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农场扶持政策需求优先序及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新疆的调查

2016-09-19 11:10:14胡宜挺叶红敏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农场主农场政策

胡宜挺,叶红敏

家庭农场扶持政策需求优先序及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新疆的调查

胡宜挺1, 2,叶红敏1

(1. 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3;2. 石河子大学农业现代化研究中心,新疆 石河子 832003)

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反映了农业现代化和社会化的发展需求,是对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创新,其健康发展依赖于政府的扶持政策。基于新疆家庭农场的调研数据,运用聚类分析和多项Logistic模型,分析家庭农场扶持政策需求优先序,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目前家庭农场最需求的扶持政策依次为资金(或项目)扶持、科技扶持、金融信贷扶持和农产品销售扶持,对其扶持政策需求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有农场主年龄、是否接受过农业技术培训、投资规模、社会关系资源、需要技术的帮助程度及需要销售帮助的程度、当地拥有的农业技术人才数量、农产品市场发育情况等。鉴于此,政府应从政策需求主体出发,在了解其内在诉求基础上,制定家庭农场扶持政策,促进家庭农场健康发展,具体政策建议包括加大家庭农场资金或项目扶持,设置专项扶持资金或推广项目;重视科技教育及培训;加强家庭农场与农业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合作,解决产后销售困难;完善家庭农场金融信贷扶持政策,解决融资困难等。

家庭农场;扶持政策;需求优先序;多项Logistic模型;新疆

胡宜挺, 叶红敏. 家庭农场扶持政策需求优先序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新疆的调查[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6, 37(4): 733-739.

Hu Y T, Ye H M. The priority sequence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supporting policies of family farms: A case study of Xinjiang[J]. Research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2016, 37(4): 733-739.

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导致大量的青壮年进城务工,中国农业传统的经营方式发生深刻的变化,农民兼业化、农村空心化愈演愈烈,农业从业者面临着数量萎缩、结构失衡及后继无人的严重问题[1],“谁来种地”引发了一系列争论。此时,“家庭农场”应运而生。其保持了家庭经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够克服“小农生产”带来的弊端,提高了农业的标准化、专业化水平,是农业集约化经营的现实选择,能够显著地改善中国农业生产效率,具有明显的比较制度优势,是迄今为止农业生产中最有效率的生产经营方式[2]。但总体来看,我国家庭农场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的发展严重依赖于政府扶持,因此对扶持政策需求的研究显得非常必要,其能够把家庭农场的内在政策诉求反映给政府,增强政府对其扶持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家庭农场更好发展。

回顾已有的研究,首先是对于家庭农场经营效率的研究,认为适度规模经营效率最好。Sen[3]研究表明,规模越大则单位产出效率越会减损;舒尔茨[4]也提出了适度规模更有效率;Carter[5]和Heltberg[6]分别对印度、巴基斯坦等国上百户农户的调查表明,农业生产规模与农业净收益之间是负相关关系。国内刘维佳和邱立春[7]采用DEA评价方法,实证研究了机械化家庭农场规模经营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耕地面积在133.33 hm2的家庭农场规模效益最好。郭云涛[8]指出资本存量,包括物质和社会资本存量影响家庭农场的经济效益。其次是对家庭农场现状及困境的研究。农地规模和资金是农场发展的重大瓶颈,如土地产权关系复杂,土地经营权流转困难[9],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权属不清,土地流转期限较短,流转价格和季节性雇工成本较高,融资困难,资金短缺等[10]。再次对家庭农场发展影响因素及对策的研究。陈卫东[11]基于荆州市的调查,提出家庭农场组建目的的多重性决定了其发展初期对金融的需求带有明显的政策性,希望得到政策性扶持。作为“一场之主”的农场主,在经营管理决策中居于核心地位,其素质和能力对农场起着重要的作用[12]。同时,农业投资规模直接决定了农业生产的成本,影响农民建设和发展家庭农场的积极性。最后,还有学者研究了社会化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张耀钢和应瑞瑶[13]研究表明,除农户自身特征和土地禀赋外,农技培训是激活农户科技服务需求的重大影响因素。张文明和刘飞翔[14]基于家庭农场变化的视角,提出农场主对于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需求受农场主自身观念、经济能力、生产环境等主观和客观条件约束,且迫切需要知道农产品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沈茹和王树进[15]基于安徽省水稻种植户对农场社会化服务需求(产前、产中及产后)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家庭总人口、受教育程度、年龄、经营规模及销售途径等对其有显著影响。

综上可知,目前,众多学者的研究大多是基于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理论上的阐述,实证角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经营效率方面,而对扶持政策,尤其是政策需求方面研究较少。鉴于此,本文基于对新疆家庭农场的调研,运用聚类分析和多项Logistic模型,从政策需求主体的角度出发,分析家庭农场扶持政策需求优先序,探讨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政府进一步制定家庭农场扶持政策提供借鉴。

1 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2014年对新疆家庭农场的实地调研。调查区域包括北疆的昌吉回族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以及南疆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等地区,这些地区的农业规模化经营相对较突出,农业生产结构也有差异,因而具有一定代表性。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家庭农场及农场主基本特征、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政策需求及经营绩效等方面。调查方式上,在问卷设计、试调查和调查员培训基础上,利用石河子大学学生暑期回家机会,对所在地区符合标准的家庭农场进行抽样和入户访谈,获得原始数据。调查结束后,共回收问卷270份,其中有效问卷223份,样本有效率82.6%。

1.2 变量选择

一般,若农户主观意识上认为自身生产经营规模小、农业收入比重低,政策对自己影响很小,则对政策需求不明显,政策需求受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和信息接收能力等的影响[16]。而家庭农场相对于普通农户来说,具有自身的特征,生产经营规模较大,更多地使用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及具有较强的商品意识与市场意识[17]。因此,其对扶持政策需求并不受单一因素的影响,而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及家庭农场自身的特殊性,本文将家庭农场扶持政策需求的影响因素分为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农场特征、区域经济环境特征和政策特征5大类(表1)。

1.3 模型选择

本文主要对家庭农场最需要的前4位政策需求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其他的扶持政策需求一律归为其他。即被解释变量为:政府资金(或项目)扶持需求、科技扶持需求、农产品销售扶持需求、金融信贷扶持需求和其他,分别赋值为1、2、3、4、5,Pi(i=1,2,3,4,5)表示家庭农场对扶持政策需求的概率;解释变量为Xk(k=1,2,...,k),表示可能影响家庭农场对扶持政策需求的各项影响因素。此时,由于被解释变量为三类及以上的无序分类变量,因此采用多项Logistic模型,将参考类别5作为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的参照,具体有4个Logit模型:

且P1+P2+P3+P4=1,其中α1,α2,α3,α4为常数项,β1k,β2k,β3k,β4k为模型的待估参数,σ1,σ2,σ3,σ4为模型中的随机误差项。

采用SPSS19.0对影响家庭农场扶持政策需求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样本描述分析

农场主的年龄分布以青壮年为主,其中30岁以下的农场主占总样本的2.30%,30-39岁的占15.70%,40-49岁的占64.10%,50岁及以上的占总样本的17.90%。从其文化程度来看,初中及以下学历居多,占比82.96%,而高中(中专)及以上仅占17.04%,说明家庭农场主受教育程度较低,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在样本中接受过农业技术培训的占39.90%,没有接受过农业技术培训的占60.10%。在家庭农场经营中家庭农场主认为自身生产经营规模在当地属于较大的占43.50%,很大的占4.48%。而家庭农场投资规模一般较大,其中20万元以下的占14.30%,20万-60万元占54.30%,60万-100万元的占9.00%,100万元及以上的占22.40%。家庭劳动力人数为2人、3人、4人的比例分别为68.61%、20.62%和8.52%(表2)。

2.2 扶持政策需求优先序分析

通过对问卷的整理与分析,第一位上出现最多的是政府资金(或项目)扶持,有78户(35.0%);第二位上出现最多的是科技扶持需求,有67户(30.0%);第三位上出现次数最多的是金融信贷扶持需求;第四位上出现次数最多的是农产品销售扶持需求(表3)。若从统计分析来看,位次上出现最多的即为位次上最需求的扶持政策,那么可以将农场最需求的四位政策进行粗略的排序,即资金(项目)扶持、科技扶持、金融信贷扶持、农场品销售扶持。

表1 变量选取与赋值Table 1 Variable selection and assignments

但是,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除了信息咨询扶持、基础设施建设扶持等明显靠后外,其他政策需求在不同位次上出现了不同数量,简单统计分析很难对其进行合理排序。因此,本文通过聚类分析对其排序优化(图1)。家庭农场扶持政策需求分为三类:第一类为政府资金(或项目)扶持和科技扶持,第二类为农产品销售扶持和金融信贷扶持,第三类为信息咨询扶持、农业保险扶持、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及土地流转扶持。从聚类的结果可以看出,第一类政策需求明显强于第二类,而第二类又明显强于第三类,原因在于第一、二类政策需求出现在第一、二位的次数明显高于第三类。

图1 家庭农场扶持政策需求聚类分析树状图Fig. 1 Tree diagram of clustering analysis about the demands for support policies by family farm

表2 样本特征描述Table 2 Description of sample characteristics

表3 家庭农场扶持政策需求统计Table 3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demands for support policies by family farms

对于第一类内部2项扶持政策需求来说,借助孔祥智等[18]无权重转移和加权计算的结果可以确定,家庭农场最需要的扶持政策为政府资金(或项目)扶持,其次是科技扶持。对于第二类内部的2项政策需求,同样的方法可以确定,农产品销售扶持需求最强烈,其次是金融信贷扶持需求。对于第三类内部的4项政策需求,同样的思想,土地流转扶持最需求,其次是农业保险扶持,再次是基础设施建设扶持,最后是信息咨询扶持。

2.3 扶持政策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从模型拟合优度检验的参考指标看,χ2对应的显著性水平为0.000,Pseudo R2=0.596(表4),表明回归结果整体上比较理想。

表4 家庭农场扶持政策需求影响因素的多项Logistic回归结果Table 4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results of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mand for support policies by family farm

1)影响家庭农场对政府资金(或项目)扶持政策需求的因素。社会关系资源、投资规模与政府资金扶持需求具有正相关关系(表4)。社会关系资源越多,投资规模越大,农场主对其需求意愿就愈加强烈。社会关系资源越多,说明农场主在农业生产与人际交往中可利用的资源较多,获取信息会增多,而农场主具有促进农场发展的能力或意愿,则对政府扶持资金需求就越大。投资规模越大,即农场生产投资成本就越大,则在农场发展初期阶段所需资金就越多,借此农场主就希望政府能够在一定程度对其提供资金(或项目)扶持,以此来帮助家庭农场成长。农场主的年龄和生产经营规模与政府资金(或项目)扶持需求呈负相关关系。农场主年龄越小,生产经营规模越小,则对资金或项目扶持需求就越强。原因在于年龄较小的农场主可能自身资金积累较少,因此对农场发展具有较大的资金需求。而农场本身就具有不断扩大其生产经营的内在动力,农场主认为其规模在当地属于较小规模,则其就有意愿与动力来扩大其生产规模,这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因此,对资金需求就越强烈。

2)影响家庭农场对科技扶持政策需求的因素。农场主是否接受过农业技术培训、投资规模、社会关系资源状况、需要技术的帮助程度及需要销售帮助的程度,对扶持政策了解程度与科技扶持需求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即农场主接受过农业技术培训、投资规模越大、社会关系资源越多、需要技术与销售的帮助程度越大、对扶持政策越了解,则对科技扶持需求就越大。原因在于接受过农业技术培训比没有接受过农业技术培训的人对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认识更加深刻,了解技术对生产具有较大促进作用,此时在农业生产中倾向于引进科技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收益,对科技扶持需求增强。社会关系资源越多的农场主具有较好的人际关系,接触的信息较多,头脑较灵活,了解科技投入能够促进农业生产,获得经济效益,对科技扶持需求就较多。对技术帮助需求程度越高,说明其农产品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加之对扶持政策越了解,则对科技扶持政策需求越强烈。越需要销售帮助的家庭农场,可能存在农产品销售上的困难,此时可能希望能够通过科技的投入,增加农产品技术含量来降低销售困难。

生产经营规模及拥有的农业技术人才数量与科技扶持政策需求之间呈负相关关系。生产经营规模越小及拥有的农业技术人才数量越少,则越需要科技扶持。原因在于农场主认为其生产规模在当地越小,则就期望于能够通过科技投入来增加农业生产效益,提高收益。而当地拥有农业技术人才数量越少,则在农业生产中对农业科技投入需求得不到满足,越倾向于科技扶持需求。

3)影响家庭农场对农产品销售扶持政策需求的因素。社会关系资源、投资规模、需要销售帮助的程度及对扶持政策的了解程度与农产品销售扶持政策需求呈正相关关系,而当地农产品市场发育程度与其呈负相关关系。一般来说,家庭农场投资规模越大,则需要销售的农产品越多,相对于小规模的农场而言,在销售上面临着较大的市场风险,于是对农产品销售扶持政策需求更强烈。农场主越需要销售帮助,说明其在销售农产品时遇到了困难,对国家扶持政策越了解,则对农产品销售扶持政策需求更迫切。而当地农产品市场发育程度越差,说明农产品销售市场存在着“柠檬市场”现象,此时产品面临着无法出售或出售价格较低的市场风险,则对农产品销售扶持需求就较强烈。

4)影响家庭农场对金融信贷扶持政策需求的因素。社会关系资源状况、对扶持政策了解程度及扶持政策力度与金融信贷扶持需求呈正相关关系,而农场主年龄和政府扶持农场力度与形式的满意度与金融信贷扶持需求呈负相关关系。即社会资源关系越多,对扶持政策越了解和扶持力度越强,则对金融信贷扶持政策需求就越迫切。原因在于:若社会关系资源越多,则能够为其信贷融资提供担保的人或者进行抵押的物就越多,加之对政府扶持农场的政策越了解,认为政府对农场的扶持力度越强,则在其资金匮乏进行信贷融资时,越容易取得融资贷款,则对其需求就会越多。农场主年龄越小,对政府扶持农场力度与形式的满意度越低,则其对金融信贷扶持政策需求越强烈。一般年龄越小,则其风险意识越强烈,在农场发展中各方面的投资都会显著地增加,加之自身财富积累可能也少,经营过程中资金缺口较大,从而导致对金融信贷的需求会增加。此外,对农场扶持政策的力度与形式满意度越低,说明政府对其的扶持力度远远不够,对金融信贷扶持需求就会较高。

3 结论与政策建议

3.1 结论

研究表明,家庭农场最需求的政策为资金(或项目)扶持、科技扶持、金融信贷扶持和农产品销售扶持。对可能影响家庭农场扶持政策需求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家庭农场各类扶持政策需求,其影响因素存在较大差异,生产经营规模及投资规模显著影响家庭农场的资金扶持需求,资金是制约家庭农场发展的一大瓶颈;而科技扶持需求主要取决于当地技术发展水平和普及程度及农场主对科技的认知能力;农产品销售扶持需求一方面受当地市场发育情况的影响,另一方面受自身资源的限制;而金融信贷扶持需求主要受政策特征的影响。因此,家庭农场亟需政府扶持政策的制定及落实,其决定着家庭农场的发展水平及发展方向。

3.2 政策建议

1)加大对家庭农场资金或项目的扶持力度,设置家庭农场专项扶持资金或推广项目。完善家庭农场财政补贴激励机制,给予家庭农场专项扶持资金或项目扶持,调动农户建立家庭农场的积极性。同时,在涉农财政资金整合中,要重点强调向家庭农场倾斜,特别是对运作规范、示范效应强的家庭农场可给予各方面的专项扶持,提升其示范与带动能力。

2)加快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重视教育及技术培训,尤其是科技扶持。从实证研究来看,农场主是否接受过农技培训对科技扶持需求有着显著的相关性,农业技术指导与培训对家庭农场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要广泛开展面向以农场主为主的经营管理人才,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的种养人才的培训,培育文化与技能相结合的专业农场主和职业农民,增加区域农业技术人才数量,提高农场主现代管理水平,增加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投入力度,满足农场主对科技扶持政策的需求,优化家庭农场人力资源结构,提高人力资本投入。

3)加强家庭农场与农业企业或者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合作,解决产后销售困难。鼓励家庭农场按照“龙头企业+ 合作社+家庭农场”或“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农户”等组织模式,开展农产品生产、营销和加工,规范农产品生产,实现多层次、多领域延伸和扩张,规避市场风险。

4)完善家庭农场金融信贷扶持政策,解决生产经营中的资金难题。根据高彦彬[19]对家庭农场外源融资效率的研究,效率最高的融资模式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因此,在完善全方位的家庭农场金融服务体系时,重点鼓励以农村信用社、农商行、村镇银行等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对农场提供金融支持。逐步推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扩大农场有效担保物范围和设置信用贷款,创新信贷产品,积极运用“三权”抵押贷款、订单农业贷款等信贷新模式促进家庭农场规模经济效益的提升,解决资金困境。

[1] 米松华, 黄祖辉, 朱奇彪. 新型职业农民:现状特征、成长路径与政策需求——基于浙江、湖南、四川和安徽的调查[J].农村经济, 2014(8): 115-120. Mi S H, Huang Z H, Zhu Q B. The new-style professional farmers: Current characteristics, growth path and policy demand—Based on the survey of Zhejing, Hunan, Sichuan and Anhui[J]. Rural Economy, 2014(8): 115-120.

[2] 王贻术, 林子华. 土地集体所有制下的家庭农场生产经营方式研究[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7): 29-33. Wang Y S, Lin Z H. Research on the family farms production mode of operation under the collective ownership of land[J]. Fujian Tribune (The 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Monthly),2013(7): 29-33.

[3] Sen A K. Peasants and dualism with or without surplus labor[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66(7): 425-450.

[4] 西奥多·W·舒尔茨. 改造传统农业[M]. 梁小民,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7: 68-155. Schultz T W.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Agriculture[M]. Translate by Liang X M. Beijing: The Commercial Press, 1987: 68-155.

[5] Carter M R. Identifcation of the invers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rm size and productivity: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peasant agricultural production[J]. Oxford Economic Papers, 1984(36): 131-145.

[6] Heltberg R. Rural market imperfections and the farm sizeproductivity relationship: Evidence from Pakistan[J]. World Development, 1998, 26(10): 1807-1826.

[7] 刘维佳, 邱立春. 基于DEA模型的家庭农场规模经营评价与分析[J]. 农机化研究, 2009(12): 49-51. Liu W J, Qiu L C.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n scale management of family farms based on DEA method[J].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Research, 2009(12): 49-51.

[8] 郭云涛. 家庭农场的资本、市场与经济效益[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31(2): 56-61. Gun Y T. Capital, market and economic return of family farms[J]. 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09, 31(2): 56-61.

[9] 郑植. 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J].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3(4): 285-288. Zheng Z.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solutions of the family farms in China[J]. Subtropical Agriculture Research,2013(4): 285-288.

[10] 岳正华, 杨建利. 我国发展家庭农场的现状和问题及政策建议[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3, 34(4): 420-424. Yue Z H, Yang J L.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policy suggestions for development of family farms in China[J]. Research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2013, 34(4): 420-424.

[11] 陈卫东. 金融扶持家庭农场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基于荆州市首批121个家庭农场的调查[J]. 武汉金融, 2013(9): 59-61. Chen W D. An empirical study that fnance supports family farms economic development—Based on the frst survey of 121 family farms of Jingzhou City[J]. Wuhan Finance, 2013(9): 59-61.

[12] 陈永富, 曾铮, 王玲娜. 家庭农场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浙江省13个县、区家庭农场发展现状的调查[J]. 农业经济,2014(1): 3-6. Chen Y F, Zeng Z, Wang L 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alysis of family farms development—Based on the survey of 13 counties, district development status of family farms in Zhejiang Province[J]. Agricultural Economy, 2014(1): 3-6.

[13] 张耀钢, 应瑞瑶. 农户技术服务需求的优先序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苏省种植业农户的实证研究[J]. 江苏社会科学,2007(3): 65-71. Zhang Y G, Ying R Y. An analyze of the priority and infuencing factors of farmers' demand for technological services—An empirical study on planting farmers of Jiangsu Province[J]. Jiangsu Social Sciences, 2007(3): 65-71.

[14] 张文明, 刘飞翔. 家庭农场变化视角下农业推广服务适应性研究[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17(1): 1-6. Zhang W M, Liu F X. Suitability of agricultural extension servic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amily farm change[J]. Journal of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2014, 17(1): 1-6.

[15] 沈茹, 王树进. 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安徽省水稻种植户的调查数据[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5(6): 11-16. Shen R, Wang S J. Social service demand and its infuence factors of family farm: Based on survey data of rice growers in Anhui[J]. Journal of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2014,15(6): 11-16.

[16] 余志刚, 郭翔宇. 基于农户视角的现代农业发展现状与政策需求分析——来自哈尔滨市六区六县农户的调查[J]. 农业技术经济. 2011(7): 34-42. Yu Z G, Guo X Y. A analysis of moder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policy needs based on farmers perspective—From the survey of Harebin six districts and six counties[J]. Journal of Agrotechnical Economics, 2011(7): 34-42.

[17] 袁赛男. 家庭农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路径选择——基于家庭农场与传统小农户、雇工农场的比较[J]. 南方农村,2013(4): 4-15. Yuan S N. Family farm: Approach selection of th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in China—Based on the compare between family farms and small farmers, hired-labors farms[J]. South China Rural Area, 2013(4): 4-15.

[18] 孔祥智, 李圣军, 陈丹梅. 农户对公共产品需求优先序及投入重点研究[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版学报, 2007(4): 20-26. Kong X Z, Li S J, Chen D M. A study of prior sequence of household need to public goods and major investment fields[J]. Jilin University Journal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07(4): 20-26.

[19] 高彦彬. 民间金融组织经营策略的SWOT模型分析[J]. 科学·经济·社会, 2011(1): 60-64. Gao Y B. A SWOT model analysis on management strategy of civil financial organization[J]. Science·Economy·Society,2011(1): 60-64.

(责任编辑:童成立)

The priority sequence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supporting policies of family farms: A case study of Xinjiang

HU Yi-ting1, 2, YE Hong-min1
(1. College of Economy and Management, Shihezi University, Shihezi, Xinjiang 832003, China; 2. Research Center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Shihezi University, Shihezi, Xinjiang 832003, China)

As one of new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entities, family farms not only refect the development demands for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nd socialization but also are considered as an innovation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management system. Their healthy development depends on government support policies.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Xinjiang family farms and applying the cluster analysis and multiple Logistic model,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riority sequence and infuencing factors of the demands for the supporting policies by family farms.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st demanding support policies by family farms are the supports of capi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nancial loan, sale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Factors that have signifcant infuence on family farms' demand for support polices include farmers' age, whether or not have received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training, the scale of investment, social network resources, the degree of needing help from technology and sale, the number of locally owned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ersonnel and the development degre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market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family farms, the government should form support polices based on the subject of policy demands 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farmers' inherent appeals, which include concretely increasing capital or project support and setting up special support capital or promotion projects for family farms,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trengthening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family farms and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or specialized farmer cooperatives, and perfecting family farms' fnancial credit support policy.

family farms; supporting policies; priority sequence for demands; multiple Logistic model; Xinjiang

XinjiangProductionandConstructionGroupSocialScienceFoundation(15YB05);OpenFoundationofXinjiangProductionand ConstructionGroupStationing&CultivationResearchCenter(ZX1405);KeyProjectofResearchBasefor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ofShihezi University(NYXDH1501).

YEHong-min,E-mail:1260407290@qq.com. Received3October,2015;Accepted6March,2016

F324.1

A

1000-0275(2016)04-0733-07

10.13872/j.1000-0275.2016.0032

兵团社科基金项目(15YB05);兵团屯垦戍边研究中心开放课题基金项目(ZX1405);石河子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NYXDH1501)。

胡宜挺(1978-),男,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农业产业组织与制度研究,E-mail: hyt2001@shzu.edu.cn;通讯作者:叶红敏(1990-),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E-mail: 1260407290@qq.com。

2015-10-03,接受日期:2016-03-06收稿日期:2015-10-03,接受日期:2016-03-06

猜你喜欢
农场主农场政策
政策
房地产导刊(2022年8期)2022-10-09 06:19:34
政策
房地产导刊(2022年6期)2022-06-16 01:28:40
农场假期
英语文摘(2022年2期)2022-03-16 06:16:14
助企政策
政策
华人时刊(2019年21期)2019-11-17 08:25:07
农场
小太阳画报(2019年8期)2019-09-11 07:01:50
Farmer Rescue营救农场主
吴灵敏:爱折腾的农场主
海峡姐妹(2018年4期)2018-05-19 02:12:43
揭秘:90后农场主做农业失败的5大启示
一号农场
美食(2017年2期)2017-02-17 06: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