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桂霞
【摘 要】
中考命题是提升初中教学质量、推进课堂改革的推手;中考英语试题的设计立足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加强对中考英语命题与英语教材开发利用的融合研究能在教学中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的作用。
【关键词】
中考的性质 中考命题的依据 评价体系 教材开发 创造性使用教材
一、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标准》)指出:终结性评价要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基于这一原则,初中英语毕业、升学考试的命题主要着眼于检测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程度,即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5个方面。因此,中考命题作为初中英语教学的指挥棒,成了提升初中教学质量、推进课堂改革的推手,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历年来我市的中考试题命制均遵循课标、紧扣教材,努力体现试题命制的适纲性、适度性、创新性、整体性和规范性原则。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使用的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我省目前使用的义务教育《英语》(译林版)教材是依据《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并在2011版《标准》的理念和要求的指导下于2012年完成了教材修订且正式投入使用。
修订之后的教材使《标准》要求的学习内容得到更为合理的安排,坡度减缓,同时使话题更丰富,全面覆盖《标准》要求的所有话题。
中考英语试题的设计充分体现了立足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的思想,给初中英语的一线教师充分挖掘教材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激发他们厘清中考英语命题与英语教材开发利用的融合研究。
二、中考英语命题与教材开发利用的融合点
(一) 中考的性质与教材的开发利用
中考即“初中毕业和高中阶段招生考试”,是选拔考试,但又是建立在义务教育基础上的选拔;中考要考虑初中学生升入高中后继续学习的潜在能力,但高中教育还是基础教育的范畴。因此,中考既要坚持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又要坚持考查学科能力。中考命题严格遵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考虑教学情况、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情况、教材使用情况,最大限度地求同避异,充分体现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平稳过渡,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南通市中考英语本着“兜底与选拔”的要求,以“低头翘尾,入口要宽,上坡要易”为命题宗旨,在基础题的设计上做到“将答案装在口袋里”。
以下就近年南通中考题的命制为例说明。
1.宽入口,考查基础知识
单项选择题是南通中考的第一大题,试题的设计要考虑到“宽入口”,保证让绝大多数学生拿到分。
例:单项选择题
1.Jack,______ American teacher,is arriving at our school by ______ car.
A. a;the B. an;不填 C. an;the D. a;不填
2.Teachers Day in China is ______ 10 September while South Koreas Teachers Day is ______ May.
A. on; on B. in; in C. on; in D. in;on
以上两题的难度系数预设分别为0.91和0.90。第①题考查学生对冠词用法的掌握情况,考查的知识点源自七年级下册教材Unit4的语法项目。题干中的Jack在初稿中为Richard,考虑到Richard这个名字在课本中出现频率不高,有可能会对部分学生的解题造成干扰,最终改为Jack。
第②题考查介词in和on表示时间的用法,其知识点源自七年级上册Unit4的语法项目。
以上两题均是直接考查对教材知识点的运用,大多数学生没有意外基本都能拿到分。事实上单项选择1-6题均属于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系数的预设平均在0.80。
2.微上坡,考查学科能力
中考除了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也考查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单项选择7-15题则体现了对语言知识的活学活用,难度系数预设平均为0.70。
例:单项选择题
8. ______ Ms. Zhou ______ Mr. Li is humorous. They are popular among us students.
A. Both; and B. Neither; nor
C. Either; or D. Not only;but also
该题考查学生对四组并列连词的使用,仅从前半句判断,BCD三个选项均可以选,但是后半句的语境控制很明显将答案锁定在D选项。相对于单选1,2,此题稍显灵活,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及运用相关语言知识,有一定难度。这也恰恰显现了命题的梯度性,符合中考命题“上坡要易”的要求。
试卷中其他题型 也同样按照“入口宽,上坡易”的梯度要求进行命制。但是所有命题的设置都将难度控制在0.3以上。
3.稍翘尾,考查综合能力
中考作为升学考试具有选拔功能,在试题的命制上要体现“低头翘尾”的特征。书面表达作为全卷最后一题,重点考查学生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2015年中考书面表达在选材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又突显了南通课改精神,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勇于创新。
书面表达的设计过程中,命题组成员在选材时充分考虑到了对教材资源的整合。根据《标准》所列的话题项目表,圈点出话题如对科技发展之下的家乡介绍、对当前社会热点如八礼四仪的理解与实践、对常见社会现象如手机低头族的关注与反思等等。但考虑到各县市的模拟题及复习题中多有涉及,为了保证试题的公正性,最终选定推荐信。推荐信在教材七年级下册Unit7 Abilities和九年级上册Unit1 Know Yourself两单元的Task板块均有出现,且主要话题跟人物能力、个性特征的综合描述相关。此次选题意在让学生以推荐信的形式综合运用所学表达不同“班级之星”的特征。题干中所提供信息看似难与教材挂钩,实际均分散于六册教材中。endprint
比如“敢于尝试”其实就是 “try different things / make something new”“思维活跃”则为“come up with new ideas”等。在语言组织的过程中,学生要尝试运用复合句进行表达,将教材中所学的句型结构尽可能多样化地呈现在文章里。如运用八下Unit6 Grammar 句型结构表达“Its patient of her to listen to others.”八下Unit5 Grammar结构表达“He is brave enough to try different things/making something new.”九上Unit1Task 短语运用“She is never afraid of making a speech in front of the whole class and she usually speaks loudly.”等等。另外,过渡语的恰当使用也是该题的得分点之一。
(二)中考命题的依据与教材的开发利用
江苏省义务教育《英语》(译林版)教材依据《标准》而编写,涵盖了《标准》要求的所有话题,是中考命题的依据。南通中考试题的命制严格遵循课标,紧扣教材,充分体现了对教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科学性规范性体现课标精神
科学性是试题质量的生命线,规范性是试题效度的保证。遵循课标是中考命题的首要原则,试卷中所有考查的词汇均源自《标准》的五级词汇,所有考查的项目均源自《标准》所列项目表。每一道试题的设计均经过反复推敲修改,精心创设恰当的语境,谨慎考虑各种可能存在的不科学因素,努力使试题质量达到最佳。
例:词汇B
51. 初稿:Spud Webb was the shortest player in the NBA in the nineteen ▲ . (eighty)
命题意在考查数词的复数形式。但是对于年代的数词表达不在《标准》要求范围,经过讨论,决定考in ones …表示年龄的知识。
二稿: My grandma is full of energy though she is in her ▲ . (ninety)
该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数词ninety的复数形式的理解与运用,这是《标准》语法项目表中“构词法”的要求。乍一看,本题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命题组在校对过程中发问:考生们的奶奶年龄多大?年纪大一点的估计也就六七十岁,命题者得从读者角度出发进行设计,此题的设计显然违背了试题的命制的科学性。后来将ninety改为seventy。
三稿:My grandma is full of energy though she is in her ▲ . (seventy)
试卷的再次校对过程中,命题组又有了新疑问:我们身边有许多七十多岁的人,个个精力充沛,该题的语境似乎不足以用让步状语从句来描述。此题欠缺规范性。
定稿:My grandma likes to be with the young though she is in her ▲ now. (seventy)
合理的语境设置让不同的表达呈现了与三稿相似的含义,使得命题既保证了从读者角度出发,又提升了试题的科学性与规范性。
2.广覆盖折射教材的开发与利用
中考作为两考合一的评价机制,试题的设置要有明显的区分度,既要立足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充分体现对教材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基础知识考查板块,更倾向于对教材的明扣或暗扣,即知识点的考查或直接运用教材中的句子,或对教材内容进行相应的改编。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关注教材,用好教材,在掌握教材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知识拓展。
例:单项选择
八下Unit7 International charities:
3. ______ big success the charity show was! We collected a lot of school things.
A. How B. What C. How a D. What a
八上Unit5 Wild Animals:
5. — Oh,dear!How can I finish so much work in 20 minutes?
— Dont worry. ______. We can give you a helping hand.
A. Practice makes perfect B. Many hands make light work
C. It never rains but it pours D. Every dog has its day
九下Unit3 Robots:
15. — My robot has caught a virus and it has gone wrong.
— ______. Youd better have it checked.
A. Dont mention it B. No problem
C. Im sorry to hear that D. Thats OK
例:词汇
九上Unit4 Growing up:
47. Being tall gives him an ▲ (优势) over the other basketball players.
八下Unit 2Travelling:endprint
56. In autumn, the days are shorter and the temperature ▲ .
例:句型转换
九下Unit3 Robots:
61. The lazy boy spread his things all over the floor. (改为一般疑问句)
▲ the lazy boy ▲ his things all over the floor?
(三)评价体系与教材的开发与利用
1. 命题中新增单元的知识体现
2012版江苏省义务教育《英语》(译林版)教材在原先教材的基础上每册增加了两个单元的话题,增加的话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非常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2015年中考试题命制过程中,关注了对新增单元的知识考查。
如,词汇B第55题:
To make a better world, we should try to reduce air ▲ by walking more and driving less. (pollute)
该题出自八年级下册Unit 8 A green world,具有相当强的时代气息。教学过程中绿色生活理念的倡导,能够帮助引领学生认识身边的人和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本题则是教材资源的拓展与运用。
2. 结合实际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毕业与升学合一的中考既要检测学生的双基能力,又要兼顾选拔功能,测试学生的语言综合使用能力。因此命题与教材开发利用的融合不仅仅体现在基础知识题的设置上,也同样存在于阅读完型等题型中。
教学过程中,提倡立足教材,开发利用教材,又要有效地挖掘出教材中潜在的资源,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与教材话题相关的资源均可作为潜在的素材加以运用。比如八上Unit 4 Do it yourself单元有关DIY的话题学习之中,可以结合相关知识题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对DIY的背景、文化、潮流等均有相应的了解。2015年南通中考阅读理解C篇的实验题材则是DIY的暗中体现,重点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再如,七下Unit6 Outdoor Fun 和八下Unit4 A good read均是英文名著欣赏,单元学习前后可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名著,以加强学生对英文原著的感受力,并由此激发学生诵读名著的兴趣。2015年南通中考阅读均从原版的英文杂志或报刊中选材,保证了语言的原汁原味。
另外,教材每单元的话题都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关联,教学中应对相应的话题适时延伸,引导学生厘清话题背后的潜在意义。
【结 语】
中考作为初中阶段的终结性评价对日常英语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这就要求我们一线教师认真钻研中考命题,找准命题与教材的融合点,深入开展教材分析,把握教材的设计理念、熟悉教材的编排特点、了解教材所提供的资源是教师有效利用教材和开发教材的前提。教师只有深入地研读教材,才能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水平和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也才能通过教材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
【2】马黎.注重基础关注情感——2005年南京市中考英语试卷的特点及启示【J】.新课程.综合刊,2005
【3】王笃勤.基于真实性评价的高考英语试题研究【J】.理论与实践,2008
【4】朱启勇.新课程下英语中考命题的探索与实践【J】.基础英语教育,2007
【5】杨延从.华北地区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英语试题评析【J】.中小学英语教学,2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