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俊敏广东金融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1
基于企业环境经营的生态环境管理效益探讨
郑俊敏
广东金融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1
现阶段,生态环境破坏程度日趋严重,环境规制越来越严格,企业作为环境资源的主要消费者,不得不寻求更好的经营理念,来实现其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目标。由此,环境经营的新理念应运而生。与传统的经营理念相比,新兴的环境经营理念,把环境视为企业发展要素,视环境为资源,把环境保护当作企业的重要经营服务活动,争取地球资源的循环利用,与环境和谐相处,完全改变了企业与环境原来的关系。环境管理效益则是企业环境经营活动所产生的效果或效应。企业通过主动推进前瞻性环境经营,能最大程度地提高环境管理效益。
环境经营;环境效益;环境管理效益;推进路径;对策
引用格式:郑俊敏. 基于企业环境经营的生态环境管理效益探讨[J]. 生态环境学报, 2016, 25(6): 1088-1092.
ZHENG Junmin. On the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Benefit Based on the Enterpris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J].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6, 25(6): 1088-1092.
中国和世界一样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生态难题。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提出“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胡锦涛,2012),使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设工作提上议事日程。而企业,作为环境资源主要消费者,环境经营对其带来的冲击更是前所未有!我国企业的发展战略必须在更严格的环境规制下重新审视定位,这将全方位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及价值链条的链接。
随着全球范围环境问题大爆发,各个国家纷纷加强环境立法,环境规制涉及面越来越广、越来越细化,补偿力度越来越大,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消费压力;当环境问题影响到居民的生存条件时,消费者的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直接影响其消费喜好,又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市场压力;环境消费压力和市场压力又给企业催生了技术和效率压力。重重压力下,企业不得不寻求更好的经营理念,以实现其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目标。由此,环境经营的新理念应运而生。
1.1环境经营的诠释
环境经营(Environmental management)是企业迫于各种压力,被动或主动地把企业行为导致的环境问题(包括事前、事中及事后)纳入其经营活动的管理内容实施管理运营,以提高其环境绩效和经济绩效。环境经营是把企业的环境侧面(Environmental aspects)从经营战略角度加以解释和理解(孙明华,2004),其概念框架见图1。
作为新兴经营理念的环境经营应从环境角度重新思考原有的经营全过程,采取一定技术和方法改善环境成果,把企业的经济的、生态的成果最大化,把环境保护贯穿于一切经营活动中,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共赢。
1.2环境经营的特点
环境经营是新的经营理念,与传统经营存在本质上的区别(表1)。
1.3环境经营的内容
企业环境经营是将环境因素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通过建立、实施经营各阶段的环保措施,构建环境风险的应急预案,把企业经营的环境影响降到最低,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环境经营的内容同一般企业的经营活动内容并无太大区别,只是在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都赋予了环保元素。
图1 环境经营的概念框架Fig. 1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表1 环境经营与传统经营的区别Table 1 The difference betwee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traditional management
国内一些学者对企业环境经营行为与绩效的关系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实证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刘爱东等(2013)的研究:选取长株潭城市群企业为研究对象,以抽样调查所得的有效问卷数据为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检验和修正,推理出来自政府的压力并不直接驱动企业环境经营行为,而是借助市场和效率需求来驱动的;企业环境经营绩效对经济绩效影响显著。而实证研究是基于诸多假设为前提,借助数理关系推理出来的结论,与现实环境存在一定的差距。就目前我国企业的环境经营行为,仍然以应对环境规制为主要目的,但环境经营与否,经营的效果如何,已经越来越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而影响环境管理效益。
2.1关于环境管理效益的理解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占用和消耗一定的环境资源,也会排放污染物或为应付规制而进行环境治理;这些经营行为引起环境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相应变化,从而对人的生活和生产环境造成影响的效应就是环境效益。如果占用和消耗同样的自然资源,能维护生态平衡,使企业及周边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不致恶化或得到改善,其环境效益就好;反之则差。环境效益不仅局限于会计学确认的财务效益层面,还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
环境管理效益则是企业环境经营活动所产生的效应。企业通过实施环境经营,控制其营运过程的能源消耗、减少废品投放、循环利用再生废弃物等产生的环境效益就是环境管理效益。环境效益的基本内容包括:(1)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影响;(2)对削减主要污染物和特种污染物产生和排放量的影响;(3)对提高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的影响;(4)对减轻末端治理压力的影响;(5)对区域水环境质量、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6)对促进各项环保法律、法规、政策等的影响。
当环境作为一项资源存在于企业的经济活动全过程中,环境资源本身存在的价值就会以消耗过程的成本付出被纳入企业的盈余核算体系,构成利润的直接影响因素,使企业环境责任的履行效果直接与其企业目标挂钩,从而迫使企业在进行内部管理时必须采用一定的方式完善其环境管理,经营环境资源,以提升环境管理效益,从而提高利润,实现企业目标(郑俊敏,2015)。
2.2应付环境规制的环境经营与环境管理效益
最初,企业迫于政府的环境规制,被动地实施环境经营行为,其主要方式是缴纳排污费等,这是属于事后进行的环境经营行为。这种应对环境规制的环境经营给企业带来了资金压力,增加企业的成本,给企业目标的实现增添了更多的阻碍。这种情形下,企业为了控制成本,将环境规制视为负担,竭尽全力逃避环境责任,不履行甚至违反环境规制;如果没有政府的强制性要求,企业不会主动实施环境经营,其主要目标只是满足环境规制的基本要求,应付监管部门的检查。被动的环境经营只会加剧企业与环境之间的矛盾,至少在企业看来,环境经营增加成本,减少利润,影响经济效益。因此,企业能避就避,不会主动承担环境责任。另一方面,我国目前环境规制还存在较多的漏洞,执法力度不够;市场环境还不能让部分加强环境经营的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企业生存的基本条件是盈利,作为经济人,是不可能投资没有经济效益的环境经营项目的,这种情形下环境管理无效益可谈。
2.3基于市场和效率需求的环境经营与环境管理效益
市场份额对于企业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当环境管理成为占领市场的必需品时,企业会主动地、有预见地开展环境经营。政府的绿色采购行为会影响市场需求;政府相关政策会导致非绿色产品退出市场。Arora et al.(1995)的研究表明,消费者愿意为环境友好的产品支付溢价及对差异性产品放松价格敏感的条件,促使企业生产高质量的“绿色产品”,以区别同行业企业而赢得市场份额,企业也会自愿参与环境项目或采纳环境管理系统,目的在于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并获得“环境友好”的好名声,从而差异化其产品。
除了市场因素影响企业主动改善环境外,企业引进产品环保化设计比原有的产品设计相对效益大,引进清洁生产技术比末端治理技术相对效益大等是推动企业进行环境经营的内在动力。北京大学杨东宁博士在对企业自愿采用VA的驱动力研究时指出,现有以经济学的理论和假设为基础的环境经营管理,强调基于效率的驱动作用。潜在的成本节约能对企业自愿环境管理行为产生刺激作用。同时,政府的环境监察与处罚制度的完善将会促进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和创新,从而改变企业所在行业的竞争格局。葛建华(2013)通过二维坐标系和案例论证了积极的环境经营绩效战略有利于提升企业动态竞争优势。
这种基于市场和效率需求的具有前瞻性的环境经营将有利于企业通过“创新补偿”和“先动优势”获得竞争优势;能够提高企业社会声誉,赢得利益相关者的信赖,并与其建立更加友好和谐的关系;改善公众形象,使企业免于环境诉讼,环境处罚。同时,还能建立行业的环境技术和环境标准,增强企业竞争优势,最终获取较好的经济绩效与环境管理效益。
前瞻性的环境经营将较大幅度地提高环境管理效益,因此,必须设计有效的路径积极推进。
3.1以环境要素优先的原则开展经营活动
企业的发展走向源于管理层的战略选择,故企业决策者需要认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企业高层对环境问题的投入与支持是环境管理能否产生效果的重要保证;环境战略的设计和执行,企业研发、生产和营销等各个部门都必须参与其中,使环境管理与企业的其他管理职能相结合;企业所有的经营活动、商品和服务须体现出环境友好的观念,由原来的成本控制优先原则向环境要素优先的原则转化。
3.2实施环境成本分析和控制,从源头上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成本分析和控制永远都是实现效益最大化的最根本方法。企业开展有效的环境经营,也应从实施环境成本分析和控制入手。很多企业在实施环境管理决策时发现,废弃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是需要高额的费用和能源投入,环境成本膨胀,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因此,更为有效地减少资源消耗的方法应该是从源头上减少废弃物的产生,这需要追踪最终产品和废弃物在各个工序的移动轨迹,量化资源流程的各个因素,将内部资源流成本与外部环境损害成本相结合进行环境成本控制,以实现循环经济所要求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目标,达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最大化的双重目的(郑俊敏,2014)。
3.3运用PDCA管理工具,建立功能体系进行良性循环,对环境要素进行有效的控制
在企业经济活动的各个阶段,优先考虑环境因素,充分发挥PDCA管理工具的作用,运营过程先计划(Plan),再实施(Do),实时跟进检查(Check),总结(Act)计划落实效果;分析其环境绩效,调整新计划,再实施……形成功能体系的良性循环;建立环境管理组织体制,确定环境目标,明确各环节、各部门的环境责任,分析环境规制的要求事项,制定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企业内部的沟通,实施状况实时监控,以及实施结果的总结等全过程的运营管理,对环境要素进行有效的控制。
企业环境管理效益如何,必定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而影响企业未来环境管理决策的设计和选择,甚至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环境生态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应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企业环境管理效益。
4.1企业管理层应正视环境问题,积极应对环境因素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
企业领导层是企业的决策者,其对环境问题的认识直接体现为企业的环境管理决策,是被动地、消极地应付,还是主动地、积极地应对,企业内部环境管理效益肯定是不一样的。我国很多转型企业已经意识到环境问题管与不管,主动管还是被动管,效果截然不同。环境管理已逐渐成为企业日常内部管理的工作内容,管理效益评价也慢慢变成企业绩效评价的常态。所以,企业要提高环境管理效益,管理层、领导层必须要重视环境问题。
4.2尽快构建我国的环境会计体系,为环境审计提供完善的信息操作平台
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中没有对企业与环境相关的经济活动的会计确认与计量进行规范,更没有要求企业披露跟环境因素相关的会计信息,企业与环保有关的经济活动更多都归属到特定的要素指标中,没有构建独立的环境会计核算体系。现阶段迫切需要修订的是企业环境信息的确认、计量及披露的准则,为环境管理效益评价、绩效审计提供充足的数据资料,从而逐步建立起环境管理效益评价体系框架、操作规则与报告标准,使企业开展内部环境管理效益评价有法可依、有标准可参照、有数据可用,促使环境审计实务的开展,为环境管理效益评价方法的研究提供实证支持(谢东明,2012)。
4.3借鉴国内外经验,构建完善的评价机制,形成实用、可比的环境管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利用“压力-状态-响应”框架(Pressure-State-Response,简称PSR)建立经济活动过程的压力型指标、状态型指标及响应型指标,构建经济预算与环境问题的指标体系;企业要根据行业要求和企业特点,构建效益评价机制;制度要明确,组织机构要各司其责,分工协作,使效益评价形成常态,及时为管理层提供评价信息,以便能及时调整环境管理决策,尽可能提高企业环境管理绩效。可以选择环境影响比较大的行业和环境管理体系构建比较完善的企业进行试点;也可通过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加入ISO14000环境质量认证体系,既能提高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又能通过独立认证机构的鉴证积累环境效益评价的经验。
4.4加强企业环境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加大人员培训投入,提高环境管理人员的专业综合素质
企业开展环境经营,提高环境管理效益,需要构建一支专业综合素质强的人员队伍。因此,企业一方面要加强环境管理人员培训,扩展其知识结构,在原来掌握的会计、审计专业知识基础上多学习环境经济学、环境工程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另一方面,企业可考虑聘请环境专家、法律专家等,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完成相关的环境管理效益评价任务。
ARORA, GANGOPADDHYAY S. 1995. Towards a Theoretical Model of Voluntary Overcompliance [J].Journal of Economics Behaivior Organization, 28 (3): 289-309.
葛建华. 2013. 环境规制、环境经营战略与企业绩效[J]. 新视野, (3): 26-29.
胡锦涛. 2012.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41.
刘爱东, 罗文兵, 邓明君. 2013. 企业环境经营驱动因素、行为与绩效关系研究[J]. 华东经济管理, 27(4): 117-123.
孙明华. 2004. 略论环境经营[J]. 经济问题, (10): 28-30.
谢东明. 2012. 基于生态效益理念的我国企业环境绩效管理研究[J]. 财政研究, (11): 28-31.
郑俊敏. 2014. 基于MFCA资源流成本会计应用模式构建的研究[J]. 商业会计, 3(6): 36-38.
郑俊敏. 2015. 基于PSR框架下的企业环境管理效益评价研究[J].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7(3): 73-78.
On the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Benefit Based on the Enterpris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ZHENG Junmin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Guangzhou 510521, China
At the present stage, the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and the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is more and more strict, Enterprise as the main consumers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to seek the better business philosophy, to achieve the coordination of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goal of enterprise and enhance th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the new idea of environment management arises at the historic moment.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business philosophy, emerging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ideas, the environment for enterprise development elements, depending on the environment as a resource,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terprises as an important business activities, to achieve recycling of the earth's resources utilization, live in harmony with the environment, completely changed the business and the environment the original antagonistic relationship. The benefit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is the result or effect of the enterprise's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Enterprises to actively promote the forward-looking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to maximize th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benefits.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environmental benefit;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benefit; propulsion path;countermeasure
10.16258/j.cnki.1674-5906.2016.06.025
X3
A
1674-5906(2016)06-1088-05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GD13XGL43)
郑俊敏(1968年生),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环境管理与环境会计。E-mail: zjm68@163.com
2016-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