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2016-09-23 09:15汲庆利
新校园·中旬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理念评价教师

汲庆利

近年来,随着我国各层级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尤其是各类补习教育的泛滥,出现了教育浪费甚至是教育过度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无疑是对教育过程中有效性教学的挑战。提高教育教学有效性势在必行,进行有效教学研究将为国内教育进一步实现有效教学发展提供建议和参考。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在中国,有效教学尚处于理论探索与实践结合的初级阶段,对有效教学的定义与理解也是千差万别,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在整个有效教学活动中,教师始终是有效教学的核心,其教学水平等各方面的发展直接影响到有效教学的实现。

一、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我们发现影响有效教学的关键因素主要有:学校层面包括学校环境、教师、学生、校长、各个相关部门提供的支持、学校政策等;家庭层面包括父母文化素质、家庭教养方式、家庭环境等因素;社会层面包括社会的支持、社会氛围以及国家政策等。在上述的诸多因素中,教师的影响是最大的。曹霞、姚利民、黄书真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探讨中得出结论:有效教学影响因素按程度大小依次为教师、学生、学校。就教师而言,各影响因子按程度大小依次为:教学责任意识和投入、教学理念、教学效能感、教师教学知识,学习、实践、反思、研究教学。而对于教师本身,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主要包括知识水平、教学理念、专业技能、教师个性特征四个方面。

1.教师教学知识水平

教师的教学知识水平既是影响有效教学的最直接因素,也是最关键的因素,知识的掌握水平高低会影响到教学的实施,同时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深度、学习方向,进而影响学生学习知识的效果。教师的教学水平主要取决于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以及日常实践的经验总结,是确保教学得以开展的基础,是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前提。

2.教师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也是影响教师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教师教学理念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也是教师对教学所要求的目标认知取向,更是教师对教学的主观期望和价值判断。教学理念关系教学的方方面面,支配教师的教学行为,对教师教学起着导向作用。

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教师对教学理念的研究大都是从具体指导教学实践来进行的,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关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对象、教学评价几方面的实施理念。重微观、轻宏观是检验教师教学理念的一般规律。

3.教师专业教学技能

影响教师有效教学的另一因素是教师专业教学技能,主要从教师理解教材能力、统筹教学资源能力、把握和调节学生心理与情感的能力、教学设计与作业评估能力、课堂管理与组织能力、学习管理能力、评价能力、教学反思能力等方面阐述。这些因素在有效教学中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必须引起教师的重视。

4.教师个人特质

影响教师有效教学的最后一个因素是教师个人特质。美国知名高校的研究指出,良好的、科学的教育主要有七项原则:鼓励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接触,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鼓励教师主动学习、迅速反馈,强调学习的时间,向学生表达出高度期望,尊重不同的才能和学习方式。从这七项原则可以推论出有效教学要能实现,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知识、教学理念、专业能力,教师的自身因素也至关重要。

二、实现有效教学的策略

教师应该如何开展有效教学,采取哪种策略,一直被视为有效教学的研究关键点。笔者通过以往的教学研究和实践发现,不断完善教学知识、采取科学理念、进行多样化教学和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四个方面必不可少。

1.完善教学知识

(1)教师教学知识的时代性、生活化及个性化

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主体之一,应该具备探索性知识,并将知识内化为具有自己创造性的独特而有意义的内容,并赋予其时代性,从而引导学生探索性地学习。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问题解决的关键要素,应努力取得超越师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关注现实问题的解决。

(2)教师心理学、教育学知识的学习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直接教授课程是教学活动中最不可取的行为之一。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日常状态和心理变化,引导和鼓励学生,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关注教育学的应用,以学生的整体水平为准进行课程设计,结合学生长期发展目标,使授课水平与学生的现有认知相得益彰。每个知识点都是一滴水,教师只有将这些“水滴”合理编排、整合起来,才能形成一条完整的河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能融会贯通。

(3)采取科学理念

一是关注学生的目标认知取向。如今,素质教育早已深入人心,强调教学目标应逐渐转向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的过程性目标。首先,要求教师有学生主体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因此,教师首先要将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发展。教师要从整体角度出发,正确看待和评价自己所教授的内容,既不高估也不偏颇,将重点放在促进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二是教师要有自我反思意识。每个教师要注重日常反思、善于自省,在不断的反思中提升自己有效教学的质量,找到更好的有效教学的方法。通过反思、总结问题和经验,在教学中不断地寻求改进方法,促进教学的时代性、科学性、有效性。

3.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

(1)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多年来,教育界一直倡导教学应该采用讲授、讨论、辅导、实验、案例教学、小组教学等课内外多种教学方法,然而目前课堂教学仍然是教学的主要环节。教师应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采用多种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2)营造低威胁、高挑战的教学环境

教师在进行有效教学的实践中,还需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这包含选择供学生使用的学习材料,安排好练习的时间进程,并对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学习结果提供反馈,对学习全程进行控制。

教师要让课堂环境发挥有效性,应该营造低威胁的情境与高挑战的情境。课堂教学氛围的低威胁会让学生具有充分的安全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发展脑学习的动力机制。高挑战的情境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好奇心,使其乐于对问题进行解释和决策,主动尝试建立已知与未知的联系,从而形成个人的实践性知识。

(3)教学评价多样化

教学评价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关注的因素之一,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必然。从传统的纸笔测验,到后来的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档案袋评价,更多地采取量性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避免了因评价指标价单一和阶段性带来的评价结果出现误差。

学习评价的研究表明,评价不仅可以测试学生的能力,而且能测量出学生的个性特征、学习性向与社会发展程度,还能让学生评价并改进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其努力达到或超越评价标准,以实现学习最优化。

4.教师自身素质提高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实施的保障,是尊师的前提,正所谓尊师重道,“尊师”是基础,“重道”是结果,只有先把基础做好,才能水到渠成。有效教学中的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该充满自信,具有积极、乐观的自我形象,富有魅力和感染力;有效教学中的教师不仅要传播知识,更要传播人生的信念。

教师能否成为一名有效教师,不仅取决于教师能否在教学中习惯地制订教学目标、熟悉教学内容和策略、具备有效教学沟通能力等,还取决于教师是否具备个人成就感,对学生行为和成就的正向期望、正向的影响、控制感等诸多有效特质,更取决于教师能否自觉进行理论与实践反思,不断地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和师情师德,实现自我导向的专业发展。

四、对教师有效教学的展望

目前,国内的有效教学研究仍停留在对有效教学的理念探讨与内涵挖掘方面,多数是径直讨论如何解决相关的技术问题。在教师层面,更多的研究集中于教师如何提高教学效果,而忽视了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的改变和如何推进教师养成适应有效教学的个人特质问题,包括教师职前教育。相信在这些基础更加完备之后,有效教学成果定然会面貌一新。

参考文献:

[1]张秉福.素质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研究述评[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4(5):47-49.

[2]崔允.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下)[J].人民教育,2001(6):46-47.

猜你喜欢
理念评价教师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用心处事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