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素位置对中级汉语学习者并列式复合词识别的影响*

2016-09-23 03:06翁斐斐夏天生
心理学探新 2016年4期
关键词:复合词语素词频

陈 琳,翁斐斐,夏天生

(1.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广州 510275;2.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市场学系,广州 510275)



语素位置对中级汉语学习者并列式复合词识别的影响*

陈琳1,翁斐斐1,夏天生2

(1.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广州 510275;2.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市场学系,广州 510275)

在启动范式中,通过考察语素位置对中级汉语学习者复合词识别的影响,探讨中级汉语学习者复合词表征中是否存在语素表征。研究结果发现语素的位置影响复合词加工。当启动词和目标词中的共同语素分别位于词尾时,相对于共同语素位于词首或分别位于启动词和目标词的不同位置时,词汇判断正确率最低,而且反应时间最长。支持中级水平的汉语学习者在复合词表征中形成了语素表征。

复合词;语素;并列式;中级汉语学习者

1 引言

在现代汉语中,复合词占优势,大部分复合词通常由两个语素构成。关于汉语母语者的研究发现,在复合词识别中既存在语素通达,又存在整词通达,而且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王春茂等(1999)的研究发现,词频和语素频率都影响词汇判断的反应时,而且词频和语素频率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在高频词中存在语素累积频率效应,语素越高,词汇判断的反应时越短;而在低频词中,不存在语素累积效应,语素频率并不影响词汇判断的反应时。关于语义透明词和语义不透明词的研究发现,对于语义透明的词汇,语素通达会促进整词通达,而对于语义不透明的词汇,语素通达会阻碍整词通达(王春茂,彭聃龄,2000)。在词汇通达中,语素通达受到词汇识别时间长短的影响,当识别时间较短时只通达整词,而当识别时间较长时,语素才会通达(Liu & Peng,1997)。此外,研究发现汉语构词法和语素的位置都会影响词汇识别(丁国盛,彭聃龄,2006)。利用ERP进行的中文复合词的研究发现,语素的加工早于语素之间关系的加工,说明首先是对语素成分进行加工,然后才是基于语素间的语法关系进行整合的语义加工(Jia,Wang,Zhang,& Zhang,2013)。

由于汉语中复合词占有较大比例,语素对于汉语学习非常重要。语素表征可以有效节省认知资源,达到储存最优,学习者可以通过将语素整合掌握大量词汇(Libben & Jarema,2006)。关于汉语母语者的研究发现,学前儿童已经能够从复合词中将语素分离出来,发展出了语素意识(李虹等,2009)。语素意识的发展是影响中国儿童读写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Wu et al.,2009),那么非汉语母语的学习者在复合词的表征中是否也会形成语素表征?

关于初级汉语学习者复合词识别的研究发现,整词识别的正确率显著高于语素识别(陈琳,2015),说明在汉语学习的初级阶段,汉语学习者倾向于整词表征汉语复合词。对留学生复合词学习偏误的研究发现,在复合词学习中经常出现两类偏误(赵金铭,2012)。一类是“识词不识字”的偏误,即在学习和掌握了某个复合词之后,单独出现复合词中的语素时,却不认识(吴晓春,2000)。另一类是同词语素替代偏误,即把复合词中的一个汉字当作另外一个汉字(邢红兵,2003)。留学生在复合词学习中出现的偏误,也支持整词表征是汉语学习者复合词表征的一种重要方式。

在汉语学习初期,由于汉语学习者词汇量有限,共享语素的复合词掌握的较少,难以析出语素,因此更倾向于整词表征。那么随着汉语学习者词汇量的增加,学习者是否会析出复合词中的语素,从而形成复合词的语素表征呢?考察语素所处的位置(词首、词尾)对复合词识别的影响,可以检验学习者是否形成了语素表征。当语素处于词首和词尾时如果产生了不同的启动效应则说明学习者形成了语素表征。

在中文中存在大量并列结构的复合词。并列结构复合词通常由两个意义相关的语素构成,两个语素之间的关系并列,无主次之分。采用并列结构的复合词可以分离语素的重要性和语素位置两个变量,可以有效地考察语素位置对复合词识别的影响(Marelli & Luzzatti,2012)。目前印尼留学生在来华留学生中占有重要比例,因此选取了印尼留学生作为研究被试。探讨印尼留学生复合词的识别情况对指导汉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印尼语中复合词的比例比较低,可以有效控制母语学习经验对汉语复合词表征的影响。

2 实验研究

2.1方法

2.1.1被试

共有21名印尼留学生参与实验,被试学习汉语的平均时间为33个月,每周汉语学习的时长为20课时,每个课时为45分钟。被试的平均词汇量为3000左右,达到了中级汉语水平(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2002)。平均年龄为22岁,其中女生13人,男生8人。

2.1.2实验材料

从汉语学习者所使用的教材《阶梯汉语中级精读》(1,2册)课本中选取80个并列式复合词。平均分为四组,每组各20个,每组词语的词频、语素频率和笔画数都进行匹配。这四组复合词作为实验材料的启动词。每个启动词都对应一个目标词,目标词和启动词具有一个相同语素。第一组实验材料中目标词与启动词的相同语素位于两个复合词的词首,例如启动词“吉利”和目标词“吉祥”中的共同语素为“吉”,且位于两个复合词的词首。在第一组实验材料中,启动词的平均词频为21次/百万,目标词的平均词频为6次/百万,共同语素的频率为362次/百万(词频和语素频率的计算,参考 Cai & Brysbaert,2010)。第二组实验材料中目标词与启动词的相同语素位于词尾,例如“孤独”和“单独”中的共同语素为“独”,且位于两个复合词的词尾。第二组实验材料中启动词的平均词频为16次/百万,目标词的平均词频为8次/百万,共同语素的频率为405次/百万。第三组实验材料中目标词与启动词的相同语素位于不同的位置,例如“名称”和“姓名”中的共同语素“名”分别位于两个复合词的词首和词尾。第三组实验材料中,启动词的平均词频为11次/百万,目标词的平均词频为9次/百万,共同语素的频率为336次/百万。为了避免被试形成某种特定的反应策略,另外选取了80个非词,来平衡被试的反应倾向性。这些非词在词素频率和笔画数上和真词大致相当。

2.1.3实验设计

单因素三水平被试内的实验设计。自变量为启动词和目标词中的共同语素所处的位置,包括:同首语素条件、同尾语素条件和交叉语素条件。因变量为目标词词汇判断的正确率和反应时。

2.1.4实验程序

实验程序使用 E-Prime 1.1编写。实验开始后,屏幕中央首先呈现注视点“+”500 毫秒,注视点消失后呈现空白屏250毫秒,然后屏幕中央呈现启动词500毫秒,启动词消失后,呈现100毫秒空白屏,然后呈现目标词500毫秒,目标词消失后,被试需要判断目标词是真词还是假词(被试反应时间不限)。如果被试认为目标词为真词按“J”键;如果认为是假词按“F”键。被试按键判断后,会出现1500毫秒的空白屏。正式实验前,有5个练习项目。实验中,启动词及目标词为黑色,背景色为白色。

2.2实验结果

统计被试对三种启动条件不同复合词词汇判断的正确率和反应时,具体数据见表1。在同首语素条件中,词汇判断的正确率为0.76,同尾语素条件中,词汇判断的正确率为0.66,首尾交叉语素条件中,词汇判断的正确率为0.78。

对三种不同位置条件下被试词汇判断的正确率进行单因素三水平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条件下词汇判断的正确率存在显著差异,F(2,40)=10.46,p<0.001,η2=0.343。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同尾语素条件下被试词汇判断的正确率显著低于同首语素条件和首尾交叉条件(ps<0.005),同首语素条件和首尾交叉语素条件之间无显著差异(p>0.1)。

表1 三种条件下词汇识别正确率和反应时(毫秒)

在统计三种条件下词汇判断的反应时,只分析了反应正确的数据,同时剔除了2.5个标准差之外的极端数值。同首语素条件下剔除了5个极端数值,同尾语素条件下剔除了13个极端数值,首尾交叉语素条件下剔除10个极端数值。

对语素的三种位置条件下词汇判断的反应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条件下词汇判断的反应时存在显著差异,F(2,40)=4.68,p<0.05,η2=0.19。多重比较的结果显示,同尾语素条件下被试词汇判断的反应时都显著短于同首语素条件和首尾交叉语素条件(ps<0.005),同首语素条件和首尾交叉语素条件之间无显著差异(p>0.1)。

实验结果表明,当语素位置不同时,影响目标词词汇判断的正确率及反应时。当启动词和目标词的共同语素都位于词尾时,被试词汇判断的正确率最低,词汇判断的反应时间最长。这说明,语素的位置影响目标词的词汇判断,支持中级水平的汉语学习者复合词的表征中出现了语素表征。

3 讨论

采用启动范式,通过考察语素位置对复合词识别的影响,探讨中级水平的汉语学习者是否形成了复合词的语素表征。研究结果表明,语素位置影响复合词识别的正确率和反应时。这说明,中级水平的汉语学习者在复合词表征中已经形成了语素表征。

3.1语素在复合词表征中的作用

关于母语者复合词表征的大量研究,都发现了在复合词表征中存在语素表征(Juhasz,Starr,Inhoff,&Placke,2003;Libben,Gibson,Yoon,&Sandra,2003;王春茂,彭聃龄,1999)。关于眼动的研究也支持在复合词识别中存在语素分解的观点(Andrews,Miller,&Rayner,2004)。这些研究结果都支持在复合词加工中存在多路径加工,在加工过程中,整词,语素,以及语素所在的家族都会被通达(Kuperman,Schreuder,Bertram,&Baayen,2009)。而关于汉语学习者的研究结果也支持,随着汉语水平的提高,学习者能够将复合词中的语素析出,形成语素表征,并影响复合词的识别。对于中级水平的汉语学习者能够形成语素表征,与汉语词汇量的增加有密切关系。随着汉语词汇量的增加,复合词中共同语素的出现频率增高,为语素析出提高了条件。同时对复合词中的共有语素形成语素表征,可以节省认知资源,通过不断整合语素,可以掌握大量复合词(Libben&Jarema,2006)。

关于汉语母语者的研究发现,高频复合词的整词表征更强,低频复合词的语素表征更强(王春茂,彭聃龄,1999)。因为高频复合词作为整体经常出现,更倾向于被表征为整体。在本实验中,目标词的平均词频为7.7次/百万,属于低频词,汉语学习者形成了语素表征。但对于语素表征和整词表征的强弱,并不得而知,需要在接下来的研究中继续探讨。

汉语语素包括成词语素和非成词语素。成词语素是能够单独成词的语素,不成词语素是不能单独成词的语素(朱德熙,1982)。在汉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学习者对成词语素的识别已经好于非成词语素(陈琳,桑显洁,吴门吉,2016)。在词汇表征中,语素是否成词可能会影响到语素表征的形成。由于成词语素可以作为一个独立使用的词,当成词语素作为词出现时,学习者就可以形成语素表征。而非成词语素由于不能作为词单独出现,学习者只能从多个复合词中抽取出共同语素,从而形成语素表征。

3.2语素位置对复合词识别的影响

拼音文字中关于首语素和尾语素在复合词识别中的作用存在不同观点。有研究发现在复合词识别中,首语素和尾语素发挥了同等重要的作用(Duabeitia,Laka,Perea,&Carreiras,2009)。另外的研究则认为,首语素和尾语素在复合词识别中的作用不同。有研究者认为,在英语中尾语素通常是核心语素(head),与整词之间密切相关,因此尾语素在复合词识别中发挥了主要作用(Driegheetal.,2010;Inhoff,Starr,Solomon,&Placke,2008;Juhaszetal.,2009;Marelli&Luzzatti,2012)。另外的研究则认为复合词加工遵守序列加工,首语素会被优先加工,因此首语素的地位更重要(Pollatsek&Hyönä,2005)。

但基于英语或其他拼音文字的研究,难以剥离语素位置和语素重要性对词汇表征的影响(Libbenetal.,2003)。因为在研究使用的大部分语言中,核心语素通常位于复合词的右侧。那么这种效应是由于语素是核心语素,还是由于位于右侧造成,并不得而知。虽然有研究者对法语和比利时语进行了相关研究,试图剥离语素地位和位置的作用,但由于复合词中存在核心语素,因此语素地位和语素位置仍有交互作用(Jarema,Busson,Nikolova,Tsapkini,&Libben,1999)。

中文中并列式复合词则能够有效解决该问题。在并列结构的复合词中,两语素意义并列平等,相互说明,在复合词中地位同等重要,因此可以有效控制语素重要性对复合词识别的影响,从而探讨语素位置对复合词识别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语素位置影响词汇识别。

已有研究中,探讨了首语素和尾语素的加工顺序。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词的加工是从左至右,先加工首语素再加工尾语素,遵守序列加工(Pollatsek&Hyönä,2005)。首语素对词汇加工的早期会有较大影响,而尾语素对词汇加工的晚期有影响(Kupermanetal.,2009;Myers,Derwing,&Libben,2004)。德语和荷兰语中都发现了相应的证据(Baayen&Schreuder,2003)。同时,语义透明度也影响语素在复合词识别中的作用,对于语义透明词,首语素的启动效应更大(Myers,Derwing,etal.,2004)。对于中级水平的汉语学习者,在加工语义透明的复合词时,同尾语素条件下目标词的正确率最低,反应时间最长,支持对并列结构复合词的加工遵循自左至右的序列加工,先加工首语素后加工尾语素。

3.3教学建议

由于在汉语中存在大量复合词,关于汉语复合词的教学方法也一直存在争议,分别为词本位、字本位和语素本位的词汇教学法。但在选择某种教学法时,学习者对复合词的表征方式是重要的考虑因素。基于学习者的表征方式和特点进行词汇教学,可以更有利于学习者完成对新知识的建构。关于汉语学习者复合词的表征研究,在学习初期更依赖整词表征(陈琳,2015)。由于词是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词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于汉语二语学习者,在母语中已经形成了词汇的整词表征,因此在汉语学习的初期,学习者会将母语中的整词表征迁移到汉语学习中,形成汉语的整词表征。随着汉语水平的提高和汉语词汇量的扩大,学习者才逐渐能够从复合词中析出语素,形成语素表征(陈琳,2016)。

因此在汉语词汇教学中,词汇教学方法也要根据汉语学习者复合词的表征机制的变化而进行调整。例如,在汉语学习的初级阶段,由于学习者倾向于对复合词进行整词表征,如果过分追求语素的学习,可能会增加语言学习者的认知负荷,因为学习者必须要分配有限的认知资源同时形成整词表征和语素表征。而在中高级阶段,学习者已经开始形成语素表征,使用语素教学提取复合词中的共同语素,可以帮助学习者掌握新的复合词,减少认知负荷。

复合词的结构类型,也是影响复合词教学方式的重要因素,相对于偏正结构的复合词初级水平的汉语学习者对并列结构复合词的识别更依赖整词信息(陈琳,2015)。因此对于并列结构复合词的教学,在词汇学习的早期可能更适合整词教学。研究结果发现,对于并列结构的中文复合词,首语素的启动效应更大,说明学习者对并列结构复合词的加工遵循从左到右的顺序。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先加工首语素,对尾语素的加工程度要弱于首语素的加工程度。因此,在中高级阶段进行语素教学时,要重视对尾语素的学习,帮助学习者形成对尾语素的语素表征。

陈琳.(2015).语素和整词在初级汉语二语者合成词语音识别中的作用研究.华文教学与研究,(3),1-5.

陈琳.(2016).首语素和尾语素在非汉语母语者词汇识别中的作用(审理中).

陈琳,桑显洁,吴门吉.(2016).不同母语背景的初级汉语学习者双字词的识别研究(审理中).

丁国盛,彭聃龄.(2006).汉语逆序词识别中整词与词素的关系.当代语言学,(1),36-45,93-94.

李虹,董琼,朱瑾,刘俊娉,伍新春.(2009).语素意识在学前儿童言语技能发展中的作用.心理科学,(6),1291-1294.

吴晓春.(2000).FSI学生和CET学生认字识词考察.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S3),131-135.

王春茂,彭聃龄.(1999).合成词加工中的词频、词素频率及语义透明度.心理学报,(3),266-273.

王春茂,彭聃龄.(2000).重复启动作业中词的语义透明度的作用.心理学报,(2),127-132.

邢红兵.(2003).留学生偏误复合词的统计分析.世界汉语教学,(4),67-78,63-64.

赵金铭.(2012).现代汉语词中字义的析出与教学.世界汉语教学,(3),379-389.

朱德熙.(1982).语法讲义.北京:商务印书馆.

Andrews,S.,Miller,B.,& Rayner,K.(2004).Eye movements and morphological segmentation of compound words:There is a mouse in mousetrap.EuropeanJournalofCognitivePsychology,16(1-2),285-311.

Baayen,R.H.,& Schreuder,R.(2003).Morphologicalstructureinlanguageprocessing(Vol.151).Walter de Gruyter.

Cai,Q.,& Brysbaert,M.(2010).SUBTLEX-CH:Chinese word and character frequencies based on film subtitles.PLoSOne,5(6),e10729.

Drieghe,D.,Pollatsek,A.,Juhasz,B.J.,& Rayner,K.(2010).Parafoveal processing during reading is reduced across a morphological boundary.Cognition,116(1),136-142.

Inhoff,A.W.,Starr,M.S.,Solomon,M.,& Placke,L.(2008).Eye movements during the reading of compound words and the influence of lexeme meaning.Memory&Cognition,36(3),675-687.

Jarema,G.,Busson,C.,Nikolova,R.,Tsapkini,K.,& Libben,G.(1999).Processing compounds:A cross-linguistic study.BrainandLanguage,68(1),362-369.

Jia,X.,Wang,S.,Zhang,B.,& Zhang,J.X.(2013).Electrophysiological evidence for relation information activation in Chinese compound word comprehension.Neuropsychologia,51(7),1296-1301.

Juhasz,B.J.,Pollatsek,A.,Hyona,J.,Drieghe,D.,& Rayner,K.(2009).Parafoveal processing within and between words.TheQuarterlyJournalofExperimentalPsychology,62(7),1356-1376.

Juhasz,B.J.,Starr,M.S.,Inhoff,A.W.,& Placke,L.(2003).The effects of morphology on the processing of compound words:Evidence from naming,lexical decisions and eye fixations.BritishJournalofPsychology,94(2),223-244.

Kuperman,V.,Schreuder,R.,Bertram,R.,& Baayen,R.H.(2009).Reading polymorphemic Dutch compounds:Toward a multiple route model of lexical processing.JournalofExperimentalPsychology:HumanPerceptionandPerformance,35(3),876-895.

Libben,G.,& Jarema,G.(2007).Therepresentationandprocessingofcompoundwords.Oxford University Press,Incorporated.

Libben,G.,Gibson,M.,Yoon,Y.B.,& Sandra,D.(2003).Compound fracture:The role of semantic transparency and morphological headedness.BrainandLanguage,84(1),50-64.

Libben,G.,& Jarema,G.(2006).Therepresentationandprocessingofcompoundwords.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UK.

Marelli,M.,& Luzzatti,C.(2012).Frequency effects in the processing of Italian nominal compounds:Modulation of headedness and semantic transparency.JournalofMemoryandLanguage,66(4),644-664.

Myers,J.,Derwing,B.,& Libben,G.(2004).The effect of priming direction on reading Chinese compounds.MentalLexiconWorkingPapers,1,69-86.

Pollatsek,A.,& Hyönä,J.(2005).The role of semantic transparency in the processing of finnish compound words.LanguageandCognitiveProcesses,20(1-2),261-290.

Pollatsek,A.,Hyona,J.,& Bertram,R.(2000).The role of morphological constituents in reading finnish compound words.JournalofExperimentalPsychology:HumanPerceptionandPerformance,26(2),820-833.

Wu,X.,Anderson,R.C.,Li,W.,Wu,X.,Li,H.,Zhang,J.,& Chen,X.(2009).Morphological awareness and Chinese children’s literacy development:An intervention study.ScientificStudiesofReading,13(1),26-52.

Morpheme Position in Intermediate Chinese Coordinative Compound Word Recognition

Chen Lin1,Weng Feifei1,Xia Tiansheng2

(1.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275;2.School of Business,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275)

Priming paradigm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how morpheme position affected intermediate Chinese learners recognize coordinative compound words.Results indicated that morpheme position affected coordinative compound word recognition.Compared with the conditions in which the same morphemes were both first character or one was first character another was second character,when the same morphemes were both second character of prime and target word,lexical decision accuracy was lower and reaction time was shorter.It indicated that intermediate Chinese learners have formed the morpheme representation of coordinative compound words.

compound word;morpheme;coordinative;Intermediate Chinese Learner

201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5CYY020)。

陈琳,E-mail:chenlin36@sysu.edu.cn。

B842.5

A

1003-5184(2016)04-0305-05

猜你喜欢
复合词语素词频
基于对外汉语的结果义与虚化义动补式复合词分析
《最低入门等级音节、汉字、词汇表》语素和语素义分析
多义语素识别及教学探讨
——针对对外汉语语素教学构想
西部裕固语的并列复合词
因果复合词
25年来中国修辞研究的关键词词频统计*——基于国家社科与教育部社科课题立项数据
从构式语法角度分析英语复合词
词频,一部隐秘的历史
从构式语法角度分析英语复合词
以关键词词频法透视《大学图书馆学报》学术研究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