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强
摘 要: 本文旨在通过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无意注意的产生情况,从学生内部状态及刺激物的特点两个方面入手,继而引导学生更充分更有效地利用无意注意促进汉字的学习。同时,加强课后的成果巩固,进一步保障教学效果。
关键词: 无意注意 识字教学 教学法的运用
王筠在《教童子法》里有这么一句话,其文为“蒙学之时,识字为先,不必遽读书”。在语文教学中,这也成为一句颠扑不破的真理。那么,在小学教学中,识字教学具有什么样的地位呢?根据新《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要求:“第一学段(一二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人教版教材更是注重学生大量识字,仅一、二两册教材就分别要求识记500个、800个生字,共计1300个。汉字的积累关乎学生的阅读及口语表达能力,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汉字在语文教学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因此,笔者认为在面对低段孩子自制能力较差,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时,倘若想要取得较为良好的教学效果,无意注意是我们无法避免的一个客观存在,本文希望通过关注无意注意,促进识字变革。
一、无意注意在教学过程中的可行性
所谓“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产生的注意。心理实验证明:低段儿童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学生年龄越小,有意注意的时间越短。如一年级学生一般有意注意只能持续15分钟左右,二年级最多只能达到20分钟左右。这就意味着,如果我们忽视了无意注意的利用,那么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其实很多时候是无法实现的。然而如何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呢?首先我们要知道无意注意的形成因素。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即刺激物的特点和人的内部状态。其中刺激物的特点主要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对汉字进行结构编排,通过偏旁、颜色、大小等方面进行对比以增强刺激。
另外,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内部状态则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其中需求兴趣更是内部状态的重中之重。我认为,语文课堂应该是情趣和梦幻的栖息地,孩子们在这里收获知识与快乐。但是在面对枯燥的识字教学的时候,我们常常情不自禁地便使课堂严肃化。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当我们忽略了孩子的情感需要,一味地把生词灌输给孩子,那么如何能苛责孩子们在学习时所表现出的消极和被动呢?所以,教师要尊重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开展各种活动和游戏,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充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这种有策略有目的的游戏活动,不仅不会耽误教学目标的实现,反而会使孩子对于识字乐此不疲。
二、如何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运用无意注意
(一)关注主体的内部状态
无意注意的产生,存在于外部刺激物符合人们的内部状态。其中,人物内部的状态主要受需求兴趣、情绪状态、知识经验影响。我们在关注无意注意时,可以有意识地创设适合学生内部状态的教学情境,以加强刺激的强度,使学生更快乐、更主动地触碰汉字,从而获得学业成长。
(二)针对刺激物的特点实施教学
兴趣的培养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更不可能是一劳永逸的。因此,我们在识字教学的时候应该不断刺激学生的注意力,把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兴趣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对于学习方法的教授,如果学生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不断遇上坎坷与挫折,我想再浓厚的兴趣也有磨灭的一天,要知道学生可不是唐僧,没有历八十一难而不该求取真经的宏志,所以让学生能够在识字时有一些事半功倍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所收获,这种学习的成就感将是推动学生不断与汉字进行触碰的厚动力。
三、及时巩固,保障教学成果
通过无意注意填充课堂空白,促进教学的同时,我们不能半途而废。识字教学还有一个最大的敌人便是时间。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证明: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速度先快后慢。复习的最佳时间是学习材料后的1―24小时,最晚不超过2天,在这个区段内稍加复习即可恢复记忆。因此,在学生经过强刺激并正确识字后,还要科学地抓住遗忘规律进行反遗忘识字教学,进行间隔性再现。复习时可利用丰富多样的形式巩固识字,可利用卡片式识字复习、多种形式比赛读、找字卡,做游戏、找朋友,认一认、归类读、说话和写话等方式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和生字多见面,从而达到巩固识字的目的。
总之,“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识字教学更是如此。对于孩子们来说,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情,关乎他们将来的成长。所以,教师不能单纯地把汉字作为一种工具,一种媒介,更不能把识字教学当成一个走过场式的灌输。所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我们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更多地了解学生,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意注意的产生,只有真正把学生当成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精神个体,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只有有效地利用学生在课堂中的无意注意,识字课堂才能做到扎实丰满。
参考文献:
[1]阴国恩,曾隶.关于中小学生无意注意发展的研究[J].心理科学,1990(5):38-41.
[2]刘金枝.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写字能力[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3(9):38.
[3]蔡云中.小学识字教学[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20):85.
[4]张利.无意注意与教学[J].现代大学教育,1990(2):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