌乱地奔跑着去找理想中的下一位好朋友。那些刚才已经有些不太想炒毛豆的孩子继续兴高采烈地和新找到的朋友炒起毛豆来。随着交换朋友的频率越来越快,那些原本非要找意向中伙伴的孩子在朋友不能重复的要求下,练就了就近原则,见到谁没找过的就赶紧抱住不放了,那些刚才找不到朋友的孩子现在被大家像宝贝似的紧紧抱在怀里……

游戏结束了,孩子们还在热烈地讨论着刚才找到了哪几个好朋友,那些在交往上相对比较被动的孩子在今天游戏情境的激发下也能更加主动勇敢地去寻找自己的好朋友了。

教学是有目的的行为,是儿童求得发展的有意义的活动。教学的目的,只有通过学习者本身的积极参与、内化、吸收才能实现。教学的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幼儿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其能否主动地投入游戏,成了教学成败的关键。情境教学正是针对儿童蕴藏着的学习主动性,把儿童带入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激发学习动机;又在连续的情境中,不断地强化学习动机。

三、趣味整理秀——情境深化

注意力是打开孩子心灵的钥匙,有了它,孩子便能学到好多东西。可如果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涣散,很多有用的信息便无法进入孩子头脑中。尤其是在一些户外游戏活动中,幼儿更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而发生注意力转移的现象。想快速抓住幼儿的注意力,光创设一个简单情境显然是不够的。

在一次玩圈的户外活动中,孩子们拿着圈玩了滚一滚、追一追、转一转、钻一钻等活动强度较大的环节后,差不多到了离园时间。可是由于班级一段时间的隔离,难得出来一次的孩子们仍然玩兴正浓。怎么快速稳定孩子的情绪,并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将圈收起来是一个难题。

只见老师伸直了胳膊说道:“套圈咯!”部分孩子兴冲冲地拿好圈圈准备往老师身上套,这时一个小小的声音从身边掠过:“套圈!这简单!”看来小家伙对老师的套数很熟悉。“是吗?那就来点有难度的!”于是老师边说边变换了下造型:“老师可是一根随时会变的木桩哦!你们套的时候如果碰到桩就算输了!”此时,原本还在继续奔跑的孩子也被吸引了过来。于是孩子们自发地一个跟着一个来挑战新式套圈!看着老师一会儿立正一会儿弯腰一会儿伸胳膊伸腿的,孩子们一边咯咯笑着一边一个跟着一个将手中的圈往老师身上套!轮到毛毛时,小家伙犹豫了几下居然夸张地一扭身体说:“啊!我不敢!”只一会会功夫,孩子们手中的圈圈全部整整齐齐地套在了“木桩”的身上,回去的路上听到刚才说套圈好简单的杰仍抑制不住兴奋和同伴交流道:“今天的套圈真好玩儿!”

一个熟悉不过的圈,一个简单不过的套圈游戏,因为加入了“会动的木桩这一情境”,使原本熟悉的套圈游戏重新散发出了吸引孩子参与游戏的魅力。

兴趣可以使人智力得到开发,知识得以丰富,眼界得到开阔,并会使人善于适应环境,对生活充满热情。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创造性地应用教学资源,精心创设情境,就能大大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孩子们能快乐自主地学,老师自然也教得轻松带劲了。

(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幼儿园)

[1]陈帼眉,《学前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版

[2]周采,《外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版

[3]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2013年3月版

猜你喜欢
套圈毛豆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套圈也疯狂
玩“套圈”游戏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毛豆飘香秋来到
毛豆姐姐的信
大象套圈游戏
我和我唯一的毛豆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