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饮水供给效果及影响因素:收入异质性视角的解析

2016-09-19 11:10:19唐娟莉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公共品饮水供给

唐娟莉

(1.郑州大学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2.郑州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01)

农村饮水供给效果及影响因素:收入异质性视角的解析

唐娟莉

(1.郑州大学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2.郑州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01)

目前,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农民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公共物品理论,利用川、豫、晋、陕、黔、宁6省农户的微观数据,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分析农村饮水供给的影响因子,探讨农村饮水供给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从整体情况看,农户对农村饮水供给效果的评价较为理想,农户评价结果为“较好”和“很好”的概率分别为72.21%和3.29%,农户对农村饮水供给效果的评价与农户收入之间呈现“U”型态势。其主要影响因素有政策支持、农户对乡镇政府的评价、农户参与满意度、水质、能否满足生活需要、变化情况、比较优势。从收入分组情况来看,不同收入组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并且不同的因素对不同收入组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程度不同,其共同关键的影响因素有农户对乡镇政府的评价、水质、能否满足生活需要、变化情况、比较优势。因此,提出了应多方筹集资金,拓宽投融资渠道,提升农村饮水供给水平;加强农村饮水水源环境监管及其综合整治;鼓励和诱导农户积极参与农村饮水的供给和管理;充分发挥基层政府的导向作用等政策建议。

农村饮水;供给效果;影响因素;收入异质性;有序Logistic模型

唐娟莉. 农村饮水供给效果及影响因素:收入异质性视角的解析[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6, 37(4): 760-768.

Tang J L. Analysis of supply effectivenes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ural drinking water from the income heterogeneity perspective[J]. Research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2016, 37(4): 760-768.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目前,饮水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有关数据显示,全球约有80%的人口因饮水不安全而引发疾病,其中数以万计的人口因水污染引发疾病导致死亡[1],因此,饮水安全问题已对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对社会的稳定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纵观国内外文献,对于农村饮水问题的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饮水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但由于受自然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等因素的影响,饮水问题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2],并严重威胁农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饮水安全工程属于准公共品范畴,其经济、社会和生态绩效具有深刻的经济学理论根源[3]。李雪松和李林鑫[4]以博弈理论为基础,以政府和私人投资者为博弈双方,对博弈双方的投资收益与现实供需收益格局进行了探讨。在现实中,农村饮水安全中要素的多层次性与异质性双重特性使其陷入困境[5],而确保其安全的关键是政府介入[6]。在评价指标及方法研究上,陈鹏[7]建立了包括工程运行、社会效益、生态环境、经济效益四大类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层次分析法对济南供水工程进行了评价。刘利霞等[8]运用熵权法与综合评价法评价了云南省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甘霖等[9]运用熵权尼梅罗指数评价法,对农村饮用水水质进行了评价。此外,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10]、模糊数学法[11]、因子分析法与层次分析法[12]等方法也被引用到饮水安全评价中。在农户微观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虽然农户对公共品的需求因收入异质性呈现不同偏好[13],但整体来看,农户对农村饮水的满意度较高,同时,打井、机井等饮水方式的比例也仍较高[2]。李伯华等[6]研究表明,农户对农村饮水安全的支付意愿较高,平均支付金额为121.94元,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年龄、家庭规模、文化程度。

我国属于淡水资源最为贫乏的国家之一,加之工业、服务业等发展对水资源需求的快速增长,使得居民生活用水十分紧张,也造成了两者之间矛盾的进一步加剧。进入21世纪,国家加大了对农村饮水工程的投入,使农村饮水供给状况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我国仍有3亿多人饮水不安全,其中8 000多万农村人口饮用水不清洁,主要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偏远和贫困地区[2]。“十二五”期间农村水利发展的首要目标是全面解决我国农村饮水问题,力争到2020年农村集中供水受益人口比例达到85%,即不断提升农村公共支出效果。在实际中,农村公共支出效果的体现就是农户对农村饮水供给效果的评价。然而,现代经济学认为复杂多变的个体决策行为具有异质性的特点,于是,不同特征的农户对农村饮水供给效果的评价会存在差异性。鉴于此,本文基于公共物品理论,利用川、豫、晋、陕、黔、宁6省份2 098户农户的微观数据,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侧重从不同收入水平农户的角度出发,探索影响农户评价农村饮水供给效果的重要因子,以寻求有效的途径加强农村饮水的供给,提高其供给的有效性,以期为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提供依据。

1 理论分析框架

农村饮水设施属于准公共物品的范畴,具有准公共物品的特性,即其消费具有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两大特性。于是,本研究在此主要以农村公共品供求相关理论作为本文研究的理论支撑。

1.1 农村公共品的供求均衡

公共品供求均衡理论模型中比较有影响的有庇古模型和萨缪尔森的均衡模型(包括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庇古均衡是研究关于资源在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之间最佳配置的问题。假设每个农民均从消费公共品的过程中受益,获得正效用,同时又为消费公共品而付费(承担相应的税收),获得负效用,在此将其定义为农民放弃消费私人产品的机会成本。要实现公共品最有效的供给,对于每个个体来说,必须满足如下条件:公共品的边际效用等于税收的边际负效用。图1是庇古均衡模型图,横轴Q代表公共品的数量,纵轴MU代表效用水平,公共品消费的边际正效用曲线和税收的边际负效用曲线分别用G和T来代表,曲线N代表由公共品消费的边际正效用曲线和税收的边际负效用曲线共同所产生的边际净效用,点E是庇古均衡点,此时边际净效用为零,实现了税收的边际负效用等于公共品的边际效用。在E点左边的任意一点,边际净效用曲线N位于横轴的上方,说明公共部门的资源配置存在不足现象,则公共部门资源配置向E点扩张是理想的,代表资源配置更趋于合理化;相反,在E点右边的任意一点,边际净效用曲线N位于横轴的下方,说明公共部门的资源配置存在超额现象,由合理化向非合理化转变,此时资源配置没有达到最优,需要增加私人产品的消费数量而减少公共产品的消费数量,进而实现社会福利水平的提升。因此,只有在E点,资源在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之间的配置才是最佳的。

图1 庇古均衡Fig. 1 Pigou equilibrium

萨缪尔森的局部均衡模型:农村公共品的特性决定了全体农民消费公共品的边际收益是单个农民消费公共品的边际收益的加总。萨缪尔森的一般均衡模型是利用无差异曲线和生产可能性曲线分析两种产品(即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两个社会成员情况下的一般均衡,分析在社会可能约束条件下两种产品供给的一般均衡。萨缪尔森一般均衡模型结论:假定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均存在,则公共品供给实现帕累托最优的必要条件是产品的边际转换率等于各个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之和,即:

式中:g为公共品,x为私人产品,MRTgx、MRSgx分别为公共品g与私人产品x之间的边际转换率和边际替代率。边际转换率实际上表示的是公共品供给的机会成本,边际替代率表示的是各个消费者对公共品相对效用水平的评价。于是,要实现帕累托最优,公共品供给的机会成本要与消费者从消费公共品中所得到的收益相等。

1.2 农村公共品的均衡供给

实现农村公共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优要以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目标为前提。在实际中,农民普遍存在“搭便车”行为及市场失灵现象时有发生,于是,在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下,要实现农村公共资源配置效率的帕累托最优基本上不可能的,这就需要借助政府力量,充分调动和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机制,以弥补市场的不足和缺陷,实现公共资源配置效率的帕累托最优[14]。在此引入“埃奇沃斯盒状图”来解释说明农村公共品的均衡供给问题,即如何配置资源来体现社会公平问题。

假设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是全社会产品存在的两种形式,农村地区只有两个农户A和B。图2反映了所有产品在两个农户A和B之间的分配情况。曲线OAOB是契约线,契约线上的所有点均满足效率原则;OA、OB分别代表农户A和农户B。横轴和纵轴分别代表私人产品X和公共产品Y,分别表示以OA、OB为原点出发的两类产品X和Y在两个农户A和B之间的分配。点e1和点e5分别代表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两种配置情况,不同之处在于点e1位于契约曲线上(满足帕累托效率标准),而点e5不在契约曲线上(缺乏效率)。同理,点e2、e3、e4也位于契约曲线上,也是效率点,满足帕累托效率标准。e1点(位于埃奇沃斯框图的左下角)的产品配置并非最优,因为农户A消费的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数量分别为XA和YA,均很少,而农户B消费的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数量分别为XB和YB,均偏多。同理,e4点(位于埃奇沃斯框图的右上角)的产品配置也并非最优。

很明显,不公平现象就产生了,然而不公平性又与均衡化供给农村公共品这一目标相偏离。虽然点e5位于契约曲线之外,但农户A和B消费的公共产品或者私人产品中的一种是比较多的,于是位于契约曲线之外的点e5与位于契约曲线之上的点e1和点e4相比较,更能体现公平性,虽未能体现效率水平。所以,如果一个经济体(社会或组织)不注重公平性,却只讲求效率,那么,e1点更符合农户的意愿;若社会不仅看重效率,而且更在意公平性,e5点的产品配置情况可能优于e1点,而e5点是缺乏效率的。在实际中,是很难找到既满足效率原则又兼顾公平原则的均衡点的。

图2 农村公共品的均衡供给Fig. 2 Balanced supply of rural public goods

由此可见,帕累托效率准则虽然能使公共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但不能对可供选择的资源配置情况进行排序。因为帕累托效率准则的前提条件是个人效用的不可比性,这也正好说明并验证了要素初始分配状态的合理性[15]。公共资源的配置和利用状况都可以通过帕累托效率准则来进行验证,但无法验证收入分配状态如何体现社会公平。所以,在兼顾效率的同时,还要考虑社会公平,才能正确的判断社会经济运行状况及其公共政策的实施效果。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3年7-10月对川、豫、晋、陕、黔、宁6省份18市(县)的农村饮水供给状况的实地调查。此次实地调查采取多阶段随机走访的方式进行,按照经济发展程度(3个等级:经济发达、中等经济发展水平、经济落后)在这6个省中随机选取3个市(县),每个市(县)、乡镇、自然村按以上标准进行随机抽取,共抽取了2 235户农户。此次实地调查问卷主要包括村庄基本情况、农户基本情况、农村饮水设施供给情况、政策、农户参与情况、环境比较等6个大类内容。根据公共品的特性、数据的完整性及其研究的需要,剔除无效问卷后,最终获得有效问卷2 098份。

根据研究的目的,本文在此将样本按照收入水平分组,分为低收入组、中等收入组和高收入组三个组别,4 000元以下划为低收入组,4 001-10 000元划为中等收入组,10 000元以上划为高收入组。按照此划分标准,低收入组、中等收入组和高收入组农户的比例分别为27.2%、45.6%和27.2%。

2.2 变量选择

本研究对于农户对农村饮水供给效果的评价(y),以农村饮水供给状况的好坏程度(即很不好、不好、一般、较好和很好5个等级)来代表,依次赋值为1-5。

1)村庄特征。对于村庄特征变量,本研究主要选择村庄类型、村庄距县城的距离两个变量。村庄类型(x1)分普通乡村、乡镇驻地、城郊结合地三类,取值为1-3;村庄距县城的距离(x2)用村庄距县城的实际距离(km)表示。

2)农户基本特征。蔡起华和朱玉春[16]、卫龙宝等[17]在相关研究中采用了人口学特征,如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口数、收入水平等变量。于是,对于农户基本特征变量,本研究主要选择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规模等4个变量。农户性别(x3)取值为1代表男性,取值为0代表女性;年龄(x4)分18-25岁、26-40岁、41-50岁、51- 60岁、61-65 岁5个级别,取值为1-5;文化程度(x5)分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或中专或高职、大专及以上4个等级,取值为1-4;家庭规模(x6)分2人及以下、3-5人、6-8人、8人以上4个等级,取值为1-4。

3)制度环境。有研究表明,政府政策对保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改变了收入分配关系,产生了较大的政治影响[18]。因此,本研究选用政策支持、农户对乡镇政府评价等2个变量。政策支持(x7)和农户对乡镇政府评价(x8)均为非常不满意、不满意、基本满意、满意、非常满意5个等级,分别取值为1-5。

4)农户参与情况。农户参与情况本研究选用农户参与满意度变量来代表。农户参与满意度(x9)分非常不满意、不满意、基本满意、满意、非常满意5个等级,取值为1-5。

5)农村饮水供给情况。对于农村饮水供给情况变量,本研究选用饮水来源、水质、能否满足生活需要等3个变量。饮水来源(x10)分挑水、自家打井、自来水3个等级,取值为1-3;水质(x11)分水涩、水苦、水浑浊、水咸、好5个等级,取值为1-5;能否满足生活需要(x12)取值为1代表能满足生活需要,取值为0代表不能满足生活需要。

6)环境比较。本研究选用变化情况、比较优势等2个变量。变化情况(x13)分明显变差、变差、基本无变化、变好、明显变好5个等级,取值为1-5;比较优势(x14)分最差的之一、中等偏下、中等、中上等、最好的之一5个等级,取值为1-5。各主要变量的描述统计性结果及其预期作用方向见表1。

2.3 模型构建

研究对象是农户对农村饮水供给效果的评价,评价结果可能会有很多等级,比如本研究可分为很不好、不好、一般、较好、很好等5个等级,属于排序选择问题。同时,由于解释变量多以离散型数据为主,因此,本研究选择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对农村饮水供给效果进行研究。其基本形式为:

式中:y是被解释变量,代表农户对农村饮水供给效果评价结果,xi(i=1,2,…,n)是解释变量,代表n个影响农户评价农村饮水供给效果的因素,αj是截距参数,βi是回归系数。

本研究运用Stata统计软件,对整体以及3个分组(低收入组、中等收入组、高收入组)实地调查数据作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估计。

表1 主要变量的描述统计性结果及其预期作用方向Table 1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variables and expected directions

3 结果与分析

3.1 被调查村庄与农户基本特征分析

被调查自然村中,以传统典型村庄为主,仅有15.5%的村庄属于乡镇驻地或城郊结合地。农户居住村庄距县城的平均距离为19.6 km。

被调查者中,男女比例基本相当;年龄主要以中青年为主,将近80%(表2),说明农业生产活动仍以中青年为主;受访者的文化程度呈现出“倒U型”态势,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41.8%),大专及以上的比例仅为14.97%;在家庭规模上,主要以3-5人的中小型家庭为主(70.16%),这说明中小型家庭规模是目前比较普遍的家庭生活模式;村干部和党员的比例分别为10.25%和11.82%;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比重为82.75%。

表2 农户基本特征描述Table 2 Description of farmers' basic characteristics

3.2 不同收入水平农户对农村饮水供给效果分析

农户对农村饮水供给效果的评价较为理想,具体而言,农户评价结果为“较好”和“很好”的概率分别为72.21%和3.29%,评价结果为“一般”的概率为14.01%,评价结果为“不好”和“很不好”的概率合计为10.49%(表3)。农村饮水供给所取得的成绩与国家近些年对农村的投资是分不开的,因为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财政资金为贫困落后地区修建了自来水工程,解决了农民饮水难、饮水不安全等问题,极大地提升了农户的满意度。

从收入分组情况来看,评价结果为“较好”的概率最高,低收入组、中等收入组、高收入组分别为72.28%、70.53%和74.96%,说明农户收入与农户对农村饮水供给效果的评价结果之间呈现“U型”态势;评价结果为“很好”的概率,以上组别依次分别为1.40%、2.93%、5.78%,说明随着农户人均年收入水平的提升,农户对农村饮水供给效果的评价也随之上升;评价结果为“很不好”和“不好”的概率都较小,其概率合计分别为11.06%、10.55%、9.81%,说明随着农户人均年收入水平的提升,农户对农村饮水供给效果的评价却随之下降。

表3 不同收入水平农户对农村饮水供给效果的评价结果(%)Table 3 Evaluation results of supply effectiveness of rural drinking water of different income groups (%)

3.3 不同收入水平农户对农村饮水供给情况的分析

1)制度环境。在政策支持上,低收入组、中等收入组、高收入组农户对政策支持满意度的评价结果为“满意”和“非常满意”的概率合计分别为88.25%、93.63%和94.04%(表4),说明农户对政策支持的满意度较高,且随着农户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提升;农户对乡镇政府的评价,以上组别中评价结果为“满意”和“非常满意”的概率合计分别为79.3%、86.31%和89.85%,说明农户对乡镇政府的评价较高,其与农户收入水平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2)农户参与满意度。在农户参与满意度上,低收入组、中等收入组、高收入组三个收入组“满意”的比例分别为56.84%、54.34 %和65.15 %,不满意度分别为7.19%、4.29%和5.43 %,可见,农户对农村饮水供给参与满意度较高,同时,农户收入与农户参与满意度评价结果之间呈“U型”态势。这说明,农户参与饮水设施的供给,可以将其需求意愿得以真实表达。

表4 不同收入水平农户对农村饮水供给各方面情况的评价结果Table 4 Evaluation results of supply situation each respect of rural drinking water of different income groups

3)供给情况。从饮用水水质来看,低收入组、中等收入组、高收入组三个收入组中农户认为水质较好的比例分别为92.63%、73.25%和68.3%,认为水质不好的比例分别为7.37%、26.75%和31.7%,水质不好的表现是水苦、咸、涩、浑浊等,其中水浑浊是主要原因,其比重分别为4.91%、16.93%和21.89%。可见,大部分农户认为水质较好,且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户对水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说明人们对身体健康更加关注,也从侧面说明饮水安全问题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4) 环境比较。农村饮水供给状况与五年前相比,低收入组、中等收入组、高收入组三个收入组中,“基本无变化”的比重最大,分别为50.35%、40.02% 和32.92%,农户认为饮水供给状况变好的比例分别为44.74%、54.54%和59.2%,认为变差的比例较小,分别仅为4.92%、5.44%和7.88%,这说明,农户收入水平与农村饮水变化情况之间成同方向变动关系。以上组别中,比较优势以“中等”结果为主,比例分别为52.1%、60.5%和54.99%,其次是中上等,最差的比例较小。这表明,国家投资、农民筹资筹劳等方式兴建饮水工程,使得农村饮水状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3.4 农村饮水供给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整体及其三组分组模型的LR(LR x2(14)统计量均超过312,对数似然比(Log likelihood)统计量均小于-337,其相对应的显著性水平均为0.000(表5),这说明整体以及三组分组模型的整体拟合效果较为理想。此外,解释变量的作用方向与预期基本符合。

从整体情况来看,对农村饮水供给效果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主要有政策支持、农户对乡镇政府的评价、农户参与满意度、水质、能否满足生活需要、变化情况、比较优势,其系数分别为0.549、0.756、0.424、0.425、0.870、0.532、1.027(表5);村庄距县城的距离、年龄、文化程度、饮水来源对其也产生了较为显著的影响。从收入分组情况来看,不同因素对不同收入水平农户评价农村饮水供给效果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但农户对乡镇政府的评价、水质、能否满足生活需要、变化情况、比较优势对三个收入组均产生了关键的影响。

表5 农村饮水供给效果评价影响因素Table 5 Determinants of supply effectiveness of rural drinking water

1)村庄特征。村庄类型在三个收入组中的影响均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村庄类型较为优越(如乡镇驻地、城郊结合地),更多的处于城镇的周围,能够享受到政府所在地的各种公共配套设施,无需村庄提供就可以享受;对于普通乡村,特别是一些偏远山区、农业弱质地区更会得到政府的惠农政策的支持,免费获得部分公共品。村庄距县城的距离在低收入组中通过了1%显著性水平的检验,且符号为负,在中等收入组和高收入组中影响不显著。贫困人群由于收入水平低,无力承担公共品的供给,更希望免费享受政府提供的公共品,即“搭便车”现象在贫困人群中普遍存在。

2)农户特征。性别在中等收入组中通过了5%显著性水平的检验,且符号为正,在低收入组和高收入组中均未通过显著性水平的检验。这说明,农民越来越关注饮水安全问题,饮水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农民的身体健康,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年龄在中等收入组中通过了10%显著性水平的检验,且符号为负,在低收入组和高收入组中的影响不显著。对于年龄较大的农户来说,可能存在体质体能下降等状况,使得他们挑水或者打水(辘辘,农户打井)更为困难,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文化程度对低收入组农户带来了显著的负效应,农户更加注重饮水安全问题,越来越意识到饮水安全的重要性。家庭规模在三个收入组模型中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家庭规模对农户评价农村饮水供给效果的影响不显著。

3)制度环境。政策支持在低收入组和高收入组通过了1%显著性水平的检验,且符号为正,与预期相符,在中等收入组中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由此可见,农户对农村饮水供给效果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策支持的影响。近些年,国家的支农惠农政策更多地倾向于贫困群体,国家投资为贫困落后地区修建了自来水工程,解决了农民饮水难、饮水不安全等问题,农民从中得到了实质性的利益;对于高收入群体而言,他们可能会利用权力获取国家投资修建饮水设施或者自己投资修建饮水设施;而中等收入组处于“夹心层”,饮水问题大多是靠自己来解决,很难得到政府的支持,于是,对其满意度较低。

农户对乡镇政府评价在三个收入组中均通过了5%或1%的显著性水平的检验,且符号为正。乡镇政府作为基层政府,直接与农民接触,能直观准确的掌握农民对饮水的需求,并能将农民的真实需求偏好转达给上级政府,在农村饮水供给中具有重要的主导作用。

4)农户参与满意度。低收入组、中等收入组、高收入组中农户参与满意度的系数分别为0.220、0.190和0.836。可见,在农村饮水供给的过程中,农户的参与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农户作为农村饮水设施的直接受益者,只有让农户参与到其供给当中去,才能将其真实需求意愿通过其亲身参与得以充分表达,其供给也才能越接近农户生活的需要,体现农民“主人翁”的地位。

5)供给情况。饮水来源仅对低收入组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中等收入组和高收入组的影响不显著。这表明,对于贫困落后地区农民,更多的是饮用河水、井水等,更希望能用上安全的自来水,解决饮水难问题。

以上三个收入组中,水质的系数分别为0.351、0.457和0.659,可见,水质成为影响不同收入水平农户评价农村饮水供给效果的重要因素。农民在解决了基本的饮水问题之后,更加的关注和重视水质,要求更加安全的饮用水,因为水质的好坏直接与农民的身体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能否满足生活需要在三个收入组中均通过了1%显著性水平的检验,且符号为正,与预期相符。饮水是人最基本的生存条件,是人生存的第一大需求,能否满足生活需要就成为影响农户评价农村饮水供给效果的关键因素。

6)环境比较。变化情况三个收入组中均通过了1%显著性水平的检验,且系数为正。这主要与国家近些年的政策倾向相关,主要是向农村地区倾斜,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国家投资兴建自来水工程,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地区饮水难问题,满足了农民对饮水的基本需求。

以上组别中,比较优势的系数分别为1.059、0.896和1.245,可见,比较优势成为影响不同收入水平农户评价农村饮水供给效果的重要因素。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农民对饮水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也说明农户之间存在着较强的攀比心里。

4 结论与政策启示

研究表明,从整体情况看,农户对农村饮水供给效果的评价较为理想。从收入分组情况来看,不同收入组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比如,评价结果为“较好”的概率最高,且农户收入与农户对农村饮水供给效果的评价结果之间呈现“U型”态势;而评价结果为“很不好”和“不好”的概率均较小,且农户对农村饮水供给效果的评价随着农户人均年收入水平的提升而下降。

对于农户评价农村饮水供给效果的影响因素而言,从整体上看,主要有政策支持、农户对乡镇政府的评价、农户参与满意度、水质、能否满足生活需要、变化情况、比较优势;从收入分组情况来看,不同的因素产生的影响和作用程度不同,但对其产生共同关键的因素有农户对乡镇政府的评价、水质、能否满足生活需要、变化情况、比较优势。

虽然,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国家投资兴建了饮水工程,解决了农民饮水难的问题,但是还未彻底解决饮水不安全问题,同时,饮水问题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第一,应多方筹集资金,拓宽投融资渠道,进一步提升农村饮水的供给水平。第二,加强农村饮水水源环境监管及其综合整治。饮水安全是农村饮水供给的重点,这就需要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特别是人口多、环境敏感地区的水源保护,综合防治农药化肥等面源污染,同时要加强整治生活污水、垃圾、畜禽粪便等对水源的污染。第三,鼓励和诱导农户积极参与农村饮水的供给和管理。由于政府财政能力的有限性及其农村饮水的特性,农村饮水的供给和管理在长期内很大程度上还需要农户自己解决,这就需要鼓励和诱导农户积极参与农村饮水的供给和管理,填补政府在某些方面的欠缺,提高农村饮水的有效性;同时,政府和农户之间可以建立交流平台,形成政府与农户之间的互动机制,促进农村饮水工程管理的有效性。第四,充分发挥基层政府的导向作用。基层政府在农村饮水供给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肩负着水资源保护、饮水安全工程、治污防污等任务,同时掌握着农村饮水的整体规划,因此,在农村饮水供给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基层政府的导向作用。

[1] 颜营营. 我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研究——以山东省肥城市为例[D]. 济南: 山东大学, 2013. Yan Y Y. Research on the problem of rural drinking water safety in China—Taking the city of Feicheng in Shandong as an example[D]. Ji'nan: Shandong University, 2013.

[2] 马林靖, 张林秀. 农村地区的饮用水现状与农民满意度研究——基于全国800个农户的抽样调查结果[J]. 西部论坛,2010, 20(2): 7-11. Ma L J, Zhang L X.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and farmers' satisfaction with the drinking water in rural China—Based on the data form 100 villages and 800 rural households[J]. West Forum,2010, 20(2): 7-11.

[3] 杜晓荣, 吴晓婕, 谢旭.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绩效的经济学分析[J].生态经济, 2013(11): 69-72. Du X R, Wu X J, Xie X. Economic analysis on performance of rural drinking water safety project[J]. Ecological Economy,2013(11): 69-72.

[4] 李雪松, 李林鑫.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给机制的博弈分析[J].生态经济, 2011(5): 31-34, 39. Li X S, Li L X. Analysis of supply mechanism of safe drinking water project in rural areas based on the game theory[J]. Ecological Economy, 2011(5): 31-34, 39.

[5] 李伯华, 刘传明, 曾菊新. 基于公共物品理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研究——以江汉平原为例[J]. 农业经济问题, 2007(4): 81-86. Li B H, Liu C M, Zeng J X. Research on rural drinking safety problem based on the public goods theory—A case of Jianghan Plain[J]. Issues in Agricultural Economy, 2007(4): 81-86.

[6] 李伯华, 刘传明, 曾菊新. 基于农户视角的江汉平原农村饮水安全支付意愿的实证分析——以石首市个案为例[J]. 中国农村观察, 2008(3): 20-28. Li B H, Liu C M, Zeng J X. Empirical analysis on farmers' willingness to pay for rural drinking water safety of Jianghan Plain—A case of Shishou City[J]. China Rural Survey, 2008(3): 20-28.

[7] 陈鹏. 济南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绩效评价研究[D]. 济南: 山东大学, 2013. Chen P. Research on the performance of rural drinking water safety project evaluation of Ji'nan City[D]. Ji'nan: Shandong University,2013.

[8] 刘利霞, 王凤兰, 徐永新. 基于熵权法的区域农村饮水安全评价——以云南省为例[J].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9, 20(1): 99-103. Liu L X, Wang F L, Xu Y X. Security evaluation on regional rural drinking water based on entropy weight method—A case study of Yunnan Province[J].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 & Water Engineering, 2009, 20(1): 99-103.

[9] 甘霖, 张强, 李大斌, 等. 基于熵权的尼梅罗指数法在农村生活饮用水评价中的应用[J]. 现代预防医学, 2010, 37(20): 3821-3823. Gan L, Zhang Q, Li D B, et al. Application of nemerow index evaluation method based on entropy weight to evaluation of rural drinking water in Nanchong[J]. Modern Preventive Medicine,2010, 37(20): 3821-3823.

[10] Yang M N, Li D F, Yang J B, et al. FANN-based surface water quality evaluation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Shaoguan Area[J]. 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 2007, 10(4): 303-310.

[11] Yilmaz Icaga. Fuzzy evaluation of water quality classifcation[J]. Ecological Indicators, 2007, 7(3): 710-718.

[12] 何寿奎, 胡明洋. 基于用户需求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契合度评价模型构建[J].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14, 12(4): 181-184, 193. He S K, Hu M Y. Development of fitness evaluation model for rural safe drinking water project based on user demand[J].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s and Water Science & Technology, 2014,12(4): 181-184, 193.

[13] 朱玉春, 王蕾. 不同收入水平农户对农田水利设施需求意愿分析——基于陕西、河南调查数据的验证[J]. 中国农村经济,2014(1): 76-86. Zhu Y C, Wang L. Farmers' willingness demands for farmland water conservancy facilities with different income levels—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from Shaanxi, Henan Province[J]. Chinese Rural Economy, 2014(1): 76-86.

[14] 刘苏社. 我国政府农业投资效率研究[D].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9. Liu S S. Study on governmental agriculture investment effciency in China[D]. Beijing: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2009.

[15] 江明融. 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D]. 厦门: 厦门大学, 2007. Jiang M R. A study of the balanced supplying of public goods[D]. Xiamen: Xiamen University, 2007.

[16] 蔡起华, 朱玉春. 社会信任、收入水平与农村公共产品农户参与供给[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 15(1): 41-50. Cai Q H, Zhu Y C. Social trust, income level and farmers participating in provision of rural public goods[J]. Journal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5,15(1): 41-50.

[17] 卫龙宝, 朱西湖, 伍骏骞. 农户公共品需求偏好影响因素分析[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5(5): 34-40. Wei L B, Zhu X H, Wu J Q. Empirical analysis of factors affecting villagers' demand preference for public goods under villagers' self-governance[J]. Journal of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15, 15(5): 34-40.

[18] 樊丽明, 解垩, 石绍宾. 基于农户视角的农村公共品供需均衡研究[J]. 当代经济科学, 2008, 30(5): 56-64. Fan L M, Xie E, Shi S B. Equilibrium on supply and demand for rural public goods[J]. Modern Economic Science, 2008, 30(5): 56-64.

(责任编辑:童成立)

Analysis of supply effectivenes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ural drinking water from the income heterogeneity perspective

TANG Juan-li
(1. Business School,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01, China; 2.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Economics,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01, China)

Rural drinking water safety is the most concerned and most urgent problem faced by rural residents. Based on a sample of rural households in the provinces of Sichuan, Henan, Shanxi, Shaanxi, Guizhou, and Ningxia and the theory of public goods and applying the ordered Logistic model,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effects and the infuencing factors of rural drinking water supply. Results show that in general the supply effectiveness of rural drinking water is relatively high and the evaluation results of “very good” and “good” count for 72.21% and 3.29%, respectively,and evaluation results showed a “U” shape between the supply effectiveness of rural drinking water and farmers' income. The infuencing factors include the supportive policies, farmers' evaluation of town government, satisfying degree of household participation, the quality of drinking water, the degree of satisfying of residents' life need, water supply changes,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 From the income perspective, different income groups showed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Different factors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different income groups, and the key factors are farmers' evaluation of town government, drinking water quality, the degree of satisfying of residents' life need, water supply changes,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 To effectively maintain safe water supply in rural areas this paper provides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including to establish policy strategy to raise funds and to broaden the fnancing channels to promote the supply level of rural drinking water, to strengthen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integrated remediation of rural drinking water sources, to encourage and guide farmer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rural drinking water programs,and to produce guiding role of the government.

rural drinking water; supply effectiveness; infuencing factors; income heterogeneity; ordered Logistic model

National Soci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13CJY115); Key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of Henan Province (16A790020);Development Foundation for Excellent Young Teachers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2015SKYQ03).

TANG Juan-li, E-mail: tangjuanli@zzu.edu.cn.

14 October, 2015;Accepted 12 March, 2016

F224;F323.213

A

1000-0275(2016)04-0760-09

10.13872/j.1000-0275.2016.003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CJY115);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16A790020);郑州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发展基金项目(2015SKYQ03)。

唐娟莉(1983-),女,陕西扶风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农村经济与产业经济研究,E-mail: tangjuanli@zzu.edu.cn。

2015-10-14,接受日期:2016-03-12

猜你喜欢
公共品饮水供给
简易饮水鸟
军事文摘(2021年18期)2021-12-02 01:28:44
怎样做到科学饮水
公共品私人供给的影响因素研究
统计与决策(2017年2期)2017-03-20 15:25:34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群众(2016年10期)2016-10-14 10:49:58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当代经济(2016年26期)2016-06-15 20:27:17
防丢干伞饮水杯
公共品提供与税收遵从的关系探讨
城乡公共品供给的成本差异与农村公共品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