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利
(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四川 成都 610031)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谢 利
(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四川 成都 61003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姑息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雾化吸入与中药内服治疗。结果:治疗组肿瘤控制临床受益率、体力指数评分、1年生存率均比对照组高(P<0.05),肺癌证候改善更好(P<0.05),2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中药雾化吸入及内服辅助治疗晚期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疗效优于单纯姑息治疗。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央型;中西医结合;对照治疗观察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临床上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85%以上,而中央型是其中最常见的临床类型。由于早中期症状不典型,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失去了手术、放疗、化疗的时机,仅适宜采取支持治疗,生存率极低。我们应用自制的清肺软坚汤雾化吸入联合中药内服辅治晚期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较单纯姑息治疗好,报道如下。
共64例,均为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肿瘤科住院患者,根据入院时间,采用PEMS3.1统计软件完全随机设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男22例、女10例,年龄平均(68.2±8.9)岁,病程平均(10.8±5.6)个月,鳞癌29例、腺癌3例。对照组男24例、女8例,年龄平均(66.9±9.5)岁,病程平均(10.5±4.9)个月,鳞癌30例、腺癌2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年龄40~80岁。②经病理和/或细胞学证实IIIB期和IV期非小细胞肺癌。③ 经胸部CT证实为中央型。④预计生存期3个月以上。⑤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入选标准,正在接受其它抗癌治疗。②有不易控制的精神病史。③依从性差,无法随访。
两组均采用西医姑息治疗30日。
治疗组加用自制经验方清肺软坚汤(半夏、竹茹、瓜蒌皮、浙贝母、皂角刺、鳖甲、穿山甲、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山慈菇、甘草等,四川省第二中医院制剂室煎制)经空气压缩雾化吸入,每日2次,每次20mL。同时予扶正抗癌方(生晒参、黄芪、南沙参、薏苡仁、杏仁、瓜蒌仁、芦根、浙贝母、皂角刺、郁金、穿山甲、三七、甘草等,刺激性咳嗽加桑叶、杏仁,咯血加阿胶珠、白及,气喘加麻黄绒、桑白皮,新绿色药业公司免煎剂),每日3次内服,共治疗30日。
治疗前、治疗后4周行胸部CT观察肿瘤局灶控制情况、两人盲评中医证候积分、体力状态评分,随访1年及2年生存情况。
肿瘤控制近期疗效:根据实体瘤治疗疗效评定标准(RECIST)2000版[1]。将肺癌控制情况分为CR、PR、SD、PD。
中医证候改善: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版)[2],以肺癌的8个主要症状:咳嗽、咳血、胸痛、乏力、发热、气急、纳差、口干等症状计算得分。0分:无症状。1分:有症状,但患者尚可耐受,尚不影响生活质量。2分症状明显,患者不能耐受,影响生活质量。3分:症状严重,患者绝对不能耐受,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体力评价:采用国际上通用的KPS评分标准。
采用SPSS20.0软件包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两组肿瘤控制情况比较见表1。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见表2、表3。
表1 两组肿瘤控制情况比较 例(%)
表2 两组治疗前证候积分比较 (±s)
表2 两组治疗前证候积分比较 (±s)
临床症状 n 治疗组 对照组 t P咳嗽 32 1.68±0.93 1.72±0.75 0.19 0.85咳血 32 1.14±1.06 1.20±0.91 0.24 0.81胸痛 32 1.37±0.68 1.25±0.60 0.88 0.38乏力 32 1.52±0.98 1.50±1.05 0.08 0.94发热 32 0.73±0.59 0.65±0.60 0.53 0.59气喘 32 1.62±0.97 1.65±0.99 0.12 0.90纳差 32 1.61±1.16 1.55±1.29 0.20 0.85口干 32 1.29±1.10 1.30±1.17 0.04 0.97
表3 两组治疗后症候积分比较 (±s)
表3 两组治疗后症候积分比较 (±s)
临床症状 n 治疗组 对照组 t P咳嗽 32 1.07±0.94 1.80±1.13 2.80 0.01咳血 32 0.97±0.46 0.85±0.41 1.10 0.27胸痛 32 1.24±1.04 1.50±0.95 1.04 0.30乏力 32 1.12±0.49 1.85±1.05 3.56 <0.05发热 32 0.69±0.46 0.85±0.49 1.36 0.18气喘 32 1.49±1.13 2.05±0.85 2.24 0.03纳差 32 1.13±0.58 1.65±0.81 2.95 0.01口干 32 1.05±0.89 1.55±1.14 1.96 0.06
两组治疗前后KPS评分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KPS评分比较 (±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KPS评分比较 (±s)
组别 n 对照组 治疗组 P治疗前 32 52.5±11.4 50.2±10.2 0.40治疗后 32 57.3±9.4 63.4±10.7 0.04
两组治疗后生存情况比较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后生存情况比较 例(%)
不良反应:两组均未发生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
非小细胞肺癌是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中最常见的临床类型,其中以中央型多见,大部分为鳞癌,以老年男性、吸烟患者居多[3]。
肺癌是内外多种致病因素长期反复作用的结果,其病机多为本虚标实,本虚以气阴两虚为主,但后期则阴虚及阳,阴阳两虚,而标实主要为气机阻滞、痰浊阻肺、瘀血内停、癌毒炽盛,其特点为局部属实,全身属虚,虚实夹杂[4]。研究发现,吸烟引起的肺癌以中央型居多,推测与吸烟导致的大气道黏膜受损及突变有关。空气压缩雾化的药物直径约1~5µm,能够到达大气道及小气道,发挥治疗作用。我们采用空气压缩雾化吸入方法使药物作用于瘤体,直接调整局部气血阴阳。雾化方中白茅根、黄芩、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山慈菇清肺;半夏、皂角刺、竹茹、瓜蒌皮、浙贝母化痰;鳖甲、穿山甲软坚;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清肺、化痰、软坚之功效。同时针对肺癌全身的气机变化予以扶正抗癌方内服。方中生晒参大补肺气、南沙参养阴化痰为君药;黄芪补肺气,薏苡仁养阴益肺为臣药;杏仁、瓜蒌仁、皂角刺、浙贝母化痰软坚,芦根、郁金清肺热,穿山甲、三七活血,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补气养阴益肺、化痰活血消积之功。雾化吸入联合中药内服,内外合治,达到既清肺又益肺,扶正抗癌兼顾之功效。
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中药雾化吸入联合内服治疗晚期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在肿瘤近期疗效、肺癌证候改善、体力状态、近期生存率方面均有提高,无明显不良反应。
[1] 贾英杰.中西医结合肿瘤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735.
[2]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2002.
[3] 王吉耀.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17-119.
[4] 谢利,刁本恕.刁本恕内外合治法对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放射治疗减毒增效作用的应用经验[J].中医外治杂志,2011,4(20):62-63.
Advanced NSCLC ;Central; combination of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Control treatment and observation
R734.2
B
1004-2814(2016)08-0786-03
2016-03-17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of combination of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central type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SCLC).Method:64 cases were even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in random. 32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tomization inhaled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formula plus conventional palliative treatment while the other 32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palliative therapy only. Result:There were mor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of the treatment group in clinical benefit response of cancer control,lung cancer syndrome,physical index score and one year survival rate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combination of Chinese herbs by atomization inhaled and by oral administration adjuvant treatment is superior to that of only palliative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central type NSC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