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造是中国制造的未来

2016-09-20 07:38
群众 2016年9期
关键词:智造制造业智能

智能制造“长”什么样?互联网怎样助推江苏制造向江苏智造转变?制造大省如何向制造强省跨越?围绕这些焦点问题,我们在6月29日召开的以“互联网+江苏制造”为主题的智慧江苏发展大会上,很荣幸地采访了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路甬祥先生,他是蜚声中外的机械工程学专家,曾先后担任过浙江大学校长和中科院院长,对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有着精辟的见解。现将本刊采访要点刊发,以飨读者。

(一)

访:您在智慧江苏发展大会上的主题报告中指出,当今科技强国无一不是制造强国。我国是制造业大国,江苏又是制造业大省,首先请您谈谈“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的重要性。

谈: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支柱,是引领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产业提质增效的关键,是提升国家竞争力和实现绿色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源头,是提升科技与产业创新能力的主战场,也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产业基石。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确立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奋斗目标。《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了到建国100周年时,建成世界前列制造强国的第一个十年战略规划和发展路线图——主攻方向是两化融合、智能制造,根本目标是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二)

访:您认为当前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态势怎样?任务有哪些?

谈:近年来中国制造增加值全球占比己超过20%,为国内外市场提供了大量高性价比商品和装备。载人航天、超级计算、北斗导航、海洋深钻、高铁核电等成就举世瞩目。中国已成为举世公认的制造大国。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中国制造仍大而不强,在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质量效益,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基础核心技术支撑能力、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仍差距明显。据《世界经理人》“2015中国制造业信息化现状调研”结果显示:我国近9成制造企业信息化处于初、中级水平,信息化覆盖业务较窄,而且各系统信息处于割裂状态,集成度低。2015年,我国制造业关键工序的数控化率仅1/3,大中型制造企业也刚超过50%。而美德日等国制造业数控化率已达80-90%。目前我们特别需要加快推进智能制造。

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可实现复杂零件的高品质制造。在航空航天、船舶车辆等行业,许多结构复杂、加工质量要求高的零部件,采用在线检测、工况实时智能控制,可显著提升制造品质和效率。今天,智能手机、超级本、智能电视、机器人等金属部件也已多采用智能生产线实行高品质、大批量制造。

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可促进绿色制造。我国制造业能耗约占一次能耗的63%,单位产品能耗高于国际水平20-30%,2/3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工业。智能制造采用最佳工艺方案,使能耗物耗和效率智能优化,实现材料节约循环利用、能源智能管理。这将从源头促进绿色发展,支持实现2025年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34%,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40%。

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可适应客户个性化、定制需求。按客户要求实现智能设计,依靠智能生产线、机器人、3D打印等装备和软件实现大批量定制,缩短交货周期,大幅提升企业的赢利和竞争能力。如青岛红领公司运用数字化、人体和版型大数据、智能信息物流等技术,实现客户个性化精准定制,生产周期缩短至7天,定制业务年均收入和利润增长均超150%,成为服装业向智能制造转型的成功案例。

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可促进向智能服务型制造转型。依托智造知识、信息和网络带动促进设计研发、咨询管理、网络监控、数据分析、软件计算等服务创新,向价值链“微笑曲线”的两端拓展,提升制造产业链的整体价值,促进转型升级。例如,通用电气(GE)利用嵌入传感和网络实现发动机状态在线监控,发展了“GE航空发动机健康保障系统”,为客户提供精准服务。不但为航空公司创造了价值,还大幅提升了GE航空发动机的设计制造和服务能力。1991年到2009年,GE实行“按小时支付”等商业服务模式,航空发动机业务年收入从69亿美元猛增到187亿美元,服务收入占60%以上。

加快推进智能制造,是提升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必由之路。通过推进生产线自动化改造、数字制造+互联网、智能制造+云服务等,将有力支持实现“十三五”期间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速7.5%左右,“十四五”期间增速6.5%左右。目前,海尔集团已成为中国家电智造的先行者。

访:您认为加快推进智能制造还需重视什么问题?

谈:一定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深化改革,政府引导促进产学研用金协同创新,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创造性。《中国制造2025》已对我国未来十年智能制造发展提出了明确战略目标、基础核心技术、重点产业领域、相应的政策举措和发展路线图。地方政府应根据《中国制造2025》的规划,放眼国内外市场全局,做好本地区智能制造发展规划,选准重点领域,支持创新突破,形成特色优势。防止跟风趋同、盲目发展,造成新的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改善财政税收、金融保险、知识产权保护等政策法规环境,构建网络互联互通、数据共创分享、智慧物流、云服务等产业生态,为企业并购境外智造企业、“一带一路”合作共赢、跨国经营提供更好的信息法律咨询与服务。应当加大对智能制造基础共性技术的支持力度,提升完善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制造业云平台、电商物流、质量与标准、网络信息安全等支持服务保障水平。务实支持先进制造企业创新发展面向智能产品、面向制造过程与装备、面向经营服务过程的智能技术,攻克基础核心技术。提升设计研发和集成创新能力,创造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创新智造服务业态。引导扶持智能制造产业健康发展,培育良好的智能制造创新链、产业链,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智能制造企业集聚发展的示范区。充分发挥先进智造企业和智能制造示范区的带动作用。认知产业发展规律,总结成功经验,分析国外案例,传播推介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好案例、好经验,加快推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整体跨越。

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吸引培养数量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适应智能制造发展需要的设计研发、制造工程、数据分析、工业软件、VR/AI、计算服务等工程技术、经营管理和应用技能人才,加强以提升岗位职业素养和技能为目标的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

一定要发挥信息网络优势,发展众创众筹,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拓展智能制造创新基础和活力。

一定要培育先进智造文化和优良的产业生态,降低制造企业交易成本和经营风险。

(三)

访:中国智造不等于中国创造,我们仍须努力完成向中国创造的转变。那么,如何完成从智造到创造的转变呢?

谈:智能制造将有力支持中国制造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升全球竞争力和绿色化、可持续发展能力,也将有力支持中国创造。但中国智造并不等于中国创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中国制造实现由跟踪模仿向并跑-超越-引领转变,由产业链、价值链低中端向中高端跨越,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关键,核心是科技与产业创新。

《中国制造2025》提出:到2025年,制造业素质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两化融合迈上新台阶。在全球产业和价值链中地位明显提升。到2035年,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中等水平。创新能力大幅提升,重点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优势行业形成全球创新引领能力。到2050年,综合实力居世界制造强国前列。主要领域具有创新引领能力和竞争优势,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实现中国创造。

创造国家引领世界。18世纪,英国因为发明创造了蒸汽机、纺织机、机床、火车、轮船、钢铁冶金等崛起成为工业强国,成为机械制造的引领者。19世纪,德国、美国因为发明创造了内燃机、汽车、飞机、电机电器、电力系统、制造流水线、高分子合成材料等,引领了以电气化、流水线为特征的制造业变革。上世纪中叶以来,美国因发明创造了半导体、计算机、集成电路、数控机床等,引领了向柔性制造方式转变。我国载人航天、北斗导航、高铁、核电等,依靠自主创新、开放合作、举国协同,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系统集成创新,也进入全球先进行列。

创新企业引领市场。波音、空客依靠美国和欧洲的先进材料、航空发动机、航空电子等基础核心技术和基于知识的飞机创新设计制造能力,主宰垄断全球大型客机市场近半个世纪。比尔·盖茨领导微软公司创造开发了用户友好的操作系统、办公软件和浏览器,崛起成为全球最大的PC软件服务商,也引领推动了PC制造产业的发展。华为公司确立全球战略目标,坚持高强度研发投入,自主研发新核心芯片、先进算法与软件,自主设计研发面向客户需求的整体解决方案,并依靠独特的企业文化和强大的创新执行能力,成为领先全球的信息与通信技术(ICT)系统供应商,成为中国创造的典范。深圳大疆公司依靠突破摄像平台稳定技术、飞控软件、创新设计制造和网络销售服务,快速崛起,赢得了全球消费类无人机市场的70%。事实证明:只有创新创造的企业和国家,才能赢得未来竞争优势,主导市场竞争格局,赢得超额利润和价值,成为产业的引领者。

实现向中国创造转变。因为历史的原因,我国失去了前几次制造业变革的历史机遇。今天的中国己成为全球制造大国,已确立了建设制造强国目标,必须抓住制造业变革的新机遇,在主攻智能制造的同时,加快推进向中国创造转变!

(四)

访:在您看来,实现向中国创造转变必须抓好哪些方面?

谈:一是必须加强基础前沿研究,提升科技原创能力,突破基础核心技术。基础核心技术缺失,科学知识创新与前沿技术创新储备薄弱,是制约影响我国制造技术与产业自主创新的瓶颈。必须加强对物理、化学、数学等基础科学的投入,着力支持信息、材料、微纳、生物、能源等前沿研究,为高端制造原创提供知识与技术支持。必须发挥我国工业网络和大数据优势,应对知识网络时代产业创新的挑战,在网络、数据和信息安全等领域加大前瞻部署,力争在网络结构、数据算法、安全理论与技术等方面取得原创突破。为适应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应积极支持物质生命、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人文心理、哲学伦理等跨界交叉融合研究,为技术、管理与业态创新储备新知识、孕育新创意、凝聚新团队。应支持以制造业创新前沿问题和战略方向为导向的定向先导研究,为中国创造发展储备前沿知识和战略技术。

二是必须着力提升创意创造和创新设计能力。我国制造业走过了一条跟踪模仿、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跟跑并跑、快速发展的成功之路,但也造成了创意创造的自信心和创新设计的意识和能力薄弱,设计理论方法、设计工具和仿真软件多依赖进口,缺乏自主创新引领世界的设计创造。任何创新创造必须先有创意和设计,创意设想常常是自主原创的起点,创新设计往往决定了制造的价值、竞争力和绿色化水平。创新设计可集成引领制造服务的系统创新,能创造新的应用需求,甚至改变市场格局。

三是必须抓住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关键环节。乔布斯领导苹果公司推出的系列产品,正是依靠创意创新设计,集成芯片、软件、全球先进材料与制造工艺,引领了智能移动终端产业,创造了新的市场需求,赢得同行业70%的利润,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我们必须着力提升创意创造和创新设计能力,创造引领世界的产品和平台、工艺技术和装备、经营服务新业态。

四是必须造就一批受世界尊敬的跨国制造企业、一大批世界“隐形冠军”和全球著名制造服务品牌。中国创造需要一批在先进材料、清洁能源、信息网络、高端制造、航空航天、海洋工程与船舶、新能源汽车与轨道交通、农业环保与工程机械、医药与大健康、消费娱乐电子、国防军工等重要战略领域,创新赢利能力引领全球同行的高端制造支柱核心大企业或企业集团。制造业创新需要多学科、多领域协同共创,需要先进的产业创新生态,需要着力培育先进材料、专用工艺与工具、高端元器件、应用软件等领域从事专精特优产品和技术服务的一大批世界“隐形冠军”。还需要支持培育引领世界,服务全球制造的智慧网络、智慧物流、智慧软件、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云服务平台和软件企业;需要培育造就一大批全球著名、受用户信赖的制造服务品牌。

五是必须建设支持中国创造的科技与产业创新体系。我国大中型制造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不到1%;创新资源重复分散浪费现象严重,创新链“分割、断裂”;科技创新对制造业的支撑不足,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不接力,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10%;有效运用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提升市场竞争的能力薄弱。加快向中国创造转变,必须激励支持企业加大研发创新投入,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以制造服务企业为主体、政产学研用金紧密协同的创新体系,依照创新制造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整合集成创新资源,完善规范灵活的利益分享机制,从体制机制上提升协同创新能力。着力构建面向制造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大数据、云平台,为制造业企业提供基础、共性、前沿技术支持与数据信息服务。小微企业是创新创造的重要来源。应完善支持小微制造企业创新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优化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重点和方式。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吸引社会资本,设立国家中小制造企业创新发展基金。

六是必须改革创新工程与职业教育体系。实现中国创造,创新创业人才是关键。立德树人是根本。培育爱国敬业精神,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增强诚信合作、共创分享意识,培育创新创业的自信心、想象力和创造力,比传授知识和教授经营策略更重要。实现中国创造,不仅需要富于创新创业精神的领衔人才,还需要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勤奋敬业、创新开拓的软硬件工程师,金融财会、律师中介、数据分析计算、经营管理人才,需要数以千万计经受良好职业教育,接受职业岗位培训、继续教育,不断更新知识技能、技术精湛的技师和技术工人。必须认知科技与制造技术与产业创新的规律与方法,积极跨界拓展融合知识技能基础,全社会协同培育倡导科学精神、工匠精神、创新与创业精神。

七是必须建设中国先进制造文化和信誉。制造服务作为人类的一项重要社会产业创新实践活动,需要伦理法律遵循和先进理念的指引。尊重自然、尊重生命,尊重人生存发展、创新创业的平等权利,是科技与产业创新的伦理基础。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尊重创业,始终是激励科技与产业创新的先进社会文化氛围。公平分享全球知识信息资源,市场公平自由有序竞争,依法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公共和私人财产权,始终是激励科技与产业创新的最重要的基石。守法、诚信、唯实、求真依然是知识网络时代CPS环境中科技与产业创新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是对科学创新发展、开放合作共赢共享发展、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新概括,在向中国创造转变进程中应自觉遵循、全面贯彻。制造文化反映一个国家制造业的特质和价值取向。在两百余年工业化竞争合作、创新发展历史进程中,各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制造文化。如美国制造文化追求创新引领,德国制造文化的标志是质量诚信,日本制造文化是精致实用,法国、意大利的设计制造展现艺术时尚等。21世纪前半叶,人类社会将发展进化为知识网络文明时代,“绿色低碳、网络智能、超常融合、共创分享”成为制造技术与产业创新的新特征。面向用户的定制式、大批量网络协同智造服务将成为新业态,将更重视为用户和社会创造更好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人文艺术综合价值!我们应当将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全面贯彻发展新理念与借鉴吸纳各国优秀的制造文化结合起来,培育建设创新创造、精益求精、诚实守信、公平竞争、开放合作、共创共赢的,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时代要求、受世界尊重的中国先进制造文化和信誉。

访:由衷感谢您的辅导和赐教。

谈:我也衷心祝愿江苏省培育出更好更多的智造、创造先进企业,率先建设优势明显的《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加快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现江苏智造和创造,并创造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好案例、好经验!

责任编辑:汤建奎

猜你喜欢
智造制造业智能
蓝月谷“智造”幸福生活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山东智造”闪耀冬奥会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3D打印智造未来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