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编应用题,提升综合能力

2016-09-22 12:26陆萍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综合能力应用题小学数学

陆萍

[摘 要]应用题是小学数学的重要题型,可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自编应用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自我反思的能力,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能力培养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 自编 应用题 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3-067

应用题中融入了真实情境,可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不注重对应用题中的生活情境进行解读,只关注学生的解题结果,致使数学应用题不能发挥应有的教学作用。让学生自编应用题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同时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改做为编,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小学生好奇心强,有创造的欲望。让学生通过大量做题目来学习数学,显然是不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的,也违背了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要求。所以在教学中,我将一部分教学时间交给学生支配,让学生自己编写应用题,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通过讲授让学生清楚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和运算方法后,我指着算式“22÷5=4……2”问:“你们能将这道计算式改编成应用题吗?”学生听说要让他们自己编写应用题,顿时感觉很兴奋。然后我进一步引导:“你们可以通过同桌之间相互讨论来编写应用题。”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和研究,基本都完成了编写应用题的任务。有的學生改编的题目为:将22个苹果平均分给爷爷、奶奶、爸爸和妈妈,每人分到几个苹果?还剩几个苹果?有的学生编写出来的题目为:有22名学生坐车去春游,每辆车坐5人,一共需要多少辆车?学生改编的题目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如逻辑不合理、描述不准确,但是在改编的过程中,学生都积极开动了脑筋,提出了不少新点子,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对知识的理解也更为深入。

二、一题多编,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小学数学的习题基本上都是一题一解的,学生长期练习只有唯一解的题目会形成惯性思维,认为所有的问题只有一个解,从而束缚了自身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有一定的发散思维能力,通过让学生改编应用题,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发现问题的多面性,无形之中可以拓展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

如教学“一本科技书13.5元,一本故事书比一本科技书贵0.8元,那么一本故事书多少钱?”这道应用题时,我这样引导学生:“你们能不能将这道应用题改编成新的应用题呢?”然后我让学生进行讨论研究,自主改编应用题。学生改编的题目形式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将这道题改编成“一本科技书13.5元,一本故事书比一本故事书贵0.8元,那么买一本科技书和一本故事书总共要多少钱?”,有的学生改编成“一本故事书14.3元,一本科技书比一本故事书便宜0.8元,买两本科技书要多少钱?”,有的则改成“小明买了一本故事书和一本科技书,总共花了27.8元,一本科技书是13.5元,那么一本故事书多少钱?”。这三道应用题从不同角度对原题进行了改造,都是改编得非常优秀的。我将这些改编得较好的题目通过多媒体向全班学生展示,学生将自己的题目和他人的题目进行比较,发现应用题改编还可以有如此多的形式,从而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发散思维能力。

三、编练结合,形成学生的自我反思

一个生活化的情境可以让学生编出很多数学应用题,一道原题也可以被学生们改编成许多应用题。改编完成后,让学生做一做自己设计的题目,让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多方面的练习。练习过程中,学生还能对自己编写的问题进行反思:“我编的应用题是否合理?我还可以编写出哪些应用题?”学生通过编应用题和解应用题,形成了自我反思的能力。

如教学“升和毫升”时,我将一瓶2升的牛奶放在讲台上,要求学生根据这个情境自编应用题。通过思考和讨论,学生有的这样编:“我一顿喝一瓶2升的牛奶,十顿一共喝了多少升牛奶?”其他学生听到这个题目都笑了起来。这个题目从数学的角度来看看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不符合实际生活,因为小学生一次性不可能喝完2升牛奶,所以这个题目并不是一个符合实际的题目。通过展示和讨论,这个学生也发现了自己的问题,主动要求将这个题目重新改编,重新改编过的题目为:“我一顿喝200毫升牛奶,一瓶2升的牛奶够我喝几顿?”修改之后的应用题不仅更符合生活实际,而且将毫升和升这两个单位都放在同一道题目中,丰富了教学内容。学生在编写、试做和修改应用题的过程中积极反思,自我反思能力有所提高,养成了自我反思的良好习惯。

总之,让学生自编应用题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自我反思能力。教师应利用生活情境、实物、原题等引导学生进行自编应用题,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责编 吴美玲)

猜你喜欢
综合能力应用题小学数学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解应用题要过“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