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宏,李 涛
(1.华东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上海 200237;2.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外语系,辽宁 朝阳 122000)
英汉新词成分词素化对比研究
赵宏1,李涛2
(1.华东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上海 200237;2.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外语系,辽宁 朝阳 122000)
英语拼缀词和汉语写音外来语分别是英汉两种语言较多发生词素化现象的新词,两者的词素化过程具有共性特征和各自的特点:能够词素化的英语拼缀词和汉语写音外来语都具备心理上的可分析性;拼缀词的可分析性来自来源词空间,写音外来语的可分析性是汉字离散性的结果。新词素通过类推不断扩散,其地位通过很高程度的复现得以巩固。英汉新词素的词素化程度不一,总体说来汉语新词素的词素化程度比英语高;汉语新词素的灵活性,是汉语的非形态性和常用字高度灵活能产的特点造成的。
新词;词素化;英语拼缀词;汉语写音外来语;英汉对比
陈练军将(广义的)词素化定义为:各种非词素成分向词素的转化,所形成的词素既包括成词词素,也包括不成词词素。①陈练军:《论“壁”的语素化》,《语言科学》2010年第4期,第354-363页。词素化现象在近年来产生的英汉语新词中尤为明显。英语拼缀词和汉语写音外来语分别是英汉语活跃的新词来源,其中一些产生了词素化现象。本文拟以英语拼缀词和汉语写音外来语成分的词素化现象为考察对象②拼缀词和写音外来语是英汉两种语言中较为独特的构词法。严格说来,汉语没有拼缀构词法,而英语吸收外来语的主要方式和汉字记音的写音外来语也有很大的区别。本文以两者共有的词素化现象作为对比的基础。,试图揭示英汉语新词素产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各自的特点。
(一) 英语拼缀词的词素化现象
英语拼缀词最早出现于19世纪末期,当时仅作为一种文字游戏。20世纪中期,拼缀词大量涌现,成为英语新词的重要来源之一。据统计,20世纪英语出现的数十万新词,有5-10%是拼缀词。③周启强、白解红:《英语拼缀构词的认知机制》,《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3期,第178-183页。拼缀词一般有两个来源词,各取一部分(或全部,但至少一个来源词只取一部分)音义拼合而成,和来源词之间存在语音和意义上的相似性。Kemmer④Kemmer, Suzzane,“Schemas and Lexical Blends”, In Motivation in Language: Studies in Honor of Gunter Radden,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2003,p.69-97.依据拼缀词和来源词的关系,将拼缀词分为插入型(intercalative blends)、重叠型(overlap blends)和替代型(substitution blends)三类,例如:
类型例词来源词1来源词2插入型拼缀词slithyslimylithe重叠型拼缀词affluenzaaffluentinfluenza替代型拼缀词carjackingcarhijacking
拼缀词的大量使用,使当代英语产生了一些新词素,例如:
新词素拼缀词例词来源词1来源词2-erati/-rati精英glitteratiglitterchatteratichatBriteratiBritishculturaticultureliterati-tel旅馆motel汽车旅馆motorbotel游艇旅馆boataquatel水上旅馆aquatichotel-teria/-ateria自助式服务设施cowfeteria奶牛自助餐①cowwashateria自助洗衣店washcandyteria自助糖果店candylunchateria自助便餐店lunchcafeteria-thon/-athon马拉松式的活动telethon马拉松式电视节目televisionwalkathon步行马拉松walktalkthon马拉松式的冗长演讲talkcampaignthon马拉松式竞选活动campaignmarathonpara-和降落伞有关的parabrake减速降落伞parakite风筝伞paraglider滑翔伞paradoctor伞降医生parachutebrakekitegliderdoctorEuro-欧洲的Euro-ad欧洲广告Eurobank欧洲银行Euro-crat欧洲经济共同体官员Euro-currency欧洲货币Europeanadvertisementbankbureaucratcurrency
①一种喂养奶牛的方案,允许它们自行选择事物。
从上表可以看出,能产生新词素的都是重叠型和替代型拼缀词,插入型拼缀词基本上不具备产生新词素的能力。
(二) 汉语写音外来语的词素化现象
汉语同样存在新词成分词素化的现象,最为突出的就是写音外来语中本来只记音不表义的汉字,发展了一定的意义,成为汉语中的新词素。例如:
新词素意义来源词例词秀表演,宣传,展览;假装秀(show)模特秀、歌舞秀;作秀、走秀;秀心情、秀一回吧酒吧;消费活动场所(酒)吧(bar)网吧、话吧;吧台、吧女;泡吧咖咖啡咖啡(coffee)奶咖、清咖、冰咖、咖吧模模特模特(model)超模、名模、车模、裸模、手模的的士;供出租的交通工具的士(taxi)面的、残的、摩的;的哥、的姐;打的拷复写,复制拷贝(copy)拷文件、拷资料、拷给你②丝明星的支持者、崇拜者粉丝(fans)铁丝③、钢丝④博网络日志;写博客;博客(blog)写博、开博、微博、博龄⑤、博民、博友
②给你一份复制件。
③铁杆粉丝。
④比铁杆粉丝更为忠实、狂热的粉丝。
⑤开博客、写博客的年限。
由写音外来语词素化而来的新词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来自单音节外来语的新词素,如“秀”、“卡”(card)等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记音的汉字直接继承了外语词在来源语中的意义。另一类是来自多音节外来语的新词素,如“咖”、“的”、“巴”(巴士,bus)、“客”(黑客,hacker)、“艾”(艾滋病,AIDS)等,记音的某一个汉字发展出取代整个写音外来语的作用,甚至发展了新的意义和用法。
由写音外来语成分词化而来的新词素目前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规模。亢世勇收集到记音成分词素化的外来词11个⑥亢世勇:《现代汉语新词语计量研究与应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曹起发现了这样的新词素25个⑦曹起:《新时期汉语新语素考察与分析》,《语言文字应用》2012年第4期,第10-19页。。目前可能还有一定数量的这类新词素尚未收入辞书,如“丝”(粉丝,fans)等。这些新词素在数量上虽然没有优势,但却显现了强大的推衍再生能力,成为当代汉语非常活跃能产的成分。
(三) 英汉新词成分词素化的初步启示
一般认为,词汇是总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发生变化的。当代社会瞬息万变,语言中不断有新词产生,为词汇系统增添新的活力。而词素作为“语言的最底层单位”、“音义结合的最小结合体”,往往被看作“最稳定的语言成分”,是所有其他语言单位组合、衍生、运行的基础*苏新春:《当代汉语外来单音语素的形成与提取》,《中国语文》2003年第6期,第549-558页。。以往的词汇研究,比较注重新词的研究,而对能产的新词素,关注则少得多。同时,新词成分的词素化经历了一个“先有词,再生成词素”的过程,似乎和一般意义上“词由词素构成”的观念相悖。故而,新词成分词素化的现象,是一个颇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
新词成分词素化现象在英汉语中共同存在,表明新词素产生的机制具备一定跨越语言界限的共性特征。例如,新词素出现的最根本动因,可能是词库自身发展对词素数量的增长存在要求。同时,英汉新词素的出现,也始终和语言使用者追求新奇表达,增加语言表现力的要求相联系。但是,由于不同的语言各有特点,新词成分在英汉语中的词素化,又必然体现英汉语不同的特色。下面本文将结合英汉语的共性和个性特征,探讨英汉新词成分词素化的机制。
按传统词法的观点看,典型的英语拼缀词和汉语写音外来语具有不可分析的属性。Kemmer指出,传统“搭积木”式(building-block model)的形态学理论对拼缀词现象无法提供完善的解释。*Kemmer,“Suzzane: Schemas and Lexical Blends”,In Motivation in Language: Studies in Honor of Gunter Radden.例如英语拼缀词slithy、motel等,虽然有两个来源词,我们很难说音节sli、thy、mo、tel都代表什么意义。甚至在-tel发生词素化之后,motel剩下的音节mo-在词法上如何界定,目前尚无合理的阐释。拼缀词brunch、smog等甚至只有一个音节,具备英语单纯词的典型特征——单音节性。汉语写音外来语,也历来被语法学家看作单纯词的代表。虽然英语拼缀词和汉语写音外来语等新词不具备严格词法意义上的可分析性,但是都能通过重新分析(reanalysis)启动新一轮词素化,心理上的可分析性无疑是词素化的前提条件。
(一) 英语拼缀词心理上的可分析性
周启强、白解红等以Fauconnier的合成空间理论*Fauconnier, Gills, Mental Spaces: Aspects of Meaning Construction in Natural Language, Beijing: Beijing World Publishing Corporation,1994/2008.和概念整合理论*Fauconnier, Gills,Mapping in Thought and Language, Beijing:Beijing World Publishing Corporation,1997/2010.阐释英语拼缀词的生成:拼缀词的两个来源词分别激活两个心理空间,这两个空间中有联系的语义要素建立起相互映射的关系,在类属空间充分融合后投射至合成空间,生成拼缀词这一显现结构(emergent structure)。*周启强、白解红:《英语拼缀构词的认知机制》,《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3期,第178-183页。合成空间和概念整合理论不仅能较好地解释英语拼缀词的生成,也解释了英语拼缀新词理解中的一个独特的现象,即语言社团往往会借助来源词的激活来理解拼缀新词的意义*那些形成时间较长,使用频率很高的拼缀词,如brunch、motel等,达到一定的惯常化(conventioanlization)水平,无需通过来源词的激活通达语义。。例如,对candyteria的理解,要通过对来源词candy和cafeteria的理解才能完成。英语拼缀新词理解的这一特点为拼缀词进入词素化进程所需的心理上的可分析性提供了合理的解释。严格说来,拼缀新词虽然不具备形式上的可分析性,但是其生成和使用中活跃的两个来源词空间,形成了拼缀词在心理上的可分析性。
英语拼缀词心理上的可分析性,还受到拼缀词形式的制约。不同类型的英语拼缀词,心理上的可分析性强弱有所区别。拼缀词的来源词越容易从该拼缀词的形式和意义上辨认,来源词表征的心理空间就越容易被激活,拼缀词心理上的可分析性就越强。Kemmer*Kemmer, Suzzane,“ Schemas and Lexical Blends”,In Motivation in Language: Studies in Honor of Gunter Radden.指出,替代型拼缀词是发生词素化的理想场所。究其原因,正是因为替代型拼缀词包含一个完整的自由词素,其表征的心理空间最易激活,从而具有极强的可分析性。例如,walkathon、parakite这些拼缀词很容易被语言社团从心理上拆分成两个部分:walk-和-athon、para-和-kite。而重叠型和插入型拼缀词,心理上的可分析性就弱得多,词素化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
(二)汉语写音外来语心理上的可分析性
汉语外来语的写音成分,并不像英语拼缀词那样有两个来源,其心理上的可分析性来自字的离散性。字在语音上表现为一个边界清晰的音节,在书写上是一个独立的方块汉字,在语义上一般具有独立的意义,是清晰的、离散的语言单位。严辰松指出,离散性是字的重要属性,“离散性意味着从语流或文字中极易析出,即具有可分析性”。*严辰松:《“字”的离散性剖析》,《外语研究》2009年第2期,第1-8页。虽然纯写音外来语在现代汉语语法中始终被认为是单纯词,不能进一步分析,但汉字本身的离散性造成了写音外来语心理上的可分析性,为写音外来语进入新的词素化进程提供了条件。
苏新春的研究表明,写音外来语词素化的第一步是把“复音外来词”简化为单音节形式。*苏新春:《当代汉语外来单音语素的形成与提取》,《中国语文》2003年第6期,第549-558页。少量汉语写音外来语引进时即为单音节,如“秀”、“卡”(card)、“吧”等,除此之外,双音节和多音节的写音外来语词素化时,都首先经历了以一个音节代替整个外来语的过程,如“莎士比亚”简化为“莎”(莎翁),“奥林匹克”简化为“奥”(奥运)。这种以一个音节取代整个词的简缩现象,在汉语中大量存在,如“北京大学”简缩为“北大”,“第二炮兵部队”简缩为“二炮”,其动因之一就是字的离散性。写音外来语简缩时,离散的字从整体的语音转写部分析出,简化为单音节这一汉语词素的常规模式,才能启动写音外来语的词素化进程。
英语拼缀词和汉语写音外来语的词素化进程,都经历了一个在反复使用中不断类推构词,使新词素功能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类推机制和使用频率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一) 类推机制
Hopper和Traugott指出,类推(analogy)和重新分析一样,是语言演化的重要机制。*Hopper & Traugott:,Grammaticalizat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3/2001.类推改变的是语言单位的表层形式,不造成规则的改变;其基础是事物间的相似关系,是隐喻思维作用的结果。*王寅、严辰松:《语法化的特征、动因和机制》,《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第1-5页。一般认为,语言演化中重新分析的作用比类推重要。但是重新分析后生成的新结构和新规则,则要在不断类推的作用下形成稳固的新构式。
程丽霞认为,构词中的类推主要是在现有词的基础上,推导、衍生出新的词语,常常是仿照另一个词更换部分词素而构造出新词语。*程丽霞:《语言接触、类推与形态化》,《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第8期,第53-56页。英汉新词经由重新分析后产生的新词素,通过类推的机制不断扩散而得到巩固。如英语由motel 类推形成botel、aquatel等,由glitterati类推形成digiterati、designerati、soccerati等;汉语新词素“的”类推构成“面的”、“摩的”、“残的”、“飞的”、“货的”等,新词素“啤”类推构成“干啤”、“扎啤”、“生啤”、“哈啤”、“青啤”等。新词素在类推的过程中形成了稳固的构式,具有了不同程度的能产性,产生以新词素为核心的词族。类推是人类共有的思维方式,具有跨越语言和文化界限的共性,是英汉新词素得以确立的认知机制。
类推将新词素从相对限制的领域最大化地扩展到更广阔的领域,必然也受到语言原有词汇机制的影响和制约。英语拼缀词是一种新奇的构词法,拼缀词的形成无法通过常规的组合关系得到圆满的解释;但是由拼缀词成分生成的新词素,则基本上回到了常规词法的框架内,通过“搭积木”的方式构成新词族。这一倾向在容易发生词素化的替代型拼缀词中尤为明显,如candyteria就是词素candy和-teria二者的复合构词。而汉语写音外来语词素化的实质,也是异质的写音成分接受汉语固有机制改造而发生同化的过程。*赵宏:《英汉外来语吸收机制和动因对比研究》,《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第21-26页。
新词素类推的速度和范围还受到原有词素的一定影响。例如,由parabrake、parakite等词发展而来的新词素para-2 (降落伞)和表示“副、外、超、类似”等意义的英语前缀para-1形式上完全一致。英语中原本就存在构式para1-X,例如paralanguage(副语言)、parallel(平行的)等。这种形式上的相似性有利于para-2在英语中的接受和类推发展。汉语中的类似情况则更为普遍,因为用来转写外来语语音的汉字,除少数例外(如“的士”的“的”),无疑原本都各有实义。再加汉语在用汉字转写外来语时,倾向于选用能提示该外来语意义的字和寓意美好的字*赵宏:《英汉外来语吸收机制和动因对比研究》,《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第21-26页。,使得汉字固有的形意对写音外来语成分词素化产生影响。例如,“黑客”的“客”在汉语中原本就指“奔走各地从事某种活动的人”,如“侠客”、“剑客”、“政客”、“说客”、“门客”、“刺客”等。“黑客”一词和汉语原有的“X客1”构式无论在意义上还是结构上均有相当程度的相似性,大大增加了“黑客”类推的可能性,很快就形成了一个新的“X客2”词族,如“维护国家利益代表中国人民意志”的“红客”、“使用黑客技术防护网络安全”的“白客”、介于黑客和白客之间的“灰客”,还有“蓝客”、“绿客”等。而“博客”中的“博1”字,在汉语中原本就有“丰富、渊博、通达”的含义,这种积极正面的含义大受语言社团的欢迎,自2005年“博客”一词出现之后,“博2”迅速生成了“博文”、“博主”、“博龄”等新词,短短几年内就形成了一个新词群。
(二) 复现
Bybee指出,语法化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重复,足够高的使用频率是促使一个词语语法化的必要条件;使用频率越高的词,就越容易作为语法化的始源,也就越容易成为语法标记。*Bybee,The Evolution of Grammar: Tense, Aspect and Modality in the Languages of the World,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4.使用频率在构建语言知识的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在英汉新词成分词素化的过程中也是如此。高频率的复现既是词素化进程启动的先决条件,也是新词素形成的重要指标,同时还是新词素意义和功能进一步发展的动因之一。复现的频率越高,新词素的地位就越巩固。
我们以英语新词telethon为例,说明复现频率和词素化现象之间的关系。Telethon由television和marathon两个来源词拼缀而成,最早出现于1949年,意指“持续时间特别长的电视节目”。当时美国一家电视台举办了长达16小时的电视募捐节目,成功为一癌症研究基金募集到一百万美元。此后,telethon频繁出现在世界各国的荧屏上,成为影响空前、备受关注的电视节目。例如美国WBAY电视台为脑瘫患儿募捐的telethon节目每年举办一次,至今已经举办了57届;英国ITV电视台曾在1988、1990、1992举办三届telethon节目,每届时长27小时。这些telethon通过电视这一受众广泛的媒体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使得telethon成为一个家喻户晓,频频见诸各种媒体的高频词。电视台的telethon节目取得成功、产生影响之后,电台也开始举办类似的筹款节目,称为radiothon。此后,不断有组织和机构举办各种马拉松式的活动,如swimathon、readathon、aerobathon、carolothon、bikethon、strollathon、drum-a-thon、sailathon、write-a-thon、shave-athon等。这些活动多为公益慈善事业的筹款活动,往往声势浩大,以各种新颖的形式和超长的持续时间吸引眼球。在这些活动开展的同时,新词素-thon/-athon/-othon也不断复现,逐步加强和确立其词素的地位。新词素在反复的使用中还实现了意义和功能的拓展。例如-thon这一词素,不仅从来源词marathon中提取了“长时间”的意义,如:
It is the first Senate talkathon in years, but there’s a long history of them. (引自COCA)
甚至还在频繁的使用中从语境里发展了“为公益慈善事业筹款”这一新义素,如:
A swimathon organized by Darlington Rotary Club raised 1,500 more than its 5,000 target. (引自BNC-BYU)
汉语新词素地位的确立,也同样离不开频率的作用。那些词素化了的新词成分,无疑都具有很高的复现率;而新词素的复现频率也和词素化的程度有一定相关性。
语言不是均质的系统,英汉语新词素的词素化程度也不均一。有些新词素虽然形成的时间较长,但是意义和功能始终较为单一,能产性也不高。如由motel形成的新词素-tel,仅有“旅馆”一义,除了motel,-tel构成的其他新词(如botel)使用也不甚频繁。由汉语写音外来语发展而来的新词素,有一些意义和功能也比较单一。如从“咖啡”一词中析出的“咖”(清咖、奶咖)、由“模特”形成的“模”(名模、车模)等新词素,虽然较为能产,但意义一直局限于其来源词“咖啡”和“模特”,没有新的发展。但是,也有一些新词素在反复的使用中,词素化的程度不断提高,其突出的体现就是其意义和功能的进一步发展。
(一)英语新词素的词素化程度
由英语拼缀词成分发展的新词素,其意义主要继承自其来源词,但这并不是新词素意义唯一的来源。新词素语义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是其频繁使用的语境。Kemmer发现,来自glitterati的新词素-rati,偏离了来源词literati“文学界人士、文人”的本义,从实际的使用的语境中发展了“精英人士”的含义。*Kemmer,“Suzzane: Schemas and Lexical Blends”,In Motivation in Language: Studies in Honor of Gunter Radden.本文此前提到的英语新词素-thon既继承了来源词marathon“长距离、长时间”的意义,又从语境中发展了“为公益慈善事业筹款”的义素。Watergate类推形成的一系列替代型拼缀词travelgate、Monicagate、Camillagate、Thatchergate、Iraqgate等,产生了新词素-gate,从语境中发展了“丑闻”的含义。
总体上说来,由英语拼缀词产生的新词素,都是位置固定的非自由词素,有些构词能力比较强,但是功能较为单一,所生成的新词也基本都是名词。一些新词素除了继承来源词的义素外,还从语境中发展了新的意义;但本研究尚未发现通过转隐喻等机制引申意义以及发生转类的新词素用例。
(二)汉语新词素意义和功能的发展
相比英语拼缀词成分生成的新词素,汉语新词素发展的程度明显较高,一些新词素不仅在不断的复现中发展了新意义,还发展了新的句法功能。例如,“的士”中的新词素“的”最初仅表示“的士”一义,后来语义泛化,表示“供租赁的交通工具”,并且句法位置比较灵活,可出现在复合词前位(的哥)、复合词后位(面的),以及用于动宾结构(打的、拼的)。 “博客”中的新词素“博”最初指“网络日志”,后来转类表示“写博客”,产生了动词用法,如“今天博了吗?”。新词素“秀”可分别用作名词(时装秀)和动词(秀身材),后又发展了“装腔作势,玩花样蒙人”的意义(作秀)。“波”(ball)本指“球”(世界波),后又通过隐喻机制转指“乳房”(波霸)。曹起认为,一些由写音外来语发展的新词素已成为相当活跃的自由词素。*曹起:《新时期汉语新语素考察与分析》,《语言文字应用》2012年第4期,第10-19页。
汉语新词素的灵活性,只是汉语灵活性的一个侧面。首先,汉字的高度的能产性是汉语新词素更为能产和灵活的原因之一。严辰松指出,汉语常用字的使用频率和能产性极高,许多字可身兼数任,既可单独成词,又可与别的词素不断重新组合,构成词或词组;在语言单位重组的能产性方面,汉语词素能同时参与构词和造句,能产性较高,而英语词素只能参与构词,能产性较低。*严辰松:《论“字”对汉语词汇和语法的影响》,《现代外语》2002年第3期,第231-240页。*严辰松:《“字”作为基本结构单位的“音、形、义、法”》,《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第1-7页。汉语新词素的高能产性还大大提高了新词素的复现率,有利于新词素在意义和功能上的进一步发展。另外,和英语等印欧语相比,汉语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形态变化,词素和词的使用不像英语那样受到诸多形式上的限制。汉语训诂学很早就提出了“实德业三品说”,即每个实字所表达的概念都有实、德、业三个方面,“实”即客观事物,“德”为其特征,“业”为其作用。*马文熙、张归璧等:《古汉语知识辞典》,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第350-351页。一个实字既可以作名词,表示“实”,又可以作形容词,表示“德”,还可以作动词,表示“业”,无需印欧语的形态变化。汉语新词素灵活的句法位置和功能(特别是转类现象)便不难理解了。
结论
英语拼缀词和汉语写音外来语分别是英汉两种语言较多发生词素化现象的新词,两者的词素化过程体现了一定的共性特征和各自的特点:(1)能够词素化的英语拼缀词和汉语写音外来语都具备心理上的可分析性,这是重新分析(reanalysis)的前提条件;拼缀词的可分析性来自其生成和使用中两个活跃的来源词心理空间,写音外来语的可分析性是汉字离散性的结果。(2)新词素通过类推这一人类共有的认知机制不断扩散,并受到语言系统原有规则、结构和词素的影响;其词素地位通过很高程度的复现得以巩固。(3)英汉新词素的词素化程度不一;总体说来英语新词素都是位置固定的非自由词素,意义和功能单一;汉语新词素的词素化程度比英语高,位置灵活,意义和功能更为丰富,有些已成为活跃的自由词素;汉语新词素的灵活性,是汉语的非形态性和常用字高度灵活能产的特点造成的。
(责任编辑:袁宇)
A Contrastive Study of Morphemization of Neologism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ZHAO Hong1, LI Tao2
(1.SchoolofForeignLanguages,EastChina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Shanghai200237,China;2.DepartmentofForeignLanguages,ChaoyangTeachersCollege,Chaoyang122000,China)
Blends and transliterated loans are respectively neologisms serving as major sources of morphemization in English and Chinese. The morphemizing process requires a psychological analyzability, which comes from the activated mental space of the source words for English blends while the discreteness of Zi for Chinese transliterated loans. The new morphemes spread via the universal cognitive device of analogy, and are entrenched by repeated usage. Generally speaking, new morphemes in Chinese enjoy a higher degree of morphemization, which is in part the result of the non-inflectional feature of Chinese, and is also partially caused by the high frequency and flexibility of Zi.
neologism; morphemization; English blends;Chinese transliterated loans;contrast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2016-04-20
赵宏(1977-),女,河北衡水人,华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英汉语对比与翻译;李涛(1970-),女,辽宁朝阳人,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讲师,主要从事英语语言学和中西文化对比与交流。
H146
A
1674-5310(2016)-08-01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