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中学通用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的思考

2016-09-22 16:38吴德强
成才之路 2016年22期
关键词:通用技术校本课程实践

吴德强

摘 要:高中通用技术是一门新的课程。学校要提升办学品质,必须积极实施课程校本化。厦门市新店中学根据高中新课程标准,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积极推进通用技术课程的校本化。以“争创一级达标高中”为契机,促进学生创造意识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城镇化中学通用技术校本课程技术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技术素养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城镇化中学;通用技术;校本课程;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93;G6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2-0035-02

2008年秋季,厦门市全面启动了高中新课改。通用技术作为这次课改的一门新课程,课程资源、课程设置等方面的研究是每个学校在课程实施中面临的问题。福建省厦门市新店中学作为一所城镇化中学,以学校实际为基础,着力研究通用技术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通用技术课程资源挖掘与整合、通用技术课程校本化实施策略的构建,成效显著。本文对“城镇化中学通用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进行相关思考。

一、厦门市新店中学概述

所谓城镇化,是指在工业社会时代,社会经济发展进入非农业活动赶超农业活动的重要阶段,城镇人口比乡村人口越来越多,乡村居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慢慢向城镇居民转化的过程。福建省厦门市新店中学正是一所城镇化中学,位于厦门新区翔安区的新兴街,是厦门市翔安区办学规模第二大的完全中学,仅次于翔安一中。现有在校学生2534人,49个班级;一线教师157名,包括高级教师14名,一级教师54名;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1名,本科学历教师97名;拥有省级骨干教师2人,市级骨干教师25人,学校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较强的科研实力。

二、课程提要

通用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及人文与科学融合性很强的新型学科,它立足科学、技术、社会的视野,以学生技术素养的提高、促使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标,努力反映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在高中教育阶段努力发展学生以技术设计为基础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概念界定

(1)通用技术。在福建省,根据新课程标准,通用技术是指信息技术之外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应用十分普遍,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通用技术课程一般可以分为必修和选修两大模块,必修模块一般包括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而选修模块一般包括电子控制技术、建筑及其设计、汽车驾驶与保养、简易机器人制作、现代农业技术、家政与生活技术、服装及其设计,等等。

(2)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与实施课程的必要条件。课程资源目前可以利用的主要有三部分:一是校内的课程资源,例如通用技术实验室、各种教学设备、实验基地等。二是校外的课程资源,包括市、区及社区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丰富的社会资源及自然资源。三是信息化课程资源,比如校内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校内外的网络资源等。

(3)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本的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的课程。是指学校在党的方针政策、国家和地方课程计划的指导下,以明确而独特的办学教育哲学为指导思想,以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为导向,在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社会和学校的课程资源,通过自行探讨、设计或与研究人员或其他力量合作等方式编制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是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重要补充,是国家和地方课程计划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实施通用技术校本课程的思路

(1)注重课题研究,促进课程可持续建设。由学校教研室申报名为“城镇化中学通用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的课题,该课题得到有关专家一致认可,厦门市翔安区进修学校将课题列为2013年翔安区教育科研课题。学校教研室组建由本文作者为主持人的课题研究团队,初步制订课题研究计划,确定人员分工,并拟出课题研究的目标、基本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及难点,计划在两年的课题研究时间中为高中通用技术校本课程的大力推进起到重要作用。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为:探索高中通用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形成城镇化中学办学特色。

(2)深入调查研究,确定校本课程思路。课题组成员在高一年段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在社区、职高了解课程资源的具体情况。通过调研,摸清了学生对通用技术课程的需求状况和学校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的硬件软件条件。

(3)积极实践,促进课程校本化特色的形成。2008年9月开始,学校对学科进行了一次大调整:通用技术课程每周每个班2个课时,并选派1名教师和本文作者共同担任通用技术课程的专职教师,负责“技术与设计1”和“技术与设计2”的通用技术教学任务,同时负责通用技术校本课程教学工作。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通用技术校本课程紧紧围绕“城镇化”这个特征。经过将近八年的摸索,终于有了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教材《模仿—创新》。回首来路,历历在目。

其一,利用教研日到厦门各大名校参加教研活动。比如2014年10月22日,到厦门双十中学听陆健老师的公开课“神奇的螺旋桨”。他以动画人物哆啦A梦为切入点,为大家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螺旋桨世界,并引导大家学会竹蜻蜓的制作,为我校接下来的实践课提供了很好的素材。2015年1月8日,到厦门双十中学聆听了李洪金老师的一堂课“桥梁”。李老师展示的极其丰富的世界各地桥梁图片及各种各样的桥梁模型设计,为我校今后的桥梁称重实验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其二,跟岗培训。2015年11月23日—12月4日,有幸参加厦门市翔安区特级教师协会组织的部分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到岛内名校跟岗学习。通过这次学习,有了很多收获,理念更新了,视野开阔了。在跟岗学习过程中,幸运地听到了很多真实的课,它既没有华丽的外衣,也没有太多时尚的教学手段。这种课堂,让大家体会到一种自然的气息,遵循了学生身心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非常有利于学生各种能力及良好个性的健康发展。

其三,课题培训。2015年12月18日—12月19日,参加了由厦门市翔安区进修学校组织的“厦门市翔安区2015年教育科研培训”。培训会上,分别聆听了厦门市翔安区进修学校张世钦校长的讲座“教育科研的独特价值与教师专业发展”、福建教育学院郭春芳院长的讲座“教学主张:卓越教师的品牌内核”,以及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柯艳瑜老师的讲座“掌握科研小常识 助力专业大发展”。三位老师分别从“教师的规划篇、科研篇”“教学主张对教师发展的重要性”以及“课题研究十要素”等方面,阐述了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及课题的研究方法,为我们接下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很好的理论指导。

其四,积极开设公开课、观摩课。比如2015年12月4日,作为厦门市翔安区名师的本文作者,在厦门市内厝中学开了一堂区级观摩课“方案的构思方法”。在课堂上,以各种台灯为例,向学生介绍了方案构思的四种方法:草图法、模仿法、联想法、奇特性构思法,以幽默诙谐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握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领会这堂课的学习内容,明白其中的科学原理。以这节课为契机,回到学校后的第二周,就着手布置学生准备制作台灯的各种材料,并利用四节课时间反复实践,耐心引导,学生基本上能完成台灯的制作。

五、结束语

总之,开好通用技术课程,是城镇化中学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是培养高素质的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城镇化中学通用技术校本课程的实施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如今仍然面临重重困难,比如学生的选择、师资不足、设备不齐、课时安排不合理和评价机制滞后等。但是,只要注重更新教育理念,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园内外的通用技术课程资源,这些问题都将得到妥善解决。在通用技术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注重课程的校本化,适合校情学情,使得通用技术课程更具实效性和针对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志超,靳玉乐.课程政策制订的社会参与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4(01).

[2]安玫.课程环境与课程组织的进化[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1(03).

[3]韩延伦,曹建新.关于中学生校本课程开发主体地位的再认识[J].教学与管理,2014(19).

[4]何银.地域文化视野中的校本课程开发[J].全球教育展望,2007(S1).

[5]徐玉珍.校本课程开发与校本化课程实施行动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通用技术校本课程实践
探讨通用技术有效教学的实践
通用技术课堂中开展技术试验的实践和思考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