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夹层与其临床和多层螺旋CT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2016-09-19 00:46裴天龙张艳恒山西省临汾市人民医院山西临汾041000
关键词:夹层主动脉螺旋

裴天龙,张艳恒(山西省临汾市人民医院,山西 临汾 041000)

主动脉夹层与其临床和多层螺旋CT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裴天龙,张艳恒
(山西省临汾市人民医院,山西 临汾 041000)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与其临床和多层螺旋CT表现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主动脉粥样硬化患者40例,其中伴发主动脉夹层20例作为观察组;单纯主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0例为对照组;收集所有入选患者影像学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通过对比两组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和血清血脂水平实验室检查相关资料,了解多层螺旋CT在主动脉夹层中的临床诊断价值。结论 多层螺旋CT对确定主动脉夹层病变程度、范围及值得临床诊治方案及观测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粥样硬化;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主动脉粥样硬化患者40例,其中伴发主动脉夹层20例作为观察组;单纯主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男13例,女7例,年龄52~71岁,平均年龄(58.3±8.9)岁,10例患者既往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对照组男12例,女8例,年龄47~69岁,平均年龄(49.1±9.6)岁,平均病程为16.1年,其中,8例患者既往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所有患者均使用TOSHIBA 40排螺旋CT行病变部位增强CT扫描及CT平扫。

1.2方法

采用TOSHIBA 40排螺旋CT作为检测设备,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入院后24 h内,进行常规胸腹联合CT平扫和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扫描部位根据胸部X线摄片及胸部彩超检查进行确定,最终确定范围大致自胸廓上端至髂总动脉分叉水平,重点扫描升主动脉、腹主动脉及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动脉,下部包括髂总动脉及分支。增强扫描时,将碘海醇00 mL注入肘前静脉。重建层厚1 mm,以最大密度投影技术(MIP)及容积再现技术(VR)分别进行血管重建。

1.3诊断标准

本次参与研究的40例患者,均获得清晰CT显影呈像。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由两位放射医学科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放射科医生,在完全不了解患者的临床病情及相关信息的情况下进行诊断。

本次研究按Da Bakey等分类方法将主动脉夹层进行分类。Ⅰ型:表现为主动脉全程受累,病变可延伸至腹主动脉及髂动脉,内膜破口位于升主动脉;Ⅱ型为夹层局限于主动脉升弓部,内膜破口位于升主动脉;Ⅲ型内膜破口位于主动脉弓降部、左锁骨下动脉开口以远或胸降主动脉以远,夹层向远端分离。

主动脉夹层诊断标准为:(1)病变部位主动脉增宽;(2)病变主动脉管腔可见线状片影显示低密度;(3)线状片影将主动脉分为密度不同的内外两腔,其CT值不完全相同;(4)多数表现:假腔>真腔。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4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资料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比较

根据本次研究相关性,选择通过对参与研究患者年龄、性别及多层螺旋CT进行检查的影像学报告进行分析比较,除年龄及性别外,患者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比较

2.2两组实验室检查数据比较

对两组实验室血脂数据进行比较,检测胆固醇、甘油三酯、脂蛋白A1、载脂蛋白B、C-反应蛋白检查结果表明,观察组实验室检查数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

3 讨 论

主动脉夹层的主要CT影像学表现为在主动脉的中膜和内膜之间因血管壁撕裂,而导致血流在主动脉中膜和内膜间形成主动脉瘤,当主动脉夹层患者因体内血液循环急剧加速,血流冲击速度过快时,易导致主动脉夹层破裂,出现危及患者生命的严重疾病。因此,早期多层螺旋CT检查,对确诊主动脉夹层病变情况及病变程度提高影像学检查依据,为临床积极诊治主动脉夹层提供重要影像学依据。同时对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临床实验室,结果显示患者血脂明显异常与主动脉夹层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及转归具有明显相关性,血脂升高和动脉粥样硬化是主动脉夹层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本次研究发现,主动脉钙化内移程度对判断主动脉夹层病变严重程度具有临床指导性[1-2]。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诊断主动脉夹层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根据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可通过无创性影像学检查,可对主动脉夹层进行明确诊断,让临床医生第一时间掌握患者病变情况,尽早干预、治疗。

[1]李勤华,张林刚,等.主动脉夹层的 CT 诊断及价值[J].泸州医学院学报,2011,34(20):77-78.

[2]潘光红,主动脉夹层与其临床和多层螺旋CT表现的相关性研究[J].影像与介入,2012,07(32):39-40.

本文编辑:苏日力嘎

R543

B

ISSN.2095-6681.2016.08.022.02

猜你喜欢
夹层主动脉螺旋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胸主动脉阻断联合主动脉旁路循环技术建立大鼠脊髓缺血损伤模型
整层充填流动树脂与夹层技术在深楔状缺损修复中的比较研究
浅谈夹层改造常用设计方法
压缩载荷下钢质Ⅰ型夹层梁极限承载能力分析
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于胃贲门癌手术1例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超声诊断CTA漏诊DeBakey Ⅱ型主动脉夹层1例
奇妙的螺旋
64排螺旋CT对鼻咽癌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