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创意产业中心 整理:余海峰
野兽骑行创始人 CEO 李刚
700 BIKE联合创始人张向东
Sliders品牌创办人、Sliders滑板折叠自行车设计师徐浩庭
轻客智能CEO主管“智能自行车”设计和功能陈腾蛟
云造科技创始人、CEO邱懿武
达方电子董事长兼执行长,BESV品牌创始人苏开建
WKUP创始人、CEO高庶三
行者&基本概念创始人蒋旻宸
中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技术中心总经理陈海明
一英里创始人、CEO于林
AlfaReal创始人/CEO刘俊峰
创新,让骑行更精彩
——2016两轮全明星微论坛
来源:上海创意产业中心 整理:余海峰
听大咖传奇故事享业界创新成果
2015年,被一些业界人士称为“中国智能自行车元年”。
不管你喜不喜欢,互联网+自行车+创业+情怀,正成为一群人叩开中国自行车市场的敲门砖。各种创新理念、产品和商业模式层出不穷,是这群人为原本传统的自行车制造业带来了一股春风。这些不容忽视的新生代,以及由创业带来的新技术、新模式是中国自行车产业转型升级大环境下的必然产物。
这群所谓的跨界者绝非等闲之辈,在进入自行车行业前,他们中的有些人是各领域的精英翘楚:有全球最大的键盘制造企业掌门人,有前纳斯达克上市公司总裁,还有海归投行精英、画家、乐队鼓手、汽车工程师、产品设计师、建筑师、电竞比赛主持人……若非怀着对自行车的无比热爱,他们不会“铤而走险”。
然而,这群人也是寻常百姓,剥离资本粉饰的外衣,卸下粉丝追捧的光环,他们就是我们熟悉的路人甲乙丙丁。研发、设计、材料、工艺、成本、产能、营销、售后、人才、团队……所有传统自行车企业会遇到的棘手问题,他们均无一幸免地遇到了。为了解决问题,他们甚至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我们将这群人聚在一起,组织了一个中国自行车创业新生代派对。
2016年5月7日~8日,在第26届中国国际自行车展上备受瞩目的“两轮全明星——听我说”创新示范展正式开讲,共计18场演讲,分2天开讲。来自国内的BESV、Sliders、WKUP、好孩子、众景视界、轻客、Bici、云马、一英里、永久、龙域设计、门罗、野兽骑行等10余支自行车创新劲旅进行现场PK。各位大咖从各自的专长与设计领域,为现代人的骑行、运动、健身和休闲等诸多问题答疑解惑,并与现场观众一起分享各自潜心研究与苦心经营的心路历程与人生感悟。
野兽骑行创始人 CEO 李刚
一年前,我还在360,在老周(360公司创始人周鸿祎)的“操练”下带着360智键产品,一年卖了500万枚,成为了销量最大的智能硬件产品。
一年前,我95 kg,身体虚弱到无以复加,一度恍惚什么才是拼下去的意义。
一年前,我的合伙人高嘉阳在连续通宵加班后,突然面瘫。
也就是那一刻,我和嘉阳决定换一种方式活,不仅仅为了赢,更要做自己热爱的事。
我们曾经一起骑车环过海南和台湾,在海边的公路上骑行,感受风声、花鼓声和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声。可以说骑车满足了我们对“热爱”的全部幻想,为什么不为我们的“热爱”做些事呢?几个月后,便有了野兽骑行。我们希望每个骑上自行车的人都能像野兽一样,自由、释放、狂野地活着,感受每一次成就带来的心跳脉动。
在创办的第1年里,顶着资本寒冬和智能硬件低迷的双重压力,野兽骑行完成了3次融资(累计1亿人民币),估值达到4亿元。我们做了一款用户数接近百万的骑行社交APP,以及颠覆式的智能中控产品SpeedForce。当然,还有已经在3月10日发布的野兽碳纤维智能自行车SpeedX,这是野兽骑行的战略级新品,会彻底改变运动自行车行业。
有所热爱,有所偏执,这是创办一家公司最重要的本源。除此之外,大局观、动态视角、制胜战术都将决定一家创业公司的未来。
1 资本寒冬下的大局观:好行业+造血能力
那时,我们发现国内有很多骑友有记录自己数据的需求,但是市场上却并没有一个很好用的工具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而在欧美骑友中颇受欢迎的Strava,因其不菲的收费和语言门槛将一大部分优质用户挡在了门外。所以我们野兽骑行的第1个产品就瞄准了这部分人群。好产品真的会说话,在APP上线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就已经累积了近30万的用户,活跃度也保持在80%以上。这份数据,在自行车行业还算不错,但对我们而言,造血能力还是不够直接。
所以,在APP开发的中后期,我们已经决定进入消费品领域。制造可以更直接创造利润的产品。我们选择了智能中控,这不仅是“野兽”从软件进入硬件的重要布局,更是因为我们在做过大规模调研后对市场的判断。很多车友虽然已有了造价不菲的车辆,但软件监控对于专业级车友来说又不够精准。他们需要这样的设备来为车辆升级,满足进阶需求。而在国外,已经有了类似的产品,尽管功能还不够完善,但是因为需求的匹配性很精准,也有不错的销售业绩。所以,SpeedForce在现有产品功能上进行了升级。深挖已经成熟的海外市场,取得了43万美金的销售业绩,做成了中国智能硬件行业出海最成功的项目之一。
2 动态视角主要考察公司成长:创始人的自我迭代+团队A级人才扩充
在360做智键的那年,老周常对我们说一句话:“做人不能轴”。尤其是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就更是如此。企业需要活下去,就需要不断地调整方向,不断地优化结构,不断地寻求增长。
当然,只有企业领导人的成长是不够的,团队也要随着企业的发展而持续迭代。这就涉及到人才招募的问题。当时,老周考核我们团队成长性的标准,就是看团队是否持续有A级人才加入。
这一点,“野兽”也做到了。在“野兽”开始策划智能码表SpeedForce时,我们就已经开始寻求在自行车行业内最资深、最优秀的人,来弥补我们对于行业认知的不足和对于销售渠道的补足。
这是野兽骑行能取得今天成绩的另一个原因。
野兽碳纤维智能公路车LEOPARD PRO
制胜战术:
消费品铁三角=品牌+销售+供应链
定位,抢占心智第一名 品牌定位要做到简单、聚焦第一。只有足够简单才能让人记住,进一步占领人的心智。只有聚焦才能尽全力做到第一,享受行业状元红利。
产品体验,形成惊喜感 为什么很多曾经辉煌一时的智能硬件,现在都销声匿迹了呢?因为过度宣传,导致用户对产品的期望过高,而产品体验却一塌糊涂,致使产品变成了一锤子买卖,再无口碑传播,再无二次购买。智能硬件产品应做到3点,实用+设计细节中体现的品味+相对的性价比。要在产品好用的基础上寻找惊喜点,带给用户惊喜并形成口碑传播。这样才能持久性地建立品牌。品牌一旦确立,便是企业巨大的护城河。
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均衡搭建 对于智能硬件领域的创业公司来说,线上线下渠道的均衡搭建尤为关键。“线下走量,线上挣钱”是野兽骑行的准则,或许也适合同样在硬件创业的你。
品质把控 品质是一个企业的根本,没有好的质量很难获取用户的信任,也就没有可能形成口碑传播。智能硬件公司往往由于研发人力和精力有限,没有办法做到面面俱到,很多细节和品质处理得不到位,致使好好的产品被用户揪住小辫子而每天恨不得抽800遍。将产品尽量做得简单,把核心卖点做到极致,忽略非核心功能,会在产品后期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700 BIKE联合创始人张向东
这个世界上有几十亿人,每个人有不同的活法,你不能说哪种活法对,哪种活法错。商业几千年的历史,有不同的角色实现了自己的商业价值,每个公司都有不同的制胜之道,没有一个公司的模式可以代表全部。所以,我当不了创业老师,讲的教训经验,都是700 Bike自己的,对其他公司、朋友最多算是参照,切勿模仿。
从2014年底开始做自行车,在整整10个月里,我学会了7件事:
1 从一无所知开始学习,而不是从开始就重新定义
都说互联网人特别聪明,确实如此,互联网行业的人尤其是创业的人智商真的都非常高。我之前一直在互联网,也觉得自己智商起码有平均水平吧。而自行车呢,我骑长途这些年,也买过不少好车,大家都觉得我对自行车还是懂的。但真正来做自行车,我才明白自己对自行车完全不懂。在做自行车这件事上,我最聪明的一点就是,知道自己对自行车一无所知。互联网介入到硬件之后会产生新的市场机会。但是,当我们进入到这个市场的时候,首先要对传统做一个真正的了解,并尊重传统。
2 组建高能传统团队,而非搭建互联网团队
知道了自己不懂自行车,那就找懂的人来做。找一个人是不够的,要找一个团队。
传统自行车行业中最厉害的公司,销售额在10亿元单位规模,他们的团队结构包括哪些岗位、流程如何、最重要的人应该具备什么能力,这些都得弄清楚,而商业模式的创新是另一回事。等我们问清楚这几个点的时候,就给自己一个目标,我们要建一个团队,这个团队资龄要超过自行车的历史,要超过10年以上的年资才能进入这个团队,这就是前提。
很多人会误会700 Bike产品是我定义的,那真是高看我了。我提过很多想法,有那么一两个成为了最关键的设计之一,其他呢,有一些被批评性采纳,更多的是被无情地扔到垃圾堆里面。以至于现在,2017年产品序列里面,我们的产品图都出来了,我还没有资格看。不要觉得我有所夸张,事实上是你要做硬件这件事情的时候,尤其对自行车这件事情来讲,是需要有一个这样的团队能力才能做到的。
3 找到行业坐标,而不是产品创新点
一个产品,如果仅仅是在小功能上的创新和进步,那么,这个公司未来在市场上的空间就很有限,因为传统的公司也会模仿或有类似的产品推出来,但他们的制造能力会更强。
我们从开始就选择了一个全新的品类:城市自行车。很多人可能问,街上有那么多自行车,那不是城市自行车吗?其实,那不是城市自行车,那是山地自行车。中国以山地自行车来代替城市自行车这件事情,在我看来是比较荒谬的,有一些历史原因,甚至也有些品牌曾经有意无意地在误导消费者。实际上在欧洲国家,城市自行车在自行车里面占据的份额绝对是超过半数的,可是在中国却没有。
所以,当我要进入这个市场里面的时候,得先找位置,而不是先找创新点。加了一个防盗的功能就能使这个产品在将来成功?传统的自行车公司做不到这件事情吗?太容易了。自行车市场里面已经有巨头存在,为什么还需要张向东呢?大多数时候,是我们夸大了一些灵感的价值。
4 联动研发是避免跳票的秘诀
为什么那么多做智能硬件的公司会跳票?
假设做自行车,一般来说智能硬件公司的做法是这样的:CEO想到一个天才的智能想法(在自行车里加一个防盗芯片),赶紧连夜画图,一张平面图就拿出来融资了,融资到了就开始众筹了,开发布会了。到产品生产阶段,平面图给到设计部门,CAD设计出来,发现结构上有问题,好不容易改好了,再交给负责生产的代工企业,代工企业拿到之后看一眼,说:“你这个设计是错误的,根本实现不了,要改一改”。等到改完,要下单量产了,工厂这时候会说:“对不起,你要求的这个材料需要提前一年下单,要做就只能换另外一个标准的材料”。智能硬件公司初创,下单1 000台就算多了,可人家怎么可能因为你1 000台,就给你插队,还不知道明年你们公司在不在?就是这样被一次次变化给逼得跳票的。
在真正的工业领域里面做设计就是要联动研发。在开始的时候就是量产、结构、设计以及各个方面的人全部加入进来,甚至要有质检部门,才能够避免在开始就会导致跳票的因素产生。
5 创新是全方位的重塑,而非产品创新
真正新一代的工业产品要出现大公司,必须全面重塑:供应链重塑、用户营销重塑、企业内部信息化重塑和组织结构重塑。对于700 Bike来讲,我们要做一个新的品牌,要做城市自行车,产品创新的活力就得持续不断地做下去,成为市场里面最重要的玩家。这个需要公司的组织结构发挥作用,不是几个人,而是一个机制、组织。一定要和捷安特、禧玛诺是不一样的结构才能做得到。
6 为价值努力,不为价格努力
开始造车,A轮融资完成,我们没开发布会,就发了一个微博,几行字,跟大家讲一下我们融资了,“估值不等于产值,产值不等于市值,但市值不等于价值。”一个公司的市场价格总是在不断变化的,但创业者要关心的是公司的价值是不是在不断增长,每一个判断,都要以公司自身价值增加为前提,这个问题想清楚了,什么判断都好做。
7 简单会让你自由
自行车的哲学就是简单和自由,好的自行车设计,是把能去掉的都去掉。我们公司既然做自行车了,就会用自行车的哲学来创造自行车。花样、玩法、手段,其实到最后来讲真的没有那么重要。做人也是如此,当你简单的时候你就自由了,做事情也轻松快乐,生活也轻松快乐。毕竟,自由是生活的终极目的。
折叠车“银河”,获得2016红点设计奖
Sliders品牌创办人、Sliders滑板折叠自行车设计师徐浩庭
Slider是100%台湾构思、设计与制造的品牌。滑板与自行车完美结合,坐着骑、站着滑都精彩。独特的吊桥车架设计、低跨点踏滑板、小轮径设计,所有符合人体工学的设计细节,摆脱了既有的框架限制,打造出一台人人都能轻松上手、上下班方便、骑乘更自在轻松的自行车。红、白、黑3种颜色满足女性喜好。
量产阶段让设计更为脚踏实地
我喜欢骑自行车,早年我发现除非是淑女车,否则身边的女性友人常常无法轻松跨骑。另一方面,大都市因室内空间较狭小,不少人会选拥一台折叠车代步,于是我想,融合折叠车与淑女车的设计,降低脚踏车上杆,并融入淑女车骑行开始时的单边滑行,配以2 s收折便于携带的结构设计,是不是更符合年轻都市人的通勤习惯?当然这里面也有我自己的执着,想要在骑行中能够惬意滑行。这可以让使用者获得全新的骑行体验,也很时尚。
有一个词,叫“Cycle Chic”,你到了丹麦的哥本哈根街道上就会明白这个词的含义。我平时很关注街拍潮流,到了哥本哈根,发现行人除了讲究穿搭,就连以单车代步时,自身造型与单车风格也相衬出色,这给了我很大启发,并促使我研发一款结合都市与时尚的滑板折叠自行车。我们完全可以像生活于北欧的人一样,扎扎实实地向世界展现时尚风格。
我花了1年时间到自行车工厂学习,研发及准备酝酿了4年多,包括设计、开发、找厂商、营销等,光图纸就修改了100多次,测试各种材质,制作了5代原型机,每天工时平均12 h。我不担心别人做过的市场,只希望带给客户最好的使用经验,精益求精,实事求是。这些听起来仿佛很老派,但却是我创业至今的信念与初衷。
其实我的设计思路,是在创作出Sliders后才渐趋明确。即便以前做过不少像吸尘器、玩具等的产品设计,但真正意识到设计思考的重要性,还是在产品进入到量产的阶段。因为当你知道这件事是认真的,设计出来的产品是真的要交到消费者手上时,考量才会更为实际,而非过度的天马行空。成本的拿捏、市场性的考量,以及使用者的体验皆为设计的一环,设计最重要的是从使用者的角度去思考、检视,这样才不至于做了一大堆创新,写了繁复的使用手册,最终能理解的人却不多,变成孤芳自赏的概念。
应用多种思考方式的脑力激荡
我很喜欢Tim Brown的《设计思考改造世界》,还有台湾团队拍摄的《设计与思考》纪录片。我自己在设计的初步阶段会运用心智图(Mind Map)的思考方式,举Sliders的例子,我先确立以女性为主要客群,再凭借心智图的延伸思考,罗列出女性在使用上的功能需求和各种可能的解决方式。经过自由的线性连结,相互产生更多的脑力激荡。第2阶段使用TRIZ理论,即透过鉴往知来的方式,找出其中的规律性,进而解决创新所面临的矛盾与冲突。第3阶段的“原子式发散串连”是我自创的一种思维思考方式,把日常观察到的每一样事物,当作一颗颗的信息球,摆放储存。假设要解决一个问题,便可根据原本没有直接关联的多个信息球,将问题与其相互串接,从中尝试组合出问题的解答,形成多方面的、多种可能的立体思维。平日我观察到水往低处流的重力现象,即为一颗信息球,但初期无法将重力概念与自行车设计作很直接的连结。然而在考量单车“折叠与展开”的功能时,透过原子式发散串连的思考法,我意外地串接起重力的信息球,转化成只要将Sliders后轮轻轻向后拉,不需特别使力,车体就会受到重力拉扯而自动延展弹开;应用于收纳时,以脚施力向上踢,又可轻松收起。这样就解决了一个技术上的问题。
不要被趋势影响热情,有兴趣就做吧
也许是因为人对于“付出”这件事的着迷。当脚上使出的力转换为动能往前迈进,凭着自身力量,迎风感受速度带来的快感时,那样的舒心与成就是无可取代的。
网络产业渐起,软件服务当道,但我认为实体设计和生产不会停止,不要被趋势影响热情,有兴趣就做吧!回顾当时念书的生活,我真的建议现在在校的学生不要每天待在学校,不要把完成作业当作最大的目标,要思考未来的挑战。
Sliders每一个零件都在台湾制造,团队与业界经验最丰富的师傅一起寻找最适合的材质,打造滑行、骑乘者都舒适的车身,并研发出2 s快速折叠的结构
当1个月需要开发1件商品时,你需要具备什么能力?消费者喜欢看见具有整体性的品牌创作。除了作品本身,设计者还必须阐述理念、形象、生活风格与族群设定。我认为,透过观察生活以及接触多元领域便能了解消费者,同时多做笔记、多读书,并学习大师的设计流程,学得一技之长且找到热情所在之后,就要深耕产业做到最好。千万不要把自己局限于竞争中,要多多参加国际比赛,了解国外大学的设计作品并作为参考。我很想告诉大家,要实地了解产品的诞生,还有许多边边角角。很多设计师会觉得自己被市场打压,但其实要自我充实产业知识与技能。以前会设计,但不懂得如何量产,不懂得将概念商品化。我自己牺牲了一整年的大学时光,躲在自行车工厂里了解自行车产业,学习到了生产的流程与营运,以及成本管控、采购业务的执行。创业资源本来就少,当事情遥遥无期,例如工厂延期、零件不对,这时将极度仰赖创办人或设计者的危机处理能力。
钢管车架减轻量体、低踏板协助滑行起步、改良齿轮替骑乘省力、手工缝制全牛皮座垫和真皮挂包
轻客智能CEO主管“智能自行车”设计和功能陈腾蛟
电动助力车其实不算罕见,不管是传统自行车品牌的同类产品还是消费者自己动手DIY的成品,作为一种节省人力的解决方案,助力车已经部分填补了自行车和电动车之间的空白。
在城市出行难的问题上,10 km范围内,城市中产人群迫切需要快捷方便体面的出行体验。我觉得目前市面上高品质的自行车,大多面向专业骑友,而有着普通城市通勤需求的年轻人,选择余地却很小,但他们对舒适性有着更多要求。在中国的马路上其实有很多“山马党”(指在公路上骑山地车的群体),他们的消费力还蛮强的,毕竟一辆山地车都要三四千块钱。山地车可以变速,骑起来更轻快,避震前叉通过复杂路面时显得很舒适,而他们希望骑行坐着更舒适,所以才选择了一个并不适合在城市道路上出行的产品,作为日常出行使用。
但是电动助力车又不能满足年轻人的需求。因为城市年轻人喜欢骑行这个活动,而电动助力车更多的是给更快节奏的人准备,所以无论是使用体验还是造型都没有办法使年轻骑行者接受,甚至很多年轻人还会觉得骑电动助力车挺傻的。骑个摩托车可能还代表着一种文化,而电动助力车单纯就是一个代步工具,没有办法在这上面获取任何乐趣。
轻客的智慧电单车恰恰让这种智能出行体验成为可能,电动助力相当于把骑行的过程变得轻松舒适了,这样会让更多人选择骑车出行。
轻客智慧电单车TS01,搭载“VeloUP!TM威履TM”智慧动力系统,能读懂骑行意图,自动判断路况,高效计算并实时输出相应辅助动力,让用户坦途骑行愉悦,更轻松地应对上坡、逆风等路况,出行从此更加快捷方便。
智慧动力系统是我们产品的核心。由于每个人的蹬踏力量是不同的,遇到上下坡也是难免的事情,如何根据蹬踏力量、坡度、速度等因素自动地调整动力辅助的大小,就是智慧动力系统要解决的问题。力矩传感器配合电机,才能让骑行者保持均匀的动力输出。
我们是以一个交通工具的范畴去做这个产品,也考虑过其他的形态,比如微型电动车、电动踏板车。但是经考察后反复思考发现,这些都不是大城市年轻白领喜欢的方式。实际上轻客Tsinova整个团队都是汽车技术的背景,研发的力矩传感器上面用的通讯协议都是汽车级的技术。包括采用的芯片、用的发动机正时皮带作为自行车的传动,这些都是将汽车技术运用到两轮的交通工具上面的。牙盘用的尼龙增强纤维塑料,这个在汽车领域保险杠等地方都用得很多。为什么不会有人说保险杠的强度不够,却说我们的牙盘强度不够?这个显然是认知的不够,因为大家不在一个行业里面。轻客Tsinova是把汽车行业的一些技术标准跟我们的技术水平去降维到自行车里,这个行业本质上是技术驱动的。
电池方面,轻客Tsinova使用的是松下的产品,不过我们将电池做成了可插拔的设计,所以可以另外选配一块电池放在家里备用。作为依赖电力来提供助力的自行车,这辆自行车连同电池的整车质量(重量)为13 kg,这个质量和一辆山地车的裸车差不多重,这要感谢使用的铝合金车架。对于成年男性来说搬上楼应该没有太大问题。
轻客折叠款智慧电单车TF01,是一款可携带的智慧交通工具,为城市出行量身打造。它采用14″轮径,仅需3步就能完成折叠,折后体积仅为0.2 m3,从家、办公室到各种场合,它都能与你时刻相伴。
时下的智能自行车并不是轻客注重的部分。我们觉得骑这个车更多的是比较生活化的一个场景,可能是你周末骑着车很悠闲地出去玩,跟几个朋友去喝喝咖啡之类的消遣,可能并不需要知道当前消耗了多少卡路里。实际上那些所谓的有芯片的车,它也做不到感知你的卡路里消耗情况。现在有个手环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我们还是从骑行的体验出发去改善这个车。
轻客Tsinova从来就没有主打过所谓的智能互联功能,配套的App里只有一些必要的功能。我们的App就是为了给自行车升级骑行系统用的,因为固件一直在升级,驱动程序一直在升级,它能变得越来越平顺,越来越平滑,我们需要用蓝牙把程序刷给控制器。
那为什么取名为“智慧电单车”呢?我们希望让智慧电单车这么一个品类使更多的人能接受。这里面的“智慧”实际上是单车能主动地感知你的意图,去给你助力,这个是我们要强调的智慧。我们不想叫智能,因为我们觉得那些所谓联网的功能远远谈不上智能。部分企业缺少核心技术,将陈旧技术包装概念,推向市场,长久看来既无法解决消费者的痛点,也无法解决企业长久发展的问题。
但是轻客Tsinova智慧电单车上还是有一些智能之处,比如说GSM+GPS的防盗系统。我们的单车GPS跟控制器是紧密连接在一起的。GPS有它自己的一套单独控电系统。当这辆车被偷了之后你可以远程锁定住这辆车。它整个电力系统不会再工作。只有当车主写入密码的时候,它才可以被解锁。所以小偷一旦偷了这辆车,他就只能当一辆自行车去骑,电动的系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云造科技创始人、CEO邱懿武
运用互联网思维,做时代“弄潮儿”
2014年11月,邱懿武和他的团队在网上发布了一个活动,请大家帮忙给他们设计的一款车起名字,取的名字被采纳者将获得一辆车的回报。48 h内,征集到了1 500多个名字。这些参与者后来成了“马达”(粉丝团)。他们提供了一个很牛的名字:云马。
而“马达”和KOL(指大V,关键意见领袖)作为潜在的终端用户,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他们对车型、能源、座垫的高度提出各种意见,样车做出来后经他们测试、反馈、评估,再进行改进、迭代。这样的好处是,公司能更近距离地了解用户需求,让产品定位更加精准。
一年后的10月15日,云造科技发布了2款新品——“云马X1”和“云马C1”。前者获得了当年的红点至尊奖,而后者是在网络互动中根据粉丝“手自两用”的需求新开发的电单车。在当时,电单车领域已经出现了不少类似产品。邱懿武认为,和同款电单车相比,云马的优势在于人与车的互动。比如C1配合手机APP,车主可以发现附近及同城的车友,做“车与车的社交”;健康管理功能可以让车主更了解车况,其类似于汽车的中控系统,随时检测电池、电机、前灯等关键部位的状况。
云马X1,由30节18650特斯拉同级的锂电池组成,全铝合金车身,能承载150 kg的质量;220 V充电3 h,可以续航25~30 km,一般能满足近10 km的出行来回。配有专属APP,可以实现车身自检,具有导航、社区等功能。2 s折叠后1.2 m的高度刚好可以放入汽车的后备箱
从设计服务到做垂直产品,幕后英雄走到了台前
创业之初,云造科技作为“乙方”企业,为制造业提供工业设计服务。经过积累和对市场的独到见解,邱懿武意识到,应该“表达自己”了。
之所以进入代步车领域,一是因为云造科技在以前有过做平衡车的经验,二来他们比较看好这个领域。在转型过程中,开始时他们以2条线并行,一方面帮别人做,一方面自己做。大概半年后,他们砍掉了设计服务,同时开始为自己的产品寻找融资。
2014年11月,邱懿武拿着几张“云马X1”的图纸跟小米创始人雷军见面。半小时后,雷军的顺为基金决定注资。2015年9月,邱懿武再度完成顺为领投的数千万元人民币A轮融资,融资后,云造科技估值增加了近10倍。
2015年拿到红点至尊奖的“云马X1”,可以说是邱懿武团队用工匠精神一点点打磨出来的,它的落地量产得到了富士康的帮助。郭台铭前一周在杭州试骑了这款车,第2周就发出邀约:在深圳等你们。于是十几个88年、89年出生的设计师团队,跟88年、89年来大陆的富士康团队会面,富士康派去了30多个工程师。
如今,云造已完成了A轮数千万元人民币的投资,资金来自于世界500强企业的美国高通、富士康,以及知名投资机构顺为资本、真格基金、米仓资本和银杏谷资本。工业设计,终于从服务制造业的幕后英雄,走到了台前。
发布线下战略,O2O闭环框架雏形成型
今年4月份,云造科技在北京宣布启动2016年线下市场策略,除了继续完善淘宝、小米商城、京东商城等线上第3方电商平台销售环节外,云造科技还将以产品体验、品牌展现和为用户创造价值为立足点,推出“云造智能出行”线下体验店。这项策略配以3月14日在其官网上线的云造商城,云造科技O2O 闭环框架雏形成型。
云造科技在短短的2年多时间内,拥有了“互联网、工业4.0、云应用、大数据、设计驱动创新”等多个眼下炙手可热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标签,云马C1作为2015年的主打产品,在第3方电商平台迭创销售纪录。
2016年,云造科技计划推出多达5款量产产品和若干的概念产品。云造科技的产品属性决定了其线下体验的重要性,其无法用线上图片和技术参数体现,必须有线下门店加以立体展示。2016年云造科技打算推出多款产品。邱懿武希望目标用户能在更多渠道接触到这些产品,而不是仅仅在网上看照片。云造的 O2O 市场策略,决定了他们要把产业链上下游,通过线下渠道和线上自己开发的销售云平台汇合起来。
“2015年以前,我们主要精力放在了‘造’的层面,今年我们开始行‘云’。缺乏‘云’的云造,是不纯粹的。”邱懿武说。
除此之外,云造科技还在开发经销商订货系统,将其全国渠道伙伴的订单、支付、库存、营销等信息集成在一个平台上,形成大数据沉淀,提高销售效率。邱懿武说,发展线下经销商渠道的根本原因是,这种渠道有自身的销售能力、客服能力及在当地具有良好的网络关系的能力,这能降低营销成本。因此,云造要将最新最好的产品、最快的资讯,以最迅速的方式传递给终端代理。在移动时代,云造科技构建线下销售渠道会用适应移动时代的平台。“这个平台会让我们的经销商获益。为经销商创造价值,也是云造科技的使命。”
设计师都是“造梦者”,邱懿武有个梦想是:全世界的年轻人都能享用好产品,也希望优质产品在提升生活品质的同时,推动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让人欣喜的消息来自“马达”们的反馈:智行车被老爸老妈“抢”去了。这意味着,不只是年轻人喜欢,市场比原先设想的更大。邱懿武离梦境也更近了一步。
达方电子董事长兼执行长,BESV品牌创始人苏开建
BESV优雅精巧Panther PS1:针对亚洲市场推出的轻巧车型,使用轻量化碳纤材质,一体成型手工雕塑完美车身,以16.9 kg的华丽之姿惊叹车坛。
BESV旗舰王者Lion LX1:时尚的流线设计及坚固的铝合车身,并搭载独家专利Algorhythm的动力驱动系统
霾害议题升温 积极探索城市通勤新方案
自行车一度曾成为“环保问题”的最佳解救方案,然而速度、耗时、费力等问题却又一直困扰其成为公众寄予厚望的交通替代品。
创立至今,BESV以初生之犊姿态,获得了德国红点设计奖、Eurobike德国自行车展设计奖、台北自行车展d&i设计奖金质奖等13项国内外设计大奖,甚至连审查最严格的日本Good Design Award(G-Mark) Best 100百大设计奖,BESV都是连续2年(2014年和2015年)获得。BESV已成为全球获奖最多的E-Bike品牌之一,这些奖项是对BESV在设计力、整合力、技术性与独特性等方面全方位的肯定。
不过,电动自行车在市面上已行之有年,不免让人好奇BESV与其他品牌相比,其竞争优势究竟为何?苏开建坦言:“除了外形辨识度高,BESV与其他品牌的最大差异就在于科技整合度!”其中最关键的就是BESV团队自主研发的独家动力驱动系统(Algorhythmy)科技,它能精确算出电动自行车驱动系统所需要的动力,根据骑行者踩踏时输出的最佳助力,让人的脚踏动能与辅助之间流畅平衡转换、不爆冲,加上媲美超跑性能表现的后置马达与后轮驱动,让骑乘者在骑车时无论是直线加速或是紧急刹车,都能感受到敏锐的助动力,体验跑车般的驾驭感。
BESV 独创的Smart Mode 模式,可以让车辆直接进入智能输出模式,不需要人工档位的切换,这与现行国内许多主打智能APP 软件云服务的自行车品牌存在较大的差异。
苏开建说:“汽车、摩托车虽然便利,但排放的废气会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相较之下,BESV智慧动能自行车健康出行,无废气,对环境不造成任何负面负担,且出行成本较低,加之其轻巧灵活的特性,不易造成城市交通塞车。”在霾害、拥挤等议题不断升温的当下,不啻为一个理想的“城市通勤新方案”。
把握机遇转型升级 IT业进军智慧动能E-Bike
“达方电子一直希望能从ODM/OEM走入自创品牌之路,E-Bike对于有科技背景的我们是个很好的机会。”对于创立BESV的原因,苏开建表示。
从IT产业跨界到E-Bike智能自行车领域,BESV承袭了达方电子的尖端研发技术,成功突破了传统自行车产业的框架,运用全方位的技术优势打造出全新型态的交通工具,推出高度整合兼具智能与时尚的车款,让骑车既环保、轻松又时尚健康。
同时,BESV为用户量身打造了旅游、互动、分享三合一的APP。“通过BESV APP,您可快速选择适合自己的骑车路径,轻松管理专属个人的旅游日记,通过社群媒体与朋友即时分享行程。除此之外,APP 还新增了记录停车位置、即时天气与骑乘风速预报、运动数据、邻近热门景点建议等互动功能。同时,通过蓝牙与自行车连接,您可随时查看自行车的状态或是直接操控它,并可设定防盗提醒、自动记录停车位置等多项功能。”苏开建介绍。
定位高端市场,构筑绿色轻奢新时尚
在苏开建的蓝图中,BESV品牌提倡的是时尚轻运动+智慧动能自行车,为追求不同生活品味的人群提供一种新颖的骑行乐趣,因此BESV为不同生活习惯的车主提供多样且形象鲜明的4大车系,让骑行者可依照自己的时尚品味与生活需求,挑选专属车款。
尽管已经完成的4款产品的形象定位与目标族群的生活形态不尽相同,但还是有共同点,即都锁定金字塔顶端族群。“对于BESV 而言,它并不属于传统的电动自行车概念,传统电动自行车消费者并不是我们锁定的主要消费人群。我们的主要消费者有3类:第1类是富裕阶层,年龄在20~35岁之间,他们喜欢追求独特、稀缺与时尚的产品;第2类是成功的企业家和企业领导,年龄在35~45岁之间;第3类是特殊人士,如设计师、建筑师、律师、科技与金融人才等, 主要是这群人对生活的要求层次比较高,在消费习惯与产品选择上具有独特的品味。”苏开建表示。由于E-Bike兼具健身运动、维持均速不劳累等优势,目前已在欧洲、美国、日本等先进国家的市场快速成长,预计不久将在泛亚洲等地区掀起风潮。BESV希望通过此次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市场,使BESV E-Bike智慧动能自行车能够真正引领中国的顶级骑行新时尚。
WKUP创始人、CEO高庶三
2014年,我30岁,对于一位男生以及一位建筑师来说,都是一个意味深长的转折点,我觉得这个时候需要有些转变,做一些自己觉得对的事情。因为在做建筑的实际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当初和学建筑时相悖的东西。我觉得造楼和这个时代并不是那么符合,建筑总是很传统很商业,不仅浪费资源,更不环保。所以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开始了新的自行车设计制造,也因此有了“WKUP”这个品牌。去年3月20日,WKUP有了自己的第1个产品展示会,男女两款,银色和黑色,4辆自行车几乎惊艳了全场。同年4月,WKUP的工作室在杨浦区五角场地区的创智坊正式启用。由于工作室和家的距离缩短了,所以我真正开始了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的理想生活。
自行车虽然看似简单,但正式设计生产起来,却有很多问题。国内并没有专门做自行车设计的这个学科,大多数人是在去了工厂之后边做边学的。在自行车设计中,各个零部件都有精确的比例和尺寸关系,比如说车架中管的角度,它决定着人体的骑姿,每一度的角度调节都会牵涉到操控与舒适性的综合体验。对于城市车来说,更高的舒适性要求,意味着骑行过程中人体过多的重量应该由臀部来负担,所以相对较小的角度与较宽的座垫会是更适合城市车的组合。那么为了配合这个角度,可能手把与把立也需要做相应的设定。车架的角度、车把的位置、座垫高度的设置等等都很有讲究。
在德国等地住了1年多后,我被那里日常生活的自行车场景深深打动。虽然国内产品和国外差距很大,特别是城市自行车方面,但是国内其实有很丰富深远的自行车文化,也有许多自行车老品牌。所以我和永久合作做了“永久C”这个系列。两年后,我又碰到了当时一起做“永久C”的朋友们,我发现大家对于自行车这件事情依旧很有热情,而且我也觉得自己在做建筑设计时有很多负面的体验,建筑与能源及环境的真正协调在当代商业环境下是一件非常有难度的事情。而自行车却不一样,它和我们喜爱的生活方式都很搭调,而且对于城市发展方向会有很大影响。所以大家就决定一起做自行车。我们希望不仅仅是从自行车本身,更希望从城市的公共角度去思考自行车。
我之前在做建筑和城市设计的时候就做过一些理论上的研究,比如“轻城之五角场”项目,构想了这个区域围绕自行车开展的城市交通方式,并对公共空间进行了相应的策划。我把工作室定在创智坊是有原因的,因为这里不太像传统的中国城市街道,当你进到这条街的时候,会恍惚到了海外。而且这个区域非常“bike friendly”,街道十分适合骑自行车。我们希望这里能够成为试点,让人明白怎样的街道才能够给人很好的骑行感受。我们的考虑是希望立足于城市自行车这个产品本身,让人觉得这辆车骑起来很好看,很想去骑它。接着可能会考虑举办一些学生的自行车城市街道竞赛,以及可以和政府的城市规划或建设项目合作。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去做一个相应的服务自行车生活的设施系统。在未来几年上海的道路建设中,关于自行车这一块的建设应该会越来越多,当这些基础设施到位后,那么人们也更愿意去骑自行车了。自行车这个东西确实是两方面的,自行车本身和大环境都会互相影响。
2015年发布的FUNDAMENTAL系列,全铝合金的高品质城市通勤单车,共3个款式F01/F02/F03
骑车上下班,真的会让自己的精神状态好很多。上班前和下班后,经常会感到头脑昏昏沉沉的,但是只要骑了会儿车,整个人就醒过来了。而且只要你喜欢这种交通模式,就可以围绕自行车开创出整个生活方式来。另一个大的含义,就是希望唤醒大家环保出行的意识。
对我们设计的新品相当满意。有些配件其实还可以有更多可能性,我们想陆续增加。拿车篮来说,一般的买菜车篮已经让人产生了审美疲劳,但如果做成欧洲式的那么浅,大家会觉得不实用。所以我们折中地定在13 cm高,大小正好放下一台33 cm(13")的手提电脑。现在我们的车篮有竹板和防雨布两种可以选择,未来我们还会增加多种设计来满足骑行者不同的需求。
我们开发新品的方向仍是立足于城市自行车,也就是日常通勤时骑的车子。虽然在中国,这个大环境还是要培育,但是我们相信这个愿景。因为中国的城市发展不可能像美国那样,大家都开车,现在的交通已经非常拥挤。我觉得像日本或者欧洲那样集约型的城市更适合中国城市发展的方向,人们更多地使用公共交通,然后配合一些诸如自行车这样的交通工具。这个习惯是需要时间去培养的。
我的外公很喜欢“庶民”这个状态,在家里除去父母,我就是第3个庶民。而建筑师需要做很多高大上的事情,例如五星级酒店或会所的设计。但我作为一个普通人,对那些高大上的东西其实缺乏真正的使用需求和体验。然而自行车就不一样,普通的我们也可以懂。因为懂,所以可以做得更投入,也更出色。
2016年发布的全新HYBRID系列,定位城市休闲公路单车,共2个款式H01/H02
行者&基本概念创始人蒋旻宸
我曾放弃了国内的公务员“铁饭碗”职业,选择出国留学;在英国拥有稳定的工作,却又辞职选择回国。已经历了2次创业。如今,我研制了智能自行车,并希望能让这个小众产品,走进越来越多人的生活中。
本科毕业后我就拥有羡煞旁人的“铁饭碗”职业——公务员。但自小不“安分”的我,在1年之后却做出了令旁人都看不懂的决定——辞去这份万里挑一的工作,远赴英国留学。毕业后,在英国的金融行业工作了2年半。然而,因自己感到在英国的这份工作太稳定了,对我来说没有任何挑战性,于是决定放弃英国的生活、工作,回国创业。
我自称“极客”,这是一个与“创客”有着交叉但更加骄傲的一群人。意思就是喜欢把最新最炫酷的技术用到自己做的产品上面。
国内首款智能自行车“启孜”发布
我的身份是基本概念BiCi智能自行车的创始人,2014年底,推出了我的智能自行车“启孜”。它选用451城市轮组,自主设计的碳纤维车架,独家研发的自行车操作系统,拥有精准数据、安全防盗、智能灯光、地图导航、自发电系统、骑行社区等6大智能功能。
基本概念“启孜”发布会
启孜是一座西藏的雪山,位于羊八井西北部,属于初级登山者最爱征服的入门级山峰。之所以起这个名字,是因为这个项目就像翻越一座雪山,之后还有更难的。
我操作过基于愿望的社交网络平台“许愿树”,因为没有找到良好的盈利模式,融资并不顺利,所以不得不转型。后来之所以选择自行车行业,是因为创业伙伴们大多喜欢自行车,而我则擅长设计,对于软硬件均有涉略。
如果为了赚钱,我不会放弃在伦敦投行的工作,而我想要的,是与更多人分享亲手创造的美好。
改变传统自行车行业存在的一系列痛点,是我创立基本概念的初衷。
第2次的创业显然是明智而幸运的,2013年底我准备做智能自行车时,中国还不曾出现任何一款智能自行车,即使是后来的小米、百度以及其他明星企业和明星人物的加入,也只能被称为后来者,而这些明星级人物的加入,无疑更加证实了我的选择是对的。
行者——虽千万里吾往矣
2015年年初,基本概念收购国内最大的骑行平台“行者”,实现了软硬件生态系统的融合。“行者”是全国车友都在使用的骑行记录软件,当时拥有100万用户。“行者”工具功能很强大,但是缺少社交和互动性,因此团队接手“行者”后,开始了一系列改版工作。2015年9月“行者”发布2.0版本,并提出了“虽千万里,吾往矣”的口号,揭开了“行者”平台的新篇章。
“行者” 在2.0版本发布的同时,推出了基于“行者”平台的首款智能硬件产品——蓝牙速度踏频器。
蓝牙速度踏频器的发布,彻底颠覆了传统的骑行码表行业,结合“行者”优秀的软件功能,用户只需购买价值77元的速度踏频器,不仅能实时获得自己精准的骑行数据,更可以在骑行结束后把自己的运动轨迹分享到朋友圈。对比国外品牌Topeak和Wahoo等推出的蓝牙速度踏频器,“行者”以稳定的功能、精良的做工和完美的软硬件结合,在车友中获得了最好的口碑,并迅速占领市场,成为国内销量最大的智能骑行产品。
2016年初“行者”再出组合拳,陆续发布2款惊艳智能硬件:蓝牙码表、蓝牙心率带。智能骑行配件为“行者”用户提供了更为专业和精确的数据,给骑行和锻炼提供了更好的参考。“行者”希望越来越多的用户能参与到科学运动中。
打造骑行文化推广平台
如今我们已经同时拥有“行者”和“基本概念”的两大平台,希望打造骑行领域垂直化的生态平台,更好地推广骑行文化和骑行运动。除了软件云服务和智能硬件以外,“行者”目前还拥有赛事平台、俱乐部平台、媒体平台和电商平台,未来“行者”会更多地与线下赛事活动、俱乐部合作,把“行者”线上的用户与线下的活动相结合,把骑行文化、骑行运动推广到全国各地。
蓝牙踏频器
心率带
蓝牙码表
中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技术中心总经理陈海明
永久,1940年建厂,是第一代中国自行车制造者之一,它用70年的时间,为中国人制造了1亿辆自行车,是几代人的交通工具。
作为一个“老永久”人,我已经在永久服务了30年。
2009年,在国货潮风行的时期,我们抓住机遇创建了全新品牌“永久C”,其表现出来的自由、健康、时尚的理念得到年轻群体的追捧。如今,“永久C”的外观设计和品牌内涵,依然被众多同行认可和模仿,为推动中国单车文化多元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带动作用。
2012年,我们又创立了子品牌“智”,将智慧型变速系统、动力感应技术、机电一体集成技术、智能交互显示系统全部集成在自行车上,为单车进入智能时代进行了大胆而充满前瞻性的探索。在这辆车上,骑行者无需改变自行车的传动结构,只需通过“通电”和“断电”就可以立即实现人力骑行和智能助力的转换。“智”系列的智风、智尚、智睿、智乐均已上市,产品达到了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
2013年,我们又创立了子品牌“笃”,立足于现代社会,对传统的表达方式不断进行新的探索。以独特的视角,诠释中国设计。通过构建人与物之间新的关系,提供一种新的思路认识世界、感知世界,为现代生活体验注入新的观点,为人与物品建立更有深度的联接,为当代构筑更加智慧的生活方式。“青梅”和“竹马”原竹单车是“笃”的代表作,获得了诸多的专利和奖项,并已实现了批量生产和销售。该车采用的竹材料来自云南中缅边境,设计团队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创新,包括防腐、防潮、防暴晒、碳化等20多道工艺处理,经过10万次以上的强度测试和实验改进,最终实现批量生产。“笃”的含义是坚持做、去行为。其目的是:用中国文化驱动设计,用生活方式表达产品。
2014年,以构筑绿色交通出行生态圈为核心,通过EVZONE国际级平台,探索及创造移动方式的未来,我们创始构架了公共自行车、公共电动自行车、公共电动推车三合一建站新模式,以实现1~300 km的绿色交通出行便捷选择,并实践探索个人公共交通工具进行节碳积分可交易的新模式。
2014年,公司花了100万元为永久在浦东新国际展览中心附近开了一家咖啡店,里面用自行车做布置,走的是生活方式路线。这家店是走O2O模式,看中的款式可以到线上下单,我们直接发货。开店到现在没有亏过钱。这样的生活馆已经在全国开了4家,未来这个模式会继续推广。
在这家生活馆的隔壁,是台湾自行车品牌美利达的专卖店。店里面的山地车动辄三四千元。这个品牌赞助了彭于晏主演的《破风》,再度在市场上热了一阵子。这家台湾自行车公司让我佩服。数十年只做山地车,只做中高端,够专业。但我也明白,这样的公司不是永久的目标。我们还是更接近大众消费市场,更接地气,定位不一样。
中国虽然是自行车的制造大国、使用大国,同时也是自行车设计和自行车文化的弱国。因此,要使中国成为自行车强国,需要热爱自行车的“追梦人”不懈地创新驱动。因为,这不仅是一台自行车,而是你的生活方式。
为了更高效率地推广新能源交通工具的使用,2015年,上海永久与国际机构合作,在中国率先推出了国际标准化统一接口的智能充电、管理系统,通过车辆安全控制(含机械防御系统、电子锁控制、电子接入控制、用户/车辆识别系统),智能公共充电设施(含中央能量管理、可控充电电流与电压系统),停车管理系统(含收费系统、空位管理系统、车辆定位系统),统一化系统(可互换充电、适合各种车辆充电)服务界面(含状态说明、统计数据分析、远程监测、服务维护联络等),从而实现了智能充电,管理系统对公共自行车、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4者之间的管理识别,打破了不同车种之间的充电和管理壁垒,大大降低了充电设备推广的门槛。
上海永久紧跟科技前沿,于2012年率先提出了“智动车”的概念,成功自主研发智能动力器。它将智慧型变速系统、动力感应技术、机电一体集成技术、智能交互显示系统集成在单车上。无需改变自行车的传动结构,只需通过“通电”和“断电”即刻实现人力骑行和智能助力的随意转换。并且快速进行研发和迭代,将永久C“智动车”从概念成功转化为市场产品,成为国内低碳智能出行的推广先行者。本次推出的“智由车”,是永久集合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又一全新力作,为“智动车”的概念提供了理念超前的解决方案,同时对传统自行车理念发起了新的挑战。
在“智能动力器”的应用之外,永久对自行车的制作工艺与材料,以及加工流程也进行了突破性的应用。其诞生,得益于新材料芳纶板的使用,打破了自行车车架对合金材料和碳纤维的完全依赖,为自行车制造工艺的未来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不同于传统自行车带给人的机械感和工业风,“智由车”车拥有简约有型的几何车架造型,并与现代风格的色彩搭配,横跨极简主义与时尚潮流,带给消费者们不同的单车视觉美感享受。新材料的应用和整体弧形切割,使车架呈出舒适的弧度,让智动车的各部分得以圆润、流畅地衔接在一起;车架采用中性灰作为主色调,使“智由车”车流露出与众不同的细腻、优雅的感觉;而明黄色金属管件与中性灰主体车架碰撞出的全新视觉效果,带给了整台车清新、活跃的现代感,为都市骑行带来全新的生活美学享受。
“笃”系列产品“青梅”
“智”系列的“智风”
“笃”系列产品“竹马”
“智”系列的“智睿”
永久咖啡生活馆
一英里创始人、CEO于林
当城市不断发展变化,道路不断延展,车辆越来越多,公共交通越来越拥挤,我们的出行需求不断变化,人与城市与出行的关系正面临着新的挑战。我们究竟需要一款什么样的产品,才能解决我们在出行上层出不穷、因人而异的新问题?我选择用2年的时间造一辆车,用产品来回应城市中人与出行的问题。
我们用全新的思维和服务去思考“人+出行+城市”的关系,并致力于打造一种新的城市移动方式。我们希望团队能够从自己的切身体验出发,跳出传统行业思维模式,拒绝抄袭,做一款原创且足够专业的产品。对此,我们这个年轻的团队信心满满。
让我们感到充满挑战而又乐此不疲的,正是历经2年时间自主设计及研发的一款全新智能微电折叠车——“光环”。作为一家专注于城市移动出行的创新型公司,我们将公司命名为“一英里”,公司的首款产品就是一款为解决城市出行“最后一英里”而生的产品。
做原创,是对自己的尊重
在这2年的创业时间里,我有一个很深的感触,就是基本上每天都在绝望和喜悦中徘徊。我真没想到坚持原创有那么难,我们在设计这款全新产品的同时把无数的问题装进脑子里,每天每时每刻都在想怎么靠自己和团队去解决。但是,这正是我喜悦的来源,我们用一种全新的思路结合工艺和设计,解决了那些被轻言放弃的难题。
“光环”整车有200多个零件,我们采用了很多以前从没有过的工艺,除了轮胎,碟刹和转把,其他零件都是自主开模的。一英里团队在研发产品的2年内,一直很低调,持续申请专利,不仅是员工,就连厂商、合作伙伴,都愿意帮助我们保密。
用户到底要什么?
不久之前,一份来自《大西洋月刊》和高盛全球投资研究所2015 年《中国消费者新消费阶层崛起》的报告显示了这样一个现象:中国城市中产消费者的人数已经过亿,约有1.46 亿,他们的人均年收入在11 733 美元。对于这1亿中产消费者,以及另外2.36 亿的城市大众消费者来说,置办基本品已经不是他们消费的唯一目的了,这就是消费升级。
中国消费者对于品质的追求意识正在苏醒,品质在这里不仅仅代表品质保障,还有更多的含义:消费者心中的审美意识需要通过产品触发。没有设计只满足需求的工具在面对消费升级的时代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了,更美、更漂亮、更独特、更有设计感的高颜值产品,才是用户需要的,也是“一英里”所追求的。
除了漂亮,骑行体验更不能少。日常出行的距离一般在5~10 km左右,而避震的重要性往往被忽视。好的骑行体验,不应该让用户忍耐或习惯路途中的颠簸和不适,而应该让骑行变成享受的过程:不论路况如何,用户都可以像坐在“椅子”上一般自然。这正是一英里团队在设计这款小轮径的产品时,设计避震系统的出发点。
安全是一英里团队最重视的特性,在欧洲标准中日行灯已经是汽车的标配,它的作用不是照明,而是示警,对于明度有严格要求。如果使用普通的照明灯珠作为日行灯,向上的光线会有一部份折射入行人的眼睛,从而导致安全隐患。真正的安全,是对使用光环的骑行者和其他道路上的行人、车辆都更负责。照明的作用不容忽视,灯光为你带来充满氛围和守护安全的照明,甚至是你个人风格的体现,这是一英里保护用户安全的理念。
“光环”的智能概念,采用手机APP+云端+车同步连接的smart halo系统,整车不仅可以做到详细数据展示、路线记录、实时监测定位、导航地图、电池提醒等功能,同时自动进行检测车辆健康,并发送推送信息,用户能随时随地了解车辆状况。虽然有智能防盗,但是我认为最好的防盗方式并不是GPS。即使定位非常精准,报警也十分及时,在车上加入GPS防盗,其实是对车盗的一种妥协,所以更好的防盗应是随身携带。
便携,对折叠的要求非常严苛。折叠本身是一种让人能够自由发挥想象空间的方式,但是只有当这种想象的空间被约束时,才会激发出更大的创造力。
从一开始,我们在设计“光环”的折叠机构时就提出了3个要求:折叠的用户体验一定要极致,越简单越好;产品必须能够整体一步折叠;外观一定要简洁纯粹。最好的折叠必须足够简单,不仅仅是折叠机构本身的简洁,而且在用户第一次使用时,就不应该存在任何学习门槛。为了实现足够简单的折叠机构,“一英里”在工艺端做出了很多突破。我们不是在传统折叠扣的基础上重新设计,而是自主研发了一款全新折叠扣。从内部结构到操作方式,它都与传统折叠扣完全不同。正是因为这种不一样,才实现了任何人都能够轻松操作的简洁体验。
原创设计一个产品,最难的是平衡。要平衡整部车的折叠、强度、便携性、舒适型、安全性、设计感、重量等多种因素。将其中任何一个功能做到极致不难,但希望把所有的功能都做到最好的时候,就需要很长时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低调造车2年多,只有一个简单的愿望:做一个专业的产品,给用户最好的体验。
AlfaReal创始人/CEO刘俊峰
1995年大学毕业后,我并没有按照传统观念所理解的那样“踏实”地找份高薪工作,而是选择了创业。在没有WiFi甚至连手机都非常罕见的环境下,我用BP机和固定电话作为远程传输通道,独立设计制作了一套智能安全家居系统。除了传输不同,这套历经8个月打造的系统与目前市面上的智能家居系统并无区别。
由于没有像今天这样的创业环境和资本支持,我的首次创业并未成功。随后,我进入当时名声赫赫的摩托罗拉,成为最早一批在中国本土培养起来的手机研发人员。7年后,我进入联想研究院,依然没有离开技术。我对技术的执着和热爱换来了107项专利、76项发明专利、25项国际专利。
步入不惑后,我的创业激情再次被点燃。 与几名志同道合的同学朋友于2014年底创立众景视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众景视界”),专注于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与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产业,我担任公司CEO。
众景视界是一家研发设计高科技创新产品的公司,公司自2015年1月开始正式运作,是一家同时具备AR和VR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公司,目前阶段以研发智能眼镜尤其是以第一视觉为核心输入、输出和交互体验的智能化的AR/VR设备为主。
AlfaReal,是众景视界的消费品牌。AlfaReal的目标,是成为AR/VR这一新兴领域的开拓者和领先者。
一年过后,我们终于在4月12日带着第一份成绩单AlfaReal AR运动智能眼镜亮相。我们认为,中国的AR/VR产业正当时,自己绝不能错过这个绝佳的创业时机,我的梦想则依托AR/ VR“非现实”技术腾飞。
众景视界从垂直细分领域入手,通过分析运动人群对“信息近眼显示”和“解放双手” 的需求,为运动人群打造了一整套解决方案。据了解,使用AlfaReal AR运动智能眼镜,用户可以在运动中轻松实现运动数据采集、拍照、录像、分享朋友圈、导航等功能,省去了拿起手机逐一操作的步骤,真正做到了“释放”双手。
专为运动而生的AlfaReal AR运动智能眼镜
虽然踩单车、徒步时,以前大家就可以用蓝牙耳机通话,又或者安装运动型相机沿路拍摄,不过如果有更智能的设备,可以提供新的体验和功能,并可以将之前这些简单功能集合起来,会显得更加方便。正因如此,众景视界专为运动骑行、徒步、滑板等户外运动人士设计出AR运动智能眼镜。
单从外观来看,众景视界AlfaReal感觉上就像是一款同时结合太阳眼镜及Google Glass于一身的智能眼镜,当中除配备了一个1.2 GHz双核处理器、1 GB RAM及8 GB ROM外,同时内置了一系列感应器,比如GPS、加速计、温湿度计、气压计及电子罗盘等。近眼光学显示系统和前方的运动摄像头是AlfaReal的2个重要组成部分。近眼光学显示系统采用的Non See-Through技术让显示内容在阳光下也能够清晰可见,采用了索尼OLED显示器件,分辨率640×400,可视角度20°。显示器被放在镜片前稍下方的位置,按照众景视界的说法,这个位置既不会遮挡前方的视线,而且眼睛看向这里时,是很自然的角度,不会有疲劳感。
3 大功能,打开全新看视界的方式!
众景视界首款产品是专门针对运动领域打造的AlfaReal AR智能运动眼镜,主要功能有3部分:全天候户外运动、运动数据管理中心、第一视角运动摄像。
相比较于海内外同类产品,AlfaReal AR智能运动眼镜在硬件性能上的特点有:首先是可全天候使用的户外运动AR产品,具备IP65防泼溅能力,防水防尘防风设计,超低功耗,长达8h+的连续显示时长,并且可以快速更换备用电池以满足更长时间续航。因为采用Non See-Through显示技术,无论强弱光均可清晰显示。
其次是运动数据管理中心,通过AlfaReal AR智能运动眼镜,运动人群在运动过程中,可以在不中断、干扰运动的情况下进行数据收集、显示。数据包括身体状态数据、外部环境数据。身体状态,例如通过连接心率带设备,经过无线将心率数据显示在镜片。环境数据,包括外界温度、湿度、海拔、运动速度等数据,保障运动更科学更健康。
同时,为迎合用户多元化的信息交换需求,AlfaReal AR智能运动眼镜可以实现“第一视角”实时分享,利用OV高性能运动摄像头,记录运动精彩瞬间。戴上眼镜,运动的同时又可以与社交圈时刻保持互动,同步分享照片和视频到微博、微信、优酷。解放双手,打开了一个全新看视界的方式。
此外,AlfaReal AR运动智能眼镜整体重82 g,防尘防水级别IP65。使用了模块化设计,即镜片、镜架、电池和主机(包括屏幕和摄像头等配件)是可以拆卸的。模块化的设计让它能很方便地更换电池,单次出行时可以利用多块电池来实现长时间使用。单块电池容量550 mAh,不间断显示时间8 h,连续录像能力4 h,待机时间5天,这个续航时间比Google Glass超出很多。除了直接更换电池之外,还能使用Micro USB对其充电。
The 2016 Two-wheeler All Star Micro For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