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_王贞贞 姚曦
德不孤,必有邻
——卢志文的新教育公益情怀
本刊记者_王贞贞 姚曦
>>>作为原新教育研究院院长和新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卢志文对新教育发展贡献巨大。在他的带领下,2012年新教育基金会加入基金会中心网,其中基透明指数已连续4年保持满分,排名始终第一。但在采访中,他总是强调自己是不重要的,在他看来,正是理念的力量,吸引了那些有共同教育情怀的人为这件公益事业无私付出。>>>
新孩子联盟校长论坛义务讲座。薛晓哲 摄
记者:您作为一位成功的民办教育集团校长,为何选择加入新教育实验?
卢志文:推动教育进步的力量有三种:一是教育理念和价值的提升,这叫理念的力量;二是教育体制和机制的创优,这叫结构的力量,或者制度的力量;第三种是教育内外技术的进步,这是科技的力量。这三种力量协同作用当然可以推动教育进步,每一种力量也都能推动教育进步。
就我个人来说,我以前长期从事公办教育。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它运行的机制并不理想。它存在的很多问题都让我感到不满意。于是我抛弃了公办学校良好的保障,抛弃了已经取得的那些成果,从头开始创业,自己出来办学校。我们都希望教育进步,而我看到民办学校的机制有促进教育进步的价值和意义,所以我愿意抛弃一切投身民办教育,拥抱这样一个新的机制,新的体制。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切身体会到了这样一种结构的力量。就这样翔宇教育集团一路做过来,我们的愿望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得以实现。
我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努力推动教育变革,然而这个过程非常不容易。学校初创时期十分艰辛,职业倦怠、体制掣肘,重重困难让我时常陷入迷茫。正是那时我遇见了新教育。我最初是听了朱永新老师的演讲《我的教育理想》,觉得他的理念对我们教育实践的老师和校长具有引领价值。当我用新教育的理念去指导民办教育实践的时候,我们就有了清晰的方向。朱老师提出的改变中国教育现实的路径和方法,正是通过先进的理念指导改变中国教育的现实,这是理念的力量。这就是为什么我选择投入新教育实验。
记者:您能具体谈谈新教育这种理念的力量吗?
卢志文:举个例子,新教育提出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就列出了教育的目的是幸福,而教育的计量标准是完整,这两条非常有价值。
过去我们是为成功而教,成功而学。以成功为目的必然带来功利。小学就讲“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压榨孩子,透支未来,换来一点所谓的成绩,那是对孩子的身心摧残。只关注孩子今天走得快不快,无视孩子明天走得远不远,这是不对的。人生是万里长跑,是马拉松,你不能在第一圈就跑得上气不接下气。但我们的应试教育、功利教育违背了这一点,我们的孩子没有输在起跑线上,但他们都倒在了离起跑线不远的地方。而新教育提出教育的目的是孩子的幸福,为幸福而教,为幸福而学,你就会发现功利性降低了。这种急功近利的教育一淡化,实际上就更接近教育的本质。
新教育提出教育质量的标准要完整。什么是完整的教育质量呢?一定是身、心、脑全面和谐发展。这也是我们过去教育当中所丢掉的一些东西。我们过度重视脑,忽视身和心,体育不够重视,德育不够重视。品格教育、人格塑造被忽视。这就出问题了,出现很多高分低能、高分低品的人。这些都是我们不想看到的。
先进的理念我们要去拥抱,先进理念一定可以带来教育评价的提升。新教育走的路就是通过先进的理念引领和改变现实,事实证明这条路是走得通的,有促进教育进步的价值和力量。
记者:您是新教育基金会的筹建者之一,请问当时筹建的情况是怎样的?
卢志文:这就是把一份理念、理想变成一场行动的过程。2006年,当朱老师亲自提议由我担任新教育研究院院长和新教育基金会理事长时,我实实在在感受到压力。
基金会的发起人是朱老师、王海波和我,筹备、注册等一系列工作都是在我手里办的。这个过程非常艰难,非常漫长。但是我们也获得了很多人的帮助。2006年7月,在北京清华附小举行的第六届年会上,我代表筹建中的“新教育研究院”与吴国平先生签约,获得了无锡灵山慈善基金会500万资金支持的承诺,它给了我们最初的帮助。
在我看来,新教育研究院就像个操作系统,是新教育整个实践的推进和管理系统,而新教育基金会是新教育的支持系统,通过基金会的方式能够寻求社会支持,把这种社会支持通过规范的方式、可持续的方式固化下来,给新教育源源不断地输入支持的力量,让新教育走得更远。
记者:我们知道您所在的翔宇教育集团对基金会有长达数年的支持,这是为什么?
卢志文:是的,非常感谢翔宇教育集团董事长王玉芬对我们基金会七年的热心支持。一个组织、一个事业朝前走,是需要很多方面系统的支持,少一个都不行。在众多的新教育的支持力量当中,我们只是做了一些事,保证它能正常往前走。其实我们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么多一线老师、校长,他们对新教育的捐款和投入。
记者:我们知道做一个基金会不容易。让别人来认识到你们的价值,让别人真金白银资助新教育,这一点是最难的,您感觉如何?在社会支持方面,还有没有可圈可点的事情呢?
卢志文:很多人都值得一说。比如王海波,他是我们新教育基金会的发起人之一,也是现在基金会的副理事长,新教育注册的第一笔资金就是他支持的。他本来是个成功的企业家,当时在报纸上看到新教育的事迹,他自己也有教育情怀,就主动联系表示支持,成为新教育最初的支持力量。再比如台湾的企业家营伟华,她当年也是我们新教育一个很好的支持力量。在初期,她很热心地参与各种公益行动,做了很多事情。不仅投入精力,也投入资金,成为我们新教育的一号义工。还有新教育超级义工薛晓哲,他一直用镜头记录新教育的点点滴滴,这么多年没有一分钱酬劳。还有超星公司的史超先生也给新教育捐款,媒体人章敬平先生作为义工也为新教育做了很多事……
新教育这一番事业为什么会得到这么多人支持?我觉得是因为它切合了很多有情怀的人心目中的理想。当前的教育是不完美的,很多人都着急,希望寻求改变。子曰:德不孤,必有邻,美好的东西总要有人支持的。新教育能够这样轰轰烈烈地铺开,正是因为它的理念感召了太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