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海英
危重患者抢救中应用全程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
陆海英
全程护理模式;危重患者;抢救
急诊护理学作为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使无数急、危、重症患者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救治,大大降低了危重患者的并发症和致残率。急诊室是大、中型医院的特殊、重要组织机构,是衡量医院急救水平的重要标准,急诊室重危患者具有病情危重、病情进展快、生活不能自理及治疗费用昂贵等一系列特殊性,因此如何提高急诊护理质量、急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显得尤为重要[1]。本研究通过调查全程护理模式对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的作用,分析急诊室危重患者急诊护理的有效对应策略。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浙江省淳安县中医院抢救的危重患者431例,均符合:年龄18~70岁,医嘱为“病危”或“病重”,入住急诊抢救室时间超过24 h以上的清醒患者;排除入急诊室已经死亡或24h内死亡的患者,意识障碍患者,存在医患纠纷的患者。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患者分成两组,其中采用全程护理模式的患者201例作为观察组,常规护理的病例2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119例,女82例;平均年龄(41.53±18.92)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42例,初中及中专71例,高中及以上88例;医疗费用支付情况:自费62例,医保73例,农合55例,其他11例。对照组男138例,女92例;平均年龄(42.16±18.25)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45例,初中及中专78例,高中及以上107例;医疗费用支付情况:自费71例,医保85例,农合61例,其他13例。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医疗费用支付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
1.2方法
1.2.1常规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按照常规的护理流程展开抢救工作,入院后立即安排家属以及院前急救人员将患者送至医院急诊科,进行抢救及护理。
1.2.2全程护理模式接到 120信息后,由特定护士主动接警,通过与抢救现场医生的电话沟通全面掌握患者的病情;护士根据患者的病况做好相应的急救准备,通知相关专科医生提前到场;患者入院后通过快速绿色通道进入抢救室,先抢救后挂号、缴费,并根据患者的主诉、客观病情进行评价判断患者病情的危重缓急;积极主动配合抢救,首先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并建立静脉通道,保证各项急救措施迅速、准确而有效的实施;特定护士全程陪同患者抢救、检查、住院,将患者送达指定病区时,提前告知患者病情及需要准备的监护仪器,做好病情、抢救用药及各种导管标识的交接工作。
1.3观察指标记录患者的急诊入院抢救时间、抢救费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病情转归情况。病情转归分为好转转科、好转出院、放弃出院(包括死亡)。满意度调查:设计满意度调查量表,包括6个条目:入住急诊科时护士接待情况、责任护士主动沟通交流情况、责任护士提供舒适护理情况、责任护士整体服务态度、急诊室整体环境和急诊室护士操作技术。每个条目包括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5个等级。6个条目均为很满意或满意判断为满意问卷。满意率=满意问卷数/总调查问卷数×100%。
1.4统计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2检验。<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间抢救时间、抢救费用、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观察组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抢救费用、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均<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间病情转归比较观察组好转转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放弃出院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间满意率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收回符合标准的问卷221份和197份,观察组满意率为93.91% (163/22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73.76% (185/197),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2=30.34,<0.05)。
表1 两组患者间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
表2 两组患者间病情转归比较例(%)
急诊室与其他科室相比有着特殊性,急诊患者会涉及内科、外科、妇科等多学科,而且患者通常患有突发的严重疾病,病情恶化迅速,很容易引发死亡,因此需要多学科配合参与抢救,同时也势必需要急诊医护人员全面掌握各科知识。作为一名急诊抢救室的护士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及熟练的技术操作外,还必须有良好的应急能力[2]。在危重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全程护理模式,针对传统的护理模式进行调整完善,使护理工作走向规范化、科学化,能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和抢救成功率,减少死亡现象[3-4]。这种全程护理模式还能保证患者及患者家属与护士的有效沟通,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一方面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另一方面也有益于护士更全面的掌握患者的病况以实施有效救治[5-6]。
本研究发现在危重患者抢救中实施全程护理后,不仅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有所缩短,抢救费用、住院费用有所减少,患者的病情转归也明显好转。可见全程护理做好院前急救人员的信息沟通,在患者入院前就做好各项抢救准备工作,使患者到达医院后短时间内就能迅速投入抢救,同时建立抢救流程,确保快速对病情进行判断,以快速的对症处理以及正确评估,能有效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通过实施上述的全程护理模式,保证抢救工作有条不紊的展开,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还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综上所述,在危重患者抢救中应用全程护理模式能有效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还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1]魏峰,刘清和,马丹.急诊医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54-178.
[2]陈军.急诊危重患者护理风险识别与管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29(12): 7167-7168.
[3]刘瑛,沈红.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临床护理,2010, 9(8):36-38.
[4]王丽云.模式化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运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2, 23(4):2942-2944.
[5]琚江美,刘佳.优化护理流程对急诊危重患者抢救的效果影响[J].健康研究,2014, 34(1):32-34.
[6]程宝珍,张小红,牛娟.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2,27(5):9-11.
10.3969/j.issn.1671-0800.2016.05.068
R473
B
1671-0800(2016)05-0689-02
2015-12-20
(本文编辑:孙海儿)
311700浙江省淳安,淳安县中医院
陆海英,Email:653820323@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