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职语文教学内容向职业化方向的延伸与渗透

2016-09-23 09:14刘秀华
新校园·上旬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职业化中职语文

刘秀华

摘 要:中职语文教学内容在设置与选用环节向职业化方向延伸与渗透,体现了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职业化特性。要切实提高中职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职业素质,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综合素质人才。

关键词:中职语文;职业化;延伸与渗透

中等职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实现学生由“课堂受教育者”到“企业一线生产者”的无缝化衔接。从这一层面上说,作为重要交流工具的中职语文,其价值重点体现在“实用”上——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实际应用能力。因此,中职语文需要按照各个专业和岗位实践的需要来确定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充分向职业化方向延伸与渗透,增强语文学科的社会和生活实用性,为学生成功踏入社会、尽早成才搭建桥梁。

一、问题的提出:中职语文教学内容定位把控偏失和就业者语文素养与岗位需求的错位

1.中职语文教学内容定位把控偏失

中职语文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而实际上,出于专业培养的需求,职业学校在课时安排上大多向技术课倾斜,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语文等传统科目的教学课时,使中职语文教师的“教学内容被僵化在近百篇的课文内,被隔离在教室的水泥四壁内”。由于脱离职业学生的实际和需要,不能符合学生个体生活和发展的需要,导致了对教学内容定位把控的偏失。

2.就业者语文素养与岗位需求的错位

从市场需求看,相当一部分中职毕业生要进入企业、车间实习或就业,成为生产一线的蓝领工人。但目前,企业、车间对实习、就业的中职学生的反馈与评价不容乐观——技术能力差、业务能力弱不是最突出的问题,人际关系处理不好、 阅读写作能力差、 沟通和团队协调能力不强等基本语文素养反倒成了最大的缺陷。这种就业者语文素养与岗位需求错位危机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与中职语文教学内容脱离岗位需求、职业发展定位偏离正确方向有莫大关联。

二、问题的探究:中职语文教学内容向职业化方向延伸与渗透的内涵界定和要求

解决中职语文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发展不一致的难题,实现中职语文教学内容向职业化方向的衔接、延伸与渗透是中职学校“职业化教育”的迫切需要。教育部《关于印发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等七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教职成〔2009〕3号]中,对中职语文职业化方向内涵和要求有具体的阐述:“在重视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以及人文精神渗透基础上,打破语文教学与专业教育相分离的现象,努力寻找中职语文教学与专业学习的契合点,使语文与各专业的知识技能相互沟通衔接,语文能力培养和专业能力培养紧密结合。”

其中,也对语文教师提出新的要求:“要加强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职业生活以及专业课程的联系,创设与职业工作相近的情境,帮助他们认识语文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激发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与热情,使他们在参与中掌握学习方法,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语文学科与职业素质内涵上的必然联系,决定了中职语文教学不仅担负着要让学生学会语文知识、提升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任务,更承担着参与学生转岗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交流表达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构建的特殊使命。这就迫切需要中职语文教学内容向职业化方向延伸与渗透,实现“文化为专业服务、文化为学生就业服务”的目的。

三、问题的对策:中职语文教学内容向职业化方向延伸与渗透的选取与设置

职业教育肩负满足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需求的使命,具有顺应市场、服务社会、服务学生的价值取向。而不同的中职学校又都根据市场,尤其是当地市场需求设置本校专业,专业的区域性和方向性存在较大差异。如果缺乏对不同专业语文教学内容的区别,不清楚市场对学生的综合需求,培养出来的学生必定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和市场的接受。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必须转变观念,合理选取、设置、创新教学内容,在向职业化方向的延伸与渗透中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

1.根据专业特色选取和设置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和职业发展需求的有效衔接

据调查统计,有70%左右的中职学生认为“语文课与专业没关系,学习语文是浪费时间”,“教学内容没有职业特色,与将来就业无益”。为此,中职语文教学应根据专业特色选取和设置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和职业发展需求的有效衔接,满足学生的专业需求和岗位技能的发展。

例如,经管系物业管理专业培养适应物流管理、物业管理、连锁经营工作领域的专门人才,在教学内容上需加入礼仪规范、电话接听等内容;文化创意及装潢专业,应增加广告设计、广告词创意等内容,以充实和丰富中职教学。通过选择和设置这些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能力,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参与社会的意识。

2.深入发掘和呈现教学内容中的思想内涵,实现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的渗透

在现代社会分工发展和专业精细划分的过程中,激烈的社会竞争对从业人员职业观念、态度、纪律和作风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内容在选取和设置上加强对中职学生进行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有关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

中职语文教材所选的篇目大部分出自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之手。通过对名篇中思想内涵的深入挖掘和合理呈现,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认识职业,从而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史记》中的传世名篇,对课文的内容学生大体都有所了解。因此,教师在呈现课文时不要陷入单纯字词句串讲的误区,而应该突出课文反映的深刻思想内涵,启迪即将走向社会的中职学生要“心中有大局才有大量,能与人共事才能成事”。

3.中职语文教学内容积极向课外开拓,使学生把语文知识的应用和现实生活相关联

中职语文教学内容不能仅仅满足于教材,而要在学生掌握课本教材知识的基础上把教学内容积极向课外延伸,使学生把语文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将语文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大多中职学生是带着“学习失败者”的心理阴影跨进职校大门的,长期得不到家长、教师的关注,他们往往处于被忽略、被否定的境遇中。中职语文教学可以从相关职业的实际需要出发,通过选取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模拟职业情境等形式组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把教学内容向课外延伸,体现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相适应的特性。

中职语文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在教学内容上要向职业化方向延伸与渗透,以充分体现其针对性、实用性强的职业化特征,并逐步成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坚强支撑,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锦.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内容与方法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教育,2010(10):89-90.

[2]覃容飞.“职业化”教学内容渗入中职语文教学的探索[J].教育研究,2015(13):50-52.

[3]林小莉.中职语文教学要确保职业特色[J].新校园,2015(3):98.

[4]孙文.浅谈中职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用[J].新课程·教师,2014(11):167-168.

猜你喜欢
职业化中职语文
关于完善军代表职业化制度的思考
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初探
中职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以学生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职业化建设解决村官带头乏力问题
中国篮球职业化发展探析
职业化院长尚无生存空间
试述高校篮球教练员的职业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