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有效策略

2016-09-20 14:29单祥华
考试周刊 2016年70期
关键词:教学情境学习兴趣小学数学

单祥华

摘 要: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创设情境时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内容,不能脱离实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创设的情境有问题情境、游戏情境、生活情境、互动情境、操作情境等。本文旨在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有效策略,希望对小学数学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教学情境 学习兴趣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对小学数学提出新的要求。数学课程需要与时俱进,秉承“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充分考虑数学学科的特点,引导小学生不断探究和实践,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同时,还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重视小学生的已有经验,联系生活实际,构建数学模型,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对于创设情境还存在误区,片面夸大情境的作用,不分场合、不分时间地构建情境,使小学生找不到学习重点,只是沉浸在华而不实的情境中。还有的数学教师不能发挥教学情境的真正作用,使教学情境流于形式。所以,当前摆在小学数学教师面前的重任是创设高效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笔者根据实际教学经验,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有效策略,希望对小学数学教学有所帮助。

一、唤起学生思维,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数学教师应该注重教学方式,设计悬念,唤起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提出数学问题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可以让小学生更喜爱数学知识,进入积极思考状态。比如在讲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学目标是让小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几分之一,并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这类分数的大小,使小学生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这样的简单分数。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大屏幕向学生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把8个苹果和同桌平均分,每人分到( )个;把4个苹果和同桌平均分,每人分到( )个;把2个苹果和同桌平均分,每人分到( )个。对于这三个问题小学生可以对答如流,接下来我会提出第四个问题:把1个苹果和同桌平均分,每人分到( )个。此时小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认为1个苹果不够分,数学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和引导:既然不能用整数表示,那么我们就用一个新的表示形式表示这样的数,那就是分数。

二、运用数学游戏,创设游戏情境

科学合理地运用数学游戏,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喜欢做游戏时小学生的天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将数学游戏渗透在课堂教学中,锻炼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通过创设游戏情境,让整个小学数学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但是,数学教师要确保游戏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不能将游戏教学代替教师教学,防止误导小学生。比如讲小学数学《认识钟表》时,让小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结构,总结认识整时的方法,初步建立时间观念。教学中我给小学生分成学习小组,然后给每个小组发个钟表,让小组选出一个学生操作钟表,每当钟表出现一个新的时间时,要求小组内的其他成员立刻回答,以此巩固所学的钟表知识。最后由数学教师操作钟表,每个小组的学生看到钟表出现一个新的时间后要进行抢答,最终回答既准确又多的小组会得到教师的奖励。这样的游戏方式,不仅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而且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乐趣。

三、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

小学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具有紧密联系,数学教师要选择贴近小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对数学的重视,让学生可以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比如在讲小学数学《认识人民币》时,我在课前要求小学生跟随父母到超市了解各种商品的价格,并且购买自己所需的商品,然后将自己了解到的商品价格信息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最后数学教师进行总结,让学生知道日常购物时需要人民币,并且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我还会在课堂上进行购物活动,给学生发放一些模拟钱币,我来扮演超市收银员,学生可以购买粉笔、黑板擦和书本等物品,让小学生在实际买卖活动中提高对元、角、分的认识,懂得元、角、分的换算。为了巩固小学生的数学基础,我还设计了一些训练题:1张5角饯可以换几张1角钱?1张1元钱可以换几张5角钱?1张1元钱可以换几张1角钱?

四、鼓励合作探究,创设互动情境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程应该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互助合作的好习惯,让学生在合作中掌握更多数学知识,获得更多数学解题方法,在数学活动中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会创设互动情境,鼓励小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学习,促进全体小学生的共同进步。比如讲小学数学《克与千克》时,教学重点是教会小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并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1000克。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在教学中我按照小学生的水平将他们分成学习小组,在小组内开展互动活动,首先让小学生掂一掂1千克的洗衣粉,感受一下1千克到底有多重。然后让每个小组的成员都感受一袋绿豆、一袋大米、一包鸡精、一袋水果和一桶方便面的种类,然后找出约重1千克的物品。最后当小学生无法辨别哪些物品是1千克时,教师可以引出用盘秤帮忙的方法。

五、巧妙运用学具,创设操作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选择有效的学具辅助教学,让小学生通过操作学具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不同的学具拥有不同的作用,数学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需要选择。我在讲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创设了操作情境,给小学生提供了实际操作的机会,促进他们养成善于探究的习惯。首先给小学生发放提前准备好的不同形状的三角形硬纸板,让小学生自己动手用量角器测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通过实际测量,小学生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然后我引导小学生寻找其他能够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方法,这时小学生陷入了沉思中。此时我给小学生做出了提示:同学们,你们尝试着将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然后拼在一起,看看能够拼出一个什么角?这时小学生都活跃起来,纷纷进行操作,最后小学生发现无论什么样的三角形,将三个角拼在一起都能够拼成一个平角,也就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参考文献:

[1]史建春.小学数学教学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3(36).

[2]孙玉芬.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的情境创设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1).

猜你喜欢
教学情境学习兴趣小学数学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