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6-09-22 15:12段国华
考试周刊 2016年66期
关键词:祥林嫂笔记文本

段国华

“有效”是教学的本质特性,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更是教育事业实现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在当前学校的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不轻松的问题。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核心话题之一。

1.营造和谐课堂氛围,帮助建构学生间团结互助、理解合作学习空间,以集体激励策略进一步缩小学生间的心理距离

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方式进行实践:

1.1交流讨论式。如在作文课进行立意训练时,让学生围绕“谈吃一堑长一智”这一作文题展开讨论,看哪个小组找到的立论角度最多。一石激起千层浪,小组内外气氛热烈,许多角度被提炼出来:吃一堑未必长一智:吃一堑就只能长一智吗?长一智非要吃一堑吗?智慧的火花在迸发,理解的宽度在扩展,认识的深度在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讨论中得以培养和增强。

1.2鉴赏评述式。在内容上可以分为课内外文学作品评述和习作评析。

1.3演讲辩论式。就文学作品或学生习作中有争议的问题,组织演讲和辩论。如:“怎样认识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设置正反两种论点: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是虚假的;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是真诚的。以此作为辩论的中心话题,让学生结合实例,写演讲、辩论的提纲。学生在挖掘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畅所欲言。在激烈的论辩中,大家交流思想,提高认识。

2.发散提问,引导思维

高中语文教材中每一个章节、每一篇课文的设置都有目的,教师要在教学前深入研读课本,准确找到教学目标,并根据目标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的学习思维动向,让其在感悟课文的同时学习语文知识和掌握语言能力。课堂上引导学生思维的最佳方法是提问,但教师需要注意设计的问题既要符合学生的思维模式,又要有鲜明的指向性。例如课文《过秦论》作为一篇政论性散文,其篇幅较长,但由于写作时间为汉代,句式骈散结合,特殊句式不多,容易理解,用词较简单,并无重要考点,且课本中并不要求背诵全文。教师需要思考其教学目标——议论文的写作方法,这样可以在教学中针对此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维。具体提问如下:

2.1自行阅读全文,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其分成几个大段,概述每一大段的内容。

2.2第二段对于除秦以外的六国评价颇高,第四段对陈涉其人的评价很低,作者意图是什么?

2.3本文的论点、论据、论断分别是什么?

2.4根据文章体裁、内容和作者身份推断,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通过这一系列问题,学生将学习重点放在文章结构与表达方式上,并积极总结议论文写作技巧,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3.教师、生生之间平等对话

3.1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接受式”的教学模式注重对教材的分析,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课上学生只要回答老师的问题,和老师呼应,就算是比较成功的课。虽然给学生阅读文本的时间,但学生对文本究竟理解到什么程度,并没有受到教师的关注,由于学生对文本没有深入阅读,经常造成课上教师唱“独角戏”的尴尬局面。这种教学模式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反而会挫伤学生创造性阅读的积极性。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把阅读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研读课文,与文本对话。

3.2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在学生与文本对话之前,教师必须认真研读文本,与文本深入对话。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具有问题意识,对文本提出深刻的问题,并且预想到学生提出什么问题,什么问题学生提不出来;什么问题同学之间能够解答,什么问题需要教师解答,这样才能进行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

4.运用例说

例如鲁迅的小说《祝福》,作者故意不把杀害祥林嫂的主凶明显地提出来,以此表示封建制度的毒害已经广泛而深刻地浸透到每个人的精神。作者的意图,在于更进一步地说明,封建制度的毒害,已不仅限于诸如严刑酷法、杀人放火等,还是让诸如夫权、族权、神权和一切并不成文的风俗习惯,牢牢地拴住人们的思想。这样深刻的主题,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在讲解课文之前先创设情境,组织观看电影录像《祝福》。学生在欣赏过程中,被剧情牢牢吸引,被祥林嫂的悲惨命运深深打动。这时教师因势利导,提出问题,引发思考:为什么这样一位勤劳、善良、坚强的劳动妇女会被“病态社会”摧残致死?引发疑问后,让学生熟悉小说的情节结构,了解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再进一步引发:是谁杀害祥林嫂?我用投影打出简要提纲:杀人者:一是鲁四老爷,二是她的婆婆,三是赶她走的大伯,四是村民,五是柳妈,六是“我”。以这样的“问题”为突破口,一下子就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他们纷纷积极投入教材,开动脑筋,提出自己的看法。特别是,柳妈、“我”对祥林嫂是有同情心的,为什么也促成祥林嫂走向死亡?这样一环扣一环,问题步步深入,学生的探究热情越来越高涨,思维越来越活跃,最终圆满加深对《祝福》主题的理解,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5.指导学生做好笔记

笔记的类型与功能从学习功能上看,笔记内容有课后复习、素材积累、课堂练习及学习引导的作用,与学习关系紧密,因此笔记本也相应具有复习本、素材积累本、练习本、学案本等功能。复习记录本。笔记侧重于课堂学习内容的记录,记知识框架,记重难点,记疑难问题,记归纳总结,记巩固练习时的错误反思等,便于课后复习。素材积累本,记录精妙词句,记录经典表达的片段,或是记录思想火花。内容方面,可以有语言素材积累、作文素材积累两个方向。练习本,相当于课堂练习的功能,一是有效输入训练,如对课文或教师讲话内容作快速分析判断并有效记录的练习;二是有效输出训练,如快速遴选合适词句的训练,快速听写练习,快速表达观点或思考的练习,以及快速作文练习,等等。学案本。笔记的内容为学习过程要素,包括学习目标、重难点、过关性检测习题等,要体现有效学习的策略、方法、过程。如把笔记页面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记录某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可以是提纲式的,也可以是几个任务性问题;第二部分记录问题解答与释义,或纲要的细化;第三部分则记录练习、补充性材料。课堂学习结束,笔记能体现完整的学习过程,体现有效自主建构知识、提高能力的学习过程。

猜你喜欢
祥林嫂笔记文本
深挖文本
深挖文本
——祥林嫂的悲剧原因解读
基于祥林嫂称谓感知其人物形象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学写阅读笔记
学写阅读笔记
我的自然笔记(一)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