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循善诱,互动乐学

2016-09-22 18:17韩宝莲
考试周刊 2016年64期
关键词:师生互动课堂提问小学数学

韩宝莲

摘 要: 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中师生互动的一种教学方式。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究新知,促进学生好学、乐学。本文就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艺术提几点建议。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提问 师生互动

美国著名的数学家哈尔莫斯曾说:“有了问题,思维才有了方向。”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最具深度和广度,能启发学生思考,诱其深入探究。有效的问题魅力无穷,扣人心弦,能激发学生迫切的求知欲,让学生尽情地享受快乐的学习之旅[1]。下面笔者对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艺术提几点想法。

一、情境渲染,铺垫式提问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有强大的驱动力。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富有情趣、吸引力,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例如,在学习《从条件想起的解决问题策略》[1]这节内容时,教师首先让学生猜一位与他们一起学习的客人。学生漫无目的地猜,发现总猜不对。接着,老师给出几个条件“他是《西游记》中的神话人物”,“精通七十二变”再猜一猜。学生很快猜出谜底。对比两次猜一猜,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第一次猜来猜去都猜不对,而第二次一下子就猜中。

有趣的猜谜游戏很快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刺激了学生思考。在一问一答中,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时收集相关已知条件的重要性,这样便自然过渡到新知学习。铺垫式的提问把学生学习的热情一下子点燃,课堂变得灵动,学习气氛变得活跃。

二、因材施教,分层式提问

新课程提出的“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与孔子的“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一脉相承。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关注优等生而忽视基础薄弱的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做到量身定问、因材而问,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不断进步,不断提高。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1800》一课时,教师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1)量一量、算一算、填写表格,你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有什么特点?(2)除了用量角器量的方法,还有其他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0的方法吗?你能具体说出操作过程并演示给大家看吗?(折一折或拼一拼)(3)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0的探究方法,你能探索出四边形、五边形等多边形的内角和吗?

在课堂上,教师提出不断递进的问题,依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人人学有用的数学。

三、激活智慧,质疑式提问

在学生的疑难和困惑处设问,在教材重、难点处巧妙地提问,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充分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严谨性。

在探索间隔排列规律时,学生容易忽略两端物体相同和两端物体不同的这一前提条件,为了突破这一重、难点。笔者在初探间隔排列规律后,提出第一个问题:“是不是每排两种物体数量都相差1?为什么?”当大部分学生没有意识到这一盲点时,笔者适时展出学生作品“121212121212”,巧妙地提出质疑:“这里的1和2也是间隔排列,为什么1和2的个数相等呢?这个排列有什么特别之处呢?”随后,再出示另一作品■■■……■,提问:“这里■和x个数相等吗?”观察一个个自创的作品后,笔者启发学生思考:“什么时候数量相差1?”、“什么时候数量相等?”师生共同观察思考探讨得出:当两端物体相同时,数量相差1;当两端物体不同时,数量相等。最后,出示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如果把○和□一个隔一个排成一行,□有10个,○可能有几个呢?”让学生观察发现、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逐步升华对间隔排列规律的认识,更好地建构间隔排列的知识体系。

四、层层推进,递进式提问

学习如同爬山,没有一个人可以直接一步就登上最高峰,要一步一个脚印,要循序渐进,要一级一级向上攀登。提问也要注意层次性和梯度,可以采用递进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教师带领下一步一步地爬上去。

例如,教学《有趣的乘法计算》时,教师先出示一组竖式计算题——“5”林高手:,15×15,25×25,35×35。学生计算后交流,教师启发学生比较积和乘数,提问:能看出积的末两位和末两位前面的数可以怎样计算出来吗?在学生讨论得到规律后,教师让学生说说自己现在还会算些什么。学生兴奋地说会算45×45、55×55等算式。接着教师板书算式:42×48,直接报出得数2016,停顿几秒之后,提问:它与“5”林高手有什么不同,知道老师是怎样算出得数的吗?峰回路转的提问打破了学生惯性思维,带给学生新的挑战。学生在进一步合作探索中发现更一般的十位相同、个位和是10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得数规律,认识到“5”林高手只是这一规律的特殊情况。一切顺利进行,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下成功探索了乘法里的有趣规律。在学生洋洋得意时,教师让学生直接说出算式61×69的得数。学生很快形成两大阵营,甲方认为61×69=429,乙方认为61×69=4209。到底哪一方正确呢?教师不动声色,不做任何表态,而是让学生尝试说服对方。乙方从估算和竖式计算得数两个不同的角度,让甲方心悦诚服地点点头。学生都认识到若乘数个位相乘的结果是一位数要添“0”占位。特殊情况的出现,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学生对规律的认识。

教师注意提问的坡度和广度,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有特殊到一般地提问,引导学生一步一步逐层深入地探索发现和深化对知识本质的认识和理解。

五、创新思维,发散式提问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精彩的提问是能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迸发思维火花,舞出一片绚烂多彩的学习天地。围绕教学目标,有的放矢地提出趣味性、探索性、发散性的问题,有利于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如教学《圆柱的体积》一课,教师没有直接讲解圆柱的体积推导过程,而是先让学生回忆圆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接着提出:“圆的面积公式是用转化的思想推导得到,那圆柱的体积能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几何图形来求吗?”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用学具动手拼一拼,拼出一个近似的长方体。结合动画演示,具体形象地展示圆柱转化成近似长方体的过程,教师适时提问:“圆柱与转化得到的近似长方体之间有怎样的内在关系?”一“问”激起千层浪,学生展开激烈讨论,各抒己见。汇报交流时,学生结合立体图形,有理有据,讲解头头是道,原本枯燥的计算公式被他们讲得有血有肉、富有生机。在老师发散式的提问下,学生自主探索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门学无止境、奇妙深邃的艺术。有效的课堂提问要抓住课堂提问的时机,把握课堂提问的深度,拓展课堂提问的广度,统筹课堂提问的梯度。适时、适量、适度、适当地提问能活跃课堂气氛,启迪智慧,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参考文献:

[1]徐伟.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C].昆山市教育局教研室.百花齐放打造品质课堂,昆山,2014,61:67.

[2]周蕾珍,邹丽勤.以有效提问,促课堂有效[J].教师之窗,2012(01).

[3]罗红彦.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1(19).

[4]甘守花.浅议数学课堂中的提问[J].读写算,2013(07).

猜你喜欢
师生互动课堂提问小学数学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技巧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