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英,戴乐阳
(集美大学 轮机工程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集美大学航海类研究生教育发展新思考
高海英,戴乐阳
(集美大学 轮机工程学院,福建 厦门361021)
以轮机工程学院为例,分析集美大学航海类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情况,认为研究生生源数量和质量的不稳定是发展航海类研究生教育中值得关注的问题,提出在学科内涵建设中发挥航海类专业优势,突出船舶与海洋工程的航海学科特色,大力提升研究生导师素质并发挥导师作用,多方位增强研究生学术能力。
集美大学;航海类研究生;专业特色;人才培养
1920年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开创了集美航海教育,1978年底发展成为集美航海专科学校,着力培养航海专业的大专人才。1989年5月,国家教委批准集美航海专科学校升格为集美航海学院,本、专科并存。1994年,在原集美航海学院、厦门水产学院、福建体育学院、集美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和集美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等5所高校的基础上合并组建集美大学,集美大学的航海学院和轮机工程学院从而成为我国培养航海类人才的主要本科院校之一。2003年集美大学轮机工程学院的轮机工程二级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权资格,并于2004年正式开始招生。2011年轮机工程学院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学科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2013年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学科升格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实现集美大学博士点零的突破。至此,集美大学轮机工程学院拥有“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轮机工程”和“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以及工程硕士“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点和同等学力硕士点。作为集美航海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轮机工程学院的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发展成为涵盖学士、硕士和博士授予权的一个完整学科体系,这使得陈嘉庚先生创办的集美航海教育完成了从专科到本科、从本科到硕士、再从硕士到博士的飞跃,集美大学轮机工程学院也成为我国培养航海类专业高级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
反思从硕士点申报到博士点设立的整个过程,轮机工程学院在研究生招生与培养过程中面临着一些共性问题,将影响集美大学航海类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本文就此进行初步探讨。
航海类专业是我国的特殊专业之一,具备本科招生培养资格的院校不多,可以培养航海类研究生的院校更少。目前,国内仅有7个具有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高端人才严重不足。集美大学轮机工程学院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作为福建省唯一航海类专业,培养服务海运经济主战场的高端人才,前景广阔。随着市场经济和航运事业的快速发展,集美大学的航海类研究生规模逐渐扩大,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拓宽,但是研究生生源的结构、年龄、经历、专业、层次也同时出现了较大的差异和不平衡。表1给出了集美大学轮机工程学院历年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情况。
从表1可见,从2004年—2013年集美大学轮机工程学院的研究生招生数量呈稳步上升趋势,但在最近的2014年及2015年,研究生招生数量却突然下滑。随着开展研究生教育时间的增长,学科平台水平的增强,招生数量反而出现负增长,这个情况令人警惕和反思。航海类研究生招生数量的下降和全国各个高校普遍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导致院校之间的招生竞争更加激烈有关,但和所属学院的招生宣传力度、学科建设水平以及研究生就业情况也有一定关系。集美大学自合并升本至开始研究生教育的时间都不算长,和其他老牌研究生招生院校相比,培养研究生的历史不长、知名度不高;另外,轮机工程学院长期从事航海类本科人才的培养,学院的学科平台基础相对比较薄弱,社会上对轮机工程学院的学术认同感也还不强;加上全国航海类专业每年的本科毕业生数量有限,因此能够报考就读集美大学航海类研究生的人数就更少。正是由于外校乃至本校的本科生通过第一志愿报考的人数非常少,轮机工程学院的研究生生源多数只能来自调剂(见表1)。更为严峻的事实是,这些调剂生中来自一本院校的学生寥寥可数,绝大多数调剂生来自二本院校,甚至是一些二级学院或独立学院等三本院校。由于目前有些二级学院或独立学院企图通过考研来缓解就业压力,大力宣传考研至上,导致学生平时只重视考研相关的课程,忽视甚至不学习其他课程,因此本科生的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都非常薄弱。这部分质量不佳的研究生生源必然影响航海类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影响学科的发展水平,长久下去又会反过来恶化研究生的招生情况。
表1 集美大学轮机工程学院历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情况
考虑到航海类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轮机工程学院研究生生源的专业背景最好是船舶与海洋工程、轮机工程专业或相近专业。因此学校今后在大力加强航海类研究生招生宣传力度的同时,还要加强对调剂生源基础学科的考核及评估力度,提高基础学科的考试通过分数,严格差额复试、优胜劣汰,确保生源质量。另一方面,集美大学可以加强对本校本科生的培养,鼓励本校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报考航海类研究生,并对优秀的本科生直接进行选拔保送。在制订本科培养计划的时候,可以结合学院的各个学科方向,开设具有前瞻性的公选课程[1],设立相关的创新实践项目,开拓并激发本科学生的科研兴趣。这样既可以提高本校本科生的报考数量,又可以使学生今后的研究有较好的连续性,进而提高航海类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研究生教育是继大学本科教育后的高一级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肩负着知识创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任务。一个学科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水平以及持久度,和这个学科所属单位的本科办学水平、办学特色及学术方向密切相关。船舶与海洋工程(轮机工程)专业研究生需要培养多元化工程技术人才,应该定位于开展航海类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2]。经过近百年的发展,集美大学航海教育已从培养航海技术人才的单一教学模式发展为具有多层次多类型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办学实力日益增强。目前轮机工程学院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轮机工程”和“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其中“轮机工程学科”是福建省唯一的航海类重点学科,“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和“热能工程”学科为集美大学重点学科,轮机工程专业荣获“国家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轮机工程学院现有福建省船舶与海洋工程重点实验室、船机检测与再制造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游艇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福建省电工电子示范实验中心、厦门市射频识别工程技术中心、厦门市能源开发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还拥有船舶工程虚拟现实技术及应用、自动化机舱、轮机操纵模拟器、柴油机测试中心、液压测试中心、船舶电站虚拟仿真以及焚烧炉测控等实验室或科研平台。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作为集动力、机械、材料、热能、电子、自动控制、计算机及管理等学科为一身的面向具体装置和系统的综合性技术专业,可以开展研究的领域和方向非常多。但是在竞争日益增强的研究生教育中,如果片面追求学科做大做广,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集美大学航海类研究生教育是非常困难的。学校只有充分发挥所属学院的航海类专业优势,重点突出船海工程特色,整合研究力量做出有特点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才能让集美大学航海类研究生教育保持活力。
轮机工程学院已有的专业优势为航海类研究生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围绕这些极具特色的学科优势平台,轮机工程学院的研究生教育现在正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促使学院的研究生教育朝培养具有轮机特色的航海类高级人才方向发展。经过博士点申报阶段的整合和发展,学院的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初步形成了极具船海特色的四个研究方向:先进轮机工程技术、船舶电力推进与海洋信息化、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与修造、船艇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技术与海洋新能源。其中先进轮机工程技术方向致力于船舶柴油机性能优化和排放控制、船舶空调及冷藏技术、船舶动力装置振动噪声控制等研究;船舶电力推进与海洋信息化方向主要开展船舶综合电力推进系统、船舶及海工平台智能控制、海洋信息化及应用工程等研究与开发;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与修造方向主要开展数值水池及海洋结构物水动力性能、海工平台结构物与船艇制造关键技术、船舶先进再制造技术等研究;船艇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技术与海洋新能源方向重点开展船舶废热回收利用技术、燃料电池及储氢技术、海洋新能源等研究。
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整个科研学习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导师要具体规划研究生的学术培养方案,帮助研究生明白专业特点及发展前景,教会研究生主动掌握知识技能,独立创新地完成科研任务。[3]集美大学航海类研究生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能紧密跟踪和研究国际航运领域、船舶轮机工程技术领域最新技术的高层次复合型航海类人才,但是学校研究生导师的学术业务水平尚不能完全满足航海类研究生培养的需要。这是由于集美大学轮机工程学院长期以来主要承担航海类大专及本科生的专业教学和培训任务,真正开始研究生招生和学科教育的时间尚短,因此学院的研究生导师具有博士学位和具有教授职称的比例还不高,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在国内的影响也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在科学研究方面,学院现有研究生导师所主持的国家级科研项目也很少,基础研究相对于应用研究比较薄弱,研究项目中来自企业的经费占科研总经费大约80%,政府科研基金项目经费较少,导师的获奖成果数量少,级别也不高,发明专利较少。如何提升航海类研究生导师的素质、改善学院的科学研究氛围成了迫在眉睫的任务。鉴于学校人员编制的限制,除了引进高层次的科研领军人员,轮机工程学院可以考虑采取其他一些措施加强导师内涵建设,例如鼓励持证青年教师进修攻读博士学位,支持研究生导师积极参加航海领域的国际学术会议,鼓励导师和研究生与境外的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之间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项目。
另一方面,针对学校航海类研究生多数来自调剂的情况,研究生导师应该积极发挥自身作用,改善生源结构。例如导师可以放下架子,主动联系以前自己读博读硕院校中一些比较优秀的考生,向考生提供自己在科研内容、项目经费和学科平台方面的详细信息,充分展示自己的科研实力。通过研究生导师的主动出击,考生可以比较充分地了解航海类研究生导师的科研情况,从而乐意调剂选报航海类研究生;同时通过主动联系调剂生,导师还可以提前为调剂生做好规划,尽早让学生参与导师的教学科研活动,使学生提前体验研究生的感觉,为将来学习打好基础[4]。其次,面对航海类研究生生源质量欠佳、学生专业背景差别较大的情况,在研究生入学之后导师更要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尽心尽责地多方位提升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研究生导师应该以学术业务为主线,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航海类专业理论水平,在文献阅读、课题进展、实验操作、学术活动等诸多方面为研究生开设一些专门训练,帮助学生促进自身发展。航海类学科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研究生导师应该定时到实验室指导学生,而不要依靠单纯的理论课说教,因为这种在科研活动过程中的亲力亲为对研究生的实践性引导和建设性影响,将深入研究生的心灵深处,起着意想不到的效果。
研究生教育区别于本科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重要之处在于它的培养目标更高。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要培养研究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即独立思考问题和主动探求答案的能力。我国航海类研究生培养目标应结合航运发展的规律和社会发展需求,以高层次复合型的航运人才为重点,不断深化拓展研究生的培养方向,重视专业特色的培养,更要加强对航运相关行业的渗透发展,培养多领域、多专业高素质的复合型航运人才。[5]由于我国航海院校的本科教育兼具学位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要求,航海类本科毕业生的理论基础不是非常扎实,而非航海类专业的调剂生对航海类专业的基础知识又缺乏了解,因此航海类研究生入学后的学术能力亟待提升,使得航海类研究生教育特别需要一种能够激发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的良好环境。
Seminar(讨论、研讨)教学法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式,对有效提高研究生的学术能力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6-7]。Seminar是指学生与教师共同探讨某一问题的一种交互式教学方法,具体指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对某研究问题进行深入学习或开创性研究,并与导师定期讨论其研究和发现的一种学术交流形式。Seminar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一般可分为教师指定主题的Seminar、学生自选主题的Seminar以及报告+讨论式的Seminar等,其中报告+讨论式的Seminar教学法更为广大师生所采纳。
基于集美大学航海类研究生生源专业基础比较薄弱的状况,研究生导师可以大力倡导Seminar教学,提高学生的学术实践能力。通过Seminar活动中的准备、汇报、提问、解答、辩论、总结、点评等环节,导师首先可以帮助研究生学会学习,即不仅教会学生如何在学习进程中运用目标设定、自我约束、目标监测、常规记录等学业管理手段,还教导他们如何使用航海教育资源、复习准备研究报告、拓展阅读能力等,从而夯实自身专业理论基础;其次是帮助研究生学会深度挖掘研究内容,即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他们在研究课题上内容相关的知识,进而帮助他们弥补之前在航海类专业方面的知识不足,延伸和拓展与研究内容密切相关的知识视界。而导师在Seminar中还可以结合自身的科研内容与研究生讨论:相同领域其他研究人员主要关注哪方面的研究,他们如何发现和提出科学问题,现在有哪些有意义的结果和结论,别人的实验设计如何精巧,思路如何巧妙,目前同行专家们的文章发到什么刊物,影响因子是多少,我们的科研有什么问题,应该怎么开展……这些触及前沿的学术交流互动将大大激发研究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升航海类研究生的科研学术能力。
在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和高端船舶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牵引下,我国对航海类高级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研发工程师)的需求十分旺盛,航海类研究生教育事业大有可为。目前集美大学航海类研究生教育取得突破,嘉庚航海教育体系得以完善,但仍然任重道远。集美大学应严把研究生生源关,强化航海类专业特色,加强学科统筹规划,注重研究生导师的内涵建设及作用发挥,多途径提升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努力做好航海类研究生教育,为社会培养更多卓越的航海类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1] 章文俊, 王洪贵.航海类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置的问题与建议[J].航海教育研究, 2015(4):73-75.
[2] 温华兵, 夏兆旺, 王军.轮机工程专业多元化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定位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5(32): 60-62.
[3] 施亚玲, 向兴华, 李若英.培养质量导向的研究生导师绩效评价体系构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3(11): 55-59.
[4] 郭勇.发挥研究生导师作用改善地方高校研究生调剂招生劣势[J].教育教学论坛, 2015(14): 7-8.
[5] 单雄飞, 王新建, 王玉闯.美国航海院校研究生教育的借鉴与思考[J].航海教育研究, 2014(3):31-36.
[6] 顾日良, 陈范骏, 张俊伶, 等.Seminar课程在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以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学科研究生Seminar为例[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3(7): 42-44.
[7] 丁宁.借鉴Seminar教学法提升课程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 2012(12): 48-49.
2016-01-25
高海英(1976-),女,研究实习员,主要从事研究生教育管理研究。
G643
A
1006-8724(2016)03-006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