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气·韬略·胸怀·担当

2016-09-20 11:00英剑波
群众 2016年9期
关键词:子孙后代总书记习近平

英剑波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永续发展、国家富强复兴、人民幸福安康的高度,就生态文明建设发表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对人类文明何去何从、什么是生态文明、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进行了系统的回答,形成了科学完整的生态文明思想体系,为我们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这一思想体系,内涵丰富,境界高远,体现了战略性、创新性和指导性的结合,展现了习近平作为大国领袖和马克思主义政治家非凡的勇气、韬略、胸怀与担当。

一、体现了直面现实的大勇气

任何思想理论的诞生,都根植于现实的土壤,都来源于对客观世界的洞察和反思。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思想的形成,首先来源于对我国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习近平多次强调生态环境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他指出,“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这是值得我们自豪和骄傲的,也是世界上很多国家羡慕我们的地方。同时必须看到,我们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明显的短板,成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比如,各类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这样的状况,必须下大气力扭转。”“生态环境特别是大气、水、土壤污染严重,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他再三强调,“要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他要求全党上下“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一项战略任务,持之以恒加以推进,不断抓出成效”。

这些重要论述,充分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当前我国资源环境形势的精准判断,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无私无畏的政治勇气、坚如磐石的决心意志和一往无前的开拓精神。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思想,要求我们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切实增强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更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回避矛盾、不遮掩短板、不畏难退缩,勇于面对现实,善于破解难题,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格局,不断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二、蕴含了解决问题的大韬略

学习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思想,我们不难发现,总书记始终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从遵循经济规律、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出发,立足于改革创新,就怎样建设生态文明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方法和新举措。因此,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不仅仅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认识问题的正确世界观,还是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论。

一是坚持绿色发展。习近平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特别是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核心思想的“两山论”,准确把握了“保护与发展”的辩证关系,打破了简单把发展与保护对立起来的思维束缚,带来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变。二是树立正确导向。习近平强调,要改进考核方法手段,“把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了”。习近平指出,“如果生态环境指标很差,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表面成绩再好看也不行,不说一票否决,但这一票一定要占很大的权重……不能把一个地方环境搞得一塌糊涂,然后拍拍屁股走人,官还照当,不负任何责任。”同时还要求“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负有责任的领导干部,不论是否已调离、提拔或者退休,都必须严肃追责”。这些都充分地体现了总书记鲜明的“政绩观”,对形成重视生态、保护环境的政绩考核导向是有力的推动。三是严守生态红线。习近平曾深刻指出,“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四是尊重自然规律。习近平始终认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自觉遵从自然规律,让透支的资源环境逐步休养生息。他特别强调,“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五是突出改革创新。习近平多次强调,推进生态文明领域的改革创新,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目前,中央已形成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1+6改革方案,正在进行的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都体现了改革创新的取向和要求。

三、展现了面向世界的大胸怀

一是倡导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习近平系统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五大支柱观点,其中就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上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要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矛盾,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论述,立意宏大,情怀高远,反映了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共同心声,凝聚了“最大公约数”。

二是倡导全球治理与国际合作。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每一个国家都应该承担的责任。对此,习近平深刻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类未来。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同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他还强调,“中国将继续承担应尽的国际义务,同世界各国深入开展生态文明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成果分享,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这些重要论述的提出,彰显了“合作共赢”、“全球治理”的时代精神,顺应了历史潮流,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三是倡导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一方面习近平代表中国政府承诺,“中国坚持正确义利观,积极参与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中国要主动为全球生态安全作贡献。另一方面,习近平也强调,各国要依据国情实事求是作贡献。他指出,“巴黎协议应该有利于照顾各国国情,讲求务实有效。应该尊重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国内政策、能力建设、经济结构方面的差异,不搞一刀切”,“要倡导和而不同,允许各国寻找最适合本国国情的应对之策”。这些重要论述,体现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充分考虑了各国国情,杜绝了一些国家推卸责任、以邻为壑、转嫁灾害的企图,受到各国的普遍欢迎。

四、承载了放眼未来的大担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很多场合阐述了生态文明代际公平的理念,要求“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他多次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他曾深刻指出,“森林是我们从祖宗继承来的,要留传给子孙后代,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子孙。”“森林是陆地生态的主体,是国家、民族最大的生存资本,是人类生存的根基……必须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为子孙后代留下美丽家园,让历史的春秋之笔为当代中国人留下正能量的记录。”通过这些论述,我们不难发现,习近平始终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子孙后代长远利益的高度,殚精竭虑谋划生态文明建设,义无反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体现了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群众和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彰显了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思想境界和责任担当。

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思想,要求我们始终确立代际公平的理念,坚持不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生态空间和公平发展的机会,真正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中华文明代代相传。

(作者单位:省环保厅)

责任编辑:金 雯

猜你喜欢
子孙后代总书记习近平
涵养新时代良好家风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总书记的告诚
标题党
石原党改名
习近平主席访欧成果
关于后代
Insects(昆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