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北京市鲟鱼种业发展报告(三)

2016-09-18 07:50:03杨华莲张黎徐晓玲王宾胡庆杰常宝全申慧卿张俊平赵
中国水产 2016年6期
关键词:鲟鱼亲鱼苗种

文/杨华莲张 黎徐晓玲王 宾胡庆杰常宝全申慧卿张俊平赵 睿



2015年北京市鲟鱼种业发展报告(三)

文/杨华莲1张黎1徐晓玲1王宾2胡庆杰3常宝全4申慧卿5张俊平6赵睿1

北京市鲟鱼、鲑鳟鱼创新团队组建于2012年4月,由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牵头,整合了驻京中央科研院校和市属渔业研究单位科技资源,专门从事鲟鱼、鲑鳟鱼繁殖育种和养殖技术研究,先后成功突破了施氏鲟、西伯利亚鲟、杂交鲟的人工繁殖和育种技术。为推动产业提质增效、促进渔民增收致富,北京市鲟鱼、鲑鳟鱼创新团队成员于2015年对全市鲟鱼种业概况和从业者需求进行了再一次深入调研,摸清了产业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为此,本刊将分期刊载2015年北京市鲟鱼种业发展报告的相关内容。

(三)市场流通

主要对苗种繁殖和培育企业进行调研。

1.2015年北京苗种市场

2015年北京鲟繁殖企业人工繁殖苗种共8896万尾,总产值4523.9万元,其中水花产值2343.9万元,鱼种产值2180万元。鲟苗种单价与上年相比差别不大,价格与生产时间也有密切关系,具体价格分布为5月1日为分界线。水花单价在0.2元/尾~0.5元/尾,具体价格分布为1月~2月为0.5元/尾左右,3月份为0.3元/尾~0.4元/尾,4月份以后为0.2元/尾~0.25元/尾;体长为10cm以上鱼种价格为1.5元/尾~2.5元/尾,5月1日以前为2.2元/尾,5月1日之后为1.8元/尾~1.9元/尾。

2.5年来鱼苗种价格变化

对北京15家鲟鱼苗种繁育场调研,2011年到2015年5年间鲟鱼水花价格从1元/尾跌至最低0.2元/尾,跌幅达到80%;大规格鱼种从原来出售体长规格为5cm~6cm提高到0cm~15cm,但是价格却从3元/尾跌至最低1.5元/尾,跌幅达到50%。具体见下表11。

表11 2011年~2015年鲟鱼苗种价格情况表(单位:元/尾)

(四)存在问题

1.鲟苗种生产环节

(1)遗传多样性的挑战

亲鱼遗传背景不清。鲟个体大,同一尾亲鱼可繁殖大量的后代,使得养殖群体近交风险大大增加,因此一定要控制同一批次繁殖后代存留数量。许多繁殖场是把本场繁殖的鱼养大作为亲本选留,所留作繁殖的亲鱼很可能有亲缘关系,会造成繁殖的后代成活率降低、生长速度减慢等后果,因此很有必要进行繁殖用亲鱼的遗传背景分析。

鲟鱼繁殖企业培育的第一批亲鱼及后备亲鱼,主要来自国外进口和我国的黑龙江捕捞野生施氏鲟和达氏鳇人工繁殖的后代。随着养殖时间及规模的不断扩大,一方面黑龙江的鲟自然资源受到严重破坏,人工繁殖很难保证纯种的施氏鲟和达氏鳇;另一方面从国外随意引进的鲟品种很杂,因此导致很多繁殖企业留存的亲鱼及后备亲鱼种质混乱,生产的鱼苗质量良莠不齐,直接影响到农户的养殖效果。

杂交鲟苗种种质较为混乱。世界上鲟约27种,多数种类之间可以杂交,并且其后代可育。市场上的杂交鲟的种质较为混乱,往往无法说清亲本的来源,而且并非所有的杂交鲟都有杂交优势,农户上当的事件时有发生。

就此问题与鲟鱼繁殖专家和饲料专家进行探讨,他们认为主要原因是由于国家缺乏对鲟种质长期保护和规划,国内鲟杂交育种缺乏控制,随意进行杂交繁殖,严重影响品种的纯度,造成基因污染。种质退化和饲料营养配比不合理,是造成鲟亲鱼的繁殖力、苗种质量、亲鱼的怀卵量、催产率、鱼卵受精率和孵化率、苗种培育成活率和抗病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目前鲟鱼苗种质问题虽然受到普遍重视,但对与苗种质量密切相关的后备亲鱼遗传背景的相关研究却很少,仅有少量从系统发育和保护遗传学角度对养殖鲟的遗传分化做了报道。

(2)规模化繁殖技术有待提高

目前整体看来,北京市鲟繁育的规模化程度还不高,技术水平也有一定局限,有待提高。从调研的15家繁殖企业看,繁殖规模差异较大。2015年繁殖量最大的企业繁殖数量为1900万尾,最小的为100万尾。从调研中得知,各家企业是根据订单量来定生产量,远远不能充分发挥企业现有的生产能力,造成资源浪费。

2.饲料营养

虽然北京地区鲟种业和相应的饲料生产行业近年来发展较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科技含量、技术水平及管理方面仍有一定差距。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北京地区鲟营养与饲料方面的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

就北京市而言,鲟产业存在 “种强饵弱”问题。即北京市在鲟鱼育种方面的研究水平和人员实力均处于国内乃至国际先进水平,但是,由于对鲟营养与饲料的研究缺乏,导致目前鲟饲料缺乏营养需要标准,饲料配制多参考鲑鳟类营养需要参数,饲料能蛋比偏高,营养不平衡,导致生产性能差,饲料效率低。甚至是导致内脏脂肪蓄积,引起脂肪肝及肠炎病高发。此外,鲟性成熟晚,一般至少需要3年~4年,甚至7年~12年性成熟,对鲟亲本和仔稚鱼营养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

鲟在全国水产养殖结构中仍属于小宗品种,目前国内对品种的研发意识还不够强,投入和研发能力不足,产学研结合度不高,致使鲟营养饲料的研究进展较慢。目前,中国农科院饲料研究所在鲟亲鱼、成鱼和仔稚鱼饲料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获得一些较为科学的配方。另外,国内部分规模较大的饲料企业在市场竞争的压力驱动下,纷纷建立起自己的研发机构,也取得了一些可研发成果。

(2)饲料质量和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

饲料品质和安全是保证水产养殖产品安全的主要因素。经调研,北京地区鲟鱼在开口初期,大部分养殖户仍选择搭配生物活饵(以水丝蚓为主),水丝蚓主要来自较为富营养化的野生自然水体,极易携带病菌,导致鲟鱼苗种感染,导致培育成活率降低。

(3)饲料生产加工与流通环节存在的问题

目前北京已建立了从饲料企业、区县直到市,分级的饲料原料、添加剂和饲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五千吨级以上饲料企业设有检测化验室,进厂原料、出厂产品都要经过检测,确保原料和产品质量,区县还设有饲料检测中心。市级的“北京市饲料质量监督检测站”则承担全市或全国抽检、普查时的检测任务,配合北京市技术监督部门和饲料行业主管部门完成全市饲料质量监督检查、检测、仲裁和培训任务。但是阶段性的检测难以适应不间断的饲料生产。

由于大部分鲟鱼饲料均来自外阜,其产品质量和安全不受本市监管,而一般养殖户不具备分析和检测能力,应用中仍然存在一定隐患和风险。由于鲟鱼饲料均已采用膨化挤压工艺,需要特别关注的是热敏性营养素的水平是否足够。此外,由于饲料企业生产的饲料绝大多数都直接进入了市场,因此饲料流通和贮运也是影响饲料安全的关键环节。在我国,由于饲料企业都没有建立相应的物流配送体系,所以饲料产品的营运基本上都是由个体户、养殖户或经销商等承担,在运输过程中可能由于经验不足、天气变化等原因造成饲料霉变损失或变质。

3.北京鲟病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1)水资源减少造成病害上升

北京市鲟鱼的养殖用水基本上都是来自从河道截流和抽取地下水。近些年随着地下水位的降低,河道的水量也不断减少。由于全球气候的变暖,水温也在不断的升高,有的地区鲟养殖水温已经超出其生存温度,造成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因此,如何控制鲟养殖水温而减少病害发生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2)养殖户对病害认知力较差

在调研发现,目前还存在养殖者因为不了解病害发生的真正原因而滥用药的现象,造成过量使用药物,导致病原菌的耐药性越来越严重。因此,应该加强养殖病害防控知识宣传与培训的力度,同时加大防控技术的攻关与推广,确保水产品的食用安全。如采用生态综合防控技术进行病害的防治;宣传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①抗菌药物不能作为预防药物,只能作为治疗药物使用,否则因长期使用会产生耐药性;②抗菌药物只能拌药饵投喂,而不能泼洒使用,并且不同类抗菌药物要轮换使用,同一种药物一般使用5天~7天,目的是避免耐药性产生。

(3)缺乏鲟鱼养殖病害的防控体系

目前,北京市乃至我国仍未建立起鲟养殖病害的防控体系,缺乏准确、可现场操作的应对病害的执行标准,鲟病害的防控实践相对落后。在养殖环境监测、病症观察和病原菌监测方面有一些现行措施,但实际预警效果不佳,具体表现在:

养殖环境监测。水产细菌性疾病暴发有三大要素:病原菌、宿主及养殖环境,三者缺一不可,对养殖环境展开监测可指导健康养殖,但无法预警。实际生产中有很多完全符合水产养殖水质标准的养殖单元亦遭受细菌性病害的侵害,让预警变得复杂。

病症观察。包括“生态症状”、“体表症状”及“解剖症状”。由于病鱼体征多样、普遍交叉,有些甚至无症状,外加鱼类的水中生活习性导致直接观察存在困难,实践中当发现明显病症时已丧失预警意义。

病原菌监测。①当前针对嗜水气单胞菌等菌株的鉴定摆脱不了分子手段,否则极易混淆,现场临检的可能性小、成本高,如针对不同血清型嗜水气单胞菌的检测;②病原菌种类多,全部监测费时、费力、易以偏概全,常常是“事后诸葛亮”;③水产养殖细菌性病原菌均是条件致病菌,不同环境中致病临界丰度差异显著,一些病原菌之间存在协同效应,有些菌与条件致病菌之间也存在拮抗效应,因此,即便计数也无法指导预警。

(4)药品使用混乱加剧养殖环境污染

抗生素或化学药剂的使用仍然存在耐药菌株诱导、食品残留、环境污染、微生态环境破坏等风险。

目前益生菌市场也很大,如何选择更适合鲟鱼使用的益生菌,是需要我们研究的。

总体来看,由于现有预防措施缺乏科学性,造成养殖实践中鱼病预防大多依据经验进行,有些甚至盲目作业,如此防病的后果反倒加剧了养殖环境的污染以及产品药物的残留等。

(未完待续)

作者单位:1.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2.北京市房山区养殖业服务中心 3.北京市密云县水产技术推广站4.北京市怀柔区农业局 5.北京市延庆县水产服务中心 6.北京市平谷区农业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鲟鱼亲鱼苗种
杂交翘嘴鲂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关键技术
当代水产(2021年11期)2022-01-15 05:39:22
历史时期长江上游鲟鱼资源的开发研究
古今农业(2021年2期)2021-08-14 01:43:14
春季苗种放养与管理“五六七”
科学养鱼(2021年4期)2021-05-19 09:05:02
花䱻亲鱼池塘套养培育及规模人工繁殖技术
当代水产(2018年8期)2018-11-02 05:30:46
泥鳅苗种繁育及疾病防治(上)
湖南农业(2017年1期)2017-03-20 14:04:43
100岁的鲟鱼
大自然探索(2017年1期)2017-02-14 00:13:36
注水在四大家鱼亲鱼中繁育的作用
加强春季亲鱼培育管理确保繁殖顺利进行
广东沿海驯养条石鲷的全人工繁育及苗种生物学
亲鱼难产原因及解决技术措施
农村百事通(2014年5期)2014-10-14 10:07:52