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立弟 刘蕊 王茜茜
腹泻门诊患儿行综合性护理的效果观察
宋立弟刘蕊王茜茜
目的观察门诊腹泻患儿行综合性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门诊收治的79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儿均行腹泻的常规治疗。对照组39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行综合性护理。观察两组患儿呕吐、腹泻改善和退热时间,对两组患儿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评定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呕吐、腹泻改善时间、退热时间均晚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患儿护理满意度评价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对腹泻的患儿行综合护理可较早地改善患儿呕吐、腹泻和发热等症状,有利于患儿预后,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腹泻;小儿;综合性护理
小儿腹泻多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是多因素、多病原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疾病,其主要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可伴有呕吐、腹痛、发热等症状及不同程度的电解质、水、酸碱平衡紊乱[1]。其主要病原为轮状病毒和致病性大肠杆菌[2]。临床上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在小儿腹泻的治疗过程中,需要对其行相应的护理干预,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儿的康复。本文选取我院儿科门诊收治的79例腹泻患儿行对照观察,其中综合性护理组取得肯定结果,现报道如下。
一、基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9月我院儿科门诊收治的79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有39例患儿,其中男性20例,女性19例;年龄3个月至3.1岁,平均(1.2±0.6)岁;病程1~7 d,平均(3.2±1.1)d。观察组有40例患儿,其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5个月至2.7岁,平均(1.0±0.9)岁;病程1~6 d,平均(2.8±1.6)d。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上差异不明显(P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基本资料比较
二、患儿选取标准
79例患儿均符合《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的专家共识》[3]的诊断标准,都有不同程度的腹泻,大便次数增多且呈水样。排除不配合治疗的患儿、家长不愿意让其孩子参与本次研究的患儿、消化系统其他病的患儿,所有患儿均是其家长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与我院签署相关协议,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本次研究获我院医学伦理委员批准。
三、具体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小儿腹泻的常规治疗,治疗原则为:营养支持,控制肠道内外的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1.对照组行小儿常规护理
调整患儿饮食;遵医嘱给患儿口服或静脉补液;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准确记录患儿的出入量。
2.观察组行综合性护理
(1)饮食护理:对腹泻程度较轻的患儿可指导患儿家长继续给患儿行日常的饮食,但对腹泻程度较重且伴有呕吐的患儿,需暂停饮食5~8 h,待呕吐减轻或停止后,方可恢复饮食。合理安排饮食,应给予患儿相应营养支持的饮食,如瘦肉末、鱼等。
(2)心理护理:由于患儿大多数是2岁以下的婴幼儿,腹泻会给患儿带来诸多的不适,引起患儿精神不振,这便会使患儿家长感到心理烦躁不安,护理人员需及时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对其行心理安慰,让患儿家长能配合护理人员对患儿的护理和医生的治疗。
(3)家庭隔离:护理人员应指导患儿家长做好个人卫生,防止交叉感染;对患儿的衣物、尿布、餐具、玩具等进行分类消毒隔离,并随时保持清洁,避免患儿将其送入口中带入病菌。
(4)体温护理:每4 h对患儿进行体温测量,待体温恢复正常水平3 d后,将次数减少到2次/d。腹泻伴感染的患儿,体温常常比较高,护理人员此时可给予患儿行物理降温,将冰袋或冷毛巾敷于患儿头部;当患儿出现重度脱水时,常常会引起周围循环衰竭,当体温过低时,护理人员应注意患儿的保暖。
(5)臀部护理:由于大便次数过多,导致患儿臀部发红或溃烂,护理人员应在患儿每次大小便后对其臀部进行清洁,勤换尿布,臀部清洁后需保持干燥,必要时可涂抹爽身粉。
(6)健康指导:护理人员与患儿家长及时沟通,让其了解小儿腹泻的相关知识和预防措施,做好玩具、食具、尿布等的消毒,勤剪指甲;提倡母乳喂养,掌握断奶时机,避免在夏季断奶,患儿需添加辅食时应逐渐增加;指导患儿家长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方法,如注意患儿皮肤弹性、尿量等变化;要尽量避免长期使用抗生素,从而造成肠道菌群的失调。
四、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的呕吐、腹泻改善时间和退热时间进行记录,采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分为十分满意、满意、不满意三种。护理满意度=十分满意率+满意率。
五、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 19.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分类资料行Ridit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一、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观察组在呕吐、腹泻改善和退热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s,d)
表2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s,d)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n呕吐改善腹泻改善退热对照组392.6±1.12.2±1.32.4±1.2观察组401.7±1.2*1.4±1.0*1.3±0.6* t值-3.47253.07055.1727 P值-0.00080.00300.0000
二、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2%(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腹泻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指排便次数明显高于正常的频率,且大便稀薄,呈水样便[4-5]。腹泻常有肛门不适、排便急迫感、失禁等症状。腹泻常分为慢性和急性两类。慢性腹泻一般指病程至少为两个月或间歇2~4周有复发性腹泻,急性腹泻指发病急剧且病程一般在2~3周[6-7]。腹泻常发生在小儿身上,小儿腹泻属常见疾病,常发生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8]。引起小儿腹泻的病因是:①病毒感染,在秋冬季节有80%的小儿腹泻均由病毒感染所致,其主要的是轮状病毒,其次还有星状病毒、冠状病毒、科萨奇病毒等;②细菌感染,主要由致腹泻的大肠杆菌引起,其次还有弯曲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等;③真菌,导致腹泻的真菌主要有念珠菌、毛霉菌、曲菌等,婴儿常以白色念珠菌较多;④寄生虫,常见导致腹泻的寄生虫有阿米巴原虫、隐孢子虫等;⑤饮食不当,常见于人工喂养,当喂养不适当、不定时、饮食中脂肪过多或断奶后突然改变食物,均可导致轻、重度腹泻;⑥气候因素,当气候突然变冷时,腹部受凉会使肠蠕动增加,天气过热导致消化液分泌变少诱发消化功能的紊乱,从而导致腹泻[9-10]。小儿腹泻临床表现分为轻型和重型。轻型腹泻起病可缓可急,主要是胃肠道症状为主,偶有呕吐,大便次数增多并伴有性状的改变,无全身酸中毒及脱水症状,一般在数日内便可痊愈,常由肠道外感染和饮食因素所致;重型腹泻常急性起病,除有较严重的胃肠道症状以外,还有明显的全身酸中毒和水、电解质紊乱症状,常由肠道内感染所致[11-12]。
本次研究选取了2014年4月至2015年9月我院门诊收治的79例腹泻患儿,对照组在呕吐、腹泻改善和退热时间上均晚于观察组。综合性护理包括饮食护理、心理护理、臀部护理及体温护理,家庭隔离和健康指导。饮食护理对腹泻程度不同的患儿采取不同的饮食安排,对腹泻程度较轻的患儿继续日常的饮食,但对腹泻程度较重并伴有呕吐的患儿,需暂停5~8 h的饮食,待呕吐减轻或停止后才能恢复饮食;心理护理可缓解患儿紧张焦虑感,使患儿能配合医护的操作;臀部护理可保护患儿臀部,避免患儿臀部因大便次数过多而引起的发红或溃烂;体温护理可对患儿的体温进行密切观察,当患儿体温较高时,护理人员需及时给予物理降温;家庭隔离从患儿家长着手,勤洗手可防止交叉感染,对患儿衣物、尿布、餐具及玩具等进行分类消毒,可避免病从口入;健康护理可使护理人员与患儿家长及时沟通,让其了解小儿腹泻的相关知识和预防措施,指导患儿家长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的方法。综合性护理使护理人员从内到外对患儿及家长进行全面的护理指导,使患儿能尽早康复。通过对两组患儿开展不同护理模式,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69.2%,低于观察组的92.5%。但本次研究时间较短、样本量较小,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综合性护理对腹泻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是显著的。通过对患儿饮食、心理、臀部及体温的护理,家庭隔离和健康指导,让患儿配合治疗,使患儿能较早地改善呕吐、腹泻和发热等症状,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1]陈火容,夏玉芳.消旋卡多曲应用于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5,20(5):498-499.
[2]张萍,窦菲,李娟,等.赛肤润早期防治腹泻患儿肛周皮肤损伤的护理[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3,18(6):395-396.
[3]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的专家共识.中华儿科杂志,2009,47(8):634-636.
[4]宋颖.综合性护理用于小儿腹泻的临床护理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0):269-269.
[5]曹正玲,张丽珺.综合性护理对小儿腹泻的干预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6):143-144.
[6]刘瑾.综合性护理对小儿腹泻的干预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21):4786-4787.
[7]陈燕.综合护理对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2):82-83.
[8]黄维站.60例小儿腹泻的临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2,07 (12):247-248.
[9]钱明芳,白文娟.小儿秋季腹泻的综合护理干预[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16):156-157.
[10]李燕琴.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小儿腹泻的作用探讨[J].延边医学,2014,(32):108-109.
[11]卓燕舞,吴美水,林瑞凤,等.小儿腹泻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11):1384-1385.
[12]陈瑾,丁希云.护理干预对儿童秋季腹泻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8):1271-1273.
[13]Abdel-Hafeez EH,Belal US,Abdellatif MZ,et al.Breast-feeding protects infantile diarrhea caused by intestinal protozoan infections [J].Korean J Parasitol,2013,51(5):519-524.
[14]Al-Mubarak L1,Al-Makadma A,Al-Khenaizan S.Infantile systemic hyalinosis presenting as intractable infantile diarrhea[J].Eur J Pediatr,2009,168(3):363-365.
(本文编辑:任玥欣)
10.3969/j.issn.1672-2159.2016.03.054
10085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小儿内科门诊
2016-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