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编辑如何运用新闻素材

2016-09-20 19:11朱习芳
新闻前哨 2016年8期
关键词:素材新闻运用

朱习芳

[摘要]政府网站的新闻素材主要来源于采访、信息报送等。来源于采访的新闻素材是政府网编辑在采访过程中对所听、所观、所想而作的记录。来源于信息报送的新闻素材是相关行政事业单位报送的新闻稿件。来源于采访的新闻素材所起的是资料保存作用(保留的是其原始形态),当时往往来不及进行梳理和思考。来源于报送的新闻素材虽然独立成文,但其角度和内容往往局限于某地或某部门,其高度和综合性难以达到政府网的要求。所以,不论是哪种途径获取的新闻素材,政府网站都应该进行整理加工。

[关键词]网络编辑 运用 新闻 素材

一、整理新闻素材的意义

对新闻素材进行整理,即通过人为的努力,对处于芜杂、凌乱状态的原始材料进行相应的处理使之变得有序。

(一)防止有价值的材料被遗忘

一般来说,新闻写作都有时效性的要求,政府网编辑可用的写作时间往往只有几个小时。因此在新闻事件发生之后,政府网编辑就应当马上进入新闻素材整理阶段。

不做新闻素材整理的工作,直接进入写作状态可不可以呢?可以。但这就要求新闻内容本身比较简单,政府网编辑个人的记忆力又比较强。在多数情况下,如果不首先对新闻素材进行整理,编辑往往记不清采访或报送的素材中获得的相当丰富的内容,直接进入写作状态,回过头再来找新闻素材容易造成时间的浪费和重要新闻信息的漏报。尤其是一些重大复杂事件的报道,各地各部门上报的信息多,采访可能历经数天甚至数月,时间跨度大,新闻素材的及时整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发现新闻素材中被忽视的事实

一是对新闻素材很有必要进行反刍。在采访中,政府网编辑的思维主要集中在提问和倾听上,往往来不及即刻对采访对象提供的新闻事实进行甄别和分析。不经过对素材的整理,政府网编辑对新闻事实的了解仍然停留在“乱糟糟”的状态,难以形成清晰的写作思路。

二是发现新闻人物的个性特点。仅仅凭借一次或几次采访就了解新闻人物的特点,可以说是一个相当苛刻的要求。但对政府网编辑来说,这又是必备的素质。编辑不仅要与采访对象面对面时处处留意,仔细分析其言行,而且还要从采访素材中发现采访时难以发现的问题。

三是判断新闻素材的新闻价值。判断采编(访)素材是否具有新闻价值,需要政府网编辑对采编(访)目标、采编(访)过程、事件背景等因素作综合的考虑,而采访现场或采编的时间是有限的,政府网编辑难以做出迅速的反应。通过对采访素材的整理,政府网编辑就能在较为充裕的时间里,作出精确的判断。对于报送的新闻稿件而言,编辑需要有敏锐的新闻嗅觉,与报送单位取得联系。政府网编辑从新闻的专业角度给出相关建议,相关单位提供新闻事实,共同挖掘其中有价值的新闻。

四是理顺写作思路。对采访新闻素材的整理,可以帮助政府网编辑回忆新闻事件发生和采访的全过程,方便政府网编辑在对素材进行价值判断的基础上,确定写作的基本方案。

(三)弥补新闻素材中的不足与疏漏

在整理新闻素材时,政府网编辑可能会发现自己对一些新闻素材内容不能理解,或者还会发现一些重要信息尚未获取。如果是这样,那么就要针对这些漏洞,进行补充采访或者与报送单位沟通。常见的问题主要有两类:

一是写作素材不充分。在整理新闻素材的过程中,政府网编辑的写作思路越来越明确,在对新闻信息不断取舍的过程中,会发现对一些必须写进报道的内容了解得还不够深入、仔细,在这种情况下,信息漏洞的存在直接影响报道的最终质量。政府网编辑要根据这些漏洞的具体情况补充采访或沟通,以获得更多的有效信息。如:一位政府网编辑在采写报道时,就出现了这种漏洞,她主动出击利用补充采访完成了写作。可一翻采访笔记,接受采访的负责人都没有谈及此事,补充采访难度太大,怎么办?当时她又被派去报道其他部门召开的会议,该单位正好也参加。该编辑灵机一动,何不借此机会补充采访?于是,她在会后找到了该单位的相关负责人,顺利完成了采访,而且又获得大量新的信息。这再次提醒我们采编(访)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任何时候都可能不是采编(访)的结束,而是一次新采编(访)的开始。

二是新闻信息未经核实。对同一新闻(事件),政府网编辑从不同渠道获得的信息之间存在较大的出入,或者只采访了少量的知情人,难以保证信息的准确。这一问题涉及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政府网编辑必须重新寻找权威信息源,对新闻信息的真实性作进一步的考察、核实。

二、整理新闻素材的步骤

对新闻素材的整理是一项有序的工作,主要包括对新闻素材的浏览、补足和分析。如何分析新闻素材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与新闻素材的取舍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对新闻素材进行浏览

1. 核对数字、人名、地名等基本信息。

浏览是指政府网编辑在写作开始之前,将所有新闻素材翻阅一遍的工作。这一工作的要点是不能简单地一目十行,而必须结合采编(访)心得进行有目的的翻阅。一些基本性的新闻信息在写作中不能出半点差错,比如数字、地名、人名、职务、单位名称等,有的时候,政府网编辑的新闻素材中会出现多个相关的基本信息,政府网编辑就要进行逐一的核对,确保对外发布时的准确性。对一些突发性事件的报道,政府网编辑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发出消息,对基本信息的核实必须迅速完成。而一些调查性报道,采访时间长,涉及的基本信息数量大,就需要政府网编辑在浏览时有充分的耐心和细心,防止出现硬伤,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2. 做到对“下锅”的“米”心中有数。

浏览新闻素材,应该对整个事件发生过程进行一个大致的梳理。在写作的时候,要明确所需材料在新闻素材中的具体位置以及相关材料的位置、数量和内容。在浏览的时候,政府网编辑可以根据写作题材和体裁的要求,将新闻素材进行小段的拆解,并用小标题标明每一小段新闻素材的主要内容。经验丰富的政府网编辑往往会在整理当时,就把标注新闻素材的工作一并完成。这一方面说明政府网编辑训练有素,一方面也说明对新闻素材进行整理的重要性。如果写作之前,政府网编辑没有对新闻素材进行浏览,他就难以对相关的材料进行归类处理。

另外,如果现场采访或采编时间不足,或是思考不够成熟,对素材的浏览和标注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对新闻素材进行补充

1. 对新闻素材进行补充所包括的内容。

对新闻素材的补充工作,要在对新闻素材的浏览之后完成,政府网编辑要根据已有新闻素材,将录音设备中的资料或者其它途径查找到的资料补充进新闻素材。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政府网编辑完成浏览工作之后,新闻素材经过拆解和标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性,政府网编辑要根据这种逻辑性,将相关资料进行合并,将相对独立的资料进行重新拆解和标注。

2. 新闻素材补充工作解析。

一是把录音设备中的资料转成文字。录音设备能较为完整地记录采访对象的谈话。采访结束后,政府网编辑应该把录音设备中的资料转化为文字。如果所要写的是访谈,那么整理工作就应该是一字不漏地记录。如果是一般性体裁,就可以根据写作的要求选择重点进行记录。一位政府网编辑在谈采访经验时说:“录音是最好的帮手。采访完,我会将我认为有价值的话,全部整理到计算机中。这样做有几个好处:第一,一上来就开始写作,往往不知道从何人手,苦思冥想了半天,不但一无所获,心情也会变得很糟糕;第二,重新逐字逐句地听录音,会对素材特别了解,会发现采访时没注意到的内容,会对素材有一个新的认识。两小时的采访大概能整理出1万字左右,然后,在1万字上做小标题,小标题越细越好,1万字用50个小标题分隔,每个小标题下大概有几百个字,这样便于素材的调用。”

政府网编辑对采访录音进行过分类和拆解之后,就可以结合新闻素材进行综合整理,将类似的内容合并。对录音中有而新闻素材中无的内容,政府网编辑更要做重点的圈注,以防在写作中有所遗漏。

二是将记在心里的内容放进新闻素材。政府网编辑在与采访对象进行深入交谈时,为了激发对方的谈兴,往往来不及将一些谈话要点记录下来。有时,政府网编辑处于不利的采访环境之中,可能采访对象不友好、不配合或者一些领导很忙导致采访不断被打断等,都难以很好地完成笔录工作。那么回到工作地点,政府网编辑就应该迅速地将记在心里的材料补充到新闻素材里,以便随时查找。

—般来说,可以用简短的语言将所思所感的主要内容,标注在有相关内容的新闻素材旁边。如果没有记录下来的内容相当丰富,根据写作计划,又必须作为正式报道内容,政府网编辑就要花费较多时间,尽量完整地将记在心里的内容通过回忆补到新闻素材中。

三是将二手资料补充进新闻素材。除却采访对象的叙述和报送的稿件外,政府网编辑还应注意搜集对写作有用的二手资料。对于这些资料,政府网编辑应将它们与其它新闻素材视为一个整体,将相关记号标注在已经做过分析、归类整理过的新闻素材旁边。

笔者依据平时工作心得体会,总结了一些将二手资料整理进新闻素材的经验,比如:

对二手资料的处理更要分清楚,哪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之类的实事;哪是意见和实事交混的结果与原因;哪是意见、立场与表态。同是主观部分,还要分清楚,哪是被采访对象的主观,哪是作者的主观。将实事从主观中分离出来,一则可以保证二手资料的准确性,二则也不掠原作者之美。

面对纷繁庞杂的二手资料,可以事件为线索整理出编年;以人物为线索整理出简历;以单位为线索整理出简介;以发言为线索整理出“他说”。经过这样整理出的这些二手资料,已经被重新拆分整合了一次,条理清晰完整。这个过程是将前作的大厦推倒,捡起其中有用的砖块重新按照一定的规则码好,然后,再为新作的构架添砖加瓦。

引用主观的二手资料一定要注明出处,最常见的格式为:对某单位某职务某某人于某年某月某日说:“……”注明出处一是为了尊重原作者的劳动,二能使文章显得庄重正式,有责任感。

三、对新闻素材的分析取舍

经过对新闻素材的浏览和补足,政府网编辑对所采编(访)的内容,已经形成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在进行新闻素材的取舍时,政府网编辑就要再一次对素材进行分析,选择需要的,剔除冗余的,对新闻素材进行“深加工”。对新闻素材进行取舍,最为关键的标准是报道的目标和主题。报道新闻人物时,要选择体现人物特点的素材;报道新闻事件时,要选择能清晰反映新闻事件真相的素材。总之,要选择相关的背景,力图将报道写得深入。

(一)对新闻事实进行分析和判断

1. 审视新闻事实。

无论涉及的是何种题材,政府网编辑一般都要采访与新闻事实(事件)有关的人或单位。他们对新闻事实(事件)的叙述或大或小都存在着差别,政府网编辑通过分析,要有选择性地挑出采访对象适合作为写作素材的叙述,并用简短的文字进行分门别类的概括。

采访对象不同,对新闻事实的叙述也不同。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在于:一是不同采访对象的记忆存在偏差,二是采访对象的立场存在差异。新闻要求客观公正,政府网编辑要说“两面理”,因此在进行新闻素材分析工作时,要对采访对象的叙述进行条分缕析,相同或相似的观点可以进行归类,不同或对立的观点可以进行分类。这样在写作时,政府网编辑就可以较为全面地反映新闻事实(事件)的真相。

2. 拎出相关新闻事实的逻辑主线。

无论是新闻人物还是新闻事件,其背后都有一根发展的逻辑主线。在对新闻素材进行分析时,政府网编辑就应该把这根逻辑主线清晰地提炼出来。

一是从时间维度上进行梳理。新闻人物的成长,新闻事件的发展,新闻现象的形成,都会历经一定的时间。从时间的维度来考虑新闻事实(事件)的逻辑主线是最为基本和常用的方式。政府网编辑在整理新闻素材时,可以按照事实(事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以发现其中的逻辑主线。

二是因果关系维度。在某些复杂的新闻事件和新闻现象中,同一时间维度内,可能会发生多个不同的新闻事件,此时单单根据时间维度来对新闻素材进行分析就缺乏可行性。然而一些新闻事实(事件)背后会存在相互之间的因果关系,比如同一因导致不同的果,或不同的果源于同一个因。从这一角度对新闻素材进行分析,也会清晰地发现新闻事实(事件)背后的逻辑主线。

三是矛盾分析维度。事物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的。新闻事实(事件)在很多时候也是由各种社会矛盾而引起的,比如资源不足与消费需求之间的矛盾会导致市场价格波动。找出新闻事实(事件)中矛盾的双方,也是政府网编辑在整理新闻素材时可以采取的策略。

(二)确定写作时使用的新闻素材

1. 首先要考虑事实(事件)的新闻价值。

政府网编辑采编(访)时总是希望获得的新闻素材越充分越好,但进入写作阶段以后,就需要考虑到栏目的限制,对新闻素材进行严格筛选。具有较高政治意义的新闻价值,这是政府网编辑进行素材筛选首先要考虑的因素。

政府网编辑要从政治性、真实性、时效性、接近性、重要性等方面综合考察素材的新闻价值。在筛选新闻素材时最忌讳的是“胡子眉毛一把抓”,以致将具备新闻价值的事实湮没在长篇大论之中。

对于事实(事件)来说,新闻价值属于其深层信息。要认识它,就必须对新闻素材进行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深刻的而不是肤浅的、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考察,实现从感性到理性,从特殊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上的飞跃。由于政府网编辑的认知能力的差别,上述认识上的飞跃所需要的时间有长有短。但是,这个飞跃是不可或缺的。飞跃过程,就好像从沙里淘出金子,从矿石里炼出钢铁一样。新闻素材如果没有经过政府网编辑认识上的飞跃,就好像是原生形态的矿石和沙子,把这样的素材写入新闻报道,只能是自然主义的堆砌,这样的材料罗列得再多,也说明不了问题。

2. 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选择素材。

事物的发展具有相当的复杂性,会涉及很多原因。对于素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它的新闻价值。但新闻报道不能面面俱到,往往只能选择一个角度来进行写作,把一个受众最关心的问题叙述清楚。评价一篇报道时,经常会有“视角独特”这样的评语,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新闻报道应该集中笔力,而不应该大而化之。

如果泛化地处理材料,什么材料都往报道里放,就难以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就此而言,政府网编辑对素材的筛选既要看重它的新闻价值,还要考虑它是否符合表现写作主题的需要。在对素材新闻价值进行过评判的基础上,政府网编辑就要根据写作主题来进行进一步的材料筛选,以使自身的报道能从众多同题材的报道中脱颖而出。当然,政府网的视角必须立足于政府,对于偏激的观点和言论要保持谨慎的态度。

3. 顾及政府网特点所提出的要求。

政府网不同于其它报纸和网站,对素材筛选提出的要求是不同的。政府网报道最重要的是具有权威性、显著性和重要性,而一些晚报类报纸或生活性网站则要求报道为百姓所喜闻乐见,强调接近性、新鲜性、通俗易懂。

(三)重视新闻素材中的“边角料”

新闻素材中的边角料,是指在新闻素材中没有被政府网编辑写入新闻作品的那一部分素材。很多时候,由于各种限制,政府网编辑只能挑选最符合要求的材料进入作品,但这并不意味着剩下的材料都可以随意抛弃。有些新闻素材中的边角料其实可以用在其他的报道中,有些还可以作为重要的新闻由头。因此,重视新闻素材中的边角料,也是新闻素材加工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政府网编辑可以把相关的边角料,重新记入到其它的新闻素材本中。以便日后翻阅。

(四)形成文章写作的思路和脉络

政府网编辑对新闻素材进行整理的过程,也是对整个新闻采编(访)活动、采编(访)题材进行总体运筹思考的过程。因此,在对新闻素材进行加工的同时,政府网编辑对于新闻写作也就逐步达到了胸有成竹的地步。政府网编辑按照新闻素材分析提炼出的逻辑主线,形成提纲草稿。然后,根据这一提纲,将编号的新闻素材内容标注其侧。写作过程其实是提纲的进一步细化和展开。

一篇报道由许许多多准确的细节组成,由许许多多对客观事实的叙述组成。在写作提纲的主线确定之后,政府网编辑就可以把新闻素材中的众多细节,按照主线的分布放进提纲中。如果没有对新闻素材的合理运用,报道就难以取得成功。综上所述,在新闻写作开始之前,对新闻素材的整理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Y8\本地磁盘 (F)\2011-新闻前哨\2016-2\BBBB-.TIF>

(湖北省政府门户网站)

猜你喜欢
素材新闻运用
移动互联开发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新闻版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解构口语化新闻的语言特征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