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王敏
摘 要:
湘潭陈鹏年是康熙年间的一代循吏和学者,其为人耿介,为官清廉。他出生于湖湘学派发源地的一个书香世家,自幼深得湖湘文化经世致用思想的熏陶,且将这种知行合一和济世之道的实干作风,运用在其为人为学为官之中,并深刻影响着后来陶澍等湖湘名士。
关键词:陈鹏年;湖湘文化;经世致用
陈鹏年(1662—1723)为康熙年间的一代循吏,官至河道总督,卒于任,其为官清廉,有“陈青天”之美誉,去世后雍正皇帝谕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臣。陈氏为官期间,几经坎坷,但深得康熙皇帝倚重,并多次赴武英殿修书,先后主修、参修过《方舆全书》、《四朝全诗》、《物类辑古略》、《月令辑要》、《分类字锦》等。考察其一生为人为学为官之行迹,陈氏能政德双馨并名留青史,这和其深受湖湘文化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一、陈鹏年经世致用精神的源流
陈鹏年先祖系江西庐陵人,九世祖友德“官中书令,值元明兵乱,由江西庐陵而卜迁于湘潭”①。七世传至贡士郭金台,为陈鹏年祖辈,以文章气节闻名,其父讳世谷,监生。生于书香门第世家的陈鹏年,自幼因“吴三桂兵犯湖南,破湘潭”②而读书山中。陈氏幼年所居为湘潭石村,而距石村东南四里许,正是湖湘学派开山鼻祖胡安国胡宏父子讲学所在地——碧泉,陈氏怀湘诗《碧泉》“先儒胡文定公谪居于此,作《春秋传》”和“先儒游赏处,遗迹想麟经”③,可见其对胡安国的仰慕和推崇。
胡氏父子所开创的湖湘学派,经张栻传承并发扬光大,其经世致用的思想内核逐步形成并深刻影响着广大的湖湘人士。“经世”一词,最早见于《庄子·齐物论》“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辨。”“夫祖述轩顼,宪章尧舜,记录时代,以为点谟,轨辙苍生,流传人世。”④记录时代历史的《春秋》之书,为后人学习之范本。生于两宋之间的士大夫胡安国,十分恪守“华夷之辨”,因有感于国家陷于外族侵略和不满朝廷苟安,遂迁湖南隐居讲学,著书明志。胡安国著《春秋传》,立足于现实和社会,将自身抱负和苦心寄托书中,明确“华夷之辨”,希望朝廷面对金军的侵扰要坚决抵抗,决不妥协,其在《春秋传序》中说“虽微辞奥义,或未贯通,然尊君父、讨乱贼、辟邪说、正人心、用夏变夷,大法略具。”⑤
为学要经世,论道要致用,所谓“经世致用”,即要求读书人关注社会现实,反对空谈,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将个人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要用一种积极的入世心态,解决国计民生的社会问题。胡宏接过其父的大旗,继续传播这种“经邦治国,经世济民”精神。他在《与汪圣锡书》中说“大丈夫得路,固将辅是君,而济斯民也”⑥,强调大丈夫之使命感“辅君济民”;在《与张敬夫书》中“学圣人之道,得其体必得其用,有体而无用,与异端何异?井田、封建、学校、军制,皆圣人竭心思致用之大者也”⑦,强调学问之“有用”。胡宏培养的学生张栻,亦遵循老师的道路,强调这种“传道济民”之实用学问,在《潭州重修岳麓书院记》中他教育自己的学生说“侯之为是举也,岂将使子群居族谭,但为决科利禄计乎?抑岂使子习为言语文词之工而已乎?盖欲成就人才,以传斯道而济斯民也!”⑧并且张栻亦躬身实践,其主讲岳麓书院期间,光大岳麓书院,培养人才,他与当时的学问大儒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
湖湘经世致用思想源于胡安国、胡宏父子,扩展于张栻,盛行于明末清初的王夫之,实践于清代后期至近现代。近现代的陶澍、魏源、曾国藩等人都是湖湘经世致用思想的实践者,然考其缘起,当推胡氏父子的开山之功,而陈鹏年在湖湘大地的成长,其价值取向正是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才慢慢形成的,这为陈氏今后仕途“不以荣辱毁誉生死动其心,慨然以泽不被于民,道不伸于己为耻”⑨的人格操守打下了深厚的根基。
陈氏经世致用思想的形成还与其祖父(或叔祖)郭金台的影响密不可分。郭金台原名陈湜,字幼隗,幼时避难舅舅郭氏家,为隐匿而改姓郭,因膝下无子,遂认陈鹏年父为子,不料郭氏死后有遗腹子存世,陈鹏年父遂回本宗,复姓陈。郭金台“生而状貌其伟,见者目为异人”,虽然平时寡言少语。但“至慷慨谈天下事,议论风生”,并且有刚勇之能,“时献贼既陷湖湘,闯贼溃卒复相继蹂躏,县百里无人烟,乃请于督师,命偏裨练乡兵为守御,全活以万计”,郭氏闻名乡里,但授官不就,以遗民自居,“晚归隐衡山,著书授徒,绝口不谈世事,惟论列当时殉难诸人,辄欷歔流涕”⑩。郭氏为诗,沉郁清逸,哀吟遣怀,“盖遭遇壈坎家国之际,有难以显言者,奇情伟抱一于诗洩之”?。纵观郭氏一生,虽处于动荡之世,但其忧世感怀,经世致用的抱负可见一斑。
郭氏为陈鹏年童子师,且对陈鹏年寄予厚望。陈鹏年出生时,“方颐丰额,状貌英伟。幼隗先生喜曰:‘高吾门者,必此子也。命之曰鹏年”,至陈鹏年五岁时“幼隗口授李于鳞《唐诗选本》,成诵至数百首。”?郭氏于陈鹏年十四岁去世,但是其对幼年陈鹏年为学和为人精神的影响至关重要。郭氏隐居讲学于湘潭东雾山,而东雾山亦为陈鹏年幼年读书之地,陈鹏年《东岑禅院》诗“院在东雾山麓,余先世舍宅地也。余往往于此结夏读书”,而其《东雾山》诗亦“水木知先德,虫沙话旧闻”?,可见陈鹏年对于郭氏德行的认可和仰慕。
二、陈鹏年经世致用精神的内容
“经邦治国,经世济民”,湖湘经世致用的这种实干精神内核深刻影响着陈鹏年的为人为学为官,并贯穿其一生。
1.务实求是
湖湘经世致用精神的内核就是“实干”, 这种实干基于在对实际情况的认知和掌握上,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沉稳作风。陈氏初为官,即手书“清、慎、勤”三字贴于书房以自励,“清”即为官要清正,“慎”即处事要谨慎不浮夸,“勤”即要勤奋为官,多体恤民情,关心民生。综合这三字的行事原则,陈氏所要追求的就是一种清廉谨慎而又勤政的经世精神,并且这种经世精神背后,是一种务实求是的能官做派。
陈氏一生酷爱行游,尤其钟爱山水等自然景观,于宏大辽阔的观景体验中,又时常寻访那些奇崛幽深的僻静之处。陈氏身体力行,实地探求,本身就是一种务实求是作风的体现。陈氏为官历经知县知府,后委以河工重任,在任职河道总督前,陈氏已花专门的时间熟悉全国水利,并且跟随前任河总张鹏翮实地考察学习。这种务实求是精神对于陈氏后来“治河有策”提供了先导,并且还影响着陈氏地方官的任职中。endprint
2.忠君爱国
除了实干,经世致用还提供一个努力方向就是“致君泽民”,即个人要通过努力辅助君王,为国尽忠,救济人民大众。陈氏一生,历经坎坷,屡次被康熙皇帝宽宥而幸免于难,故陈氏对于康熙对于朝廷,都怀着一颗忠爱之心,这也是古代士大夫恪守“君臣之礼”的必要表现。陈氏忠君爱国之忱,不仅仅是一种知遇之恩的感激和报答,而是实实在在的一种内心志向。陈氏在生命弥留之际,上谕雍正皇帝“臣今年已六十一岁,死亦何憾,但以未酬隆遇,未尽涓埃,上负先皇帝特达之知,我皇上优隆之典”?,来表达对圣上的忠诚和不能尽忠的遗憾。
陈氏将这种忠君爱国的热忱运用在其为人、为学、为官之中,心中时刻想着为国家安定计,为百姓安康计,故陈氏能够在为官多处皆有政声,主持编纂《四朝全诗》等学术文献能深得皇帝赞赏,并且其为人亦名播四方。
3.经世济民
“鹏年初为官,即以救济斯民为念”?,这点与湖湘文化开创者的思想内容一脉相承。胡宏讲 “辅君济民”,张轼讲“传道济民”,落脚点还是这种经世精神对于广大人民的救济,在于有用。陈氏为官,清廉奉公,勤政爱民,管理之处皆有政声。陈氏之“济民”一方面是直接对于民众的救济,在赈灾山东时,陈氏董其事,运漕粮四万石,并悉心料理,亲自散赈,全活饥民数十万;另一方面体现在“经世”上,即开展关心农业生产,兴修水利,维护社会稳定等安民举措。
三、陈鹏年经世致用精神的实践
陈氏为人坦荡磊落,刚直不阿,他将这种经世致用精神充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知行合一,可堪楷模。
1.惠利安民,清丈田亩
中国古时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就是土地,农民获得土地并在这土地上繁衍生息,这也是国家安宁和平的基础和前提。陈鹏年二十九岁中进士,三十四岁始授官,任官伊始着手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清丈田亩,安抚流民”。土地和人口是封建农业国家得以发展的两大关键因素,陈鹏年此举不仅能稳定社会秩序,造福人民,同时也是为国家发展计。
陈鹏年对于田亩和流民的政策是建立在当时的社会现实之上的,陈氏为浙江衢州府西安县(今浙江省衢州市衢州区)知县,当时的西安为福建、广东和江西三省之流通道路,时耿精忠叛乱,攻西安之地,致使百姓逃亡,流离失所。叛乱平息之后,当地豪强趁机兼并土地,而复归的流民又无田可耕,一时是富者拥田数顷却有田无粮,贫者终身流离而不敢望乡。陈氏到任,即行清丈,还田于民,“使流亡归里复业者数千户”?,同时改革税制,对于流亡农民所欠的税款,概行豁免,以确保其能休养生息。在春耕之时,陈鹏年还亲自询问田间劳作的老幼,在秋收之时,举行乡礼,奖励良善,鼓励农耕,以体现对农桑的关注和对农民的关怀。
2.兴利除害,判冤打黑
除了安抚百姓,关照其切身利益之外,维护社会稳定还需要打击犯罪,弘扬正义。毫无疑问,与社会黑恶势力的斗争,更需要领导者自身的正气和大无畏精神。陈氏“性介特,秉正嫉邪,爱民如子”?,正是这种正派而勇敢的作风,使陈氏在近十五年的地方官委任中,打击黑恶势力,平反冤假错案,肃清社会风气,获得了“陈青天”的美誉。
任官海洲(今江苏省连云港市)知州期间,有一僧抢夺民妻,因这僧有总督府后台,故百姓敢怒不敢言,陈鹏年上任“知府初行府事,法不行于一僧,能行于百姓乎?”?当机立断,严惩该僧,致使“豪强闻风敛迹”。在西安,烈妇徐氏含冤,暴棺十载,陈鹏年通过暗访,考察实情,最终将罪犯绳之于法,并且为其立碑建祠,浙人还将此事迹编演成一出“传奇”。
3.心系民瘼,整治河道
水是农业赖以发展的必要前提,兴修水利,整治河道,对于农业发展至关重要。陈氏为官期间,十分重视水利建设,特别是其晚年最后三年任河道总督职时,对于黄河的治理可谓功不可没。
陈氏对于水利治理的首要原则是身先士卒,最大限度减少对人民的损害。江南淮安府山阳县知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因为毗邻水域,致使人民生产生活与水关联巨大,一次大雨连日不止,欲漫河堤,总河令取启东岸闸,泄西岸水,陈鹏年反驳到“奈何以东岸七州县为鱼乎”?,并力排众议,以身祈祷,水漫其身而山立不动,陈鹏年的远见和牺牲精神,终于换来东堤七州县的安然无恙。在治理黄河期间,陈鹏年更是吃住在工地上,断策下令,雷厉风行,后积劳成疾,于病榻之上仍不忘治河之事。
4.善化民风,兴学重教
陈鹏年为官一方面是为人民生产生活计,另一方面则是改善民风,兴学重教,选拨人才。陈鹏年每到一处做官,必定会修葺或新建学堂,亲自开坛讲学,宣扬礼义廉耻之大义,同时组织当地绅士的集会,采纳建议。此外,陈氏还特别注重对社会风气的改善,对于赌博、角斗、溺女、娼妓等不良的社会风气给予惩罚并明令禁止。
在开教育风气之外,陈氏还特别注重对人才的挖掘和提拔。在做浙江乡试同考官时,发掘李陈常等七人,后李陈常累官两淮巡监御史。在任河道总督时,陈氏不顾当时门第之见,大胆提拔有实际才能之人,“一时河工,用人为盛”。他在给康熙《题河工收录人员折》中即阐明“用人贵才”的主张,“止取其身家殷实之结,而不察其才能之可用与否也?”“庶在工效力,俱有用之才,而贤否不致混淆矣!”?由此可见,陈鹏年对于实用才能的推崇。
5.廉洁自律,两袖清风
经世致用精神强调“经世济民”之实学外,另一方面便是对个人人格操守提出很高的要求,这与儒家文化中士大夫“修身”一脉相承。陈鹏年在为官期间,廉洁自律,两袖清风,“公性强直,初入官,誓以清白自励”(21)。同时他还捐献自己俸禄,修理城垣,接济穷困人民。陈氏于武英殿修书期间,因为没有钱租房子,只能暂住在殿内的公馆里,后来因公馆要用作举人会试临时聚集地,陈氏只能“移寓其旁邑舍”,而这“舍仅废地一区,破屋三数间而已,屋既颓塌又星散,不能蔽风雨,盛夏暑湿交蒸,尤所难堪。”(22)陈氏去世,居室一贫如洗,“室如悬磬”,都能很好说明其清廉之风。endprint
除此之外,作为一代朝廷大臣,陈鹏年耿介清正,不结党营私。陈氏大公无私,不私其子,一次康熙帝得知陈鹏年子中无中进士入仕途者,随即表示愕然“尔不工请托耶?”同时,陈氏还不包庇官吏,遇到部下犯法同样严惩,在江宁府(今江苏省南京市)知府任上,因松江有捕快五人入室抢劫致人丧命,陈氏同样置这五人于法。陈氏在临终之际,上书皇帝,仍十分关切治河之事,并表达上不能为国效力,下不能终养母亲的遗憾,陈氏实在是为封建士大夫“忠孝”之典范。
四、陈鹏年经世致用精神的影响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陈鹏年“经邦治国,经世济民”之精神,不仅在其为政期间,造福人民留有政声之外,同时还为当时和后来追随者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陈氏清丈田亩之政策,归田于民,休养生息,在各处任上,修缮学堂,重廉耻,戒奢靡,革新民风,同时敢于跟社会黑恶势力作斗争,弘扬社会正气,如此这些举措,民心归焉。“禁溺女,民感之,女欲弃复育者,皆以陈为姓”(23),陈氏廉吏作风和能官做派,为其赢得“陈青天”之美誉外,还在当地老百姓心中形成了父母官的良好形象,致使其官位变更时百姓夹道相留,依依不舍。同时,在陈鹏年获罪入狱时,产生了“江宁民呼号罢市,诸生千余建旛将叩阍”(24)的轰动影响。
陈氏为官,历经坎坷,期间遭人弹劾两次入狱而险些丧命,一次因将南市楼故址改建乡约讲堂以宣讲圣谕,并榜曰“天语丁宁”,但南市楼故址为狭邪地,陈鹏年因而坐大不敬之罪;另一次为“虎丘诗案”,陈氏《虎丘诗》因被人故意曲解以为对朝廷有怨气而入狱待罪。但是陈氏两次最终都化险为夷,除了民间声势浩大之外,这和陈鹏年在官场之间的良好政声是分不开的。时任大学士李光地,大学士张英,时任河道总督张伯行等在陈鹏年入狱期间,都对其廉吏政绩表达认可,江南织造曹寅更是免冠叩头至血替其求情。此外,康熙皇帝的赏识和对其为人的器重也是重要原因,“陈鹏年稍有声誉,学问亦优”,“朕素知陈鹏年”(25)等都是陈鹏年的认可。
陈鹏年经世致用精神在当世造福于民,留声于世之外,亦深刻影响着后来的又一位湖湘经世名士陶澍。陶澍官至两江总督,为朝廷倚重之臣,他非常强调经世致用之实学,并且培养了一大批诸如贺长龄、左宗棠、魏源、胡林翼等湖湘经世人才。萧一山《清代通史》讲“是故中兴人才之盛,多萃于湖南者,则全由于陶澍种其因,而印心石屋乃策源地也”(26),这些经世致用之人才,在中国近代史上书写了光辉的篇章。李元度在《国朝先正事略》中这样描写陶澍“公虬髯山立,洪音瑰辨,绝类湘潭陈恪勤公,生平宗仰亦在是。遇事奋发,义形于色,而胸怀动无城府,待人表里如一”(27)。陶澍对陈鹏年的仰慕和推崇,在其诗作中也有表现,“先生铁石人,浩气动星斗。平生苍劲姿,羞与榛楛偶”,因观陈鹏年手植槐树,而“伊予仰止心,每过颜徒忸。美荫比甘棠,孤根当不朽”(28)。同时,陶澍对陈鹏年后人亦有照顾,陶澍于道光十六年(1836),专门去访求陈鹏年后裔,并为其“置祀田百亩”。
陈鹏年去世后,先后入祀江宁名宦祠、海州名宦祠、苏州名宦祠和河南贤良祠,“亿万士民,感德潺湲,祠庙碑版,长镇河山”(29),现苏州沧浪亭五百贤中,陈氏被冠之为“治河有策,采风有诗;政通人和,来者之师”,可见他不仅在当时成为一种民间信仰和廉政上的学习楷模,其经邦济世之精神和清廉奉公的能官做派,更成为湖湘大地上一座不朽的丰碑,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 注 释 】
①湖南图书馆编:《湖南氏族迁徙源流》,岳麓书社2010年版,第41页。
②陈嘉榆、王闿运:《(光绪)湘潭县志》,岳麓书社2010年版,第73页。
③??(22)陈鹏年撰,李鸿渊校点:《陈鹏年集》,岳麓书社2013年版,第547、548、734、450页。
④郭庆藩:《庄子集释》,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92页。
⑤胡安国撰,王丽梅校点:《春秋传》,岳麓书社2011年版,第1页
⑥⑦胡宏撰,王立新校点:《胡宏著作两种》,岳麓书社2008年版,第121、125页。
⑧张栻撰,邓洪波校点:《张栻集》,岳麓书社2010年版,第571页
⑨(21)(27)李元度著,易孟醇点校:《国朝先正事略》,岳麓书社2008年版,第363、359、786页。
⑩以上关于郭金台资料参见李元度著,易孟醇点校:《国朝先正事略》,岳麓书社2008年版,第1267页。
?罗汝怀:《湖南文徴》,岳麓书社2008年版,第42页。
???(25)唐祖价:《陈恪勤公年谱》,熊治祁编:《湖南人物年谱》(第一册),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333、369、342、355页。
?王思治、李鸿彬主编:《清代人物传稿》(上编·第八卷),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254页。
?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湖南通鉴》,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70页。
?邓显鹤:《沅湘耆旧集》(第三册),岳麓书社2007年版,第395页。
?余廷灿:《陈恪勤公行状》,钱仪吉编:《碑传集》(卷七十五),文海出版社1973年版,第3612页。
(23)(24)赵尔巽:《清史稿》(列传六十四),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0093、10093页。
(26)萧一山:《清代通史》(第三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74页。
(28)陈蒲清主编:《陶澍全集》(第七册),岳麓书社2010年版,第18页。
(29)张伯行:《故通议大夫、总督河道、兵部右侍郎,谥恪勤陈公墓志铭》,钱仪吉编:《碑传集》(卷七十五),文海出版社1973年版,第3631页。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