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应用精细护理的效果

2016-09-22 06:48:29王俊星张坤戚加秀王丽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6年3期
关键词:胃轻瘫空腹血糖

王俊星 张坤 戚加 秀王丽

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应用精细护理的效果

王俊星张坤戚加秀王丽

目的探讨精细护理干预应用于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社区中心治疗的137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8例均行常规护理,观察组69例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及运动指导等精细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的水平、对护理措施满意度。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2.1%,明显低于观察组的89.9%(P<0.05);观察组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结论对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行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指导及定期随访等精细护理干预,可提高临床治疗社区管理效果,良好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改善预后,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糖尿病性胃轻瘫;护理干预;治疗

糖尿病性胃轻瘫为糖尿病中常见胃肠并发症,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糖尿病引起神经功能紊乱,从而造成胃动力紊乱,收缩无力,形成胃潴留[1]。临床上常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胀、嗳气、早饱、体重减轻、厌食等,通常患者在餐后症状更为严重[2]。此病会严重影响到患者血糖水平[3]。为研究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本文选取137例糖尿病性胃轻瘫的患者,对其中69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心理护理、运动指导及饮食护理等护理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基线资料

选取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于我社区中心治疗的137例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在病程、性别、年龄及临床症状等基线资料上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二、病例选择标准

所选患者均符合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诊断标准[4],且在胃镜及彩超等辅助检查中确诊,排除妊娠、哺乳期的妇女、不愿意配合及发生器质性病变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下与我中心签署相关协议,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本研究经我中心伦理委员会批准。

三、护理方法

1.对照组

对照组的68例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定时测量患者的血糖,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变化。

2.观察组

观察组的69例患者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饮食、运动指导及定期随访等精细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心理护理:由于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的病程较长,使患者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将越来越大,患者会在病情反复的情况下产生对病情恶化的担心,会担心是否病情已发展成为胃溃疡,甚至严重到已发展为胃癌,失去治疗的信心。通常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在进食时一次不能吃太多,因此会让不了解病情的患者自觉病情严重的情况,使患者出现失眠、抑郁、焦虑等心理变化。因此,对患者,护理人员需主动与其进行交流,给予关心和关注,及时了解患者的情况,对出现心理变化的患者需及时进行沟通,说明胃轻瘫的本质和特征,属功能性良性疾病,是可以治疗恢复的,并正确引导,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5]。同时,护理人员还应与患者家属沟通,指导患者家属鼓励患者,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护理人员还应定期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疾病知识及治疗进展,让患者能正视疾病,拥有积极乐观的自信去战胜疾病。

表1 两组基线资料的比较

(2)饮食护理:饮食护理十分重要,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血糖控制失衡。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应养成少食多餐的饮食习惯,可用餐4~6次/d,除了平常一日三餐外,可在下午3点或在临睡前进行加餐[6]。由于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对固体食物的消化吸收较慢,且血糖也在上下不断地波动,极易导致出现酮症酸中毒及各种感染,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嘱咐患者多食半流质的食物,不食油炸及不消化的食物,这样便可更好的控制血糖水平及改善胃肠道的症状[7]。在临床上一般对糖尿病但无胃轻瘫的患者建议多食高纤维的食物,原因是高纤维的食物可延迟胃的排空,从而使餐后的血糖水平降低,但对于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来说,其在胃排空的时间上本来就已经延迟了,若再食高纤维食物,则会导致胃排空时间更加延迟,不利于血糖的控制,因此,护理人员应嘱患者在营养支持的条件下,少食高纤维的食物,如白菜、马铃薯及芹菜等,一般待胃轻瘫症状好转后可根据实际情况恢复高纤维的饮食[8]。

(3)运动指导护理:适量的体育锻炼可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及体重,并能增强其体质,因此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运动指导,在餐后1 h,患者可进行慢走、走与慢跑交替、太极拳及跳绳等适度的有氧运动,每次运动时间为45~60 min[9],患者在运动过程中需在家属的陪伴下进行,随行人员需随身携带糖果,并随时观察患者的情况,若出现大量出汗、饥饿、心悸等症状时需立即停止运动,服用糖果并监测血糖[10]。

(4)定期随访: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定期通过电话或上门拜访的形式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并嘱患者注意饮食习惯。对有进一步需求的患者,我中心还设有专门的糖尿病俱乐部供患者进行病情交流和了解病情。

四、疗效判定指标

根据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标准[4]将患者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种。①显效:中医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以上;餐后2 h血糖和空腹血糖均下降至正常值或二者下降幅度超过40%。②有效:中医临床症状出现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70%;餐后2 h血糖和空腹血糖下降幅度为20%~40%。③无效:症状无改善,证侯积分减少30%以下,餐后2 h血糖和空腹血糖未下降或下降幅度低于20%。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将患者空腹及餐后2 h的静脉血采用氧化酶法对其血糖水平进行测定。根据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及不满意;满意度=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五、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 16.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分类资料采用Ridit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1%,明显低于观察组的89.9%(P<0.05),见表2。

二、两组治疗后的空腹及餐后2 h血糖水平比较

观察组在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的水平均比对照组的低(P<0.05),见表3。

三、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见表4。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表3 两组在治疗后的空腹及餐后2 h血糖水平比较(±s,mmol/L)

表3 两组在治疗后的空腹及餐后2 h血糖水平比较(±s,mmol/L)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n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对照组688.2±3.710.2±3.6观察组696.8±2.9*8.6±2.1* t值-2.46693.1831 P值-0.01490.0018

表4 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的比较[n(%)]

讨论

糖尿病为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长期存在高血糖。而胃轻瘫作为糖尿病中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其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为恶心、呕吐、嗳气、腹胀及早饱等,症状的严重程度一般会因人而异,对同一患者来说,其症状也会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糖尿病自主神经的病变、神经敏感性的降低等[11]。糖尿病性胃轻瘫不仅会使患者的血糖控制不佳,而且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高血糖会使患者出现多尿、多饮等表现,通常将空腹血糖水平高于6.1 mmol/L及餐后2 h血糖水平高于7.8 mmol/L定义为高血糖。因此,对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对增强血糖的控制是必要的。在积极有效的治疗下,配合精心的护理可提高治疗的疗效,护理干预包括: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积极的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及时疏导患者因疾病所带来的焦虑、敏感等心理问题,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疾病的知识及治疗的最新进展,让其树立战胜此病的信心,并乐观积极地配合治疗,有效提高治疗效果;②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嘱患者少食多餐,一天可用餐4~6次,多食高蛋白质及半流质的食物,少食白菜、马铃薯及芹菜等高纤维的食物,不食油炸、辛辣及不易消化的食物,不仅可更好的控制患者血糖的水平,而且也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2];③运动指导护理,护理人员根据不同的患者对其进行运动指导的护理,患者可在餐后1 h,进行慢走、走与慢跑交替、太极拳等适度运动,每次运动的时间一般不宜过长,也不宜过短,一般运动时间为45~60 min,患者轻微出汗即可。长期坚持运动,可让患者体重减轻,增强体质,更有利于血糖的控制;④定期随访,护理人员定期通过电话或上门拜访的形式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血糖控制情况。

本文对我社区中心137例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进行研究,对其中的69例观察组中的患者采取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指导及定期随访等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的水平、对护理措施满意度,取得了肯定的成果,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1%,明显低于观察组的89.9%(P <0.05),说明护理干预能提高临床疗效;观察组在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的水平均比对照组的低(P<0.05),说明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控制血糖的水平;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对护理措施的满意度,提高其依从性,更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应用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指导及定期随访等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使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良好的控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1]戚红亮.莫沙比利联合穴位针刺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3,18(4):241-242.

[2]孙士东,王淑芳,倪永泽,等.根除幽门螺杆菌对糖尿病胃轻瘫的疗效观察[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9,14(1):24-25.

[3]蔡子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51例疗效观察[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1,6(3):27-28.

[4]胡大一.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347.

[5]王美芳.糖尿病性胃轻瘫的护理干预[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6):50-51.

[6]王美芳,章秋芳.48例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的饮食与运动干预[J].护理与康复,2007,6(7):475-476.

[7]潘梅丽,叶超英,潘勇莉,等.饮食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胃排空时间的影响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 (12):99-101.

[8]Xu L,Li Z,Guo F,et al.Curcumin improves expression of ghrelin through attenuating oxidative stress in gastric tissues of streptozotocin-induced diabetic gastroparesis rats[J].Eur J Pharmacol,2013,718(1-3):219-225.

[9]吴玉娟,席蓉,贾院春,等.运动处方干预对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效果评价[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23):26-27.

[10]詹步芹,孙跃玲,贾菊,等.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6):79.

[11]顾小妹.1型糖尿病合并胃轻瘫的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5(24):38-39.

[12]叶江嫔,张海微,邱晓珍,等.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的饮食护理进展[J].护理学报,2011,18(4):16-18.

(本文编辑:郑浩轩)

10.3969/j.issn.1672-2159.2016.03.053

100078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王丽

2016-02-24)

猜你喜欢
胃轻瘫空腹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保健医苑(2022年6期)2022-07-08 01:26:34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采血为何要空腹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12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枳实消痞汤口服联合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针刺治疗胃癌术后胃轻瘫的临床观察
经口内镜下幽门肌切开术治疗胃轻瘫研究进展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妈妈宝宝(2017年3期)2017-02-21 01:22:30
猪的血糖与健康
空腹喝水
邱保国教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经验
中医研究(2014年12期)2014-03-11 20: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