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菊芬
有效的回应是集体教学活动中实现优质师幼互动的关键。它能够对幼儿的表达发挥提升作用、拓展作用、将内在感知外显化的作用和缓解难题的作用,等等。
但在现实的教学工作中,由于教师对课堂中出现的生成内容缺乏价值判断,对于幼儿在课堂教学中诸多的即时生成的经验与问题、需要与体验缺乏自觉关注,因此不能及时、有效回应,致使身边许多生成的教育教学契机流失,使原本可以更精彩的课堂变得僵硬、困顿,回应时往往会出现以下几种现象:
一是简单重复——对幼儿的回答重复;
二是漠然处置——对幼儿的问题不予理会,缺乏教育机智所致;
三是蜻蜓点水——没有及时抓住幼儿的问题追根究底,而是用“你真棒”、“你真聪明”等评价来回应幼儿的回答;
四是避重就轻——由于教师价值判断失误,捕捉不到有价值的问题;
五是束手无策——对幼儿的突发问题或回答不能做出相应的回应,这主要是因为幼儿的问题或回答不在教师预设范围内。
这些现象的存在阻碍了问题的生成、展开、深入和课程的实施。有效回应是为了让教师的“教”更有意义,也让幼儿的“学”更有价值。那么,教师如何回应才能让“教”有意义,“学”有价值呢?下面将通过教学活动中的几个片段,一起梳理教师如何回应更具有效性。
片段一:小班综合活动《我喜欢的食物》导入部分:
师:小朋友,我们吃过了许多好吃的食物,你最喜欢吃什么?
幼:我喜欢吃苹果。
幼:我喜欢吃香蕉。
师:哦,你们喜欢的是水果!
幼:老师,我喜欢吃棒棒糖。
幼:我喜欢吃跳跳糖。
师:是吗,原来你们喜欢吃糖果呀!
该片段中,教师运用提升性的回应方式、概括性的话语帮助幼儿理清了思路。当幼儿的表达可以用同种形象、感受、意境等进行串联,形成新的、规范的表达方式时,教师就可以适时地进行归纳小结,以统整幼儿的经验,提升幼儿的表达层次。
片段二:小班综合活动《我爱吃的水果》导入部分:
师:小朋友,请你们来说一说你喜欢吃的水果。
幼:我喜欢吃西瓜。
幼:我喜欢吃红红的苹果。
师:讲得真好,不仅说出了水果名字,还说出了它的颜色。
幼:我喜欢吃黄黄的梨子。
幼:我喜欢吃弯弯的香蕉。
师:(跷大拇指)太棒了,大家听,她把水果的形状也说清楚了。
幼:我喜欢吃圆圆的苹果/酸酸的葡萄/……
师:小朋友喜欢吃的水果真多,颜色不一样,形状不一样,味道也不一样。
这个案例中,教师在肯定的同时不忘根据内容给予具体的评价,使幼儿得到明确指导,这样幼儿的表达自然就能联系生活经验,向着丰富性、形象性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具体的信息清晰地指导幼儿“好”指的是什么,该如何做到“好”,让幼儿互相学习,找到仿效的方法,使个体经验变成集体分享的成果,推动幼儿的整体发展。
片段三:中班语言活动《老鼠娶亲》中,教师根据儿歌内容制作了小卡片,采用了翻卡片的形式帮助幼儿学习、了解儿歌内容。在翻到“老鼠娶亲来到了”的时候,图片上画的是一只老鼠在掀红盖头,由于幼儿的经验所限,回答有些迟疑、困难。
师:老鼠家又吹喇叭,又放鞭炮,还穿着红衣服,究竟有什么事啊?
幼:老鼠家请客吃饭了吧。
幼:肯定它们家在办喜事了。
师:哦,放鞭炮,还穿着红衣服,还抬着花轿呢,在办什么喜事呢?
幼:我知道了,老鼠要结婚了,我在电视上看到过的。
师:对,结婚在很久以前啊也叫“娶亲”。
采用何种提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幼儿应答的方式,因此好的提问方式能够引发幼儿的思考,能够带领幼儿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探究问题的本质。
片段五:大班语言《逃家小兔》导入部分:
师:有只小兔想离开家,它说:“妈妈我要逃跑了。”妈妈说:“你逃跑我就追。”小兔说:“我变成小鱼。”妈妈说:“我变成钓鱼人。”你们知道小兔还会变成什么?妈妈又会变成什么?
幼:小兔会变成老虎。
幼:小兔变成小老鼠,妈妈变成猫。
师:除了变成小动物,小兔还可以变成什么逃走?
幼:小兔会变成星星,妈妈变成月亮去追。
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孩子经常会在回答问题后,随着兴趣和热点而偏离话题,这时教师往往不知道如何拉回话题。该片段中,教师运用了追问式的回应方式,打开了幼儿思维的大门,让师幼互动更加有效。
片段六:大班社会活动《勇气》,教师通过几个挑战让孩子亲自体验什么是勇气。
师:小朋友,现在你知道什么是勇气了吗?
幼:勇气就是坚持到底。
幼:勇气就是遇到困难不怕它,去闯一闯!
师:你用了一个好听的词“闯一闯”来表达你对勇气的理解,真棒。
对幼儿进行评价,是教育活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教师掌握好正确的评价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勇气,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都说幼儿有百种语言,其实教师同样也有。有效的回应不止局限于教师的语言上的提升、梳理、解释、追问、评价,还需要肢体、表情等这些非语言纬度来协作参与。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无不隐藏着诱发幼儿积极情绪的契机,让我们一起从研读孩子开始,认同孩子所有的声音,灵活运用回应方式,寻找“最适宜的回应方式”,让每个孩子从教师的回应中有所得、有所获。
参考文献:
[1]宋志红.《引发幼儿生成问题和教师回应策略的研究》.上海教育科研,2006年04期.
[2]王冬萍.《主题背景下教师回应幼儿生成活动的策略》.椒江区中心幼儿园.
[3]顾美文.《生成活动中教师的回应策略》.宝带实小附属幼儿园.
[4]胡筱彦.《浅谈幼儿生成活动时教师的回应》.《课堂教学研究》.
[5]孙凤华.《在学习活动中回应幼儿的策略》.
[6]应彩云.《回应,可以从容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