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趣味性教学

2016-09-21 11:57赖吉阳
考试周刊 2016年69期
关键词:谚语政治课趣味性

赖吉阳

政治教师,如何增强政治课的趣味性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加里宁说:“教育是一种艰巨的事业,优秀的教育家们认为,教育不仅是科学事业,而且是文艺事业。”这里他把教育、科学、艺术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颇有见地。现在,很多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没有兴趣。要改变这种状态,思想政治课必须改变空洞说教的状态,从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理论的兴趣入手。在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地利用一些趣味性的事例,寓趣味性于科学性之中,把科学性与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情激教,让学生在趣味盎然、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学习,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兴趣是上好新课的一个关键,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和提高兴趣的重要因素。就政治课来说,在目前的课程设置中,活动内容占主要部分,纯理论的讲解部分较少。有鉴于此,教师只有努力提高学生的兴趣,才会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热情讨论的愿望。然而,倘若按传统讲课方法,在这种课程设置中,可以说没有什么内容可讲,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关键不在老师讲得怎样,反而在于课堂活动怎样。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发挥出最佳效果,让每一位学生都全身心地参与其中是每一位政治教师面临的严峻课题。笔者根据教学实践,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要找好课题切入点。教学实践表明,在课堂教学中,开头的十分钟效果是最佳的。因此,教师如抓住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先声夺人,则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好的方法有故事导入法、名言导入法、音乐导入法、时政导入法等。时政导入法是根据教材内容,利用新近发生的国内外重大事件、重要新闻,激发学生情感和探究欲望的一种导入方法,具有新鲜、真实的特点,感染力强,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促使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努力营造活跃、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思维,甚至对教师观点进行合理反驳,引发师生之间的争鸣。在创设问题情境中还需要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学生的认知特点,按照一定的教学原则和方式,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和启发学生探究、发现,这是我们常说的设疑引思。“疑”是激发思维的起点,“疑”是激发思维的动力。教师应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巧妙地提出问题,而这类问题主要是学生不能提出但又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一般是在重点、难点、社会热点和思维盲点处提出问题。这类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具有思考的价值,引起学生认识的升华。此外,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要注意引发学生探究、思考、解决问题,从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

第三,理论联系实际,联系社会热点,学以致用。在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上有一则醒目的格言:听到的,过眼烟云;看见的,铭记在心;做过的,沦肌浃髓。这句格言,从侧面说明实践活动在一个人的认知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无可替代的作用。而政治是一门和现实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的学科。如若在政治课教学中,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我展示的平台,引导他们联系实际、联系生活,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求知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团结协作精神,这样的政治课还会空洞乏味、令人昏昏欲睡吗?

例如,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有关党的重大决议、决策、决定等,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由于其总是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因而一直是人们议论与关注的焦点,是学生谈论的热门话题。针对这类的“热点”问题,运用社会调查法,促进学生深刻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科学性、前瞻性,进而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的热忱。所以在学习“国家制订农业政策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的问题时,我首先给学生讲清楚关于费改税政策出台的背景、内容,又给学生展示现在国家免征农业税的有关规定等,使学生有初步的认识,然后引导学生深入农村实地调查费改税及免征农业税的具体实施情况,以及农民对费改税、免征农业税的态度等。通过这一系列的调查,可以让学生从实践中把握我党的性质、宗旨及国家的性质等相关知识,同时也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另外在实际教学中,我还创设了“热点评论”、“每周要闻”、“我当新闻发言人”、“群英辩论赛”等形式各异、生动活泼的实践模式,既让学生感悟生活的真谛,又锻炼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第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丰富教学内容,极大地拓展教育时空界限,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第五,锤炼语言,展示语言的魅力,谚语俗语引趣。政治教师必须锤炼教学语言,做到语言科学、清晰,富于节奏性,风趣幽默,才可能收到“言之有新”、“言之有物”的教学效果,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情感的共鸣。数千年来,流传于民间的经济谚语,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经验的总结和智慧的结晶,它具有形象性、趣味性和实效性等特点。在教学中,教师若能恰当地利用这些经济谚语,既有利于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内容,加深记忆,又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魅力。如在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知识”时,可以引用社会上流传的谚语:“质量的竞争,以优取胜”;“品种的竞争,以新取胜”;“价格的竞争,以廉取胜”;“信誉的竞争,以诚取胜”;“服务的竞争,以情取胜”;“经营的竞争,以管理取胜”;“信息的竞争,以及时、准确地取胜”;“商品陈列的竞争,以整洁、美观、醒目取胜”;“广告的竞争,以简明、艺术、新奇取胜”;“招来顾客的竞争,以一视同仁取胜”。这些谚语就是对竞争的正确反映。利用这些谚语,可以使学生在快乐的情境中领悟到竞争的含义和特征;同时使学生知道危机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现在的社会是信息社会,有关信息方面的谚语,总结商品交换中运用信息的经验。如“信息灵,出金银”;“信息是个宝,贵在用得好”;“信息就是寒暑表,市场冷热全知晓”。这形象地说明信息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重要性。“生产好比摇钱树,节约好比聚宝盆”、“有捡不勤空受饿,有勤不捡枉徒劳”等,形象生动地反映生产和消费的辩证统一关系。

总之,高中新课改带来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贴近生活,联系实际,从课堂教学入手,努力探索教学新方法、新途径,在课堂形式上多花心思和下工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就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谚语政治课趣味性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趣味性的实践探索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说说谚语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把握民生新闻趣味性的几点思考
谚语趣画(一)
如何上好政治课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