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

2016-09-22 06:42杨绛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16年23期
关键词:煤球木柴我们仨

【作品导读】

《我们仨》是杨绛于92岁高龄时写的一本感人的书。钱钟书、杨绛夫妇在学界德高望重。1998年,钱钟书先生的逝世使整个文化界深感悲痛。但罕为人知的是他和杨绛唯一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们而去。2002年。杨绛用心记述了他们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这是一个关于单纯温馨的学者之家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感人故事。在温婉平实的文字中,蕴含着深邃和厚重;所写的都是日常的枝节,却处处彰显出浓郁的人情味,及真正的知识分子所特有的那股朗朗清气。

【片段欣赏】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钟书总和我一同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瑗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所以我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合。

现在我们三个失散了。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剩下的这个我,再也找不到他们了。我只能把我们一同生活的岁月,重温一遍,和他们再聚聚。

1941年暑假,钟书由陆路改乘轮船,辗转回到上海。当时辣斐德路钱家的人口还在增加。一年前,我曾在辣斐德路弄堂里租到一间房,住了一个月,退了。这回,却哪里也找不到房子,只好挤居钱家楼下客堂里。我和圆圆(钱瑗的小名)在钟书到达之前,已在辣斐德路住下等他。

钟书面目黧黑,头发也太长了,穿一件夏布长衫,式样很土,布也很粗。他从船上为女儿带回一只外国橘子。圆圆见过了爸爸。很好奇地站在一边观看。她接过橘子,就转交妈妈,只注目看着这个陌生人。两年不见,她好像已经不认识了。她看见爸爸带回的行李放在妈妈床边,很不放心,猜疑地监视着。晚饭后,圆圆对爸爸发话了:“这是我的妈妈,你的妈妈在那边。”她要赶爸爸走。钟书很窝囊地笑说:“我倒问问你,是我先认识你妈妈。还是你先认识?”

“自然我先认识。我一生出来就认识。你是长大了认识的。”这是圆圆的原话。我只把无锡话改为国语。我当时非常惊奇。所以把她的话一字字记住了。

钟书悄悄地在她耳边说了一句话。圆圆立即感化了似的和爸爸非常友好,妈妈都退居第二了。圆圆始终和爸爸最“哥们”。钟书说的什么话,我当时没问,以后也没想到问,现在已没人可问。只好永远是个谜了。

她和爸爸一起玩笑,一起淘气,一起吵闹。从前,圆圆在辣斐德路乖得出奇,自从爸爸回来,圆圆不乖了,和爸爸没大没小地玩闹,简直变了个样儿。她那时虚岁五岁,实足年龄是四岁零两三个月。向来只有人疼她,有人管她、教她,却从来没有一个一同淘气玩耍的伴儿。

我们沦陷上海,最艰苦的日子在珍珠港事变之后,抗日胜利之前。钟书除了在教会大学教课,又增添了两名拜门学生。但我们的生活还是愈来愈艰苦。只说柴和米,就大非易事。

日本人分配给市民吃的面粉是黑的,筛去杂质,还是麸皮居半;分配的米,只是粞(xī碎米),中间还杂有白的、黄的、黑的沙子。黑沙子还容易挑出来,黄白沙子,杂在粞里,只好用镊子挑拣。

但大米不能生吃,而煤厂总推没货。好容易有煤球了,要求送三百斤,只肯送二百斤。我们的竹篾子煤筐里也只能盛二百斤。有时煤球里掺和的泥太多,烧不着;有时煤球里掺和的煤灰多,太松,一着就过。如有卖木柴的,卖钢炭的,都不能错过。有一次煤厂送了三百斤煤末子,我视为至宝。煤末子是纯煤,比煤球占地少,掺上煤灰,可以自制相当四五百斤煤球的煤饼子,煤炉得搪得腰身细细的,省煤。烧木柴得自制“行灶”,还得把粗大的木柴劈细,敲断。烧炭另有炭炉。煤油和煤油炉也是必备的东西。各种燃料对付着使用。我在小学代课,我写剧本,都是为了柴和米。

有一个夏天,有人送来一担西瓜,我们认为绝不是送我们的,让堂弟们都搬上三楼。一会儿钟书的学生打来电话,问西瓜送到没有。堂弟们忙又把西瓜搬下来。圆圆大为惊奇。这么大的瓜!又这么多!从前家里买西瓜,每买必两担三担。这种日子,圆圆没有见过。她看爸爸把西瓜分送了楼上,自己还留下许多,佩服得不得了。晚上她一本正经对爸爸说:“爸爸这许多西瓜,都是你的!——我呢,是你的女儿。”显然她是觉得“与有荣焉”!她的自豪逗得我们大笑。可怜的钟书,居然还有女儿为他自豪。

【探究练习】

1.文章开头说“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朴素”“单纯”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段主要通过哪两件事描写了女儿圆圆的聪慧可爱?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钱钟书先生是一代大家,学养深厚令人仰视,而从杨绛质朴平凡的文字中,我们看到生活中的钱钟书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ndprint

猜你喜欢
煤球木柴我们仨
海底的“黑煤球”是什么东西?
我们仨
“煤球”传奇
燃烧,或者火
读《我们仨》有感
“我”一个人怀念“我们仨”
煤球蛋糕的故事
万人如海一身藏
蜂窝煤中的数学问题
驮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